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鎮江白鰭豚保護區,成立於2003年。以白鰭豚、江豚及其生境為主要保護對象。總面積57.3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面積32.8平方千米。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5℃,年均降水量1070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057小時。
和暢洲為長江鎮江段的一塊沙洲,位於鎮江市區與大港之間,將長江分隔為南北二汊,南汊為主航道,北汊為保護區所在地。
區內水域為半封閉航道,通航船舶少,水文狀況兼受潮汐控制,年均水位4.81米,流速0.4~1.08米/秒。保護區外圍有江心洲阻擋污染進入,沿岸工業企業少,污染小,區內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保護區所在區域為長江豚類的重要棲息地之一,和暢洲北汊每年均可見到白鰭豚、江豚群體活動。
主要功能
2003年,為搶救瀕臨滅絕的水中“活化石”白鰭豚,江蘇鎮江正在長江面上,加緊建設一個總面積約五十七平方公里、水深達數十公尺的豚類自然保護區。
白鰭豚是當今世界鯨類動物中最瀕危的一種,至今已存活了兩千五百萬年。中國大陸已將白鰭豚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也將它列為世界十二種最瀕危動物之一。由於生態環境改變等原因,自上世紀中葉以來白鰭豚種群數量銳減。專家估計,目前長江僅存白鰭豚約五十多頭,而白鰭豚人工繁育、馴養的難題尚未攻破。
鎮江市農林局漁業漁政處長戴玉平指出,保護區水域為半封閉航道,通航船舶較少;水域沿岸工業企業少,水質污染程度輕﹔保護區內有大片蘆葦濕地,魚類資源充足,是白鰭豚重要的棲息地之一。
鎮江豚類保護區設立後,下一步將設立水上浮筒標誌、禁止船舶通行;分批遷出在保護區水域捕撈的漁民;建設一個豚類生物餌料基地,為豚類群體提供必要的補充餌料。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