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位於小興安嶺中段(嶺峰、奮鬥林場的全部施業區及松園、東卡林場的部分施業區),總面積60687公頃,屬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處在小興安嶺的主脈上,橫跨小興安嶺南、北兩坡,保護區北部河谷寬闊、地勢平坦,主要河流為都魯河,都魯河流經沾河、遜河,最後匯入黑龍江;保護區南部溝谷狹窄,地形變化較複雜,主要河流為友好河、雙子河,兩河流均流入湯旺河,最後注入松花江。因此,該保護區是黑龍江和松花江兩大水系源頭之一。此外,保護區內各種泡沼星羅棋布,土壤永凍層分布普遍,氣候寒冷濕潤,為各類沼澤的發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形成了森林沼澤、灌叢沼澤、草叢沼澤和蘚類沼澤等多種類型。尤其是由湖泊沼澤化形成的浮毯型漂伐苔草-泥炭蘚沼澤集中連片,與島狀分布的落葉松-杜香-泥炭蘚濕地等相間分布,構成了本保護區獨有的濕地特色。
特點

一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內植物種類繁多,植被類型複雜多樣,不僅有大面積分布、類型多樣的沼澤濕地,還有紅松原始林、針闊混交林、興安落葉松林、楊樺林和部分人工林等森林類型,優越的自然環境為各類動植物的生長繁衍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根據調查資料統計,保護區共有高等植物836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就有8種。保護區內共有脊椎動物330種,其中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6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36種。此外,還有昆蟲動物370種、大型真菌311種。豐富的森林資源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隱蔽場所、生存空間以及食物條件,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使保護這塊原生性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及珍稀野生動植物物種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二是典型的沼澤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區內河漫灘平坦開闊,牛軛湖、熱融湖眾多,大小泡沼星羅棋布,土壤永凍層分布普遍,氣候寒冷濕潤,為各類沼澤的發育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基礎,形成了多種沼澤濕地類型,主要包括森林沼澤、灌叢沼澤、草本沼澤和蘚類沼澤等,幾乎囊括了小興安嶺林區所有的濕地類型,尤其是由湖泊沼澤化形成的浮毯型毛果苔草-泥炭蘚沼澤,集中連片,類型多樣,與島狀分布的落葉松-杜香-篤斯越桔-泥炭蘚沼澤等相間分布,構成大面積的沼澤濕地系統,具有北方山地沼澤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特徵。
三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濕地生態系統,橫跨小興安嶺山脈的南、北兩坡,為黑龍江和松花江一級支流的源頭。是一個大

型的天然“貯水庫”,具有較強的蓄水、集水和保水的生態功能。對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止下游的乾旱和洪澇災害、調節區域氣候和生態環境,以及對周邊地區農業起到綠色生態屏障作用。
四是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保護區內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與結構極為複雜,類型多樣。共有森林、灌叢、草甸、沼澤和水域五種自然生態系統。在研究中國北方森林濕地的形成、發展、演替規律及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通過在自然保護區開展諸如生態系統組成結構及其動態變化、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等的研究,將對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合理利用森林及濕地資源、充分發揮北方山地森林濕地的多種功能發揮重要作用。保護區內蘊育的大量動植物資源不僅維持了該區生物鏈的平衡,而且也成為特種基因的儲存庫,對於科學研究無疑是一處極好的資料來源。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