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小兒消化性潰瘍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小兒時期急性消化性潰瘍多於慢性潰瘍,繼發性多於原發性。常繼發於嚴重缺氧或嚴重感染(敗血症、肺炎、胃腸炎、腦膜炎)、重度營養不良、大量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大面積燒傷(Curlign氏潰瘍)、神經性損傷(顱腦損傷、腦炎、腦腫瘤等涉及丘腦部位時,尤其在病的晚期可並發Rokitansky-Cushing氏潰瘍)等。原發性者胃酸分泌過多常為主要病因。正常新生兒48小時胃酸分泌達高峰,1歲以內保持高水平,1~4歲稍低,4歲以後又升高。其次為精神因素,本病85%易發生於於學好,情緒易波動的年長兒,受精神刺激或創傷時往往誘發。關於遺傳問題尚無定論,但1/3病例均有家族史,具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特徵。O型血易發生。近年來發現消化性潰瘍患兒的胃竇黏膜中有一種螺鏇菌,稱為幽門彎曲菌(簡稱CP),可能是本病的病因,可用銀染色、電子掃描顯微鏡和培養來證實,對復發也起重要作用。新生兒嬰兒多為急性潰瘍,常繼發於嚴重缺氧或嚴重感染(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重度營養不良、大面積燒傷、神經損傷或大量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年長兒多為慢性潰瘍,潰瘍多為單發、較深。胃潰瘍大多發生在前壁胃小彎靠近幽門處,很少在大彎。十二指腸潰瘍大都位於十二指腸第一段的後壁。小兒時期再生能力強,故病變一般能較快痊癒。
症狀
小兒消化性潰瘍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小兒消化性潰瘍的診斷,較成人困難得多,主要因症狀不典型。如空腹時反覆發生上腹部疼痛及壓痛伴嘔吐者可擬診為潰瘍病。胃液分析對兒童意義不大,因胃酸無明顯改變,只少數病例增加。X線檢查有時可幫助診斷。兒童時期發現典型的潰瘍龕影者為數不多,因十二指腸球部位置深而固定,潰瘍多在球後壁,正側位較難看到。此外與潰瘍淺而小,易癒合也有關。大多數表現為胃滯留增多,胃蠕動增強,幽門痙攣梗阻,十二指腸球部充盈欠佳,黏膜粗糙紊亂,局部壓痛等間接徵象。小嬰兒直立位腹部平片顯示腹腔內出現游離氣體,提示胃或十二指腸有穿孔。國內外對小兒已廣泛套用胃、十二指腸纖維內窺鏡(fiberopticendoscope)檢查,直接發現潰瘍,比X線鋇餐檢查的診斷率高且可靠,尤其是對胃潰瘍,內窺鏡檢出率為975,X線只有50%,但對疑有穿孔者應禁忌。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兒,應儘可能在24~48小時內行緊急內窺鏡檢查,凡在一周內檢查者大多可見出備灶,絕大多數由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所致。一般認為10歲以上的病例,症狀明顯,10歲以下者,臨床表現無定型。
新生兒和小嬰兒的潰瘍為急性,起病多急驟,確診較困難,多為穿孔、出血就診,易被原發病掩蓋,常無特異症狀早期出現哭鬧、拒食,很快發生嘔吐、嘔血及便血。。黏膜上有出血性糜爛和小的出血點,伴有表皮剝脫,常為多發性,易於癒合,但也易於穿孔,可穿透胃或十二指腸壁而引起腹膜炎,腹疼,腹脹明顯,腹肌強直,常伴發休克。
幼兒主要症狀為反覆臍周疼痛,時間不固定,不願進食,食後常加重,很易誤診。或以反覆嘔吐為主要表現,往往食慾差、發育不良或消瘦。
年長兒的臨床表現與成人相似,訴上腹部疼痛,局限於胃或十二指腸部,有時達後背和肩胛部。胃潰瘍大多在進食後疼,十二指腸潰瘍大多在飯前和夜間疼痛,進食後常可緩解。有些患兒因伴幽門痙攣常嘔吐、噯氣和便秘。偶或突然發生吐血、血便以及胃穿孔。檢查時可發現劍突下有壓痛點,或臍上部痛覺過敏。僅部分病例胃液酸度增高。胃液帶血或糞便潛血陽性是較可靠的指征,但不能經常看到。偶有低熱,可能與伴發胃十二指腸炎及淋巴結炎有關。常伴貧血,血常規化驗,大多顯示血紅蛋白減低(100g/L以下),血小板正常。因此體重增加差,不定時腹疼,與進食有關,嘔吐、吐血或便血為小兒消化性潰瘍的特片。
檢查
小兒消化性潰瘍應該做哪些檢查?
