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啟東長江口(北支)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最大河流長江與黃海、東海三水交匯處,總面積原為477.34平方公里,2007年11月由於省(市)界行政區劃的調整和崇啟大橋的立項,調整為214.9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75.15平方公里,緩衝區74.44平方公里,實驗區65.32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河口濕地保護區。保護區的範圍原覆蓋啟東市的整個長江沿線,2007年11月調整為西起吳倉港外,東至啟興沙東;南起啟興沙南,北至長江大堤外2.4公里。該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河口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及丹頂鶴、白頭鶴、中華鱘、白鱘等珍稀物種。
生態資源

這一地區位於江海交匯處,是典型的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區內濕地生態系統典型且保存完整,生態類型複雜、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造就了豐富的水生植物、沼生植物、鹽土植物,不僅在我國,而且在全球範圍內均有很高的保護價值和研究價值。這一地區是候鳥越冬和遷徙的重要停歇地,為國際著名的候鳥亞太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據統計,區內共有鳥類216種,其中濕地鳥類165種,占全國濕地鳥類的14%,主要有18目51科;生態上完全依賴於濕地環境的水鳥計110種;列入《中日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的鳥類達160種,占總數的70.48%。其中有國家一級瀕危鳥類丹頂鶴、白頭鶴、白鶴、白鸛共4種和二級保護鳥類天鵝、灰鶴等18種,越冬時主要棲息在興隆沙東部和啟興沙。2005年10月在一次生物資源科學考察中發現了20多隻世界瀕危鳥類——震旦鴉雀。在圓陀角向東南18公里處的啟興沙,面積約5萬畝,目前已發現棲息著越冬候鳥數十種。其中50多隻丹頂鶴屬國家一級瀕危鳥類,約占世界丹頂鶴總數的1/20;另有國家一級瀕危鳥類白頭鶴200多隻,二級保護鳥類白天鵝500多隻。上海師範大學、上海自然博物館、江蘇省植物研究所6名專家教授考察後預測,這裡很可能成為仙鶴之島。
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溫暖濕潤的季風氣候,加之上游長江水帶來的大量泥沙造就了這裡豐富的水資源和眾多的濕生、水生植物,有野生稻、中華水韭等瀕危珍稀水生植物;同時大量生存著淡水魚、鹹淡水魚、海水魚等132種魚類,還有甲殼類、貝類、多毛類、蛭類等27種底棲生物,其中以白鰭豚、中華鱘、江豚、白鱘、雙齒圍沙蠶等瀕危水生動物和中華絨螯蟹、日本鰻鱺苗、縊蟶、貝類等珍貴水產資源最為著名,聞名於世的中華絨螯蟹產卵地就在北支入海口的興隆沙(又名黃瓜沙)四周。
歷史沿革

長江口這一豐富的自然資源,引起了各級政府和專家的高度重視,為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長江口北支濕地資源,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早在1989年,啟東市人民政府就建立了全國首家縣級自然保護區——興隆沙鳥類自然保護區。江蘇省環保廳於2000年撥專款建造了長江河口生態環境監察站,並委託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環境科學研究所和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共同完成了這項規劃。該項規劃已部分實施,於2002年11月在長江口北支江蘇省啟東市境內建立省級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江蘇省人民政府於2002年11月5日以蘇政復[2002]126號文《省政府關於同意建立啟東長江口北支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批覆》批准了南通市人民政府的請示。啟東長江口(北支)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填補了中國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河口地區濕地研究和江蘇省淡水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的空白。該保護區的建立,對於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野生動物,維持長江水產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於掌握長江口濕地生態系統的演變規律也具有極為重要的科研價值。

2003年6月,啟東組建了啟東長江口(北支)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投入資金近千萬元,開展日常觀測和管理工作。種植了成片的防護林帶,改善鳥類生存環境;有針對性地調整管護措施,確保珍稀資源生存;加大力度打擊違法獵捕野生動物的行為。為更加科學、合理地建設好、管理好、保護好自然保護區,2005年啟東市委託南京林業大學對自然保護區的資源進行科學考察,編纂了自然保護區範圍及功能調整的規劃。在沿江開發和招商引資過程中,啟東首先考慮濕地保護。不管項目多大、效益多高,只要影響到濕地保護的,一律不予審批,以確保濕地生態安全,做靚濕地生態名片。
同時擬規劃建立國家自然保護區,中遠期將建成有典型河口類型的濕地自然保護區,以保證長江口濕地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對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相關要求,啟東市正加緊對現有的自然保護區和擬建保護區進行勘測,把長江口以北的一部分海灘濕地劃入保護區核心區範圍,擴大河口濕地生物保護範圍。目前,籌建保護區管理站和自然科學教育基地的工作也已全面展開。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