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區地勢平緩,河流縱橫湖泡密布,地理位置十分獨特,是我國小興安嶺林區類型齊全、分布集中、面積最大的典型森林濕地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也是森林沼澤代表物種、世界珍稀鶴

類、國家I級保護鳥類-—白頭鶴的重要繁殖地以及東北亞水禽遷徙、停歇的主要通道和棲息地;具有以浮葉慈菇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及豐富的北方溫帶森林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還是黑龍江流域上游重要支流沾河源頭的水源涵養地。為黑龍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最具潛力和最有價值的地區之一,關係我國東北高緯度地區生態安全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地質地貌
大沾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地質構造上 屬於古生代海西寧運動隆起褶皺斷裂帶之側翼,山體主要形成於洪積世末期,岩石以花崗岩為主,次為玄武岩 。 基本形成東南部高,西北部低,起伏不平的丘陵低山地貌。全區海拔最高為 465m ,最低為 420m ,起伏量 45m ,坡度在 5 °~ lO °之間。由於河水流蝕和沖積,多見有平坦寬谷和溝塘,加之夏季雨水過大、氣溫較低、蒸發量小,使得山腳低平地及沿河岸邊地表層潮濕,因此形成較大面積的濕地。
動物資源
大沾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動物區屬古北界東北區長白山亞區,野生動物資源極為豐富。根據最近的科學考察以及以往的有關資料記載,保護區內生存的脊椎動物有 303 種,其中魚類共有 6 目 12 科 37 種;兩棲類 2 目 4 科 6 種;爬行類 3 目 4 科 8 種;鳥類 16 目 39 科 202 種;獸類 6 目 l5 科 50 種。昆蟲綱動物 12 目 402 種,土壤動物 3 門 8 綱 15 目 42 科 72 種。保護區內國家Ⅰ級保護鳥類白頭鶴、東方白鸛、丹項鶴和金雕 4 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普通鵟、毛腳鵟、烏林鴞、長尾林鴞等 33 種;

國家Ⅰ級保護獸類紫貂和原麝 2 種,國家Ⅱ級保護獸類棕熊、猞猁、駝鹿 8 等種
植物資源
黑龍江大沾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小興安嶺山脈西北坡,植物區系構成上屬長白植物區系 ( 亦稱滿洲植物區系 ) 。長白植物區系是指由吉林省長白山區、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地區、俄羅斯阿穆爾州和沿海地區以及朝鮮北部地區所組成的植物區系。按中國植被區劃理論歸於小興安嶺——老爺嶺植物區的小興安嶺——張廣才嶺亞區。由於北部與大興安嶺植物區相接,因而北部還具有大興安嶺植物區系的過渡特徵。

區系的代表植被是地帶性植被,為紅松闊葉混交林,主要組成以紅松為主,伴生多種溫性闊葉樹種,多達十餘種,其中有一些第三紀孑遺種,如水曲柳、黃檗、胡桃楸 ( Juglans mandshurica ) 等,再加上林內有發育良好的一些藤本植物,如山葡萄 ( Vitis amurensis ) 、北五味子 ( Schisandra chinensis ) 、狗棗獼猴桃 ( Actinidia kolomikta ) ,使保護區的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具有亞熱帶景色,同時還伴生一些“歐亞針葉林區”的寒溫帶 ( 亞寒帶 ) 樹種,如魚鱗雲杉 ( Picea jezoensis var . ajanensis ) 、紅皮雲杉 ( P.koriensis ) 、臭冷杉 ( Abies nephrolepis ) 等,因此,本亞區的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既有南方 ( 亞熱帶 ) 景色,又有北方 ( 寒溫帶 ) 植物。現階段大部分紅松闊葉混交林己被破壞,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類型的次生林。次生林的主要樹種為蒙古櫟 ( Quercus mongolica ) 、白樺 ( Betula platyphylla ) 、山楊 ( Populus davidiana ) 、椴樹等大沾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範圍內共有高等植物 162 科 906 種,其中苔蘚植物 53 科 163 種,蕨類植物 14 科 49 種,占小興安嶺植物區蕨類植物的 71.74% ,裸子植物 2 科 8 種,占小興安嶺植物區裸子植物的 88.89% ,被子植物 93 科 686 種,占小興安嶺植物區被子植物的 68.94% 。種子植物中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7 種,即紅松、浮葉慈菇、野大豆、水曲柳、鑽天柳、黃檗、紫椴。
氣候
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北部,緯度較高,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同時具有濕潤森林氣候的特點。 由於受海洋環流和西伯利亞冷氣影響,四季明顯,冬季漫長而寒冷,多西北風;春來遲,解凍晚,風大,降水少;夏季短促炎熱,多東南風和大雨,降水量大而集中;秋季日照漸短,氣溫下降迅速,多大風和陰雨天氣,降水逐步減少 。