(一)內鏡檢查
(二)X線鋇餐檢查
因為X線能透過胃壁,但不能透過鋇劑,所以患兒吃下鋇劑後,在螢光屏上就能看到胃和十二指腸的輪廓。如果在胃或十二指腸壁上發現龕影,就能確定潰瘍病的診斷,這叫直接徵象。所謂龕影,就是鋇劑在潰瘍處的充盈影,即在透視下,在胃與十二指腸壁上出現的突出陰影。由於小兒潰瘍灶既淺又小,十二指腸潰瘍灶多在球部後壁上,這位置不易觀察,所以,典型的潰瘍龕影不容易發現。多數潰瘍患兒只能通過間接徵象來推斷,如十二指腸球部痙攣易激惹,即當鋇劑通過球部時速度過快;幽門痙攣呈局限性壓痛。鋇餐透視,十二指腸潰瘍檢出率約75%,胃潰瘍檢查率不足40%,所以鋇餐透視檢查陰性不能說患兒沒有潰瘍病的可能。由於鋇劑不吸收,對身體無損害,操作方法又簡便,患兒容易接受,所以到目前為止,鋇餐透視仍是兒科確診潰瘍病的首選檢查方法(三)纖維胃鏡檢查
此檢查可同時做HP感染的檢測和胃液分析。由於超小口徑胃鏡已用於臨床,小兒咽反射較弱,胃鏡較易通過咽部,成功率較高,不會發生意外,所以年長兒容易接受這種檢查方法。通過胃鏡,能直接觀察潰瘍灶的位置、數目、形態和病灶邊緣的改變,所以潰瘍病的檢出率可高達90%~95%,而且可以做病灶活檢和螺鏇桿菌檢查,不會發生誤疹。
(四)胃電圖檢查
和作心電圖、腦電圖一樣,利用電極將胃電活動通過胃電圖儀記錄下來,所以患兒無痛苦,各年齡組患兒均能接受。胃電圖與胃鏡檢查進行對照,符合率為53%~60%,此項檢查只能做潰瘍病篩檢,不能確定診斷。
治療
小兒消化性潰瘍應該如何治療?
小嬰兒急性潰瘍合併出血者可輸血密切觀察,合併穿孔者需立即外科手術縫合。年長兒適於內科保守治療。輕者採用膳食方法,以軟食或易消化食物為主,少量多餐,忌酸性刺激性食物。兩餐間給予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每次0.5~1.0g)或麥滋林(每次0.3g)等,疼痛較重者食前及夜間服抗膽鹼藥物,如顛茄、普魯本辛、阿托品等。重症可加用H2受體阻斷劑,抗酸作用強而副作用少,如甲氫米胍(每次6mg/kg,每日2次,夜間服加倍量1次)或雷電尼替丁、洛塞克等。療程4~6周,療效顯著。維持量每晚服一次,連服6個月~1年。本病發病與彎曲桿菌有關,同時應給予抗感染藥物,如慶大黴素口服片(每日3次,每次4萬u)連服2~3周。或服氟呱酸類藥物。有出血症狀時可給小量鎮靜劑,一般不需禁食,恐引起飢餓及不安,胃腸蠕動增加,嬰兒給牛奶飲食,年長兒給軟食,否則反而加重出血。對大量出血,可給止血藥物如止血粉、雲南白藥等口服。需要絕對安靜,暫時禁食,由消化道外補充液體,輸生理鹽水及10%葡萄糖液等,必要時輸血。如出血不止或反覆多次出血者,應考慮手術。並發幽門梗阻症狀,屢次發作而內科療法不能奏效或有潰瘍穿孔者,均應行外科手術。術後小兒生長發育不受影響。中藥治療潰瘍病可用小建中湯、柴胡桂枝湯等,配合針刺治療,往往可止疼,取穴部位為胃俞、足三里、內關、期門、脾俞、膽俞、三焦俞、中脘等。如用耳針,可取胃、小腸及皮質下區等。鑑別
小兒消化性潰瘍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嘔血的鑑別除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外,嬰兒時期的嘔血,可見於新生兒自然出血症、壞血病、食管裂孔疝等。兒童時期的哎血,可見於紫癜、血友病、重度貧血、肝硬變(胃及食管靜脈曲張)、慢性充血性脾大、脾靜脈血栓形成等。有時吞咽異物致胃部受傷而出血,或因鼻咽出血被吞咽後再從胃部嘔出。2、血便的鑑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多為柏油樣便,紅色血便見於大量出血。主要應與腸套疊、腸重複畸形、迴腸遠端憩室出血、腸息肉、腸傷寒、過敏性紫癜及其他血液病等鑑別。
3、腹痛的鑑別與潰瘍相似的腹痛者腸痙攣、腸寄生蟲病、膽道痙攣、膽道蛔蟲等。長期有規律性劍突下疼痛者,可考慮作鋇餐松樹檢查以協助診斷。一種少見的遺傳病Zollinger-Ellison綜合徵,以間發性腹痛、嘔血、便血、腹瀉、脂肪瀉為主要症狀,胃酸顯著增多,存在非β胰島細胞腫瘤,須與潰瘍病鑑別。此綜合徵患兒血內促胃泌素極高。可助診斷
預防
小兒消化性潰瘍應該如何預防?
