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隨著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運城市境內沿黃河水域和濕地面積大幅度增加,同時由於運城市近年來生態植被的恢復建設和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來此越冬的濕地水禽種群數量逐年增加,分布範圍不斷擴大。據初步調查,該區域內分布的水禽和其它野生鳥類達200餘種,其中被列為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有黑鸛、大鴇、遺鷗、海雕、丹頂鶴等40餘種.山西省政府批准將1993年建立的“山西省運城天鵝自然保護區”和“山西省河津灰鶴自然保護區”合併擴建為“山西省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山西省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東經110°15′-112°05′,北緯34°36′-35°39′,包括山西省河津、萬榮、臨猗、永濟、芮城、平陸、夏縣、垣曲8縣沿黃河的灘涂、水域和運城硝池、鹽池及永濟市的伍姓湖,總面積達79830公頃。
成立時間
2001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是將原運城天鵝自然保護區、河津灰鶴自然保護區合併而成,保護區面積79830公頃。是山西省目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
前最大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現有鳥類238種,獸類28種,兩棲爬行動物38種,植物641種、魚類52種。保護區中游地區是我國候鳥的重要越冬地之一。
![]() |
運城濕地保護區 |
交通
交通頗為方便,同蒲、候西兩條幹線鐵路是本區交通大動脈,並有禮元至古堆鐵路支線一條。公路以運城為中心,幹線有:太原至茅津渡、晉城至禹門口、臨猗至大寧、運城至風陵渡等;支線有:聞喜至永濟、風陵渡至平陸等。運城至三門峽、運城至風陵渡高速公路已經建成通車,大同至運城的高速公路也正在建設之中。209國道通過運城,可達河南三門峽,陝西華陰。
![]() |
運城濕地保護區 |
鐵路
從運城有發往北京、西安、天津、成都、太原、石家莊、大同、臨汾等地的列車
公路
由於火車和飛機都不能直抵五台山,故公路客運顯得尤其重要。坐火車在京原線上的砂河、繁峙、代縣、原平各站下車,都可改乘汽車前往五台山,十分便利。在大同到太原間的北同蒲鐵路線上,寧武、原平也有汽車開往五台山,忻州每日更有多次長途車去五台山。河北阜平到五台山台懷鎮有直達長途汽車,在台懷鎮和太原之間每日有班車往返。
相鄰景點
五老峰風景區 普救寺解州關帝廟萬固寺常平關帝廟芮城永樂宮黃河大禹渡 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 開元鐵牛與蒲津渡遺址池神廟春秋樓 司馬光墓 秋風樓青龍寺合河遺址東嶽廟西侯度遺址白胎寺王官谷棲岩寺塔碧落碑聖壽寺舍利塔福勝寺柳氏民居古城新絳山西風陵渡 稷王廟禹門口飛雲樓薛仁貴寒窯絳守居園池夏縣溫泉泛舟禪師塔歷史古都夏縣臨猗雙塔堆雲洞文廟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鸛雀樓 運城鹽池中國“宰相村”東下馮遺址蒲津渡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 蒲州故城遺址馬村磚雕墓太陰寺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運城天鵝自然保護區鶯鶯塔青龍寺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