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海洋學是研究利用海洋自然規律,為海上軍事行動提供科學依據和實施海洋保障的科學。是在海洋科學和軍事科學基礎上結合發展起來的研究領域。
簡史
歷史上很早就有利用海洋現象來達到某種軍事目的的例子。如1661年中國鄭成功的軍隊利用漲潮在台灣島登入。歷史上也不乏由於不了解海洋規律而致海戰失敗的例子。19世紀中期,美國海軍上尉M.F.莫里利用航海日誌中的氣象資料和水文資料編制氣象圖、海流圖、水深圖,開始了用科學方法指導艦船航行。他於1855年發表的《海洋自然地理學》是最早的較系統地記述海洋軍事利用的文獻。軍事目的是近代海洋學發展的重要動力因素之一。
從潛水艇出現並用於軍事活動之後,由於潛艇戰和反潛戰的需要,海軍加強了對海洋環境、特別是水下環境的研究,開始萌生軍事海洋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海軍艦艇的大型化,海軍航空兵和飛彈核潛艇的出現,使現代海軍的活動範圍在垂直方向上擴大到了海洋上空、海面直至海底;在水平方向上遍及全球包括兩極水域在內的所有海域。與此同時,海洋環境對海軍的影響也加強了。如潛水艇的潛航、探測、警戒、追蹤,以及水下發射活動,受到海水的深度、溫度、鹽度、密度,海水表面流和深層流,海水表面波和內波,潮汐、潮流,海水的透明度和水色,海洋的聲學、光學和地球物理學特性,海洋污著生物、發光生物和藻類,海水的腐蝕性,海底的沉積物、地質構造,海水中的懸浮物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海水密度對潛水艇升降沉浮有決定性影響,潛艇可以停泊在密度很大的水層(液體海底)之上隱蔽待命,而進入密度極小的水層(海中斷崖)時則會急驟下沉。潛水艇如遇上由密度引起的波動就會劇烈顛簸,甚至失去控制。只有充分掌握海洋環境,特別是水下水文物理場的分布和變化規律,了解它們對潛水艇活動的影響,才能充分發揮潛水艇的戰鬥力。
其他海上軍事活動,包括登入、布雷、海上救撈和軍事工程施工等,也都需要掌握海洋環境的變化規律。從而使軍事海洋學得到迅速發展。美國1946年成立了海軍研究署,1959年制訂了《海軍海洋學10年規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軍事海洋學規劃。
研究內容
軍事海洋學研究的問題範圍很廣,歸納起來有 3個方面:海洋學調查研究、海洋工程技術、海洋環境保障。 海洋學調查研究是利用各種海洋觀測儀器、設備和實驗手段獲取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等方面的數據資料;並採用統計分析、數值模擬、實驗室或現場試驗方法,研究海洋環境要素的分布變化規律,進而研究如何把這種規律套用於艦艇航行作戰、工程施工、武備設計使用、後勤保障服務之中。研究的範圍已從早期的海洋地理學、海道測量學、海洋氣象學擴展到海水的物理化學性質、海底及海底深部的地質構造、海洋生態系統、海-氣相互作用、大洋動力學和海洋醫學等領域。
海洋工程技術除研製用於軍事目的的海洋觀測儀器、技術裝備外,重點研究深潛技術、防腐技術、大型物體打撈技術、水下施工技術等。
海洋保障服務包括海洋資料、海洋製圖和海洋預報工作。其中海洋預報包括海洋自然環境要素的預報,如海上天氣預報,海水溫度、鹽度預報,波浪預報,潮汐、潮流預報,海冰預報,海霧預報,反潛戰環境預報,最佳航線預報,海洋聲學器材作用距離的預報等。
軍事海洋學這三方面內容有許多是海洋學的基礎性、通用性工作。軍事海洋學的研究重點是:海洋聲學,包括海洋聲學特性、聲學器材;深海研究,包括深海底地質地貌、海底工程和水下施工技術;深潛技術,包括深潛裝置、潛水醫學和潛水技術等;以及反潛戰環境預報。
軍事海洋學同海洋學的各分支學科,以及氣象學、水文學、地理學、測量學、製圖學等學科關係密切,並需要套用電子技術、遙感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和人造衛星等新興科學技術。軍事海洋學的歷史不長,還處在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