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保護區於1982年建立,面積140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大馬哈魚、哲羅魚等魚類資源及河流生態系統。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北部遜克和孫吳兩縣境內,地處小興安嶺北麓。
自然環境
遜別河發源於小興安嶺北麓,於黑龍江中游的遜克縣境內流入黑龍江。全長251公里,流域面積為1573800公頃。水流清澈,為少沙河流。遜別河支流較多,有臥牛河、沾河等。河流每年有半年的冰封期。本區河流為冷水域。流域內人類活動很少,基本上保持了自然環境的原始狀態。年均溫為-1.5-0.6℃;年均降水量為540mm,多集中在6-9月。
魚類資源
保護區內魚類有34種,其中重點保護的魚類主要有大馬哈魚、哲羅魚、細鱗魚、茴魚、江鱈。它們都是高寒山區冷水性的特產魚,在遜別拉河有一定資源量。亞冷水性魚類主要有狗魚、雅羅、花等。溫水性魚類主要有鯰魚、馬口、鯉、鯽、鰱魚等。這些魚數量多,分布廣。保護區還有甲魚分布,有一定資源量。屬於中國名貴珍稀水生動物名錄的有大馬哈魚、江鱈。
(一)大馬哈魚
魚綱,鮭科。體延長,側扁,長約0.6米。銀灰色,常具緋色寬斑。口大,牙尖銳。體被小圓鱗,背鰭和脂鰭各一個,尾鰭凹入。性兇猛,捕食小魚。生殖季節從海進入河流,雄魚體色為暗紅色或暗黑色,雌魚在砂礫質江底掘穴產卵;卵球形,直徑5-7mm。產卵後親魚死亡。為名貴的冷水性魚類。
(二)江鱈
魚綱,鱈科。體細小,後部側扁,長達1米。體暗褐色,散有黃褐色條紋,頭大。頦部有一短須,前鼻孔各有一短須。體被圓鱗。第一背鰭短小,第二背鰭、臀鰭基部延長;尾鰭圓形;腹鰭小,胸位。為冷水性淡水魚類。夏季休眠。3-4齡性成熟,每次產卵300萬粒。
其它動物資源
保護區有哺乳動物20多種,鳥類有100多種。
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中華秋沙鴨,二級有馬鹿、駝鹿、黑熊、棕熊、猞猁、水獺、豹貓、豺、雪兔、鴛鴦、蒼鷹、雀鷹、大、普通、毛腳、紅腳隼、黑琴雞、花尾榛雞、長尾林、長耳等。
(一)普通——國家保護動物
隼形目,鷹科。別名土豹。雄鳥體長52cm,雌鳥57cm。羽色變異大,有黑型、棕型和中間型。頭部淡褐色,尾具若干不明顯的黑色橫斑;兩翼下面各具一大形白色塊斑;喙黑色,以小型獸類為食,尤喜捕獵嚙齒類。5-6月繁殖,每窩產卵2-3枚。
(二)毛腳——國家保護動物
隼形目,鷹科。別名白豹。雄鳥體長55cm,雌鳥63cm。頭、頸及上體前部灰白色,具褐色縱紋。背羽、肩羽、翼淡褐色,具灰白色羽緣。胸部白色,具淡褐色縱紋。腹暗褐色,尾羽白色,以小型獸類為食。營巢樹上或岩壁,每窩產卵3-4枚。
(三)長尾林——國家保護動物
形目,鴟科。體長51cm。臉盤白色,具黑褐色羽乾紋。額、頭頂、枕部淡黃褐色具黑褐色縱紋。背白色、喙黃色。腳被羽,具黑褐斑,爪淡褐色。以鼠類、昆蟲為食。營巢樹洞中。
植物資源
保護區植被為
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帶。主要樹種落葉松、紅松、雲杉、樟子松、蒙古櫟、楊樹、水曲柳等。主要灌木胡枝子、刺梅、杜鵑等。藥用植物有黃芪、五味子等;食用真菌有木耳、猴頭、蘑菇等。
旅遊資源
遜別拉河自然風光秀麗。河谷中怪石林立,水流湍急,景色雄偉。遊客在此以漂流、探險的形式盡情欣賞著大自然的美麗風光。1989年保護區又開展垂釣業,引來更多遊客。
保護價值
1.保護大馬哈魚的自然產卵繁殖地。
大馬哈魚為淡水繁殖、海洋成長的過河性游魚類。大馬哈魚太平洋特產,共6種。遜別拉河是黑龍江中游大馬哈魚上溯產卵的主要河流,保護區對保護大馬哈魚及其產卵繁殖具有重要意義。
2.保護我國高緯度寒冷地區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獨特河流生態系統。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