簡介
阿里山珠露茶產於嘉義竹崎鄉石棹地區,
竹崎鄉位於嘉義縣東方,是台灣新興的高山茶產區。阿里山公路自嘉義市區起50公里處,距阿里山風景區25公里,茶區分布於海拔1,300公尺至1,500公尺之山坡地,有新辟之公路直達玉山國家公園,車程約90分鐘,村莊所在地名為“石棹坪”,附近茶廠、山莊及店鋪林立。此地終年雲霧繚繞,土壤又屬於紅土,故非常適合茶葉生長。所生產的珠露茶因特別的種植環境及優良氣候條件,所以風味獨特,輔以完全手采嫩菁及獨到的焙制技術,使阿里山珠露茶廣受好評。本地栽培茶樹始於百餘年前,由當時滿清之台南府精選茶種,委由梅山之“保長”吳氏於梅山鄉瑞峰、外寮及生毛樹等地區試種成功,後由洪氏引進至石棹地區栽培,目前當地洪氏家族尚保存該種茶樹。石棹茶區農友純仆忠厚,大都為世襲農林為本,大面積種茶始於1980年引進青心烏龍品種,試種成功,當地竹崎鄉公所、農會及嘉義縣政府、農會積極推廣,目前面積有80餘公頃,產量雖然不多,但品質優異,香氣濃郁,滋味甘醇普遍受到愛茗人士的喜歡,並蒙賜名“阿里山珠露茶”,於1987年10月28日舉辦命名發表及茶葉展示會,圓滿成功。該區茶農為建立產銷秩序,組織有產銷研究班,致力於新技術之開發套用及宣傳等,並約束班員以合理價格銷售產品,頗受消費者及生產者好評。
生長環境
“阿里山珠露茶”最大產地在嘉義縣竹崎鄉。
竹崎鄉位於嘉義縣東方,是台灣新興的高山茶產區,同時盛產珠露茶及金萱茶兩種茗茶。此地海拔約1400公尺左右,終年雲霧繚繞,土壤又屬於紅土,故非常適合茶葉生長。所生產的珠露茶因特別的種植環境及優良氣候條件,所以風味獨特,輔以完全手采嫩菁及獨到的焙制技術,使阿里山珠露茶廣受好評。竹崎鄉石棹地區,是最頂級珠露茶的故鄉,當地產的珠露茶入口即有一股高山茶特有的幽雅香氣,與清純甘潤的滋味,是不可多得的台灣好茶。
石棹茶區坐座於嘉義縣竹崎鄉,海拔約1200~1600公尺,自民國六十九年起即開始推廣種茶,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茶園面積約120公頃,由於品質優異,香氣濃郁,滋味甘醇,普遍受到飲茶人士喜愛。
製作流程
涼青、曬青、涼青:鮮葉按標準採收進廠經過涼青後進行曬青。曬青時間以午後4時陽光柔和時為宜,葉子宜薄攤,以失去原有光澤,葉色轉暗,手模葉子柔軟。頂葉下垂,失重6—9%左右為適度。然後移入室內涼青後進行做青。
做青:搖青與攤置相間進行,合稱做青。做青技術性高,靈活性強,是決定毛茶品質優劣的關鍵。搖青使葉子邊緣經過摩擦,葉緣細胞受損,再經過攤置,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伴隨著葉子水分逐漸喪失,葉中多酚類在酶的作用下緩慢地氧化並引起了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特有品質。鐵觀音鮮葉肥厚,要重搖並延長做青時間,搖青共3—5次,每次搖青的轉數由少到多。搖青後攤置歷時由短到長,攤葉厚度由薄到厚。第二、三次搖青必須搖到青味濃強,鮮葉硬挺,俗稱“還陽”,梗葉水分重新分布平衡。第四、五次搖青,視青葉色、香變化程度而靈活掌握。做青適度的葉子,葉緣呈硃砂紅色,葉中央部分呈黃綠色(半熟香蕉皮色),葉面凸起,葉緣背卷,從葉背看呈湯匙狀,發出蘭花香,葉張出現青蒂綠腹紅邊,稍有光澤,葉緣鮮紅度充足,梗表皮顯有皺狀。
炒青:炒青要及時,當做青葉青味消失,香氣初露即應抓緊進行。
揉捻、烘焙:揉捻是多次反覆進行的。初揉約3—4分鐘,解塊後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乾,不粘手時下焙,趁熱包揉,運用揉、壓、搓、抓、縮等手法,經三揉三焙後,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氣斂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澤油亮,茶條表面凝集有—層白霜。
包揉、揉捻與焙火是多次重複進行的,直到外形滿意最好為止。才焙火烤乾成品。
品質特色
“阿里山珠露茶”外形緊結整齊,鮮艷墨綠帶麗色。茶湯澄清蜜綠,清香撲鼻飄而不膩,入口生津富活性,落喉甘滑耐人尋味,為頂級制茶工藝的結晶。
歷史淵源
清朝後期的台灣, 茶葉是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品,也促進了台灣北部的發展,將產業重心從原本的南部移轉到了北部,對後來台灣文化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台灣早有野生茶,根據諸羅縣誌(1717年)記載:“台灣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樹,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簡單加工製造,而作自家飲用。”而根據淡水廳志中記載:“貓螺山產茶,性極寒,蕃不敢飲。”這種野生茶就是所謂的“山茶”,目前仍可以在台灣中南部山區發現這種野生茶樹,但與目前台灣農民栽種的茶樹在品種上並無相關。
台灣目前所栽種的茶樹品種,是距今兩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帶來的,而台灣早期的制茶技術亦是由福建師傅所傳授。目前台灣所產制的烏龍茶、包種茶等茶類,其產制技術皆來自中國福建省。台灣因歷史背景特殊,飲茶文化受中國茶文化、日本茶道和西洋飲茶文化的影響深遠。台灣飲茶文化最早應發源自中國廣東潮洲的功夫茶小壺泡,直至1970年代起,經由台灣茶界人士的不斷鑽研傳習,點滴融入了中國文人美學、佛教禪宗觀照、以至日本茶道思考與台灣現代生活氛圍,才逐漸演化成現今台灣特有的飲茶與生活哲學,並以台灣茶藝一詞泛指所有與茶相關的技藝,如種茶、採茶、制茶等技術;茶具的設計與創作;泡茶、飲茶的禮儀與程式;茶文化與藝術、生活、宗教的結合與交流等。
