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婺源茗眉產於江西省婺源縣。鄣公山、溪頭、江灣、大畈、沱川、古坦、段莘、秋口等地為茗眉茶的天然產地。其地處贛東北山區,為懷玉山脈和黃山余脈所環抱,地勢高峻,峰巒聳立,年均氣溫16.7℃,晝夜溫差10℃以上,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83%,無霜期達250天,全年霧日60天以上。土質多為紅、黃壤,腐殖層深厚。山崖幽谷間,常為雲霧籠罩,茶樹多受輻射光照射,萌芽期早,葉質肥厚柔嫩,營養成分豐富。該茶由於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良好環境之中,本身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芳香物質,尤其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咖啡鹼、兒茶素、水浸出物等含量均高。其成品,香氣清高持久,茶味醇厚清爽,湯色黃綠清澈,葉底柔嫩;其外形細緊纖秀,挺鋒顯毫,色澤翠綠光潤,為眉茶中的極品。採制工藝
鮮葉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選其芽壯葉肥,白毫茂密者,經攤放、殺青、揉捻、烘坯、鍋炒、復烘等六道工序精製而成。其中鍋炒是形成婺源茗眉茶獨特品質的關鍵工序。
其法是在保持鍋溫90℃左右時,每鍋投葉量約1公斤,四指並擾,手掌張開,拇指朝上,小指向鍋,運用腕力和臂力,雙手將茶葉從鍋底徐徐推向鍋沿,當茶葉由上自由翻落時,雙手捧茶輕輕搓捻,抖散結塊,周而復始,當炒至六成乾時,白毫顯露出鍋,再以焙籠文火烘乾。
茶鄉婺源
根據英國《不列顛文學家辭典》的詮釋,“香格里拉”即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那裡沒有仇恨,沒有戰爭,是一片寬容、安寧、祥和的淨土;是一片神奇、擁有無與倫比原始自然美的樂園……,婺源茗眉的故里--婺源就是這樣的一片“香格里拉”,人稱“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婺源位於贛、浙、皖三省交界地帶,她東臨衢州,西毗景德鎮,北枕黃山,南接上饒,這裡的森林覆蓋率達81.5%,是全國十六個生態農業先進縣之一,也是國家著名的“生態旅遊示範區”。婺源文風鼎盛,物產豐富,有“茶鄉”、“書鄉”之稱,這裡的古村落是建築藝術和生態文明的博覽園,粉牆黛瓦、飛檐戧角的徽派古建築,或隱現於青翠山林,或倒映在清溪水面,讓人領略到“小橋、流水、人家”那返樸歸真、天人合一的意境。名茶鑑賞
婺源茗眉綠茶,素以“珍眉”著稱。成茶翠綠緊結,纖纖如仕女秀眉,葉底芽壯肥厚,香氣馥郁濃冽,滋味鮮爽醇厚。沖泡茗眉,清湯碧液,滋味醇和,飲者曾有“一見頓覺清爽,再飲精神更旺”的贊語。婺源是茶鄉,又是朱熹故里,自宋至清儒學盛行、文風昌盛,茶道茶俗也別具特色。婺源茶道具有“敬、和、儉、靜”之地方文化內涵,敬--茶品高雅,以茶敬客,表達對客人的尊敬;和--茶葉清和,世間萬物和諧相生,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儉--茶性儉,君子之交以茶當酒;靜--品茶啟發思情,修身養性。茶道表演內容有純樸農家茶、華貴富室茶、靜雅文士茶等。“農家茶”純樸親切,充滿鄉土氣息;“富室茶”雍容大度,茶貴器奢華;“文士茶”溫文爾雅,焚香盥手,賞茶滌器,聞香觀色,令人神怡。
茶史追溯
婺源產茶歷史悠久,唐代陸羽所著《茶經》中,有歙州(當時婺源屬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唐大中十年,朝廷膳夫楊華撰《膳夫經手錄》中記載:“婺源方茶,置制精好,不雜木葉,自梁、宋、燕、並間,人皆尚之,”。南唐都置制使劉津撰《婺源諸縣都不得置制新城記》中,稱“婺源茶貨實多”。
宋朝,婺源產制的茶葉已出類拔萃。 《宋史食貨》中對茶葉有毗陵之陽羨,紹興之日鑄,婺源之謝源,隆興之黃龍、雙井,皆絕品也“的記載。明朝,婺源茶葉受到朝廷讚賞,被列為貢品。至清乾隆間,婺源茶葉被列為中國外貿出口的主要物資之一,並開始精製外銷獲得了國際茶界的讚譽。美國威廉.烏克斯在所著《茶葉全書》中,稱讚婺源茶不獨為路莊綠茶中之上品,且為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者。其特徵在於葉質柔軟細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潤。”
清代中葉,是婺源綠茶外銷盛期,茶葉產量較高。據民國史料記載:“在昔茶葉繁榮時期,每年產茶約五萬擔。清朝末年至民國期間,因“洋茶生產日多,華茶不能直接運銷,而由洋商購去摻以洋茶,以偽亂真,使華茶聲譽不振,”,婺源綠茶生產由此而逐漸衰落。解放後,茶葉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1958年,婺源茶葉科研人員結合原有茶葉技術,新創“婺源茗眉”,1976年年產茶葉5萬擔,跨入全國茶葉出口基地縣行列。1982年被列為全國30種名茶之一。1986年年產茶葉8.7萬擔,超過了歷史上最高年產量。1959年在全國農業展覽會上,商業部評定該茶為“世界茶葉珍品”;1982年被評為全國名茶;1986年和1990年由商業部召開的全國名茶評比會上,由婺源茶廠生產的江山牌茗眉又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名茶。1995年3月,婺源被命名為“中國綠茶之鄉”。
