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鄭州市黃河濕地位於我國三大候鳥遷徙的中線通道的中心位置,是候鳥特別是水禽重要的覓食地、棲息地、繁殖地和越冬地。通過黃河濕地保護區管理處連續幾年的監測,該保護區冬候鳥以雁鴨類、鴴鷸類、鶴、鷺、鴇為主。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大鴇、黑鸛、白頭鶴等數十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灰鶴、白枕鶴、白琵鷺、大天鵝、小天鵝等三十多種,就近年來觀測結果來看,新的記錄不斷被刷新,其中,數量最多的雁鴨類包括豆雁、鴻雁、赤麻鴨、綠頭鴨等,特別是大鴇為世界瀕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內僅有2000隻左右,在鄭州黃河濕地曾一次監測到96隻的大群。
自然資源
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有植物598種,占全省植物總科數的35.3%,總屬數的23.5%,總種數的14.7%,另有黃河區域特有的黃河蟲實、荷花柳以及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等珍稀植物,是鳥類重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也是遷徙鳥類重要的停歇地。濕地生態類型多樣,是我國中部濕地生物多樣性分布的重要地區,是我國中部地區河流濕地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區之一。
鄭州黃河濕地堪稱植物基因庫,這些植物,很多是珍惜物種,像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生大豆,它的基因如果提煉出來,加以改進,用於現代大豆的改良中,就可以創造出一種新的大豆品種。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從野生水稻中提煉出優良的基因,發明出了高產的水稻品種,所以,人類一定要愛護野生植物,因為它們能為人類更好的糧食品種。
不僅有植物,鄭州花園口濕地還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217種,其中鳥類169種、獸類21種、兩棲類10種、爬行類17種。
保護區內鳥類以候鳥為主,特別是冬候鳥,主要以雁鴨類、鴴鷸類、鷺、鶴、鷹類為主,總計169種。
生態環境
保護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在季風影響下,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季乾寒;冬夏季長,春秋季短,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比較豐富,氣候溫和,雨熱同期,有利於多種植物生長。保護區內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80科284屬598種(其中蕨類植物8科,10屬,14種;被子植物70科,273屬,582種及變種;裸子植物2科,2屬,2種)。在598種植物中,木本植物有38種,草本植物560種,其中野大豆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保護區內已知存在陸生野生脊椎動物217種,其中鳥類169種,獸類21種,兩棲類10種,爬行類17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黑鸛、東方白鸛、大鴇、白尾海雕、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頭鶴、丹頂鶴、白鶴等10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角鸊鷉、白鵜鶘、斑嘴鵜鶘、黃嘴白鷺、白琵鷺、白額雁、大天鵝、小天鵝、鴛鴦、鳶、蒼鷹、雀鷹、松雀鷹、大鵟、普通鵟、烏雕、禿鷲、白尾鷂、鵲鷂、白頭鷂、鶚、游隼、紅腳隼、紅隼、灰鶴、蓑羽鶴、領角鴞、雕鴞、縱紋腹小鴞、長耳鴞、短耳鴞、水獺等33種;屬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中保護的鳥類有79種:屬中澳候鳥保護協定中保護的鳥類有23種。這裡水域寬闊,灘涂寬廣,濕地類型多樣,是鳥類重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也是遷徙鳥類重要的停歇地。2006年冬季,保護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先後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28隻、黑鸛19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400餘只,豆雁1500餘只,綠翅鴨1400餘只等,另有小天鵝、黃嘴白鷺、大白鷺、燕鷗等珍稀鳥類大種群分布。
保護意義
鄭州黃河濕地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綠色家園,它直接關係到鄭州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關係到鄭州生態環境的改善。可以說,保護鄭州黃河濕地就是保護鄭州未來發展的資源。努力建設好鄭州黃河濕地,科學規劃、合理利用好鄭州黃河濕地,是真正實現鄭州的人口、資源、環境、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中國省級濕地保護區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和地方保護區,其中地方保護區又分為省、市和縣3級。濕地保護區功能眾多,包括提供多種水產品和農產品、調蓄江河洪水、提供優美景觀、棲息野生動植物、淨化污染物、自恢復和自組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