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錦溪(曾名陳墓),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特色文化鄉鎮——民間博物館之鄉,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綜合實力“ 千強鎮”。錦溪,位於江蘇省崑山市西南23公里處,東靠 澱山湖,西依 澄湖,南連上海市 青浦區,北接 蘇州工業園區,是崑山的南大門。全鎮土地面積90.69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2006年末戶籍人口4.3萬,外來人口2.8萬。
改革開放以來,錦溪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加快對外開放步伐,依託自身環境資源特色,大力發展水鄉旅遊、新型工業和現代農業,逐步從原來以農業為主的鄉鎮,發展成為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特色文化名鎮、水鄉旅遊重鎮、新興工商城鎮。
錦溪,古典與時尚巧妙融合,經濟發展和人文建設齊頭並進,現代文明與燦爛歷史交相輝映,正成為最適宜投資創業、居家生活、旅遊休閒的地區!
地理環境
錦溪,舊稱陳墓,位於崑山市西南隅,距古鎮周莊8公里。東臨澱山湖,西依澄湖,南靠五保湖,北有礬清湖、白蓮湖,“東迎薛淀金波遠,西接陳湖玉浪平”。故錦溪[2] 歷來有“金波玉浪”之稱。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明。史載,南宋建都臨安時,宋孝宗的寵妃陳妃病歿水葬於此,錦溪便改名陳墓,長達830年。1993年,恢復錦溪古名。古鎮原有一溪,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輝,盡灑江面,滿溪躍金,燦爛若錦帶,所以得名錦溪。如今,擁有眾多名勝古蹟的錦溪,仍然以如詩如畫的水鄉風貌,吸引著無數遊客。若隱若現的陳妃水冢,風鈴悅耳的文昌古閣,蛟龍臥波的十眼長橋,以及“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的傳說,全國首創的古磚瓦博物館,都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是錦溪的寫照,水巷、河埠、拱橋、騎樓、廊坊、街市,二千餘年的歷史文化蘊積所調集凸現的水鄉神韻,宛若一幅動人心魄的絕妙畫卷。沈從文喻她“睡夢中的少女”,馮英子則稱她"淡抹濃妝總相宜",已故大師劉海粟則讚譽她是"江南之最"。
錦溪,曾是南宋皇妃香消玉殞地。史載,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趙昚寵妃因病歿水葬錦溪五保湖中,為懷念陳妃,孝宗趙昚在五保湖畔欽旨建廟,為陳妃誦經護墳,錦溪亦因此被宋朝皇帝御旨改名“陳墓”長達800餘年。
錦溪,亦自古為文人騷客薈萃之地。南宋名人衛徑、詩人夢窗、特別是明人沈周、高啟、文徵明、祝允明、唐伯虎等輩都為之留下了誦景思物的千古詩文。錦溪,因溪得名,湖盪密布,古橋聯袂。
錦溪有著“36座橋,72隻窯”美麗傳說的古鎮,橋樑密度,舉世罕見,不足1平方公里的老鎮區就有古橋36座,而且大多數古橋保存完好,橋柱、楹聯、碑刻保存俱全,形成了錦溪獨特的“橋文化”。
近幾年來,錦溪古鎮又堅持走“旅遊興鎮”之路,定位於“文化旅遊”,在挖掘古鎮自然景觀與傳承歷史文化相結合的旅遊建設中,努力打造“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旅遊品牌。今天,古鎮眾多的民間收藏的博物館已經在周邊水鄉古鎮中真正脫穎而出。“中國古磚瓦博物館”因以豐富的文化內涵,極高的功史文物價值而堪稱“國內之最”,“紫砂館”精集了明代紫砂巨匠時大彬的提梁壺,清代蜚聲海內外的“曼生十八壺”以及當代世界工藝大師顧景舟的紫砂器。還有古鎮的“古董館”、“張省美術館”、“錦溪傑出人物館”、“柿園”、“金石人家”、“馬若特泥禪坊”、“中國錦溪宣卷藝術館”等都深受了各地旅遊界人士的喜愛和高度讚譽。錦溪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4度,最高氣溫37.1度,最低氣溫-4.5度,年降水量907毫米,年日照時間1760小時,全年無霜期221天,平均風速3.4米/秒。
