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成立於2002年。以濕地及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總面積607.87平方千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8~10℃,年均降水量400~650毫米,無霜期100~156天。
桑乾河保護區為山西省濕地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以河流濕地為主,桑乾河為境內主要水體。
桑乾河上建有冊田、東榆林2座較大型水庫,其中冊田水庫位於大同縣許堡鄉境內,海拔1000米左右,豐水期水面面積51.63平方千米,庫區周圍有大片鹽鹼地;東榆林水庫位於山陰縣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豐水期水面面積12.10平方千米。
保護區內長期浸水區域、季節性水淹區域有濕生植物分布,河灘地較低濕的鹽鹼地帶有鹽生濕地植物分布。區內重點保護生態群落為楊樹、樟子松、油松人工林等。
功能區
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山西桑乾河省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進行了調整。調整後保護區總面積為69583.41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8491.72公頃,緩衝區面積10553.08公頃,實驗區面積40538.61公頃。
建立意義
A 保護自然本底
自然保護區保留了一定面積的各類型生態系統,可以為子孫後代留下天然的“本底”。這個天然的“本底”是今後在利用、改造自然時應遵循的原則,為預測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後果提供評價標準。
B 貯備物種
自然保護區是生物物種的貯存地,又可以稱為貯備庫,也是拯救瀕危生物物種的庇護所。
C 開闢科研和教育基地
自然保護區是研究各類生態系統基本規律和物種生態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保護環境、維持生態系統動態平衡、獲得監測基準的地方,同時還是教學、實驗的場所。
D 保留自然界的美學價值
自然保護區的自然景觀能令人心曠神怡、精神煥發,燃起生活和創造的熱情。
山西省自然保護區桑乾河名錄
(截至2011年底)
序號:晉17
保護區名稱:桑乾河
行政區域:朔州市朔城區、懷仁縣、大同縣、陽高縣及天鎮縣
面積:69583
主要保護對象:遷徙水禽及其生境
類型:野生動物
級別:省級
始建時間:20020620
主管部門:林業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