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海洋學是環境地學的一個分支,研究污染物進入海洋的途徑,污染物在海洋中的分布、遷移、轉化的規律和
對海洋生物,以及對人體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保護和改造海洋的措施。海洋是自然資源的寶庫。海洋沿岸是建設城市、發展工農業生產和旅遊事業,以及建立休養地的好地方。介紹
海上航線是天然的交通大道。隨著海洋資源的開發,沿海城市和生產的發展,沿海港口頻繁的貿易往來,海洋環境的污染日趨嚴重。例如,由於人類的活動,海洋中的重金屬和放射性物質在逐年增加,海洋中本來不存在的有機化合物──DDT、多氯聯苯等,不僅在近海發現,而且在3000米的深海處和南極冰塊中發現。這些無機物、有機物、放射性物質在海洋中不斷積累,直接影響海洋生物的正常生長和繁殖,並對人類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和潛在的影響。水俁病就是人們食用了含甲基汞的海洋水產品引起的。石油是海洋中最常見的污染物之一,石油污染可引起環境因素的改變,進而引起生物生活環境的變遷(見全球環境)。
現代人類活動給海洋環境質量帶來的上述各種不利影響,越出了傳統的海洋科學的研究範圍。為了保護海洋生態系統,要求了解、控制和消除這些有害影響。因此,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零星的和不系統的研究基礎上,逐步匯集成一門新興的環境海洋學。它是環境科學的組成部分,又是海洋科學的組成部分。不少國家設有專門機構研究海洋污染問題,如中國的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所,美國環境保護局所屬的柯伐利斯環境研究所、娜拉崗塞特環境研究所、勃里士海灣環境研究所,英國自然環境委員會所屬的撲利茅斯海洋環境研究所。國外出版的海洋污染研究方面的專門刊物如:《海洋污染通報》。此外,如《環境污染》、《環境科學與技術》、《環境質量》等刊物,都大量刊載海洋污染研究方面的文章。中國出版的海洋污染研究方面的專門刊物有《海洋環境科學》,此外,《海洋與湖沼》、《海洋學報》、《環境科學》、《海洋科學》等刊物也大量刊載海洋污染研究方面的文章。
內容
研究人類活動引起的海洋環境變化及由此造成的影響,從而對海洋環境進行保護和管理的學科。它是綜合套用環 境科學和海洋科學各分支學科的知識、方法和技術,直接為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及持續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服務的綜合性學科。環境海洋學是隨著海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對保護海洋環境重要性認識的不斷深化逐步發展起來的,20世紀70年代基本確定了本學科的地位。海洋環境受到的威脅主要來自大量污染物質向海洋排放,某些不合理海岸工程的興建,對海洋生物資源的過捕、濫采,以及氣候改變等方面。其中海洋污染的70%來自陸上污染,並通過大氣和江河進入海洋。因此,改進沿海地區的管理是減少海洋污染的主要方面。
環境海洋學研究的內容包括:①探索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及全球變化的影響規律,如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等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海洋對全球環境變化的調控作用。②了解海洋淨化各種污染物的過程、機制和能力,為合理利用海洋自淨能力提供科學依據。③弄清人類活動與海洋生態系統之間的關係,通過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使海洋生物資源得以持續開發利用。④揭示海洋環境變化對人類本身的影響,保護占全球表面積71%的海洋是維護生物圈生命維持系統的重要內容。⑤研究海洋污染的綜合防治技術和管理措施等。世界海洋彼此相連,因此必須加強環境海洋學研究和海洋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隨著沿海地區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開發利用海洋事業的不斷深入,環境海洋學的研究領域和內容將不斷擴大和深化。