小嬰兒多為急性潰瘍,常因合併出血及穿孔而就診,發生率約為15%,幫年齡越小越嚴重,尤以新生兒期最為危險,如合併穿孔病死率較高。由於兒童修復能力很強,潰瘍病一般經過比成人輕,很多病人用內科療法3~4周,即能很快治癒。約50%病例可以復發,約25%病例可致局部瘢痕性狹窄,引起幽門梗阻,需手術治療。
預防的具體措施有:
1、定時定量進餐:三餐均應為營養平衡的膳食。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咀嚼時唾液大量分泌也有中和胃酸的所用。不偏食,不讓孩子邊吃邊玩,或邊吃飯邊看書和電視等。
2、防止饑飽無度,碰上喜歡的食品就吃得過飽,不和口味的飯菜就不吃或吃得很少,使胃腸道的負擔時輕時重
3、不要片面強調高營養,要做到科學的飲食搭配,多食高蛋白低脂肪和易消化的食物。
4、不要長期吃刺激性大的食物,不過量吃冷飲,如冰淇淋等。5、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小孩的學習和生活,不要讓孩子過度疲勞,精神緊張。
6、對有出血症狀消化性潰瘍患兒,根據具體情況,不斷變換飲食,由禁食、流質、半流質逐漸過度到普食。具體有:
1)冷流質飲食促使局部血管收縮,有利於止血,在臨床上,如吐血不止或休克的患兒可禁食外,其他均可採用多次少量冷流質飲食。如冷牛奶、涼藕粉、涼稀糊等。
2)少量開始給起,避免胃的飢餓性收縮。
3)止血2天后,改用半流質飲食。
7、對慢性潰瘍的飲食以糙米為好,避免食用胃酸分泌過多的食品,如咖啡、紅薯等。避免食用精細的食品如精白穀物,特製精白麵粉等。動物性食品以白肉、魚為主。蛋白質應多從大豆以及豆製品中攝取。鼓勵患兒使用黃綠色蔬菜。
8、潰瘍病的活動期患兒可按流質或少渣的半流質安排飲食,待病情好轉後改為普食。一般不要求少食者多餐,因為進食可中和胃酸,另方面刺激胃,使胃酸分泌增多。細嚼慢咽,唾液大量分泌可中和胃酸的作用,又可避免粗糙食物對潰瘍面的刺激。
總之,對消化性潰瘍患兒要強調飲食“個體化”,按各小孩的習慣和耐受程度給予其喜歡的食品,且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餐也很重要。
併發症
小兒消化性潰瘍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1、出血:當潰瘍破壞了胃壁或十二指腸壁的血管時可引起出血。出血量少時,表現為大便潛血陽性,當潰瘍破壞大血管時,會造成大出血,表現為嘔血或黑便。由於胃酸的作用,嘔出的血量多,立即嘔出可呈鮮紅色,繼而排出柏油樣便,嚴重可導致出血性休克。
2、貧血:潰瘍病患兒長期飲食不好,吸收又不好,再加上潰瘍的炎症消耗,急性或慢性失血引起貧血,多屬營養性小細胞性貧血,又稱缺鐵性貧血。這些小兒體質虛弱,易並發各種感染。3、穿孔:潰瘍嚴重可穿透胃壁或十二指腸而發生潰瘍穿孔。胃或十二指腸內的物質如胃酸、食物、細菌、空氣等流入腹腔引起瀰漫性腹膜炎。這種小兒表現極度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劇烈腹痛,甚至發生休克。
4、幽門梗阻:多見於年長的患兒,當胃的潰瘍發生再靠近胃的幽門時,炎症反應的刺激,括約肌發生痙攣,或潰瘍周圍炎性水腫,妨礙食物通過幽門,可發生暫時性幽門梗阻;如潰瘍反覆發作和癒合,久而久之形成疤痕,與周圍組織粘連而引起持續性幽門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