氣溫
保護區年均溫 -0.2 ℃ ,極端最低溫 -46 ℃ ,極端最高溫 36 ℃ 。年溫差較大,最冷月 (1 月 ) 平均氣溫為 -20 ℃ ,最熱月 (7 月 ) 平均為 19 ℃ 。全年有 5 個月平均溫度在 0 ℃ 以下,有 7 個月在 0 ℃ 以上。在一年內,氣溫呈低正弦曲線變化,各月平均氣溫在 7 月份以前逐月上升, 8 月份後逐月下降。早霜一般 在 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 晚霜在 5 月中旬 至 6 月中旬,無霜期 100 ~ 120 天, 全年≥ 10℃ 積溫為 2000 ~ 2500℃ 。全年日照時數 2300 ~ 2700h 小時。
土壤溫度
全年土壤 結凍期較長,為 10 月上旬至翌年 5 月上旬,土壤凍層深達 2.5 m , 低洼處沼澤區因受水分影響,凍土層變薄,但冰凍遲,解凍晚。
降水
該區年降水量為 500 — 700mm ,平均 607.5mm 。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多集中於夏季 (7 、 8 月份 ) ,達 195 — 457mm 之間;冬季降水較少,積雪期 160 天左右,積雪厚達 30 ~ 50cm 。
濕度
歷年平均相對濕度為 76 %。降水量較為集中的 7 、 8 月因水分充足,氣溫較高,蒸發量較大,相對濕度高達 80 %以上。最低濕度出現在春季大風季節,空氣乾燥。
風
本區屬於溫帶季風區,風向的季節變化明顯。冬季位於蒙古高壓的東部邊緣,盛行西風和西北風;夏季由於溫濕暖流的影響,多盛行偏南風和東南風。夏季風速最小,春秋兩季風速較大,平均風速 2.0m / s ,年均大風 7 次。
土壤
由於該區緯度較高,土壤受自然因素及人為因素的影響,有不同的發育方向。區內地帶性土壤為暗棕壤,非地帶性土壤有草甸土,沼澤土、泥炭土、黑土等. 根據本區土壤發育程式與發育特徵,可分為暗棕壤、草甸土、沼澤土、泥炭土和黑土共五大類 。
水文

