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球莖卵形,外皮黑褐色。莖極短,大部埋於地下。葉披針形,長約30cm。8~10月開花。每葶開花1-4朵,花蕾紡綞形,開放時漏斗形,淡粉紅色(或紫紅色),直徑約7-8cm。 雄蕊比雌蕊短,花葯黃色。蒴果,種子多數,呈不規則的球形,褐色。
分布地區
歐洲和地中海沿岸,中國自七十年代起從國外引進種子和球莖,分別在北京、廬山、昆明等地試種,已取得不錯的成果。由於生物工程科學的發展,對秋水仙鹼的需要量不斷增加,各地都在擴大種植面積。生長環境
喜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乾燥、陽光充沛。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管理
冬季喜濕潤多雨、耐嚴寒,夏季宜乾燥炎熱的環境,以及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所以栽植地勢宜選高燥平地,栽培前應嚴格進行消毒,防止線蟲病、立枯病和腐爛病的發生。如果發現地下害蟲蠐螬、地老虎等,可用50%辛硫磷進行開溝噴灑,也可早晚人工撲殺或配毒餌誘殺。秋季多雨時節、花葯易被黴菌侵襲,鱗莖容易腐爛,應及時採取措施和預防。冬季,挖出的鱗莖應置於室內貯藏越冬,來年再種植。種植時,株行距一般為15×15厘米,使其得到充分的養料和光照,方能生長良好。亦可用種子和小子球繁殖,蓋土不宜太深,1.5~2厘米厚即可。秋水仙母鱗莖較缺乏,進口的種球價格昂貴。為加速種球的繁殖,將熟土撒在行上,增加土層厚度,以增殖小鱗莖的數量,連續種植2~3年,種球數量即成倍增加化學成分
在秋水仙花及球莖內有多種毒性極強的生物鹼,主要有石蒜鹼、雪花蓮胺鹼及秋水仙鹼(又稱秋水仙素)等,口服6毫克秋水仙鹼即可致人死亡。
形態特徵
目前,秋水仙鹼在臨床上主要用於乳腺癌、肺癌、胃癌、皮膚癌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此外還可用於緩解痛風的急性發作。秋水仙鹼的毒副作用較大,急性中毒後常見症狀為劇烈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嚴重者可致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慢性毒性反應主要表現為對骨髓造血的直接抑制作用,易引起粒細胞缺乏、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我國民間常用秋水仙的花及球莖治療坐骨神經痛和關節炎等,但因劑量難以掌握,故服用此藥中毒者屢見不鮮,故應加強宣傳教育,預防誤食、濫用。秋水仙鹼在人體內由於水解作用代謝很快,排泄也很快,因此只要急救措施得當,急性中毒症狀可迅速緩解。
臨床套用
秋水仙鹼在臨床上主要用於乳腺癌、肺癌、胃癌、皮膚癌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此外還可用於緩解痛風的急性發作。秋水仙鹼的毒副作用較大,急性中毒後常見症狀為劇烈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嚴重者可致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慢性毒性反應主要表現為對骨髓造血的直接抑制作用,易引起粒細胞缺乏、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我國民間常用秋水仙的花及球莖治療坐骨神經痛和關節炎等,但因劑量難以掌握,故服用此藥中毒者屢見不鮮,故應加強宣傳教育,預防誤食、濫用。秋水仙鹼在人體內由於水解作用代謝很快,排泄也很快,因此只要急救措施得當,急性中毒症狀可迅速緩解栽培管理
