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潮汐預報表的簡稱。它預報沿海某些地點在未來一定時期的每天潮汐情況。在航運方面,有些水道和港灣須在高潮前後才能航行和進出港;在軍事方面,有時為了選擇有利的登入地點和時間,就必須考慮和掌握潮汐的情況;在生產方面,沿海的漁業、水產養殖業、農業、鹽業、資源開發、港口工程建設、測量、環境保護和潮汐發電等,都要掌握潮汐變化的規律。潮汐表就是為這些方面服務的。文獻資料
中國唐代竇叔蒙在《海濤志》一文中提出了根據月相推算高潮時刻的圖表法,這是保存下來的介紹潮汐預報方法的最早的文獻,大約比英國的《倫敦橋潮候表》早400年。19世紀60年代末,英國開爾文和G.H.達爾文等人提出了潮汐調和分析方法,後來還設計和製造了機械的潮汐推算機,使潮汐表的編算工作得到迅速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電子計算機已廣泛套用在潮汐推算工作中。內容
潮汐表一般包括主港逐日預報表(通常有高潮和低潮的時間和潮高,有的港還有每小時的潮高)、附港差比數、潮信和任意時刻的潮高計算等內容。主港逐日預報表 潮汐現象可視為由許多不同周期的分潮疊加而成,故任意時刻t的潮高ht可表示為式中A0為平均海平面在潮高基準面上的高度,σi表示i分潮的圓頻率,fi為交點因子,d0 i為格林威治開始時的天文相角,Hi和gi為i分潮的調和常數──振幅和遲角。這樣,套用已求出的該港的潮汐調和常數,就能算出該港的高潮和低潮的潮時和潮高以及每小時的潮高,作出逐日預報表。
附港差比數 差比數包括潮時差、潮差比和潮高比,是根據主港和附港的潮汐資料統計得到的,也可由主港和附港的潮汐調和常數算得。差比法是利用主港的潮汐預報來預測附港潮汐的方法。欲求得某附港的高潮和低潮的時間,只須將主港的高潮或低潮的時間加上此附港的潮時差即得;欲求得附港的高潮和低潮的潮高,可利用潮差比或潮高比進行計算。
潮信港口的潮汐信息。在半日潮占優勢的港口,通常列有各港的平均高潮間隙、平均大潮升(大潮平均高潮高)、平均小潮升(小潮平均高潮高)等潮汐特徵值;在全日潮占優勢的港口,一般列出回歸潮和分點潮的潮汐特徵值,可用以計算各港口大概的潮時和潮高,並了解附港的潮汐特徵等。
任意潮時或潮高的計算 在潮汐表中,通常附有便於計算的圖卡和表,套用於已知高潮和低潮的情況下,計算高潮和低潮之間任一時刻的潮高或出現任一潮高的時刻。
此外,有的潮汐表還附有各港口主要分潮的調和常數,或概略介紹附近海區的潮流。
簡便計算法
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觀察,發現海水有規律的漲落,而漲落的時間和高度又有著周期性的變化,由此人們把這種海水漲落的現象叫潮汐。而隨著海水的漲落、水位的升降,出現了海水的水平流動,這種海水流動的現象叫潮流。海水有周期性漲落規律,如在每日裡出現兩次大潮和兩次小潮。通過長期實踐、觀察、發現每日的高潮大多出現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過當地子午線時1前後。低潮時間則在月出月落前後,並且每日的高(低)潮時間逐日後程約48分鐘,即每天晚48分鐘(0.8小時)。每月的兩次大潮是農曆初一、十五附近幾天,兩次小潮是在農曆的初七、八和甘二、廿三附近幾天。人們還發現,潮汐現象同月亮、太陽、地球的相對運動有密切的關係。地球在一定軌道上繞太陽運轉,月亮又在一定軌道上繞地球運轉,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吸引力和離心力,這種力就是產生潮汐現象的基本因素。但實際潮汐漲落的主要成因卻是月球對地球(表層)的吸引力,其次是太陽對地球的吸引力,太陽的乍用較小,約為月球的2/5,因月球離地球較近,故此月球的乍用較大。據科學推測是:月球繞地球轉,每一個月(29.5天多一點)轉一圈,當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線時,潮漲落的最大,這時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時候,當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時潮漲落的最小,這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時候。