學科性質
海洋環境具有自己的特點。海洋處於生物圈的最低部位,所容納的廢棄物無法排往他處。海洋之間彼此連成一片,相互溝通,都在以極快的速度蓄積污染物。凡是對人類最重要的水域──表層海水、沿岸海域、江河出口,往往都最先受到污染。海洋污染在某種意義上說,比河流、湖泊和大氣污染更具有廣泛性和複雜性,這就是污染源廣,持續性強,危害性大,擴散範圍不易控制。
鑒於上述特點,環境海洋學研究的範圍是全球海洋,但重點是沿岸的海域、港灣、河口。研究的對象是海水、底質、生物以及在這三種介質中積蓄的污染物。
研究對象
環境海洋學的研究是從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展開:1、某一海域的污染物種類和數,它們進入的方式和特點;
2、污染物入海後的擴散、沉積和遷移的物理和化學過程;
3、污染物被海洋生物吸收的方式;
4、污染對海洋生物和人類產生的效應,以及使環境發生的變化;
5、海域中污染物的最後歸宿。
為了回答上述五個方面的問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可歸結為:
1、海洋環境中物質通量的研究。污染物除通過船舶和沿海工廠直接排入海洋外,還通過河流、地面徑流、風和冰川等途徑輸送入海洋。通量是指某種污染物在一定時間內通過各種途徑排入海洋的量。通量研究的目的是正確估計陸源物質給海洋造成的負荷。
2、污染物進入海洋後的遷移、轉化規律的研究。包括水遷移的動力學問題;污染物由於生物化學作用造成的化學形態的變化;污染物被海洋生物吸收後的遷移;懸浮物對污染物的吸附特性和共沉澱規律等。在研究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幾個界面的變化(河-海界面,海-氣界面,固-液界面,海-底界面)。
3、海洋污染的生物學效應研究。這是環境海洋學研究的核心。從生態系統的觀點研究污染物對海洋生物的毒性、毒理的作用,特別要注意低含量、長時間所造成的慢性作用。
4、防治措施的研究。海洋環境一旦遭受嚴重污染,是難以治理和恢復的,重點在於預防。研究在合理利用海洋自淨能力的基礎上,提出控制污染物入海量的可行措施,制定和選擇沿岸工農業生產布局的最佳方案。
研究步驟
1、背景調查:目的是確定陸源污染物的輸入、擴散途徑以及在沿岸和公海區域典型動植物中的蓄積量,以便估價它們對生命活動的威脅。
2、動態監測:其任務是提供海洋環境因素方面的情報資料;定期測定海水、底質和某些指示生物體中各種污染物的含量以及其他水質參數;在海水、底質或某種指示生物體內污染物超過最高容許濃度時發布警報。
3、基礎研究:在上述基礎上,研究污染物的轉化機理和遷移規律。
現狀展望
經過20多年的努力,全球海洋污染的基本狀況,特別是各濱海國家領海範圍的污染狀況已經有了清楚的了解。對主要污染物的輸入途徑、轉移規律,尤其是食物鏈上各營養級生物對污染物的吸收、積累和遷移的機理,認識也較為深刻。生物學效應的研究,在微觀上已深入到細胞水平探索有毒物質對海洋生物的毒性毒理作用;在巨觀上開始綜合分析污染對生態系統影響的基本規律,並由室內實驗過渡到現場實驗,即所謂現場“控制生態系統污染實驗” (CEPEX)。新技術的套用,例如多項參數的自動探測儀、遙感、遙測、地球資源衛星等的套用,以及數學模擬的研究等,為海洋污染的調查研究開拓了新的前景。防治措施由單純採取阻止陸源污染物入海的“濃度標準”,發展到合理利用海洋自淨能力,以環境容量為標準的“總量控制”的綜合防治。
廣袤無垠的海洋,具有極大的自淨能力,人類目前對它遠未達到充分利用的程度。把海洋的自淨能力視為資源加以合理開發,將是環境海洋學深入研究的一個方向;低濃度的污染物長時間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影響的研究是環境海洋學重要的研究內容。環境海洋學是由海洋科學中新生長的一門邊緣學科,它的發展既要繼續吸收母體學科的營養,同時又將對海洋科學的進一步發展起促進作用。
相關詞條
海洋學相關知識(六)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