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粵、閩、台三省交界海面的南澳候鳥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候鳥自然保護區,也是廣東省七大適合觀鳥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一年四季在保護區停留的各種鳥有90多種。每年6-9月份為海候鳥旺季,鳥嶼島上萬鳥雲集成為南澳海上一大奇觀。
在那裡,遊客可常年觀賞主島上的“白鷺天堂”奇觀。特別是每年的六七八月份,那裡就成了“候鳥的天堂”,來自國內外的遊客聚集一處,盡情享受觀鳥游帶來的奇趣。
地理位置
南澳縣地處粵東沿海,位於閩、粵、台三省交界處,由23個島嶼組成,主島面積106.36平方公里。候鳥自然保護區分布於主島以外的其它2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256公傾,海域面積43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24公里。候鳥活動核心區主要在勒門列島的烏嶼、平嶼、白涵、赤嶼等四個島嶼及其周圍海域的明礁。其中以烏嶼尤為突出,該島嶼位於南澳主島東南方,北緯23°22′,東經117°08′,距主島約3.9公里,全島呈長橢圓形,西南至東北長約250米,西北至東南寬約150米,面積約4.2公頃。周圍礁石棋布,船隻難靠,人跡罕到,島上無人居住。
自然條件
澳候鳥自然保護區鳥類資源十分豐富,素有“海鳥王國”之稱。據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有關專家的調查,一年四季在保護區停留過的各種侯鳥、旅鳥、留鳥和繁殖鳥等約有90多種,隸屬於32科,14目。中、日兩國在1981年簽訂的《中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保護侯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共同保護的227種鳥類中,約有46種可以在保護區見到;其中: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白腹軍艦鳥、白尾海雕和短尾信天翁等3種,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斑嘴鵜鴣、岩鷺、黃嘴白鷺、紅腳鰹鳥和褐鰹鳥等5種。在旺季時,在保護區核心區可見到數以萬計的海候鳥。
白鷺天堂
6月底的一天,正值鷺鳥繁殖季節的後期。從汕頭市澄海區乘坐車渡輪登上南澳島長山尾,專程進行以鷺鳥奇觀為主要內容的自然之旅。
沿著68公里長的環島公路,驅車來到縣城北郊的龍門灣畔,天上、海中的片片“鷺雨”,像磁鐵般地把我們吸引下車,駐足觀看,只見海灣生態養殖區上空,群群大白鷺頻頻振翅飛舞,在蔚藍的天空染上一朵朵雪白的“雲彩”;灘涂港灣,各色鷺鳥跳躍於漲潮帶前的沙地,競相搶食隨著潮頭涌動的小魚蝦仔;堤圍頂,靜靜佇立的小白鷺不時突起,俯衝海面啄食;鹽田水草、濕地紅樹林周邊,聚滿牛背鷺、池鷺、黃嘴白鷺、岩鷺等鷺科鳥類,宛如白雪鋪蓋於綠綢之上……大家近看遠眺,粗粗測算,翔集在龍門灣畔濕地的鷺鳥少說在1500隻以上,形成了海島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正當我們嘖嘖讚美南澳“白鷺天堂”時,幾位路過的西山村村民熱情地說,“雨後初晴時節,聚群的白鷺更多,往往有三五千隻之多,那才真正讓遊客看個奇特呢。”
據介紹,素有“大氣和水質狀況監測鳥”之稱的鷺鳥常年在南澳島尋食、棲息、繁衍,數量已超過2萬隻,高峰期多達4萬隻以上;已發現10餘種屬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的鷺科鳥類,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有黃嘴白鷺、岩鷺兩種。特別是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並被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的黃嘴白鷺,2004年春季以來,已成為翔集南澳島的“常客”,多次以近千隻以上數量聚群,是迄今國內發現這種珍稀鳥類的最大聚集種群地之一。
