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

化療

化療,是化學藥物治療的簡稱,通過使用化學治療藥物殺滅癌細胞達到治療目的。化療是目前治療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術、放療一起並稱癌症的三大治療手段。手術和放療屬於局部治療,只對治療部位的腫瘤有效,對於潛在的轉移病灶(癌細胞實際已經發生轉移,但因為目前技術手段的限制在臨床上還不能發現和檢測到)和已經發生臨床轉移的癌症就難以發揮有效治療了。而化療是一種全身治療的手段,無論採用什麼途徑給藥(口服、靜脈和體腔給藥等),化療藥物都會隨著血液循環遍布全身的絕大部分器官和組織。因此,對一些有全身播撒傾向的腫瘤及已經轉移的中晚期腫瘤,化療都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基本信息

概述

化療化療
化療一詞由化學治療組成,因此化療即為採用藥物控制癌症生長。目前採用的藥物有多種,各種藥損傷癌細胞的機制不同。化療是多種治療癌症的方法之一,可以單獨和與手術或放療聯合套用。

所以臨床上越來越重視綠色化療藥,如欖香烯脂質體注射液及口服乳。化療是一種全身性治療手段,和手術、放療一起,並稱為癌症的3大治療手段由於化療藥物的選擇性不強,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會不可避免地損傷人體正常的細胞,從而出現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在接受化療藥物的時候,一方面希望能夠達到最佳的抗腫瘤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預防和識別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

許多種癌症現在能被治癒。干擾素是人體針對某些病毒發生反應後而自然產生的蛋白質。它們刺激人體自身的防禦系統,殺傷一些癌症細胞。它們已經被成功地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的白血病,並能延緩一些腫瘤的發展。

起源

化療化療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發現芥子氣可以殺死一般的白細胞,就認為芥子氣也可以殺死導致白血病的變異白細胞,於是芥子氣就作為殺死變異白細胞及其它癌細胞的“良藥”。雖然人們發現這些經過化療的病人出現像那些在芥子氣中倖存的士兵有非常相似的症狀,可人們還繼續使用化療。

保羅·埃利希最先使用了化學療法這個名詞,他是一所研究感染性疾病和血清研究所的所長。

利物浦已有人試著用一種合成的砷化合物來治療寄生蟲的感染。但當恩利希試圖重複這些結果時,他發現疾病產生了對這種藥物的耐藥性。他要求化學家試著合成許多不同的砷化合物。後來,另一位德國科學家弗里茨·紹丁在1905年發現了引起梅毒(一種經性傳播的疾病)的微生物。恩利希就用他的化合物來試驗對這種新微生物的治療作用。他高興地發現,606號化合物有效果。他把這種化合物稱為灑爾氟散,並戲稱它為“神奇的子彈”,因為它對梅毒有特效。1911年,它第一次運用於梅毒的治療。

從那以後,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能殺傷腫瘤細胞、不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的化學物質。在發現有效的化學物質之前,科學家得對幾千種化學物質進行測試。

原理

治療原理

化療機理化療機理
藥物進入血流經人體到達大多數組織。藥物可殺滅特定的細胞,尤其是快速增殖的細胞。這意味著腫瘤細胞受化療藥物影響較大,但人體一些正常細胞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一般來說,化療對正常人體組織的影響是暫時的,由於存在修復和癒合的正常過程,停藥後可快速恢復。腫瘤細胞的恢復是緩慢的且比正常細胞更困難。在下一次化療開始時,人體正常細胞已恢復而腫瘤細胞還沒有恢復,因此更多的腫瘤細胞經進一步治療被殺滅。如果治療能最終殺滅所有腫瘤細胞,癌症就被治癒了。

抗藥機制

1、癌細胞分泌細胞膜蛋白(P-糖蛋白)將化療藥排出細胞外,維持細胞內化療藥濃度低於殺死癌細胞水平,從而使癌細胞產生抗藥性。

2、癌細胞對化療藥進行充分分解稀釋,降低毒性,使化療藥失去原有細胞毒作用。臨床證明,癌細胞的抗藥性是化療失敗的第一功臣。

藥物

化療藥物依據它們的作用機制分為幾大類:

烷化劑

烷化劑直接作用於DNA上,防止癌細胞再生。此類藥物對慢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多發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具有療效。烷化劑主要有白消安、順氯氨鉑、環磷醯胺(癌得星)、氮烯咪胺、異環磷醯胺、二氯甲二乙胺(鹽酸氮芥)和苯丙氨酸氮芥。

抗代謝藥

抗代謝藥干擾DNA和RNA的合成,用於治療慢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胃癌和結直腸癌。抗代謝藥主要有5-氟脲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和環胞苷

抗腫瘤抗生素

抗腫瘤抗生素通過抑制酶的作用和有絲分裂或改變細胞膜來干擾DNA。抗腫瘤抗生素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廣泛用於對癌症的治療。抗腫瘤抗生素主要有博來黴素、更生黴素紅必黴素阿黴素黃膽素

植物類抗癌藥

植物類抗癌藥都是植物鹼和天然產品,它們可以抑制有絲分裂或酶的作用,從而防止細胞再生必需的蛋白質合成。植物類抗癌藥常與其它抗癌藥合用於多種癌瘤的治療。植物類抗癌藥主要有長春鹼長春新鹼、三尖杉酯鹼、足葉乙甙、威蒙、欖香烯。