歷史文化
錦溪,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人文薈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旖旎,留存諸多人文景觀、古蹟名勝和無數獨具明、清特色的建築,以及“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的古老民謠……
古鎮錦溪
從錦溪鎮域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石鋮、商周牛鼻大陶罐等諸多文物中證明,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這裡農墾漁牧,是良渚文化重要遺址之一。吳越春秋,當吳王闔閭命伍子胥在蘇州築古城時,這裡已成集鎮,地屬會稽郡,並有了制磚燒窯的歷史。漢代漸趨繁榮,東漢名將馬援訓馬練兵之地為現在的馬援莊村。三國、唐代時地屬吳郡,五代屬蘇州,輔吳大臣張昭死後墓葬之地為現在的張家厙村,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晚年也隱居此間,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在錦溪留下“三賢祠”……南宋初年,因孝宗帝陳妃病歿錦溪,御賜鎮名為陳墓,時屬軍事重鎮。1992年10月8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錦溪原名。
古蹟文物頗多,古有“錦溪八景”和“蓮池八景”,大東廠遺址1956年曾定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蓮池禪院、通神道院、文昌閣、陳妃水冢、古河駁岸、古石拱橋等8處被列為崑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古河駁岸和古窯址群落已
申報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鎮傳統建築以明、清、民國初為主,具典型的江南建築風格,以民居民宅、四合院為主,以及水牆門、吊腳樓、落水廊棚、橋樓廊坊等獨特的河街集市建築,古建築群面積占鎮區民宅86%以上,建築特色古樸是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近年來,錦溪鎮政府在保護古鎮文化遺產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確保遺產原真性的前提下,對全鎮展開了大規模的環境綜合治理和古建築的修繕修復工作,有效地促進了古鎮風貌和歷史文脈的保護和延續。
錦溪還有著“三十六頂橋,七十二隻窯”的古老傳說,古鎮區現存26座古橋,大都為明清建築物,橋上碑記、掛聯、花紡鐫刻精細,形成水鄉特有的“橋文化”。從明朝以來,古鎮以窯業生產而著稱,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支柱工業,形成了獨特的“磚瓦文化”,目前全鎮存有各式古窯15座左右,為華東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窯址群落,錦溪古磚瓦博物館為國內首創、僅此一家。
水鄉錦溪
錦溪,鎮以溪名。志載:“一溪穿鎮而過,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輝盡灑江面,滿溪躍金,燦若錦帶,所以得名‘錦溪’”。“水”是錦溪古鎮之魂。座落在“五湖三盪”環抱中,錦溪宛如金波玉浪中的一顆明珠。
古鎮區普慶橋上鐫有這樣一幅對聯:“東迎薛淀金波遠,西接澄湖玉浪平”,形容古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以及當時商埠雲集、船貿發達的繁榮景象。古鎮區市河南北走向,彎曲如“龍”形,鎮南為龍口,五保湖中的陳妃水冢猶似龍口的明珠,龍體有四足,分別為兩岸東西各兩條河流。古鎮布局,亦以河道為骨架,街道依水而建,房屋臨水而築,水、路、橋、民居、街市巧妙而自然地融為一體,正所謂“夜睡聞水聲,開門就見河”。長達6公里的沿河石駁岸、石級河灘錯落有致,逶婉曲折,形態迥異的石駁、河埠、船碼頭,以及散落著的數以千計造型各異的系纜石,自然地形成了古鎮一道十分靚麗的風景線。
人文錦溪