台灣飲茶的歷史甚早,早在西元17世紀以前台灣原住民便已有采野生山茶制茶飲用的習慣。但茶在台灣真正的興盛,主要是18、19世紀間,由來自中國的柯朝、林鳳池、張迺妙與張迺乾兄弟等從福建一帶逐步引進茶苗與技術,於台灣北部瑞芳、木柵與中部鹿谷凍頂山一帶辟園植茶、制茶;之後,19世紀中葉,來自英國的茶商約翰杜德的寶順洋行首度將台灣烏龍茶引介至海外並獲得成功與口碑後,正式展開了台灣百餘年以外銷為主的制茶史。1970~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人們對於生活與飲食有了新的追求,於是各地“茶藝館”紛紛成立,成為人們遊憩生活里很重要的品茗空間。
阿里山珠露茶產於嘉義竹崎鄉石棹地區,竹崎鄉位於嘉義縣東方,是台灣新興的高山茶產區。阿里山公路自嘉義市區起50公里處,距阿里山風景區25公里,茶區分布於海拔1,300公尺至1,500公尺之山坡地,有新辟之公路直達玉山國家公園,車程約90分鐘,村莊所在地名為“石棹坪”,附近茶廠、山莊及店鋪林立。此地終年雲霧繚繞,土壤又屬於紅土,故非常適合茶葉生長。所生產的珠露茶因特別的種植環境及優良氣候條件,所以風味獨特,輔以完全手采嫩菁及獨到的焙制技術,使阿里山珠露茶廣受好評。本地栽培茶樹始於百餘年前,由當時滿清之台南府精選茶種,委由梅山之“保長”吳氏於梅山鄉瑞峰、外寮及生毛樹等地區試種成功,後由洪氏引進至石棹地區栽培,目前當地洪氏家族尚保存該種茶樹。
石棹茶區農友純仆忠厚,大都為世襲農林為本,大面積種茶始於1980年引進青心烏龍品種,試種成功,當地竹崎鄉公所、農會及嘉義縣政府、農會積極推廣,目前面積有80餘公頃,產量雖然不多,但品質優異,香氣濃郁,滋味甘醇普遍受到愛茗人士的喜歡,並蒙賜名“阿里山珠露茶”,於1987年10月28日舉辦命名發表及茶葉展示會,圓滿成功。該區茶農為建立產銷秩序,組織有產銷研究班,致力於新技術之開發套用及宣傳等,並約束班員以合理價格銷售產品,頗受消費者及生產者好評。
主要功效
1、阿里山珠露抗衰老
阿里山珠露所含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抵抗老化。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過氧化,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會使細胞受傷。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清除過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阿里山珠露中的兒茶素能顯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2、阿里山珠露抗菌
研究顯示,阿里山珠露中兒茶素對引起人體致病的部分細菌有抑制效果,同時又不致傷害腸內有益菌的繁衍,因此阿里山珠露具備整腸的功能。
3、阿里山珠露降血脂
科學家做的動物實驗表明,茶中的兒茶素能降低血漿中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時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人體的實驗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動脈硬化發生率的功效。阿里山珠露含有黃酮醇類,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塊及血小板成團,降低心血管疾病。
4、阿里山珠露瘦身減脂
阿里山珠露含有茶鹼及咖啡因,可以經由許多作用活化蛋白質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減少脂肪細胞堆積,因此達到減肥功效。
5、阿里山珠露防齲齒、清口臭
阿里山珠露含有氟,其中兒茶素可以抑制生齲菌作用,減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發生。茶所含的單寧酸,具有殺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細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6、阿里山珠露防癌
阿里山珠露對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於推論階段。對防癌症的發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勵作用。
7、阿里山珠露美白及防紫外線作用
專家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阿里山珠露中的兒茶素類物質能抗UV-B所引發之皮膚癌。
8、阿里山珠露可改善消化不良情況
近年的研究報告顯示,阿里山珠露能夠幫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況,比如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腹瀉,可喝一點阿里山珠露減輕病況。
阿里山珠露化學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其化學成分是由3.5-7.0%的無機物和93~96.5%的有機物組成。茶葉中的無機礦質元素約有27種,包括磷、鉀、硫、鎂、錳、氟、鋁、鈣、鈉、鐵、銅、鋅、硒等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胺基酸、生物鹼、茶多酚、有機酸、色素、香氣成分、維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葉中含有20-30%的葉蛋白,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5%左右。茶葉中含有1.5-4%的游離胺基酸,種類達20多種,大多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茶葉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4%。茶葉中含有4-5%的脂質,也是人體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