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詳情
1、菌斑。粘附於牙齒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沖洗等去除。
2、牙石。牙石是指沉積在牙面上的礦化的菌斑,根據其沉積部位和性質分為齦上牙石和齦下牙石兩種。牙石對牙周組織的危害,主要是構成了菌斑附著和細菌滋生的良好環境。
3、創傷性咬合。在咬合時,若咬合力過大或方向異常,超越了牙周組織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組織發生損傷的咬合,稱為創傷性咬合。創傷性咬合包括咬合時的早接觸、牙合干擾、夜間磨牙等。
4、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組織的炎症發生。類桿菌,螺鏇體等,使牙齦的炎症加重並擴延,導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症狀
1、牙周袋形成。由於炎症的擴展,牙周膜被破壞,牙槽骨逐漸吸收,牙齦與牙根分離,使齦溝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針測牙周袋深度。
2、牙周溢膿。牙周袋壁有潰瘍及炎症性肉芽組織形成,袋內有膿性分泌物存留,故輕按牙齦,可見溢膿。並常有口臭。
3、牙齒鬆動。由於牙周組織被破壞,特別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時,支持牙齒力量不足,出現牙齒鬆動、移位等現象。此時患者常感咬合無力、鈍痛,牙齦出血和口臭加重。
當機體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滲液引流不暢時,可形成牙周膿腫,是牙周炎發展到晚期,出現深牙周袋的一個常見的伴發症狀。此時牙齦呈卵圓形突起,發紅腫脹,表面光亮;牙齒鬆動度增加,有叩痛;患者伴有局部劇烈跳痛。同時,患者可有體溫升高、全身不適,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等症狀。
檢查
X線檢查有牙槽骨的水平型吸收。嚴重時出現牙齒鬆動和咬合關係紊亂。
治療詳情
1、基礎治療階段,目的在於選用牙周病常規的治療方法,清除或控制臨床炎症和咬致病因素,包括口腔自潔,拔除預後差和不利修復的牙,齦上潔治,齦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選用抗菌藥控制炎症,咬頜調整等。2、牙周手術治療和鬆動牙固定。
3、永久性修復治療,一般手術後2-3個月後進行。
4、複查復治,每半年一次,包括檢查菌斑控制情況,衛生宣教,拍片檢查,以進一步擬訂治療計畫。
預防詳情
1、注意口腔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做到早起及睡前刷牙、飯後漱口,了解並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2、密切注意牙周疾病的早期信號。如果在刷牙或吃東西的時候,出現牙齦出血的現象,要及早引起重視,因為這是牙周有炎症的表現,應儘早到醫院診治,查看齦下牙石情況,以及牙齦萎縮的情況。
3、有效提高牙齒及口腔的免疫能力。根據自身的“亞健康”症狀,將牙周病扼殺在萌芽狀態;同時可選購合適的牙膏、牙刷、牙線,避免選擇不合適的口腔護理產品導致牙齦問題的惡化。
4、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結構要營養均衡,多吃白肉、蛋、蔬菜、瓜果等有益於牙齒口腔健康的食物;儘量少吃含糖食品,不抽菸,少喝酒,多吃富含纖維的耐嚼食物,有效增加唾液分泌,利於牙面及口腔清潔。
5、定期進行口腔保健檢查。有條件的話,要保證兒童每半年一次,成人每年一次,到公立醫院口腔專科進行口腔及牙齒健康檢查;每半年或一年去醫院洗一次牙,及時除掉齦下牙結石。
6、注意飲食方面的衛生預防意識。切勿常喝軟飲料,如冰茶、可樂、檸檬汽水等各種碳酸飲料,均會對牙齒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尤其注意是睡前,剛吃完酸性食物的時候,例如檸檬、西柚汁後,不要馬上刷牙,酸性液體容易使牙齒表面的釉質軟化,此時刷牙容易破壞牙釉質,導致牙齒損耗,應先漱口,過一段時間後再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