錦溪,自古崇文尚墨,是歷代文人騷客薈萃之地。矗立於鎮南五保湖畔的文昌古閣是錦溪人祈禱文運昌盛之所,亦是文人騷客結社之地,南宋名人 衛徑、詩人 吳文英,明代詩人 沈周、 高啟、 文徵明、 歸有光等人都為錦溪留下了誦景思物的千古詩文——明人高啟描繪錦溪“紅杏碧桃花爛漫,長堤曲巷水流漓……”清人 張尚垣贊詠錦溪“不知誰唱春風曲,頓使桃源綠浪生……”水的靈秀,崇文的民風,孕育錦溪人才輩出,特別是近百年間,從錦溪走出了兩名中科院院士、三百多名正副教授,其中有一百多名為海外留學者——這對於一個江南小鎮來說,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
兩千餘年的歷史積澱,自然資源與歷史文化有機融合在一起,聚匯江南水鄉之獨特神韻,古鎮錦溪苑若一幅動人心魄的絕妙畫卷,沈從文喻她為“睡夢中的少女”, 馮英子則稱她“ 淡抹濃妝總相宜”,劉海粟則讚譽她是“江南之最”……
賞橋觀石
初春時節,來到錦溪,沿著縱橫伸長的市河前行,看見了一座座蒼顏斑駁躬身河上的古橋。欣賞到了“琴”磚漢瓦。
以“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著稱的錦溪老鎮,位於蘇滬交界處,東南與上海市青浦區接壤。在1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古橋26座,密度遠遠超過了水城蘇州的橋梁密度。讓人嘆為觀止的是這些建造於明清時期的橋樑,歷經歲月風霜,依然保存完整。橋上的碑記、柱聯、花紋等鐫刻精巧細緻。一座又一座蒼顏斑駁、風格各異的古橋樑,形成了錦溪獨特的橋文化,成為古橋鎮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在36座橋中,錦溪最有名的有8座。它們是天水橋、太平橋、十眼橋、錦溪中和雙橋、眾安橋、溥濟橋、普慶橋、里和橋。
天水橋俗稱北觀音橋。明代永樂5年由郭子敬捐資修建。歷經600多年的風霜雪雨,仍保持著原有的風貌。抬眼望去,恬靜幽雅,古意盎然。天水橋連同其他古橋一同構築著錦溪鎮的古樸與典雅。
錦溪有別於江南水鄉的另外一個看點是博物館。錦溪新建的博物館有篆刻館、古董館、歷代錢幣珍藏館及古磚瓦博物館。在古磚瓦博物館中,不但有多於南京博物館的磚瓦收藏,而且還有十分罕見的“琴”磚和保存完好的漢代井磚。
琴磚是一塊長1.12米,寬0.25米,高0.19米,中空,壁薄,外表鏤有菱形花紋。在漢代用它來建築墓室,到了明清時代,才用它來擱放古琴。因為它是空心的,輕輕叩之,馨然有聲,可以使琴聲產生共鳴,變得更加悠揚。
在磚瓦博物館中,除了各種各樣的古磚,古瓦的陳列品也很有特色。在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瓦當,是中國建材的一大組成部分。它安放在瓦楞下面,兼有護檐和裝飾的功能,是一種特殊的瓦片。安放時弧型朝上的,稱為滴水;安放時弧形朝下的,稱為檐頭。
博物館的講解員介紹的一塊秦磚讓人過目難忘。這塊灰色的長方形(形似城磚)磚用136道工序、在窯中燒了120天、然後又在桐油中浸泡了100天,取出後還要進行風乾。輕輕叩之,聲音清脆。撫摸上去,堅實而滑潤。
江南的錦溪與周莊同屬崑山市,它的水巷街市、它的躬身石橋、它的水邊人家都是周莊所具有的,所以人稱“第二個周莊”。然而,它那門類眾多的博物館,卻是江南水鄉之行的另外一個收穫。
古鎮集萃
為中國第一古磚博物館,坐落於明清時期所建的丁宅內,這裡陳列著從西漢城磚、六朝板瓦、西晉紀年磚、唐宋鑿榫井磚,到明、清、太平天國、民國時期的青磚,以及五星為標誌的紅磚等2000餘件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磚瓦珍品,實為中國一絕。
文昌閣
又名文星閣、片雲閣,建於古蓮池畔。閣分三層四面,屋角呈浮屠狀,四角垂鈴。古時因供奉文曲星之由,多有文人墨客匯聚於此。閣內至今留有宋代詩人吳文英,明代詩人高啟、沈周、陳淳、唐寅、祝枝山、文徵明等登閣吟頌的千古文章。
風土人情
每年的臘月初八、初一、十五舉行。廟會規模盛大,非常壯觀。
購物美食