茶餚美食
茗眉蹄筋本菜採用江西茶葉珍品之婺源茗眉為主配料,成菜茶色素雅,濃香不膩,是佐酒下飯的佳肴。
用料:
茗眉茶葉30克,油發豬蹄筋200克,火腿20克,冬筍30克,熟雞脯肉50克,精鹽、米醋、紹酒、味素、姜、蔥白、蒜瓣各適量,芝麻油10克,熟豬油75克,濕澱粉20克,肉
湯100克。
製法:
1、豬蹄筋切成寬1厘米,長4厘米小條,雞脯肉、冬筍、火腿均切成細絲。蔥、姜切段拍松,蒜瓣切成末粒狀,茶葉用100毫升開水泡開,倒入漏網瀝乾。
2、炒鍋置火上,放入熟豬油燒至四成熟,放蔥,姜炸出香味,放入肉湯,取出蔥,姜放入蹄筋、火腿、冬筍、熟雞脯肉燒透,放茶葉、蒜粒,加精鹽、味素、米醋、紹酒調好口味用濕澱粉勾芡,淋芝麻油出鍋裝盤即成。
沖泡技藝
一般只要備具、備茶、備水,經沸水沖泡即可飲用。但要把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發揮出來,沖泡得好,也不是易事,要根據茶的不同特性,套用不同的沖泡技藝和方法才能達到。1、茶具:飲用綠茶,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壺)、瓷杯或茶碗沖泡。杯、碗內瓷質潔白,便於襯托碧綠的茶湯和茶葉。
2、水質:泡綠茶的水質要好。通常選用潔淨的優質礦泉水,也可用經過淨化處理的自來水。水的酸鹼度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鹼性水,以免茶湯深暗。
3、水溫:煮水初沸即可,這樣泡出的茶水鮮爽度較好。沏茶的水溫,要求在80℃左右最為適宜,因為優質綠茶的葉綠素在過高的溫度下易被破壞變黃,同時茶葉中的茶多酚類物質也會在高溫下氧化使茶湯很快變黃,很多芳香物質在高溫下也很快揮發散失,使茶湯失去香味。
4、茶與水的比例:通常茶與水之比為1:50~1:60(即1克茶葉用水50毫升~60毫升)為宜,這樣沖泡出來的茶湯濃淡適中,口感鮮醇。
5、沖泡的手法:要求手持水壺往茶杯中注水,採用“鳳凰三點頭”的手勢,使注入的熱水衝動茶葉,上下浮動,茶汁也易泡出。另外,在沖泡時常先注入少量熱水,使茶葉浸潤一下,稍後再注水至離杯沿1厘米~2厘米處即可。若待客,可將泡好茶的茶杯或茶碗放入茶盤中,捧至客人面前,以手示意,請人品飲。
更講究的還可以採用以下六步進行沖泡。
a.將沸水注入茶壺、公道杯。
b.將公道杯內的沸水注入小瓷杯內,再將沸水注入公道杯,降溫備用。
c.倒掉瓷壺內的沸水,置茶入壺。
d.第一泡茶,將公道杯的溫水注入壺內至滿;倒掉小瓷杯內的溫杯水,將沸水注入公道杯降溫備用。
e.提壺出茶,均勻分置於幾小杯內,請人品茶。
f.第二泡茶將公道杯的溫水注入壺內續水,收取客人飲用杯,加水、溫杯、倒掉,然後提壺出茶,均勻分置於五小杯內。
主要功效
1、婺源茗眉抗衰老婺源茗眉所含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抵抗老化。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過氧化,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會使細胞受傷。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清除過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婺源茗眉中的兒茶素能顯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2、婺源茗眉抗菌
研究顯示,婺源茗眉中兒茶素對引起人體致病的部分細菌有抑制效果,同時又不致傷害腸內有益菌的繁衍,因此婺源茗眉具備整腸的功能。
3、婺源茗眉降血脂
科學家做的動物實驗表明,茶中的兒茶素能降低血漿中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時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人體的實驗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動脈硬化發生率的功效。婺源茗眉含有黃酮醇類,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塊及血小板成團,降低心血管疾病。
婺源茗眉含有茶鹼及咖啡因,可以經由許多作用活化蛋白質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減少脂肪細胞堆積,因此達到減肥功效。
5、婺源茗眉防齲齒、清口臭
婺源茗眉含有氟,其中兒茶素可以抑制生齲菌作用,減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發生。茶所含的單寧酸,具有殺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細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6、婺源茗眉防癌
婺源茗眉對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於推論階段。對防癌症的發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勵作用。
7、婺源茗眉美白及防紫外線作用
專家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婺源茗眉中的兒茶素類物質能抗UV-B所引發之皮膚癌。