地表水
保護區內河流縱橫、湖泡棋布,主要河流為沾河,屬黑龍江水系 ,由南沾河、北沾河匯合而成。 南沾河發源於小興安嶺主脈北坡的沾河頂子,保護區內流程 60km ,河寬 6m ;北沾河發源於小興安嶺主脈西坡的湯元山麓,保護區內流程 57km ,河寬 6m ,兩河匯合後稱沾河,也稱大沾河。沾河自南向北蜿蜒曲折,在保護區內河道逐漸寬闊,長約為 75km ,平均河寬 100m ,水深 l ~ 1.9m ,流速 O .5m / s ,流量 58.8m 3 / s 。沾河有大小支流近 50 條,其中都魯河為其最大支流,發源於小興安嶺東部的伊春林區,在沾河林區內流程 67km ,保護區內流程 43km ,河寬 30m ,平均深度 1 ~ 2m ,流向為自東向西。其餘主要支流有:烏斯孟河(保護區內流程 41.4km ,河寬 10m )、大烏蘭河(保護區內流程 25km ,河寬 5m )、小烏蘭河(保護區內流程 4km ,河寬 3m )、南塔卡拉河(保護區內流程 22km ,河寬 4m )、北塔卡拉河(保護區內流程 16km ,河寬 5m )。
地下水
該區地下水含量豐富,水質清澈。以第三紀孔隙、裂隙水為主,含水體為砂岩和礫岩。此外還有第四紀衝擊孔隙水,含水體為礫岩和卵石,深度為 5 ~ 15m ,含水層厚 2 ~ 5m ,滲透性較好,分布於高、低漫灘和谷地。由於構造裂隙發育,風化強烈,含水十分豐富,可不斷地補給河谷潛水,在旱季表現尤為明顯。
濕地資源
大沾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地處小興安嶺北坡,小興安嶺主脈山脊繞保護區的東、南、西三面。屬濕潤森林氣候型,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暖潮濕。土壤結凍時間長,由島狀多年凍土層和季節性凍土層形成天然隔水板,造成土壤過濕,排水力差。保護區海撥最高為 465m ,最低為 420m ,起伏量 45m ,坡度在 5 °~ l0 °之間,地勢平坦,河谷平淺,河水落差小,排水不暢,從而形成大沾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大面積的林間沼澤濕地。
黑龍江大沾河濕地保護區規劃面積為 211 , 618hm 2 ,其中濕地面積為 92 , 188 hm 2 ,占保護區總面積的 43.6% 。包括河流濕地、泛洪平原濕地、蘚類沼澤濕地、沼澤化草甸濕地、草本沼澤濕地、灌叢沼澤濕地和森林沼澤濕地等 7 種濕地類型。這 7 種類型的濕地在保護區的河流源區成片狀、同心圓狀鑲嵌分布,如“圈兒泡子”,而在河流兩側、河漫灘及溝谷中則呈條帶狀鑲嵌分布。
基本建設
保護區的局址設在交通方便的沾河林業局,辦公樓建築面積 467.25 平方米 ,占地面積 2292 平方米 。已建成尖新山、格拉氣、伊南河等 8 個保護工作站,總計 400 平方米 ,以及塔卡拉河、圈兒泡子和烏斯孟 3 個生態監測站,總計 300 平方米 。在進入保護區的大沾河岸邊已建成具有象徵意義、名為“托起未來”保護區標誌性雕塑 1 座。建設界碑 10 個、宣傳牌 110 個、界牌 80 個,在保護區周邊交界處埋設界樁 568 個,使保護區四至範圍十分清楚。各保護站、監測站現已全部通電,通訊設施比較齊全,工作井然有序。
投資情況
根據國家林業局林計發 [2002]117 號《國家林業局關於吉林琿春等 5 個保護區基本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檔案要求,國家一期投資為 286 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林業基本建設投資安排 228 萬元、地方配套解決 58 萬元,根據國家林業局林計批字 [2006]68 號檔案《關於黑龍江大沾河濕地保護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二期投資為 521 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專項基金安排 417 萬元、地方配套解決 104 萬元。
黑龍江大沾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是黑龍江省小興安嶺林區溫帶森林濕地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最為典型、生態環境保護和保護區發展建設最具潛力和保護價值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自然景觀的原始性、生物的多樣性是同類地區的典型代表,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機 構 設 置
根據森工總局黑森編〔 2004 〕 1 號和松花江林業管理局機構編制委員會松林編字〔 2005 〕 2 號檔案精神,設立大沾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局為副處級單位,人員編制 160 人,現有局長一人(副處級)。管理局下設 9 個行政機構,即行政辦公室、計財管理中心、管理總站、宣教中心、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中心、大沾河濕地研究所、林政防火辦、旅遊管理科;另設專業撲火隊,為林政防火辦下屬單位;烏斯孟等八個工作站和連環湖等三個生態監測站為管理總站的下屬單
國際交流
2004年,以別爾謝尼耶夫為團長的俄羅斯遠東阿穆爾洲興安斯基國家自然保護區考察團七名專家,對我國最大的森林濕地大沾河濕地自然保護區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考察。雙方就加強兩國之間濕地保護合作達成了共識,並簽署了協定。
大沾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和俄羅斯興安斯基國家自然保護區同屬黑龍江流域。俄羅斯興安斯基國家自然保護區已建立41年,在保護區建設上有著一套成功的經驗。俄羅斯專家對我國在濕地保護上採取的措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特別對濕地保護中的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和吸引保護瀕危動物白頭鶴引起了極大的興趣,查看了白頭鶴的鶴巢和苗木培育基地,並對大沾河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提出了建議。
通過考察,雙方就兩個保護區自然地理條件的相似性、位置的可比鄰性以及保護珍惜物種目的的相同性達成了共識,並確定經常交換信息。雙方還建立了由保護區主任、副主任組成的混合工作委員會,積極尋求國家或國際生態組織的資金援助。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