錦溪坐擁五保湖,具有豐富的水產資源,比起其它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鎮,擁有更為大氣的湖光風景和更加鮮美的地道特產。時值清明,螺螄初成、魚兒正鮮,對於如今講究天然、生態、健康、美味,對各種美食都想嘗個鮮的城市食客們,錦溪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1)襪底酥:襪底酥是千年水鄉古鎮錦溪的特產;受人歡迎,在於精選配料,做工講究。用油酥和面時要反覆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勻為止,這樣烘烤出來的酥餅才能一層層薄得透明,吃起來鬆脆爽口。餡芯製作精細考究,原料配比嚴格,如做椒鹽酥所用的鹽,要在鑊子裡煨熟,擀麵仗擀細,小蔥要搗成碎末,才能不穿孔,不露餡。烘烤技術性很強,烘烤時師傅須一步不離地守在職邊盯住爐膛,直到酥餅呈現鮮亮的光澤、散發出清香時才出爐。
(2)長隆月餅始作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店後作坊的孫長隆南貨店的店取名。長隆月餅具有蘇式月餅的風格,但製作工藝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添加疏鬆劑,而是採用一種油酥和面 的方式,皮層松酥,色澤光亮,餡料肥而不膩,口感清脆,餡料不加水分,成品保質期長。
長隆月餅以素餡為主,有豆沙、椒鹽、百果、玫瑰、芙蓉等,製作精美,風味獨特,在江浙一帶久負盛名。民國25年(1936年)曾參加江蘇省舉辦的食品展覽會。1952年作為抗美援朝慰問品,跨過鴨綠江,使子弟兵感到了祖國人民的溫暖。
(3)"醬汁肉" 是宏興館的名菜。它的烹製,由來已久。最初是家常菜餚,以後才延入正規筵席。醬汁肉的選料和烹製比較講究,必須選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切成四五寸的方塊。放在鍋內,先用旺火煮沸,然後用文火燒三到四個小時,使肉酥皮軟。醬汁肉講究的是一個醬字,它既不用醬油,也不用其他食物色 素,醬色完全是用白糖熬炒而成,這既顯出了廚師的功力,又使肉色亮,口味純正,且有利於健康。宏興館"醬汁肉"的特色,是酥而不爛,肥而不膩。由於烹製時間較長,佐料滲透,里外都很入味。裝盤時,襯以雞毛菜、菠菜,色彩鮮艷,很惹人喜愛。它入口即化,男女老少都比較適宜。
(4)海棠糕:一個扁圓柱形的餅,豆沙餡的,上面一層是焦糖的黑色,又脆又甜。一個大概5角到1元不等。
(5)小柴蝦:因為錦溪就在澱山湖邊上,所以淡水資源特別豐富,尤其是蝦特別的鮮,可以買上半斤邊吃邊逛路邊小店,絕對是種享受。
(6)雲片糕:相信雲片糕大家都不陌生,但是錦溪的雲片糕口味很多而且很新鮮,尤其是核桃和桂花味的不錯。10元錢4條。(記得買回家要快點吃掉,硬了就不好吃了。)[4]
紀念收藏
襪底酥餅、 長隆月餅、 八珍糕特色,無論是送人還是自留都是佳品。旅遊指南
進出交通
崑山火車站乘107路到汽車站,轉乘往錦溪的中巴,每隔25分鐘有一班,40分鐘可達,也可乘到周莊的車,中途在錦溪下車。停留住宿
錦溪賓館:地處鎮北錦周公路旁,是一家集住宿、餐飲、娛樂為一體,設施全面的賓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使得,而且在賓館西南側與周莊相連,鄰近可遊覽大觀園風光。另外,在鎮內還有一些民辦的旅館、飯店等,經濟實惠,方便衛生,也很不錯。
氣候與游季
錦溪屬於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春夏季為最佳游季。順道遊覽
周莊
距此僅8公里,是著名的水鄉古鎮。
古鎮欣賞
交通線路
崑山新客站(汽車南站)坐130路到錦溪下,票價5元。40-50分鐘可達。
崑山汽車北站坐133路,途徑崑山高鐵南站,到錦溪下,票價5-8元。
崑山亭林路奧灶館站坐161路,到錦溪錦江花園站下,票價5-8元。
崑山新客站坐游1直達錦溪新車站(遊客服務中心旁),票價7元。
捷運11號線花橋下,坐游7可達錦溪。
自駕指南上海→錦溪滬寧高速公路崑山出口-昆周公路-錦溪,或A9高速-金澤出口-金商公路-錦商公路;巴城→錦溪 先回崑山市區,然後沿昆南公路到錦溪。路況不錯,行程約40分鐘。
上海方向:
(1)滬寧高速--崑山出口--昆周公路張浦方向--錦溪古鎮(約70km)。
(2)延安高架--A9(滬青平高速)--西岑出口--滬青平公路--金商公路--錦溪古鎮(約60km)。
浙江方向:
(1)滬杭高速--乍嘉蘇高速--蘇州繞城高速--蘇滬高速張浦出口--昆周公路--錦溪古鎮(約180km)。
(2)蘇嘉杭高速--蘇滬浙高速金澤口--金商公路--錦溪古鎮(約170km)。
上海出發可從上海公興路80號的長途客車站每日有多班車直達陳墓(錦溪),其中8:30和9:30各有一班,票價18元。每逢雙休日、節假日,上海虹口足球場、上海體育場有旅遊專線車直達。
詩詞
