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活性腸肽瘤](/img/b/163/nBnauM3XzcTNyQDO2YDO0IDNyITM4cTMxAjMwADMwAzMxAzL2g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疾病別名:WDHA綜合症,WDHH綜合徵,Verner-Morrison綜合徵
所屬部位:腹部
就診科室:肝膽外科,血管外科,外科症狀
體徵:腹瀉 高鈣血症
病因
![血管活性腸肽瘤](/img/5/97d/ml2ZuM3X4IDNzkDN3QTM1IDNyITM4cTMxAjMwADMwAzMxAzL0E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血管活性腸肽瘤絕大多數為單個、孤立性的腫瘤,瘤體大小差異較大,直徑為1.5~10cm不等。腫瘤位於胰腺者占84%,其餘為神經節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和神經節母細胞瘤等;這些腫瘤沿自主神經乾分布,也有位於腎上腺者,它們都具有VIPoma的特點,並能分泌VIP。
位於胰腺的血管活性腸肽瘤中,80%系單發腫瘤,20%為多中心性腫瘤。75%分布在胰體、尾部,25%分布在胰頭。有50%的胰源性VIPoma為惡性腫瘤,其中半數病人在作出診斷時已轉移至肝臟或周圍淋巴結中,也有的可轉移至肺、胃或縱隔。大多數神經源性VIPoma為良性,惡性者僅占10%。胰島細胞增生也是VIPoma綜合徵的原因之一,此時並無腫瘤存在。
症狀
![血管活性腸肽瘤](/img/0/f82/nBnauM3XxQjN3MDMzUTM1IDNyITM4cTMxAjMwADMwAzMxAzL1E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腹瀉
本病最突出的症狀就是大量的分泌性腹瀉,有70%的病人每天的腹瀉量在3L以上,糞便稀薄如水樣,外觀如茶色。腹瀉常呈突發性、暴發性發作,但在重症病人可呈持續性腹瀉。VIPoma病人在禁食48~72小時後,腹瀉仍然持續發生,故禁食72小時可供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瀉進行鑑別。
由於長期持續的嚴重腹瀉,可伴有大量電解質的丟失,病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脫水、循環血容量下降、豬八戒鉀、低氯血症、代謝性酸中毒等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的紊亂;嚴重病人甚至可進一步導致心律紊亂、低鉀性腎病或腎功能衰竭等併發症,乃至死亡。
有3/4的病人胃液酸度降低,甚至無胃酸。其發生機理是,血管活性腸肽能抑制五肽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從而使胃酸降低,其中部分病人可導致無胃酸。對病人行胃黏膜活檢,發現壁細胞數量正常,進一步表明胃酸減少與壁細胞本身的變化無關。
有約60%的病人會出現低磷血症,50%的病人有高鈣血症。出現鈣、磷代謝障礙的機理尚未完全闡明,由於在腫瘤切除後高血鈣、低血磷都可恢復正常,推測與胰島腫瘤本身分泌甲狀旁腺樣激素增多有關。
約50%的病人有葡萄糖耐量減低,而出現血糖增高者則略少些,約為18%。其原因為血管活性腸肽的分子結構與胰高血糖素很相似,因此可能發生胰高血糖素樣效應;亦可能為低血鉀對胰島功能影響的結果。在切除腫瘤之後葡萄糖耐量也可恢復正常。
6.其他
約62%的VIPome病人可有腹部痙攣;20%的病人會出現陣發性皮膚潮紅,常發生在顏面部或胸部;Bloom報導4%的病人發生腎結石,其機理仍不清楚。
本病從症狀開始出現到確診的時間平均需要3年(2個月至4年),也有報導長達15年才最後確診的。雖然在作出診斷時,惡性VIPoma常常已發生轉移,但因此致死者並不多見;死亡病人往往是由於嚴重腹瀉引起水、電解質紊亂,最後導致心律失常或腎功能衰竭。
檢查
