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1992年,植物學家G·C·G·阿金特(G. C. G. Argent)和E·M·羅梅羅(E. M. Romero)在對曼塔靈阿漢山(Mount Mantalingajan)山頂的一次考察中,首次採集到了曼塔靈阿漢山豬籠草。1992年3月2日,編號為“G.C.G.Argent & E.M.Romero 92114”的標本採集於海拔1700米的地區,存放於英國倫敦皇家植物園標本館(Kew Herbarium)。1998年前曼塔靈阿漢山豬籠草就已被引入栽培,在當時正式描述還未出現,所以其被暫時稱為“Nepenthes spec. Palawan 1”。2007年,約阿希姆·那茲(Joachim Nerz)和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Andreas Wistuba)在德國出版物“Das Taublatt”中發表了曼塔林加漢山豬籠草的正式描述。編號為“J.Nerz & A.Wistuba P001”是標本被指定為正模標本(holotype),其存放於德國蒂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TUB)生物研究所標本館中。
形態特徵
曼塔靈阿漢山豬籠草的植株可長達30~60厘米。其莖為圓柱形,直徑可達1厘米,但似乎不會出現攀援莖。曼塔靈阿漢山豬籠草的葉片帶柄革質。葉片為寬披針形,可長達20厘米,寬至6厘米。其葉片的末端通常為急尖或鈍圓,但其也可能為盾形,籠蔓與葉片的銜接處距離葉片末端可達4毫米。葉片的基部縮窄。其葉柄包住莖部,呈槽狀,可長達7厘米。籠蔓可長達30厘米。
曼塔靈阿漢山豬籠草的下位籠一般為卵形或壺形。老年植株生長出的下位籠的基部一般比較窄。下位籠都很小,通常僅高約15厘米,寬至6.5厘米。下位籠腹面的籠翼可寬達8毫米,翼須可長達5毫米,但其偶爾退化成一對隆起。唇為圓柱形,可寬達2厘米。唇肋高約2毫米,間距約3毫米,唇齒可長達5毫米。唇的基部拉長形成唇頸,兩唇之間存在間隙。籠蓋為心形,末端為圓形或為尖端。其可長達5厘米,寬至4厘米,無附屬物。籠蓋基部後方的籠蔓尾可長達8毫米,不分叉或分叉。
經過對三個原生地數百個植株的觀察,並沒有發現具有攀援莖和上位籠的植株,這表明其上位籠非常少見或者根本不存在。 據此推測,曼塔靈阿漢山豬籠草可能只有在遮蔭非常嚴重且有充足的植被以攀附的情況下才會生長出上位籠。
曼塔靈阿漢山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其可長達35厘米,寬至3厘米。花梗可長達25厘米,寬至8毫米,雄性花序的花軸可長達16厘米。每個次級花梗帶1朵花,其可長達14毫米,具有約1毫米的苞片。花被片可長達4毫米,雌性花序的花被片為卵形至橢圓形,雄性花序的花被片為圓形至卵形。果莢長約18毫米,寬約6毫米。雄性花序有時會產生淡淡的甜味。
曼塔靈阿漢山豬籠草植株的大部分無毛,但籠蔓尾處披被著天鵝絨般的棕色毛被。
生態關係
已知的曼塔靈阿漢山豬籠草僅存在於菲律賓巴拉望島(Palawan)曼塔林加漢山的頂峰海拔1700~2085米地區。其也可能出現於曼塔林加漢山與較低海拔山峰連線的山脊上,但需要進一步的考察才能證明。曼塔林加漢山豬籠草的典型原生地是高海拔山地森林和灌木。在曼塔林加漢山山頂地區其生長於亞高山灌木叢中,體型非常的矮小。這些灌木叢具風切冠,高度很少超過80厘米。在這樣的開闊地區,曼塔林加漢山豬籠草直接暴露於陽光下,花序長度一般不會超過25厘米。
在斯圖爾特·麥克弗森(Stewart McPherson)2009年的專著《舊大陸的豬籠草(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中寫道,由於曼塔林加漢山豬籠草廣泛分布於曼塔林加漢山和一些偏遠的山區,因此“目前未受到威脅”。曼塔林加漢山已成為保護區,且當地也有興趣將其申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自然遺產(World Heritage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