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上帶

潮上帶

潮上帶是指位於平均高潮線與特大潮水線之間的區域。

簡介

潮上帶是指位於平均高潮線與特大潮水線之間的區域。正常潮汐作用下不能到達,但在大潮或風暴潮時,海水可以淹沒。寬度很大,可達數十—數百公里,表面較平坦。沉積物主要是細粒物質和一些生物碎屑,如藻類、有孔蟲、介形蟲、軟體動物和植物根等。沉積物具薄層紋狀層理。因常露出水面,故沉積物表面常發生泥裂(或乾裂),是未固結的沉積物在風吹日曬作用下脫水收縮情況下形成的;又因水淺,蒸發作用強,含鹽度較高,在沉積物表面常產生白雲石、石膏、鹽等蒸發物。

潮上帶的概念

潮上帶(supralittoralzone)為位於海洋生態區域的海濱區的最上部,平常只是波浪衝擊的場所,故也稱為浪濺帶(splashzone),俗稱潮間帶上緣(supralittorialfringe),大致與此同義。潮上帶群落潮上帶群落supralittoralcommunity由潮間帶群落的附近陸地發展起來的海洋生物群落潮上帶(supralittoralzone)為位於海洋生態區域的海濱區的最上部,平常只是波浪衝擊的場所,故也稱為浪濺帶(splashzone),俗稱潮間帶上緣(supralittorialfringe),大致與此同義。由於本群落在岩石海岸者,有玉黍螺類,沙濱海岸者有沙蟹類,內灣河口泥沙帶,則有變形蟹類等占優勢,所以成為本群落的一個重要特徵。潮上帶群落的範圍,因波浪條件而有很大差異。例如在岩石海岸,自藤壺的上緣到玉黍螺類棲息的上限,均作為潮上帶群落的範圍、在高于波浪露出度為中等程度的海岸,相當於從大潮平均高潮線附近至大潮滿潮或暴風雨時波浪可衝擊的上限附近這兩者之間。潮上帶的生物,都是對物理乾旱或生理乾旱耐性強的種類。它們雖然是起源於海洋,但卻避忌長期浸沒于海水中,多是不能在海水中長時間生活的種類。潮間帶群落潮間帶群落(mediolittoralcommunity,mid-littoralcommunity,littoralcommunity,ntertidalcommunity),高潮線和低潮線(嚴格來說是大潮最高高潮線和大潮最低低潮線)之間的海濱部分,稱為潮間帶(intertidalzone,tidalzollne),這裡指的是以此為中心而發展起來的植物群落。潮間帶群落的擴展是根據波浪條件而有著巨大的變化,並不與潮差作相同的對應變化。因此,作為海洋生態區分的潮間帶(mediolittoralzone)範圍,是根據植物群落本身的分布而定的。例如在岩石海岸,一般是指從作為潮下帶群落標誌生物的大形海藻繁殖的上限,到藤壺類(Balanomorpha)著生的上限這一範圍。波浪邊的露出度在中等程度的海岸,普通年平均低潮線和大潮平均高潮線之間大致相等。生物可以舉出藤壺類〔岩石海岸。則有藤壺帶(balanoidzone)之稱〕。浪漂水虱(cirolana)類或沙蟹類(砂濱海岸),長蟹、砂蟹類(內灣、河口的泥地),以及與紅樹林,(mangrove)相伴的其他動物類群(低緯度地方的泥地)等。在潮間帶由於對環境條件有著顯著的梯度差別,所以各生物種呈狹幅帶分布,在潮間帶群落中顯有成帶現象(zonation)。各種生物的分布上限多受露出時的乾燥及溫度、鹽分的變化等非生物環境條件所制約;而分布下限則多為被食、種間競爭等生物環境條件所支配。另外所謂littoral(海岸)一詞,是以多種意義而被使用,其詞義不得不根據前後詞的連貫性加以判斷。原來F.Forbes和S.Hanley(1853)提出一般潮間帶開始稱為littoralzone(沿岸帶、沿岸底帶),現在也有按此意義而使用者。另一方面,從廣闊的高潮線至大陸架這一範圍,也有稱為littoralzone或littoralsystem(沿岸底系)的,這種情況下是潮間帶,有時是潮間帶和潮下帶合併,而稱之為真沿岸底帶(eulittoralzone)。潮下帶指位於平均低潮線以下、浪蝕基面以上的淺水區域。亦即潮間淺灘外面的水下岸坡。此區域水淺、陽光足、氧氣豐、波浪作用頻繁,從陸地及大陸架帶來豐富的餌料,故海洋底棲生物很發育,有大量魚類、蝦及蟹、珊瑚、苔蘚動物、棘皮動物、海綿類、腕足類及軟體動物等,行光合作用的鈣藻也大量繁殖。沉積物以細砂為主,分選良好,磨圓度高,自低潮水邊線向海,沉積物由粗逐漸變細。根據此帶內海底地形的局部變異,可分兩個亞帶:①局限潮下帶,又稱“閉塞潮下帶”或“低能潮下帶”,海底微微下凹,波浪振幅較小,水流較弱,沉積物較細。②開闊潮下帶,又稱“潮下高能帶”,與外海直接相連,海底地形微微凸起,波浪和潮汐對海底沉積物攪動很厲害,並充分地篩選。因此沉積物較粗,分選及磨圓度均較高。霧迷山組1934年高振西等命名“霧迷山灰岩”,1959年第一次全國地層會議改稱霧迷山組。1962年天津綜合地質大隊將該組由下而上分為羅莊層、二十里舖層、閃坡嶺層,1965年河北區測隊劃分為四個段,1980年陳晉鑣等內分為羅莊、磨盤峪、二十里舖和閃坡嶺四個亞組,1990年天津區調隊在1:5萬填圖中又劃分為四個段。為一套富鎂的巨厚碳酸鹽岩建造,以韻律性明顯、富含燧石、疊層石和微古植物為其特徵。底部以巨厚層燧石條帶白雲岩底面與下伏楊莊組呈整合接觸。分四段。總厚度3340m。一段:下部為灰白色中厚層含粉砂泥狀白雲岩與含燧石條帶白雲岩,夾紋層狀瀝青質白雲岩為主的韻律層;上部主要為灰色、深灰色中層及厚層含燧石條帶粗晶白雲岩、瀝青質白雲岩,夾灰白色厚、巨厚層含粉砂微晶白雲岩(842m)。