![血管活性腸肽瘤](/img/6/00f/nBnauM3X0QDM5MDM4UTM1IDNyITM4cTMxAjMwADMwAzMxAzL1E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脫水、低血鉀、低血氯、代謝性酸中毒、低胃酸、高血鈣、低血鎂和葡萄糖耐量減低等。
2.血清血管活性腸(VIP)測定
正常人空腹血清VIP在0~170pg/ml,平均62±22pg/ml;VIPoma病人血清VIP均顯著升高,平均為956±285pg/ml,亦有高達2400pg/ml者。
3.定位診斷
由於VIPoma本身為罕見疾病,故系統研究本病定位診斷方法的資料較少見。
⑴B超和CT:可以顯示腫瘤的部位、大小和數目,了解有無肝臟或周圍淋巴結轉移,故常作為首選的定位檢查手術。
⑵選擇性胰動脈造影:可以增加定位檢查的準確性和診斷率,但也可有假陰性或假陽性,也難以區分胰島腫瘤的具體類型。
⑶經皮肝穿刺門靜脈系置管取血法(PT-PC):
方法見本章第一節介紹。通過采自不同部位的門脈系統血液,測定其血管活性腸肽的濃度,有助於判斷腫瘤所在的位置。
⑷術中B超:有助於發現位於胰腺內的小腫瘤。
治療
![血管活性腸肽瘤](/img/2/c1a/ml2ZuM3XyEzMzATOzYTM1IDNyITM4cTMxAjMwADMwAzMxAzL2E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手術切除腫瘤是治療本病的首選方法,具體術式選擇遵循以下原則:
⑵如腫瘤位於胰尾部可將胰尾切除,或行體尾部切除術,多可治癒。
⑶如果在術前、術中檢查中都未發現腫瘤灶,可行盲目性胰次全切除術,因為本病有75%的腫瘤位於胰腺體、尾部。
⑷術中應仔細探查腎上腺和自膈肌至膀胱的交感神經分布區,了解是否存在神經節細胞瘤。神經節細胞瘤的手術效果較好。
⑸對轉移性腫瘤亦應爭取行根治性切除術,但即使行腫瘤減容手術,也能緩解本病的臨床症狀。Nagorney曾報導對復發性VIPoma行再次手術切除,使病情得到持續的緩解。
⑹如為廣泛的胰腺非B細胞增生,可先行胰尾部分切除,如果術後症狀改善,可再次手術行全胰切除術,有80%的病人可治癒。
2.藥物治療
(1)藥物治療對於手術前穩定病情、糾正代謝紊亂,和已沒有手術指征的晚期病人都很重要。首先應大量補液,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口服葡萄糖和電解質溶液較靜脈輸液更佳,因為前者可以促進空腸吸收水和電解質,減少糞便中體液的丟失。
![血管活性腸肽瘤](/img/a/2c9/nBnauM3XzYDN2MTO3YTM1IDNyITM4cTMxAjMwADMwAzMxAzL2E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三)化學療法
化療對轉移性腫瘤的治療是有效的,還可能控制對藥物治療未能奏效的病人的症狀。套用鏈脲黴素(Streptozotocin),劑量為20~30mg/kg體徵,靜脈推注,每周1次,可連用8~10次;也可直接注入腹腔動脈,劑量為5~10mg/kg體重。據報導其有效率為50%,並且還能使腫瘤縮小。如果加用5-Fu,可增強鏈脲黴素的療效。腹腔動脈內注藥法具有減小劑量、增強療效、減輕腎毒性反應等多方面作用。
干擾素療法可減少腹瀉量,降低血漿VIP水平,甚至使瘤體有所縮小;但各家報導的效果也不盡一致。
鑑別
![血管活性腸肽瘤](/img/c/fcb/nBnauM3X3YjNzAjMzcTM1IDNyITM4cTMxAjMwADMwAzMxAzL3E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血管活性腸肽瘤與胃泌素瘤的鑑別:胃泌素瘤病人的胃酸增高、潰瘍素質、糞便中含鉀量少等,可與血管活性腸肽瘤區別;而且胃泌素瘤病人經胃腸減壓後常常能消除腹瀉,而血管活性腸肽瘤病人雖經胃腸減壓,腹瀉仍無變化。
3.血管活性腸肽瘤與生長抑素瘤(Somatostatinoma)的鑑別:後者腹瀉的主要是脂肪痢,與前者的水樣腹瀉明顯不同。
4.血管活性腸肽瘤與類癌(Carcinoid)的鑑別:類癌病人也有腹瀉、皮膚潮紅等症狀,但其血液中5-羥色胺、緩激肽水平升高,尿中5-羥吲哚乙酸(5-HIAA)含量增加,可供與血管活性腸肽病人鑑別。
預防
本病無有效預防措施,早診斷早治療是本病的防治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