冬季喜濕潤多雨、耐嚴寒,夏季宜乾燥炎熱的環境,以及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所以栽植地勢宜選高燥平地,栽培前應嚴格進行消毒,防止線蟲病、立枯病和腐爛病的發生。如果發現地下害蟲蠐螬、地老虎等,可用50%辛硫磷進行開溝噴灑,也可早晚人工撲殺或配毒餌誘殺。秋季多雨時節、花葯易被黴菌侵襲,鱗莖容易腐爛,應及時採取措施和預防。冬季,挖出的鱗莖應置於室內貯藏越冬,來年再種植。種植時,株行距一般為15×15厘米,使其得到充分的養料和光照,方能生長良好。亦可用種子和小子球繁殖,蓋土不宜太深,1.5~2厘米厚即可。秋水仙母鱗莖較缺乏,進口的種球價格昂貴。為加速種球的繁殖,將熟土撒在行上,增加土層厚度,以增殖小鱗莖的數量,連續種植2~3年,種球數量即成倍增加。培植要點
水仙花是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水仙花球經過雕刻、水養,可塑造成千姿百態的水仙花盆景,堪稱百花園中一奇葩。
鱗莖的選擇及處理
水仙花鱗球的選擇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球體要大而略扁,主球兩側對稱生有小球1~2對,呈扇形,冒出的葉芽嫩綠,長1~2cm;
②鱗球褐色薄膜狀外皮要完整,有光澤,無斑點,無霉爛;
③用手按水仙球,感覺球體結實,有彈性,略有隆起為佳;
④莖盤肥厚而寬闊的長橢圓形鱗莖,孕育的花較多。
水仙花入盆水養前應先進行清理切割。先把水仙花鱗莖的棕色鱗皮剝除,要剝到露出象牙色的鱗片為止。對大鱗莖,應在上部用刀呈十字口縱切,深度以不傷及花芽為限(約為鱗莖高的1/3)。切割後要在水中浸泡一晝夜(如水中加入有漂白粉,應放置1天后再用)。浸泡時,務必使球莖浸入水中,切口向下。浸泡1天后將黏液、污泥、殘根及枯皮除淨。再用清水淋洗,直至洗淨水仙球莖內流出的黏液為止。為了保證根系迅速生長和防止傷口變黃,套用紗布蓋住球莖傷口及球莖盤,並將紗布垂入水中,以利吸水供剛萌發的根生長。
水養管理與花期控制
將鱗球放入盆中,加水沒過球體一半以上即可,1~2天換1次水。室內生長溫度控制在10~18℃。需通風良好,日照充足。生長期的水仙花晚上要避免燈光照射。水仙花從入盆水養到開花需40~60天。
可利用生長環境的溫度控制水仙花花期,溫度高,花期早;溫度低,花期晚。根據預測花期和室內溫度確定水養時期。①計畫在元旦開花的,可提前30天左右開始水養,即12月初開始水養。鱗莖上盆後,白天放到陽光下暴曬,夜晚倒盡盆水,放到溫暖的室內(12~15℃)。②如果希望春節開花的,室內溫度12℃時,要提前40~50天開始水養;室溫在15℃左右時,要提前30~35天開始水養。
在預定開花日期的1周前已有花朵開放時,應把花盆移到10~12℃的環境中,或者用冷水換水,使花朵開放速度變慢。如在預計的開花日期1周前,花苞膜還沒有破裂時,可移放至18~20℃的環境中,並換用較溫和的水,促使生長加快,保證如期開花。水仙在開花期,溫度要控制在10~12℃,使開花速度變慢,延長觀賞時間。
上盆及上盆後管理
水養時,把處理好的鱗莖直立擺放於盆內卵石中,然後倒入清水,水深以淹沒鱗莖底盤為宜(莖球的1/3著水),白天放到充足的陽光下照曬,傍晚把盆水倒盡。為了促使花大、花期長,葉片健壯,當新葉長出後,可經常進行葉面噴肥。分別選用300倍的複合型磷酸二氫鉀、禾欣液肥500倍、雙效微肥600倍或胺基酸微肥300倍液。
上盆後的管理十分重要。由於鱗莖經雕刻,葉、花梗、球莖均受創傷,加上新根未長出,易於失水萎蔫,故首先應放在陰涼處2~3天,而且要經常向球莖上噴灑清水。待傷口逐漸癒合,新根長出時,應及時移至陽光充足處。水養初期必須天天換清水,水面應在傷口之下。