雜類

另外一些化療藥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機制,不屬於上面幾類。其中包括門冬醯胺酶和維甲酸。

激素

皮質類固醇激素用於治療淋巴瘤、白血病和多發性骨髓瘤等癌症。當激素用於殺死癌細胞或減緩癌細胞生長時,可以把它們看成化療藥物。皮質類固醇激素有強的松和氟美松。性激素用於減緩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生長。它包括雌激素、抗雌激素、黃體酮和男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方式不同於細胞毒素藥物,屬於特殊的化療範疇。

免疫製劑

免疫製劑可以刺激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統更有效地識別和攻擊癌細胞。它們屬於特殊的化療範疇。

方案

化療過程化療過程
1、GP方案:吉西他濱1000mg/m2,D1,D8天靜脈點滴順鉑80mg/m2,分3天靜脈點滴;

2、EP方案:足葉乙苷80mg/m2,第1~5天靜脈點滴順鉑30mg/m2,第1~3天靜脈點滴;

3、NP方案:長春瑞濱25mg/m2,D1,D8天靜脈點滴順鉑30mg/m2,第1~3天靜脈點滴;

4、DP方案:多烯紫杉醇60mg/m2,第2天靜脈點滴順鉑30mg/m2,第1~3天靜脈點滴;

在使用多烯紫杉醇前12小時,靜脈點滴地塞米松8mg/次,Q12h,第1~3天,有效防止靜脈炎的。

臨床

化學治療的臨床套用有四種方式:

全身化療

化療化療
晚期或播散性腫瘤的全身化療,因對這類腫瘤患者通常缺乏其它有效的治療方法,常常一開始就採用化學治療,近期的目的是取得緩解。通常人們將這種化療稱為誘導化療(InductionChemotherapy)。如開始採用的化療方案失敗,改用其它方案化療時,稱為解救治療(SalvageTreatment)。

輔助化療

(AdjuvantChemotherapy),是指局部治療(手術或放療)後,針對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病灶,防止其復發轉移而進行的化療。例如骨肉瘤、睪丸腫瘤和高危的乳腺癌病人術後輔助化療可明顯改善療效,提高生存率或無病生存率。

新輔助化療

(NeoadjuvantChemotherapy),針對臨床上相對較為局限性的腫瘤,但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有一定難度的,可在手術或放射治療前先使用化療。其目的是希望化療後腫瘤縮小,從而減少切除的範圍,縮小手術造成的傷殘;其次化療可抑制或消滅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現已證明新輔助化療對膀胱癌乳腺癌喉癌骨肉瘤及軟組織肉瘤、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及頭頸部癌可以減小手術範圍,或把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經化療後變成可切除的腫瘤。

特殊途徑化療

腔內治療:包括癌性胸腔內、腹腔內及心包腔內積液。通常將化療藥物(如絲裂黴素、順鉑、5-氟脲嘧啶、博來黴素)用適量的流體溶解或稀釋後,經引流的導管注入各種病變的體腔內,從而達到控制惡性體腔積液的目的。

椎管內化療:白血病及許多實體瘤可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腦膜最容易受侵。治療方法是,通常採用胸椎穿刺鞘內給藥,以便腦積液內有較高的藥物濃度,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椎管內常用的藥物有甲氨喋呤阿糖胞苷

動脈插管化療:如頸外動脈分枝插管治療頭頸癌,肝動脈插管治療原發性肝癌或肝轉移癌。

適應證

什麼情況需要選擇化療以及選擇什麼方案﹖這個問題專業性較強,應由腫瘤科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大體上以下幾種情況應該做化療:
1.對化療敏感,以化療為主要治療手段的惡性腫瘤,通過規範的化療可能治癒惡性腫瘤。比如小細胞肺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絨毛膜癌生殖細胞惡性腫瘤等。
2.敏感或相對敏感的惡性腫瘤,手術前或手術後化療。
3.晚期惡性腫瘤的姑息化療。

副作用

化療化療
化療藥物為細胞毒藥物,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毒副作用,最常見的有:
1.消化系統反應
如噁心、嘔吐腹瀉和便泌等。其中噁心嘔吐是化療最常見的反應之一,近年來一些強力有效的止吐藥上市,使得化療後的噁心和嘔吐反應大大減輕。
2.骨髓抑制
如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一般停止化療後1~2周會自行恢復,部分較嚴重的骨髓抑制也有可以有效提升白血病和血小板的藥物供使用,因此不必擔心。
3.脫髮
部分化療藥物可能導致脫髮,但脫髮是可逆的,在停止化療後會重新長出新發。
4.其他
如肝腎功能損害等。
大部分化療的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是可逆的,通過一些輔助藥物的使用可以控制或者減輕毒副作用。但化療畢竟是一種較為激烈的治療手段,因此,臨床醫生應該嚴格掌握化療適應證、規範合理地制定化療方案和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禁忌證

1.患者身體情況太差或者年齡太大不能承受化療者。
2.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如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等)。
3.早期癌症(如原位癌Ⅰ期癌症)已經成功手術切除的病例一般不需要化療。
4.經過多次化療產生耐藥且經過更換化療方案仍無效者,這種情況應選擇其他治療手段。
5.少數癌症本身對化療藥物不敏感,化療難以取得預期療效,採用其他治療手段(如生物免疫治療等)有可能使患者獲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