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鈴草[桔梗科植物]

風鈴草[桔梗科植物]
風鈴草[桔梗科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風鈴草(拉丁名:L.)為桔梗科的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花鐘狀,通常藍色,喜夏季涼爽、冬季溫和的氣候,喜光照充足環境,可耐半陰。風鈴草全屬二百多種,幾乎全在北溫帶,多數種類產於歐亞大陸北部,少數在北美。我國近20種,主產西南山區,少數種類產北方,個別種也產廣東、廣西和湖北西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風鈴草 風鈴草

風鈴草多數為多年生草本,有的具細長而橫走的根狀莖,有的具短的莖基而根加粗,多少肉質,少為一年生草本。葉全互生,基生葉有的成蓮座狀。花單朵頂生,或多朵組成聚傘花序,聚傘花序有時集成圓錐花序,也有時退化,既無總梗,亦無花梗,成為由數朵花組成的頭狀花序。花萼與子房貼生,裂片5枚,有時裂片間有附屬物。花冠鍾狀,漏斗狀或管狀鐘形,有時幾乎輻狀,5裂。雄蕊離生,極少花葯不同程度地相互粘合,花絲基部擴大成片狀,花葯長棒狀。柱頭3-5裂,裂片弧狀反卷或螺鏇狀捲曲。無花盤。子房下位,3-5室。蒴果3-5室,帶有宿存的花萼裂片,在側面的頂端或在基部孔裂。種子多數,橢圓狀,平滑。

生長習性

喜夏季涼爽、冬季溫和的氣候,喜光照充足環境,可耐半陰。風鈴花對溫度比較敏感,生長適溫13℃-18℃,發芽適溫為20℃-22℃,冬季溫度低於2℃則停止生長,莖葉開始枯黃。夏季28℃以上的高溫對植株生長不利,30℃-35℃。

以上的高溫,植株葉片會變黃脫落,甚至全株枯萎。風鈴花在珠海地區夏、秋季不適合種植,在冬、春季種植較為適宜。風鈴花喜乾耐旱,忌水濕。因此,在雨天過多或土壤排水不良情況下生長不好,導致葉片變黃,植株細長,節間伸長,花朵變小,可通過控制澆水調節植株高度。

風鈴花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含豐富腐殖質、疏鬆透氣的沙質土壤為好。基質pH 值在5.5-6.2 之間為宜。

繁殖

風鈴花的繁殖以播種為主。廣東地區以初秋播種為好,播種一般在農曆7月下旬至8月初進行,到春節即可開花。從播種到開花需6個月左右,也可根據開花時間確定播種時間。由於風鈴花的種子比較細小,在播種前首先要選擇好苗床。苗床應選陽光充足、地下水位高、排水良好、土質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整地時要細緻,深翻碎土兩次以上,清除石頭、雜草,碎土均勻,刮平地面。苗床主要害蟲有螻蛄、蠐螬、地老虎等,對苗床和苗木危害極大,播種前要對土壤進行消毒。另外,播種前先將種子浸泡10-12 小時晾乾,然後將種子和沙按1:5比例混拌後再播。播前要澆透水,然後將種子均勻撒播於苗床,播後不再覆土或薄蓋過篩細土。播種後保持苗床微潮,但不要太濕,溫度在20℃-24℃範圍內,播後14-16天即可發芽。

苗期管理

風鈴花育苗需要相對乾燥的條件,否則極易發生病害而導致幼苗成批死亡。

間苗

當小苗長出2 片葉時,可結合除草進行間苗,使小苗有一定的生長空間。如幼苗生長過密,容易徒長倒伏,影響日後生長。

水分

出苗後降低濕度,基質應稍潤濕,但不應浸透。苗期太濕易發生猝倒病,苗期過於乾燥小苗會因缺水而萎蔫。一般在兩次澆水間可讓基質稍乾燥為宜。

施肥

風鈴草只需少量施肥,如需幼苗快速生長,可用30-50ppm 鈣氮肥噴施。

光照

風鈴草發芽不需光照,發芽後要逐漸接受陽光,使小苗能進行光合作用。

溫度

發芽適溫在白天為20℃-22℃,夜間為16℃。溫度低於15℃以下小苗生長不良,葉片枯黃,需在溫室播種養護。

基質

以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長最佳,土壤以微酸至微鹼性為適,pH值為5.5-6.2。由於廣東土壤多為強酸性,在種植時宜施適量石灰,以中和pH 值。栽培基質配製用園土、甘蔗渣(腐熟)、雞糞(腐熟)以6:3:1的比例再加少量石灰拌勻。

上盆後管理

當幼苗長出5-6片真葉時可移栽上盆,用口徑為9-11cm的花盆進行移植。移植一般在陰天或下午4點以後,種植時不要太深。種後需馬上澆足定根水,使小苗與基質充分接觸,如陽光太強,需用遮陽網適當遮蓋3-4天。

修剪

風鈴花早期生長較為零亂,但在後期生長中植株會自然整齊緊湊。風鈴花在生長過程中可不摘心,也可作摘心處理。如需摘心,可在幼苗長至6-8cm左右時進行,以縮短植株高度,增加側枝及花朵數量。