鱗莖放置方式
鱗莖放置的方式有仰置、豎置、倒置和俯置。仰置是雕刻傷口的一面朝上,根部朝向側方;豎置即正置,即葉、花向上,根部向下放置;倒置是把雕刻的水仙球莖倒過來水養,即葉向下,根部朝上放置,一定要注意用脫脂棉蓋住球莖盤和根部,並使棉花下垂盆中,以吸水養根;俯置即反置,將傷口的一面朝下,未傷的球莖一面朝上。
藥物(毒)理學
編輯秋水仙鹼是用於治療痛風和牛皮癬的常用抗炎藥。動物實驗顯示,該藥能抑制肝臟的纖維化進程,但人體試驗的結果卻不顯著,也未曾有研究討論過秋水仙鹼在預防HCC和影響病程進展方面的研究。墨西哥的研究人員完成了為期3年的研究,在對186名因感染肝炎病毒而發生肝纖維化的患者病史資料進行分析後發現,在服用秋水仙鹼治療的患者中,只有9%的人在隨訪3年後進展為HCC,該比例在未用秋水仙鹼治療的患者中為29%。此外,前組患者發生HCC的時間要明顯晚於後者(秋水仙鹼可將肝硬化後進展為HCC的時間平均延緩72月),前者的平均生存時間也較後者長。研究人員指出,秋水仙鹼所具有的預防HCC作用是獨立於年齡、血小板計數、α-FP和轉氨酶水平的。秋水仙素能抑制有絲分裂,破壞紡錘體,使染色體停滯在分裂中期。這種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稱為秋水仙素有絲分裂(C-mitosis)。在這樣的有絲分裂中,染色體雖然縱裂,但細胞不分裂,不能形成兩個子細胞,因而使染色體加倍。自1937年美國學者布萊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加倍曼陀羅等植物的染色體數獲得成功以後,秋水仙素就被廣泛套用於細胞學、遺傳學的研究和植物育種的工作中。
症狀:喉嚨灼熱,腹瀉,心臟血管崩潰,狂語,感覺障礙,驚厥,肌肉無力,呼吸困難,甚至與砒霜中毒相似,中毒者50%死亡,發作時間:2-6小時,死亡在2-3天內出現,中毒者到死保持清醒。
解毒:活性碳治療,洗胃
注意:可藥用;與大蒜相似;可溶解於牛奶,也就是說牛奶不能稀釋;山羊可以免疫。
產地分布
歐洲和地中海沿岸,中國自七十年代起從國外引進種子和球莖,分別在北京、廬山、昆明等地試種,已取得不錯的成果。由於生物工程科學的發展,對秋水仙鹼的需要量不斷增加,各地都在擴大種植面積。
套用
十九世紀時就開始套用秋水仙鹼治療坐骨神經痛和關節炎等,後來又發現它對乳腺癌、宮頸癌、急性淋巴細胞的白血病都有一定的療效。另外,秋水仙素(從秋水仙球莖中提取),能誘導單倍體植株的染色體加倍(加倍濃度大約為0.1~1%)形成多倍體,對培育花卉和農作物新品種,提高農作物產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011年,英國科學家用秋水仙開發可剿滅實體瘤的新藥。
園林用途
秋水仙適宜高山園、岩石園,亦可植於灌木叢旁或花境及草坪叢植;花朵傍地面而生,別具特色。鱗莖可提取秋水仙鹼,供藥用。花語
八月六日生日花:秋水仙(Meadow Saffron)
花語:單純(Easy)
秋水仙有幾個不甚文雅的名字,如:不穿內衣的少女、裸體女人等等,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外型令人容易產生的聯想。要等到所有葉片凋謝落盡後,它才開出花朵。因此它的花語是-單純。
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個性單純、不造作,身心宛如一張乾靜的白紙。
藥用植物--草類
藥用植物是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藥的植物。藥用植物種類繁多,其藥用部分各不相同,藥用植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