但在實際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時間,並不正好是上述時間,因為地球形狀很複雜,所以各地發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時間要比理論上拖後幾天。如:山東半島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漲落最大,而初十和廿五前後潮的漲落又最小。由於地球本身的自轉,使地球上某點與月球的相對位置隨時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每天(太陽約24時48分)為一周期。每24時48分,發生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由高潮到低潮約經過6時12分,由第一個高潮到第二個高潮約經過12時24分。
潮汐的時間
潮汐的時間,在理論上應該與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時刻相符合,但實際上常常推遲。發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時間叫高潮間隙。但各地的高潮間隙又大不相同。如:威海是10時50分,煙臺是10時25分,龍口是10時20分,足見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導致高潮間隙的差目。高潮時和低潮時的大概計算法:高潮時=(日差)08×(陰曆日子)7-16(上半月-下半月-1,16)+高潮間隙,低潮時=高潮時-6時12分,如計算威海陰曆初五的潮時如下:高潮時=0.8)×(5-1)+10:50′=3:12′+10:50′=14:02′(即為第二個高潮)14:02′-12:24′=1:38′(即為第一個高潮)低潮時=14:02′-6:12′=7:50′(即為第一個低潮)以上這樣的算法固然)準確,但很繁瑣,很難開口就說出來,我們經過多年的海上實踐,驗證,摸索出一種很有規律的簡易計算法。其方法是陰曆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x0.8,即為當日的高潮潮時。如計算威海陰曆初五的潮時如下:高潮時=(5-3)×0.8=1:36′(即第一個高潮)。低潮時=1:36′+6:12′=7:48′(則則第一個低潮)。如計算威海陰曆量五的潮時:高潮時=(25-18)×0.8=5:36′(則是第一個高潮)。低潮時=5:36′+6:12′=11:48′(則是第一個低潮)潮流也叫潮汐流,這是水位升降起伏的潮信現象,是由於海水受到引潮力的作用發生了水平流動後所導致的結果。因此潮流和潮汐一樣具有周期性的變化規律,但海水流動受到地形條件的影響,故常呈現兩種狀態,一種是往復性,一種是迴轉性。這裡就不說迴轉流的成因,只介紹一下近海的往複流。往複流(即東流和西流—就是漲潮流和落潮流,它是在兩個相反方向上作周期性變化的潮流叫往複流。經多年實踐證明,山東半島沿海它的變化大約在起流之前兩個鐘頭左右是平流(無流),一般是在高潮前約兩個鐘頭西流起,即漲潮流,高潮時流速最大,高潮後約兩個鐘頭西流完,低潮前約兩個鐘頭東流起,即落潮流,低潮時流速最大,低潮後約兩個鐘頭東流完。從流完到流起,這其中大約有兩個鐘頭的平流(無流)即轉流時間。以上所述,在開闊的大海上不一定能適用,特別是航海人員一定不能按此法擬定航行計畫,這種方法只適用於沿海,尤其是山東半島更為準確,對近海釣魚愛好者很有實用價值。港差比數
差比數包括潮時差、潮差比和潮高比,是根據主港和附港的潮汐資料統計得到的,也可由主港和附港的潮汐調和常數算得。差比法是利用主港的潮汐預報來預測附港潮汐的方法。欲求得某附港的高潮和低潮的時間,只須將主港的高潮或低潮的時間加上此附港的潮時差即得;欲求得附港的高潮和低潮的潮高,可利用潮差比或潮高比進行計算。例表
大連08月18日潮汐表潮時(Hrs) 潮高(cm)
04:04 300
10:41 130
16:05 230
22:21 86
時區:-0800潮高基準面:在平均海平面下163CM
海洋學相關知識(六)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