《錦溪遊記》
醉清風
簡拾行囊錦溪行
水墨江南遺古風
文昌閣上攬美景
遙望佳人睡正濃
感念君王知我意
一把情簪戴湖中
古蓮池中殘荷梗
依舊堅挺舞秋風
禪聲寂寂語放生
恍悟兆魚難成龍
吳歌悠悠伴舟行
至今猶念子房情
南塘橋畔季迪夢
醉入桃源不願醒
仁生屋藏千秋器
柿園老人棋藝精
金石人家篆刻妙
丹青國手有張省
廊棚深深慢慢行
細品當年阿鳳情
襪底酥鮮味道好
䰾魚二吃久聞名
七十二窯心思重
三十六橋索玉龍
道破天機何堪輿
小鎮從此更有名
中國博物館之鄉
錦溪被稱為“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首創國內唯一的“中國古磚瓦博物館”,先後推出華東第一古董博物館、中國陶都紫砂博物館、中華歷代錢幣珍藏館、東俊根雕藝術館、華夏奇石館、華夏天文館等民間博物館,“金石人家”篆刻藝術館、“柿園”書法碑帖藝術陳列館、張省美術館和錦溪傑出人物館。崑山錦溪以千年歷史文化為底蘊,以古鎮、古橋、古河為依託精心打造“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已經擁有中國古磚瓦博物館、中國歷代錢幣珍藏館、華夏天文館、華夏奇石館、華東第一古董館等13家博物館。其中,中國古磚瓦博物館為錦溪首創,中國一絕,館內藏品涉及瓦當、滴水、屋脊構件等14大件,2300多件展品攬括了從秦磚漢瓦民國時期的各種建築磚瓦和構件,應有盡有,堪稱一部卷帙浩繁的建築史長卷。
入得館內,各式各樣的磚瓦便映入眼帘,有巴掌大的窗花磚、有千年不毀的墓磚,還有經燒百天、用桐油浸透的金磚等等,每一件都閃爍著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結晶。其中,十分罕見的“琴磚”使遊客產生了很濃的興趣,據介紹,“琴磚”在西漢時原本是用來建築墓室的,到了明清時期,才用它來擱置古琴,由於磚是空心的,輕輕扣之,磐然有聲,可以使琴聲產生共鳴,使琴聲更加悠揚動聽,故稱之為“琴磚”。
除了古磚,古瓦的陳列品也很有特色,在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瓦當,使中國建材得以擴大組成部分。此外,古董博物館、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等,個個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這些展館,不但為錦溪增添了一道亮麗的獨特景觀,也無形中為古鎮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參考資料
1. 長城線上http://www.hebei.com.cn/node2/node30/node55/userobject1ai111098.html2.西祠胡同http://www.xici.net/b502223/d70952176.htm
3.讀行天下,2006年版, 《中國古鎮游》,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崑山市行政區劃
類別 | 具體名稱 |
---|---|
國家級園區 | 崑山綜合保稅區 | 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 崑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
省級園區 | 江蘇省花橋經濟開發區 | 江蘇省崑山旅遊度假區 | |
10個鎮 | 玉山鎮 | 巴城鎮 | 花橋鎮 | 周市鎮 | 千燈鎮 | 陸家鎮 | 張浦鎮 | 周莊鎮 | 錦溪鎮 | 澱山湖鎮 |
中國古鎮游
古城、古鎮連同一種樣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消逝,僅僅發生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我們必須承認,在“現代化”的浪潮里,“新價值”的狂歡中,能保存一些傳統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的古鎮,很可能難以逃避消逝的命運。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尋找古鎮的旅途中,去發現古中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