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海河以北的寶坻區、寧河縣境內,尤其是潮白河、薊運河下游,地表以下2—7米左右,普遍分布著由牡蠣(又稱古牡蠣)硬殼化石堆積而成的生物礁,科學家稱為“牡蠣礁”。
蠣岈山
蠣岈山是由有“神賜摩食,海中牛奶”之稱的牡蠣活體堆積成的生物島礁,是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
蠣岈山,又名蠣岈島,由黃泥灶、泓西堆、大馬鞍、扁擔頭、十八跳等大小不等的60餘個牡蠣堆坨積而成。整個島礁呈東西走向,東西長1.43海里,南北寬0.9海里,島面沙丘起伏,別有天地。山體平均高出海平面4.5米,入水為礁,出水為島,似山非山,有島無島。潮落時,島體逐漸浮出海面,如“海市蜃樓”般自東向西輪廓漸漸清晰;潮起時,島體慢慢被海水吞噬,如“浮光掠影”般漸漸消失於人們的視野,可謂海上一奇。無數專家學者、文人墨客、觀光之士慕名而至,讚嘆海之神韻、天造之機巧。
島上的景觀氣象萬千,秀美奇特。漁港觀光、海上日出、灘涂采蛤、騾馬彩車等無不令人心馳神往。若奔跑於沙灘,人們可盡情飽覽大海風光,和大海零距離對話;若靜躺在沙灘,則可悠然自得、休閒觀海,盡享自然風光。正所謂“山無海不險,海無山不奇”,充分展示出山海相融的美學效果。
整個蠣岈山似山非山,似島非島,由黃泥灶、泓西堆、大馬鞍、扁擔頭、十八跳等大小不等的60餘個牡蠣堆坨積而成,方圓6600畝,沙丘起伏,島上資源豐富,別有天地,整個蠣岈山奇觀可謂世上一奇。
相關詞條
海洋學相關知識(六)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