為了探索鷺鳥繁殖之秘,盡情領略“白鷺天堂”帶來的驚喜與快樂愜意。中午時分,我們在當地人的引導下,前往深澳獵嶼灣畔一處鷺科鳥類繁殖地觀覽。
步入僅有10多畝地的天然叢林之中,我們如同進入鷺鳥繁殖的大世界。眼前充滿活力的情景實在令人震驚!無論是林中幾株逾百年的古榕樹上,還是台灣相思、山杜英、山油甘等樹種的樹杈梢頭,包括灌木荊棘叢下,劍麻之旁,滿眼儘是鷺鳥用樹枝幹草營築而成的巢窩,鳥巢數量足有上千個。
細細觀察,更是讓人驚詫不已。只見鳥巢之中,有的鷺鳥正全神貫注地哺育自己的新生兒女;有的勁頭十足地孵化雛鳥;還有的靜放著一個個淺藍色的蛋……再看那林間地面、叢林邊緣,數以千計的成鳥與雛鳥,有的款款而行,有的在灌林叢中跳躍拍翅,有的正欲同上藍天比翼齊飛——好一派和諧共融的情景。我們發現了一個備感奇趣的場面:不少獵獲食物的白鷺爸媽們迅飛歸巢,與翹首盼食的只只幼鳥親昵地抱成一團,發出了“呱呱”、“咯咯”的歡叫聲。看著它們其樂融融的樣子,我們這些局外人也感到心曠神怡。當地人說,在這個天然叢林繁衍後代的鷺科鳥類有黃嘴白鷺、池鷺、大白鷺、小白鷺等,整個鳥群部落的總數超過了4000隻。
回程途中走到獵嶼灣濕地,巧遇南澳縣林業局副局長藍贊忠,談起鷺鳥繁殖,他如數家珍地說,進入6月以來,南澳這個海島縣從島東端至西端,僅鷺鳥較大的繁殖地就超過了15處,屬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鷺鳥達13種,繁殖的鷺鳥種類之多、珍貴種群之大、分布範圍之廣為全國沿海之首。
核心區
勒門列島是南澳候鳥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由烏嶼、平嶼、赤嶼、白頸四個小島和眾多礁石組成,總面積零點一二六平方公里。它巧奪天工地鑲嵌
在粵東海島縣南澳主島東南方三點九公里至八點四公里處,既是日本、俄羅斯、朝鮮、澳大利亞等國候鳥遷徒長途線路上的重要中轉站,是中國三大候鳥遷徙路線之一,又是褐翅燕鷗、粉紅燕鷗全球最北沿的繁殖地和棲息地。
瀕危鳥類
岩鷺為中型涉禽,通常只在岩岸出現,常停立於海邊岩石上或飛躍於浪花間,是典型的海岸鳥類,其數量十分稀少。據《北京科普之窗——動物保護》等書籍記載,1990年和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過隆冬水鳥調查,1990年在我國僅見到3隻岩鷺,其中1隻在台灣,1992年則僅發現10隻,此外岩鷺在東南亞數量也很稀少,被海內外專家學者確認為世界瀕危鳥類;早在1988年,我國就把岩鷺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繼而又把它列入《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
據實地考證的鳥類專家介紹,世界瀕危鳥類岩鷺,有黑色和白色兩種色型的個體,這次發現的全是黑色型岩鷺。
保護措施
近幾年,廣東南澳候鳥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一方面加強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愛鳥護鳥的意識;另一方面,加快保護區核心區——勒門列島生態環境的保護、改造、建設步伐。加強管理巡護,杜絕了上島捕鳥、拾卵、毀巢、伐木、挖土、收集鳥糞、炸魚、毒魚等破壞自然生態的行為;堅持不懈地栽植樹木、做好植被恢復保護、構築人工鳥穴,使這裡的諸嶼成為擁有一百餘種植物的海上獨特“小草原”。加之赤嶼、烏嶼四周儘是懸崖峭壁,附近海域礁岩星羅棋布,終年群聚著豐富小型魚、蝦、蟹類水產資源,為岩鷺的棲息、繁殖、覓食提供了一個優良的環境。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