二段:下部由灰白色厚層燧石細晶白雲岩、瀝青質紋層狀白雲岩及疊層石白雲岩、燧石層組成韻律層;上部由灰白色頁片狀含泥及粉砂微晶白雲岩、雜色厚—巨厚層粗晶含灰白雲岩、深灰色紋層狀瀝青質白雲岩、燧石條帶白雲岩及黑色燧石岩組成韻律層(755m)。

三段:底部為紫紅色厚層含粉砂微晶白雲岩;下部由灰色、淺灰色含粉砂微晶白雲岩、含灰白雲質礫岩、微晶灰質白雲岩、黑色燧石條帶和燧石層構成韻律層;上部深灰色厚層微晶灰質白雲岩,含灰白色矽質條紋和條帶;頂部有鮞粒白雲岩、微晶灰質白雲岩及紫紅色中層碎屑微晶白雲岩(877m)。四段:底部為灰白色白雲質砂岩;下部為灰白色含灰粗晶白雲岩、深灰色燧石條帶白雲岩、瀝青質白雲岩、疊層石白雲岩;上部為淺灰色燧石條帶白雲岩;頂部為巨厚層疊層石白雲岩(862m)。該組層理一般平直或微有起伏,有時可見斜層理、波痕,層面可見乾裂等。含疊層石:一段為Microstylus-Pseudogymnosolen組合,二段為Conophytonlituum-Jacutophyton組合;二至四段富含微古植物Polynucella,Glottimorpha,Leiofusa,Nucellosphaeridium等屬;該組一段黑色燧石富含微體藻類化石Oscillatoriopsisjixianensis,Palaeolyngbyaellptica,Saccophycusnitidus,Templumasinica,Pandorinopsisjixianensis等。霧迷山組沉積期古地磁極性為負極性,古磁極位置-18.2N,49.2(張惠民等,1991)。該組廣布燕遼地區。燕山北段興隆—平泉一帶,厚度減薄,上部地層時有缺失;西段:厚度顯著變薄,僅為薊縣的三分之一,底部砂泥質較高,微晶白雲岩發育;東段:自唐山東北開始,厚度明顯減薄,多為薄層至中層微晶白雲岩,偶見疊層石白雲岩。遼西區:在凌源、建昌、朝陽、喀左、義縣、北鎮和阜新等地均有出露,岩性基本穩定,以中—厚層白雲質灰岩及燧石白雲質頁岩為主,底部以一層石英砂岩或石英角礫岩與下伏楊莊組呈整合接觸,厚度則變化較大,朝陽厚達5427m,錦西、凌源均在3000m左右,而建平最薄,僅2000m。凌源產疊層石和微古植物。滄縣隆起霧迷山組沉積相與儲層初探滄縣隆起霧迷山組分為I,Ⅱ,Ⅲ3個岩性段,各段厚度相差較大。各段地層均由白雲岩和矽質白雲岩組成,疊層石發育,類型繁多,指相意義大。根據岩石類型、沉積構造、疊層石形態以及電性特徵的重複出現,3個岩性段代表3個大的沉積旋迴,每一旋迴均呈現潮上、潮間、潮下的海進層序。形成於典型的淺水陸表海潮坪沉積環境。由於受岩相、岩性控制,受成岩環境變化的影響,根據電性指標、物性數據和試油成果,初步確定霧Ⅲ段、霧Ⅱ段為好的儲層段,屬Ⅱ級儲集岩;霧I段地層當遭受強烈後期改造時,亦可成為較好儲層。

