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濕地是自然界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與森林海洋一起並列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資源價值和生態價值,被譽為“地球之腎”、“物種寶庫”。保護好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不僅有利地方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而且對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具有重要意義。
2001年,建立自然保護小區,2003年,建立閩江河口濕地縣級自然保護區,並成立長樂市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處。2007年12月,福建閩江河口濕地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保護區坐落於長樂市東北部和馬尾區東南部的交界處閩江入海口的梅花水道,地跨潭頭、文嶺、梅花、琅岐4個鎮12個行政村。總面積3129公頃(長樂2260/馬尾869)。其中,核心區1.4萬畝、緩衝區1.3萬畝、實驗區2萬畝。
閩江河口濕地是閩江流域最大的濕地,西至閩侯竹岐,東至連江川石島,包括閩江河口段沿岸及其福州平原,占全市濕地面積的1/9。
生物資源
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紅樹林、濱海鹽沼、濱海沙生植被等3個植被類型10個群系;有脊椎動物394種。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的中間地帶,鳥類有265種,其中水鳥152種,雁鴨類和鴴鷸類水鳥有2萬隻以上在這裡越冬,在這裡遷徙停歇的水鳥超過5萬隻,是福建省水鳥最為集中分布的區域,屬於生物多樣性最為敏感的重要地帶。
目前,已發現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5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49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名單的28種,“中日候鳥保護協定”142種,“中澳候鳥保護協定”56種,省重點保護動物44種。珍稀瀕危鳥類主要記錄有黑臉琵鷺、黑嘴端鳳頭燕鷗、卷羽鵜鶘、勺嘴鷸、鴻雁等。
管理辦法
隨著保護區周邊人為活動的增加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閩江河口濕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態功能減弱、生物多樣性減少、種群結構不合理、水質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為提高保護區的管理水平,去年福州市部分人大代表提出議案,提議制定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地方性法規。今年初,福州市人大常委會把立法列入計畫、著手修訂,3月26日省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這一地方法規。
《辦法》共設定28個條款,明確了濕地保護的範圍、保護區管理體制、保護區內畜禽飼養和水產養殖問題、保護區的主要保護措施等。《辦法》結合保護區內實地情況,明確規定“已在核心區、緩衝區從事畜禽飼養、水產養殖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由當地政府組織逐步退出。已在實驗區從事水產養殖活動的單位或個人,應與保護區管理機構及當地村民委員會簽訂生產守則,禁止擴大原有水產養殖範圍”。
在總體區域保護規劃方面,《辦法》規定:核心區除特殊情況經批准可進行科學研究外,禁止開展任何其他活動;緩衝區是環繞核心區周圍的地區,只能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測活動;實驗區位於緩衝區的外圍,可開展適當的參觀、旅遊、養殖等活動。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辦法》就鳥類等野生物保護作出規定,要求建立救護機制,重點保護黑嘴端鳳頭燕鷗、黑臉瑟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珍稀瀕危鳥類。此外,辦法還對擅自圍墾、亂捕濫獵、排污、放牧等幾類易發生的破壞保護區環境與資源的行為作了禁止性規定。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