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烏牛早茶發芽特早,春芽萌發期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發芽密度較大,芽葉肥壯,碧綠,富含胺基酸,春茶鮮葉胺基酸含量約4.2%,茸毛中等。持嫩性較強;抗逆性較好,產量尚高,適制綠茶,尤其是扁形類名優茶,所制之茶品質超群,清香醇甘,是不可多得的早春綠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勻齊,芽鋒顯露,微顯毫,色澤嫩綠光潤;內質香氣高鮮,滋味甘醇爽口,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幼嫩肥壯,勻齊成朵。適宜浙江省尤其是扁形類名優茶產區作早生搭配品種推廣。
烏牛早茶外形扁平挺直,條緊顯毫,色澤綠翠光潤,香氣濃郁持久,滋味甘醇鮮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翠綠肥壯,勻齊成朵。“烏牛早”,芽葉肥壯,形如雀舌。
產地環境
綜述
茶樹是典型的亞熱帶作物,具有喜溫、喜濕、喜蔭的生態特性。從這些特性出發,影響茶樹生育的氣候因子熱量、水分、光照。
熱量
氣溫
永嘉地處浙江省東南沿海,屬於亞熱季風氣候,四季溫和,雨量充沛,冬夏溫差比較小。年均氣溫為18.3℃,氣溫年較差20.2℃,≥8℃年積溫5742.5℃,最冷月均溫8.1℃,全年無霜期282天。根據觀察,烏牛早茶五天的平均氣溫穩定為8℃時,茶芽即開始萌動。茶樹所能忍耐的極端最低溫度(即茶樹的臨界低溫)中小葉種能忍耐-10℃左右的低溫。永嘉只有極少數年份的個別日子極端最低氣溫出現-5.0℃以下(山區)。
地溫
地溫對茶樹生長速度的影響顯著。土溫在25℃上下時,茶樹生長日平均量達1厘米以上,而在土溫12—17℃時,新梢日生長量為0.2—0.8毫米。地溫也是影響春季茶芽、梢生育的最主要因素。地溫與新梢生育的關係,達到極顯著的正相關。永嘉年平均地表溫度為20.3℃,極端最高地表溫度為69.1℃(1993年7月18日),極端最低地表溫度為-9.4(1973年12月26日)。
水分
水分是茶樹重要組成部分。生長期間,茶園的日蒸發量約在5毫米左右,最多可在10毫米以上。整個生育期,茶園的總蒸發量約為900毫米。水是茶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烏牛早茶採摘過程中,新梢不斷萌發,需要連續地補充水分。據研究,每生1千克鮮茶,烏牛早茶平均耗水量達1000—1270千克。但是水分過多也會影響茶樹的生育。水分過多,造成土壤氧氣不足,在長期積水的情況下,根系大量死亡,致使茶樹停止生長嚴重的造成茶樹死亡。
從高產、穩產的要求來看,年降雨量最好在1500—2000毫米之間,月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整個生長季節的降雨量最好在100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80%左右。永嘉縣年平均降水量1718.4毫米,全年7個月份的降水在100毫米以上;3—9月份降水量超過100毫米,其中:3—4月份春雨綿綿,為春茶萌發提供充足水分,5—6月的梅雨季節,月降水量分別為198.2毫米和247.1毫米,對夏茶的生產十分有利。另外,平均年蒸發量1429.4毫米,降水大於蒸發量289毫米。充沛的降水和來自海洋中的豐富水汽,使永嘉全年氣候濕潤,空氣中水汽含量較高,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7%左右。非常適合茶樹生長。
日照
茶樹屬亞熱帶耐陰性的多年生植物,喜弱光而耐陰。茶樹有機體中90—95%的乾物質是靠光合作用合成的。茶樹在農弱光下,茶樹鮮葉中合大量葉綠素,能有效地利用日光中的藍紫光和紫外線。雲霧多時,空氣濕度較高,溫度適中,柔和的漫射光有利於增加烏牛早茶中含氮和芳香物質。在茶樹生長期間,日照百分率若小於45%,烏牛早茶品質較優,若小於40%更甚。永嘉縣日照時數多年平均為1798.9小時,日照百分率約41%,平均每天4.9小時,有利於茶樹光合作用的進行,可以製造較多的有機物。
歷史淵源
烏牛早茶是中國古代的名茶,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因其出產於溫州市永嘉縣烏牛鎮、羅東鄉等地,比其他品種早發一個月左右,故被稱作“烏牛早”。
二百年前,烏牛早是一叢野生茶樹,生長於永嘉縣楠溪江下游的甌北鎮半嶺村與烏牛鎮嶺下村之間的長夾嶺上,由甌北鎮龍頭村金則洪老伯春節探親路經此嶺,見山坡上一叢茶樹生長特別茂盛,發芽抽梢又早,金某就將此叢茶樹連土帶回種植,由於該茶樹春分前後就可採摘(一芽二三葉),比其他品種提早15天左右,故取名“烏牛早”,又因該茶最早發現於嶺下,當地農民習慣上又稱之為“嶺下茶”。嶺下茶經若干年發展,在羅東、烏牛一帶普遍種植,成為當地的當家品種。
烏牛早茶曾經失傳數百年,1985年重新得到恢復。
1988年,“烏牛早龍井”在杭州通過省級新產品鑑定,正式定名為“永嘉烏牛早”。
1994年,以烏牛鎮為中心的烏牛早茶葉基地,連片茶園達80公頃,並問周圍鄉鎮輻射。
生產情況
2018年,永嘉有5萬多畝“烏牛早茶”的茶園,總量600多噸,產值在2.3億元左右。溫州市烏牛早茶種植面積規模共有10萬餘畝。
產品榮譽
1995年,榮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和香港優質食品博覽會金獎兩項殊榮。
2000年,杭州西湖博覽會國際名茶評比中,“烏牛早”牌永嘉烏牛早茶被評審委員會授予國際名茶金獎。
2002年,獲國家級綠色食品使用證書,省農業博覽會金獎。
2004年12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烏牛早茶”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烏牛早茶原產地域範圍以浙江省永嘉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烏牛早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範圍的函》(永政[2003]19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浙江省永嘉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茶樹品種
烏牛茶(擬改名為嘉茗1號)。
(二)栽培管理
1.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至6.5。
2.種植時間:每年10月至11月。
3.種植密度:單條植:行距150厘米,株距30厘米,每畝苗數3000株至4000株。
4.修剪技術:每年4月份採取台刈剪,重新培植樹冠。
5.採摘技術:每年2月25日至4月5日,茶樹一芽一葉初展為開採適期。所有茶葉均為明前茶。採用提手採摘。
(三)加工工藝流程
鮮葉分級攤青付制—青鍋—回潮—煇鍋—揀梗剔雜—包裝。
(四)質量特色
1.感觀特徵: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勻齊、芽峰顯露,微顯毫,色澤嫩綠光潤,勻齊成朵,葉色嫩綠明亮,湯色清澈明亮,香氣高鮮,滋味甘醇爽口。
2.理化指標:胺基酸4.3%至5.3%,茶多酚20.1%至29.5%。
專用標誌使用
在烏牛早茶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須向設在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烏牛早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報機構提出申請,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後,方可使用烏牛早茶“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