8、婺源茗眉可改善消化不良情況
近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婺源茗眉能夠幫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況,比如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腹瀉,可喝一點婺源茗眉減輕病況。
婺源茗眉化學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其化學成分是由3.5-7.0%的無機物和93~96.5%的有機物組成。茶葉中的無機礦質元素約有27種,包括磷、鉀、硫、鎂、錳、氟、鋁、鈣、鈉、鐵、銅、鋅、硒等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胺基酸、生物鹼、茶多酚、有機酸、色素、香氣成分、維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葉中含有20-30%的葉蛋白,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5%左右。茶葉中含有1.5-4%的游離胺基酸,種類達20多種,大多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茶葉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4%。茶葉中含有4-5%的脂質,也是人體必需的。
品鑑技巧
品茶是高雅、安祥、和諧之社會精神的體現。婺源茗眉的一般品嘗有四個步驟:嘗茶:從乾茶的色澤、老嫩、形狀,觀察茶葉的品質。聞香:鑑賞茶葉沖泡後散發出清香。觀湯: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之過程,茶葉溶解情況及茶葉沖泡沉靜後的姿態。品味:品賞茶湯的色澤和滋味。品飲前,先用“高沖、低斟、括沫、淋蓋”等傳統的方法沖泡。品飲時,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邊沿,中指頂住杯底,戲稱“三龍護鼎”品茶工於煎,重在品茶湯的湯花。對茶湯的色、香、味,形以色為主。婺源茗眉的選購常識。正常氣溫年景,新茶一般在穀雨前十天內即可產出;真正葉片營養豐厚的茶草應在穀雨前後幾天內。選購品嘗“婺源茗眉”通常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即從乾茶和泡茶兩個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
一是乾茶評賞。望色:通過觀望應具備鐵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澤一致,可見烘製到位。聞香:通過嗅聞應具備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氣,尤其是有如燒板栗那種香味或幽香的為上乘;有青草味的說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過細嚼應具備頭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覺,略用清水涮口後有一種清爽甜潤的感覺。
觀形:通過察看應具備片卷順直、長短相近、粗細勻稱的條形,可見形狀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二是乾茶發湯品嘗。茶具一般選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為佳,沒有條件的可選用礦泉水或純淨水PH值近於中性的水質為適宜。根據茶具容量,放入茶葉適量,清淡適中,不宜過多。為避免片茶原香流離,當今有人主張用開水高沖、緩收、起壺至茶具2/3處加蓋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滿加蓋)。
片刻後,即可品鑑。步驟如下:首先聞其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覺是否有悠悠的茶葉清香;以其香味濃度體驗茶葉的香醇。次是望其色。用碗蓋扶動茶葉查看湯色,一般是青湯透綠、清爽爽的,沒有一點的渾濁。其葉片顏色一般是穀雨前十天的茶草製作的新茶,泡後葉片顏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勻稱。相近穀雨或穀雨後茶草製作的片茶,泡後葉片顏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勻稱,茶湯相應也濃些、若時間稍候一會兒青綠色也深些。再是品其味。通常是先慢喝兩口茶湯後,再小呷細細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涼、絲絲的甜味;葉片營養生長豐厚的茶草製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湯,往往能夠使你明顯感覺到茶湯的柔度。四是觀其形。乾茶開水發湯後,先浮於上層,隨著葉片的開湯,葉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陸續下沉至杯碗底。有原來的條狀開發為葉片狀,葉片大小近同,片片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