澆水

澆水時要做到適時適量,根據盆內基質乾濕度情況和天氣的變化進行。澆水時盆土要見乾見濕,澆則澆透,但不要使盆內積水。陰雨天要少澆或不澆,氣溫高、蒸發量大時要多澆,反之則少澆。

施肥

植株需肥量中等。種後每周交替施用濃度為150-200ppm的氮肥和鉀平衡肥,應避免銨和氮的含量過高。生長旺盛期每15-20天施一次稀薄腐熟餅液肥或人糞液肥。花前增施含磷、鉀的複合肥,可防止花期倒伏,冬季和盛夏則應停止施肥。

光照

風鈴花喜長日照,每天14小時光照可以自然開花。風鈴花在陽光充足條件下,植株生長整齊,高度一致,開花整齊,花色鮮艷。半陰條件下,植株生長偏高、花序伸長、花色較淡。

溫度

冬季無霜的條件下,室內或室外溫度可保持在3℃-5℃。室外栽培需覆蓋,3℃以下生長緩慢。

分布範圍

風鈴草全屬二百多種,幾乎全在北溫帶,多數種類產於歐亞大陸北部,少數在北美。我國近20種,主產西南山區,少數種類產北方,個別種也產廣東、廣西和湖北西部。

病蟲害防治

鏽病

主要危害風鈴花的葉片、莖部和芽。葉片發病呈黃綠色的皰狀水斑,後逐漸擴大,皰狀斑破裂後露出紅褐色夏孢子堆,病斑周圍的葉組織變為淡黃色,莖部和芽處的症狀與葉部相似。受害植株生長衰弱,嚴重時葉子焦枯。發病初期可用25% 的粉銹寧400~600倍液防治。

白粉病

真菌性病害,常危害葉片,也危害枝條、花柄、花蕾、花芽及嫩梢等。表面常出現一層白色粉狀霉層,後期白粉狀霉層變為灰色,受害植株矮小,嫩葉扭曲、畸形、枯萎,葉片不開展、變小,枝條畸形等,嚴重時植株死亡。防治方法為結合修剪,剪除病殘枝並集中燒毀。加強栽培管理,增施磷、鉀肥並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提高植株的抗病性。選用抗病品種,發病初期或在未發病時進行預防,噴施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 倍液,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或25% 粉銹寧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每周噴一次,連續2-3 次,交替使用,對白粉病有特效。

葉斑病

初期在葉片上呈水浸狀壞死斑,後迅速變深褐色,病斑上長有明、暗相間的同心輪紋,外圍有黃色暈圈。發病初期及時剪去病斑或病葉,並集中燒毀。發病初期噴灑14%絡氨銅水劑350-500 倍液,每隔7-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 次。

蚜蟲

通常集中在嫩芽、嫩葉、嫩枝上刺吸汁液,造成植株受害部位萎縮變形。蚜蟲還分泌蜜露污染植株,並誘發煤煙病等病害。可用萬靈600-800 倍液或25%魚藤精乳油稀釋800倍液噴殺,也可用40% 速撲殺乳油800-1000 倍液噴殺。速撲殺是一種廣譜性的有機磷殺介殺蟲劑,具有觸殺、胃毒和強滲透作用,能滲入植物組織內,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每周噴一次,連續2-3 次,對介殼蟲及蚜蟲有特效。

紅蜘蛛

多在葉背刺吸葉汁,常造成葉片變色甚至捲曲。可用40%三氯殺蟎醇兌水1000倍液噴殺。薊馬 以成蟲或若蟲寄生植物上取食幼芽、嫩葉、花和幼果。被害植株生長緩慢,嫩葉被取食後捲曲,芽梢和花受害則凋萎。發病初期可用25%魚藤精乳油或40% 樂果800-1000 倍液,或高效薊蚜清或薊馬靈800-1000倍液進行防治。每周一次,連續3-4 次,交替使用,效果顯著。

常見種類

新疆風鈴草 C. albertii

鑽裂風鈴草 C. aristata

灰岩風鈴草 C. calcicola

灰毛風鈴草 C. cana

一年風鈴草 C. canescens

長柱風鈴草 C. chinensis

絲莖風鈴草 C. chrysosplenifolia

西南風鈴草 C. colorata

流石風鈴草 C. crenulata

麗江風鈴草 C. delavayi

聚花風鈴草 C. glomerata

頭花風鈴草 C. glomeratoides

石生風鈴草 C. langsdorffiana

瀾滄風鈴草 C. mekongensis

藏滇風鈴草 C. modesta

藏南風鈴草 C. nakaoi

紫斑風鈴草 C. puncatata

刺毛風鈴草 C. sibirica

雲南風鈴草 C. yunnanensis

主要價值

景觀用途:風鈴草適於配置小庭園作花壇、花境材料。若用風鈴草和觀賞向日葵為主材,配上常春藤、海金砂、絲石竹籃插、表現生機蓬勃、欣欣向榮的歡樂氣氛。如以紫色風鈴草為主花,配上白色百合、飛燕草、天門冬做花插,將顯得嫻靜柔美。

花壇表現:作為一年生花卉,風鈴草 在冬季溫暖地區越冬,可用於花壇,岩竹園或園林中的邊境或邊緣種植。盆栽於可15-20厘米花盆中的風鈴草可放在半陰至全陽光下養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