海洋學相關知識(六)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海面水溫
漁期
生物噪聲
漁撈死亡係數
溶躍層
液壓活塞取芯器
海面散射
生源矽石
生源烴
溶解有機磷
海面帶斑
溶解有機物
溶解有機氮
溶解無機碳
生命效應
溶解旋迴
海色掃瞄器
瓣鰓類幼體
理論稀釋線
溯河魚
潮感電磁場
現場比容
溢油回收器
濕式潛水
環境荷載
潮余流
海解作用
消波裝置
狹溫種
狹深性生物
狹分布種
深海傳播
游泳底棲生物
海色指數
深水波
深層浮游生物
深淵浮游生物
深層流
潛水醫務保障
熱鹽結構
熱鹽對流
熱液過程
熱液循環
熱比容偏差
港口淤積
潛標
深淵層
港作船
深層水
漂游細菌
溫鹽深儀
漂流浮標
火山沉積
溫鹽指標
灘面
灘角
灘脊
溫鹽圖解
潮能
溫帶種
深海粘土
海面混響
狂浪
生物帶
深淵環流
潮控三角洲
深層
潮升
潮位曲線
滯留時間
潮汐非調和常數
點礁
漫遊底棲生物
潮汐調和常數
潮上帶
混合潮
混合式防波堤
火山鏈
混合層聲道
激碎波
漁業管理
潮齡
潮汐基準面
生物擾動
深海帶
潮下帶
潛流
生物侵蝕
生殖力
生態障礙
渤海沿岸流
潛水服
海膽幼體
漁獲量
潛水作業
潛堤
珊湖礁海岸
環礁
漁業資源
漁業海洋學
混合營養生物
狹鹽種
狂濤
灘肩
濱外壩
特徵種
濾食性動物
滯流事件
滯後效應
熱帶沉降
混合層
災變
溶解氧飽和度
涌浪
火炬臂
火山弧
溶解有機碳
溶菌
深淵帶
潮混合
深淵動物
深海砂
潮波
潮溝
潮汐通道
海蝕台地
海蝕龕
港口陸域
港口設施
潮汐汊道
海難救助
漣波
潮間帶
生物區系
潮灘
潮流橢圓
漂浮生物
淡水舌
深海扇
潮汐能發電
海蝕作用
深海聲道
潮差
獵物
犧牲陽極
海蝕柱
特異性
游泳生物
牡蠣礁
炸藥震源
港灣海岸
潛水員
海退
生物發光
生物淨化
生態系
港池
生境
生命支持系統
生化需氧量
港口腹地
環太平洋火山帶
港口工程
溫躍層
物理海洋學
燈船
燈塔
激波
涌潮
潮汐調和分析
混合
海龍捲
深海散射層
潮位
海霧
潛水器
深海動物
深海丘陵
滑道
溶解氧
海蝕崖
灣流
潮汐表
演替
海陸風
漲潮
潮流
生態位
海蝕洞
環境海洋學
渤海
潮汐能
深海沉積
潛水病
深海平原
珊瑚礁
特提斯海
潮汐
濕地
漂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