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浙江省區點陣圖](/img/5/fa0/nBnauM3X4AzN5gTNyIDOzkzM0MTM3EzM1kTMwADMwAjMxAzLyg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浙江地形複雜,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說。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境內有錢塘江、甌江、靈江、苕溪、甬江、飛雲江、鰲江、京杭運河(浙江段)等八條水系。最大的河流為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
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已發現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浙江春秋時分屬吳、越兩國。秦設會稽郡。三國時富陽人孫權建立吳國。唐朝時先後屬江南東道、兩浙道,漸成省級建制的雛形。五代十國時臨安人錢鏐建立吳越國。元代時屬江浙行中書省。明初改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轄11府、l州、75縣,省界區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改為浙江省,建制至此確定。
浙江現設杭州、寧波2個副省級城市,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衢州、舟山、台州、麗水9個地級市,36個縣、22個縣級市、32個市屬城區,837個鎮、562個鄉、212個街道。省會杭州。
2003年底,全省人口為4536萬人。少數民族主要有畲族,17萬多人,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口都很少。(本節內容參考了中國浙江省人民政府入口網站浙江概覽欄目的資料)
語言介紹
![吳語分區圖(B3-9)](/img/5/c41/nBnauM3XwUDO5cTM4UjNxkzM0MTM4QTMzgTMwADMwAjMxAzL1Y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吳語
吳語是浙江使用人口最多,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也是浙江境內最重要的語言。
吳語的分布範圍涉及浙江、上海、江蘇、安徽、江西、福建6個省市,包括6個片:太湖片、宣州片、台州片、金衢片、上麗片、甌江片,其中有些片裡面還包括若干小片。在上述6個省市中,吳語分布面積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就是浙江省。浙江省使用吳語的人口約有4181萬人。就浙江省來說,該省最主要的漢語方言也是吳語。吳語的6個片在浙江省都有分布。其中吳語太湖片還分布在江蘇省、上海市,參看《中國語言地圖集》B3-9圖(右圖)。宣州片主要分布在安徽省,還分布在江蘇省,參看B3-10圖和B3-9圖。上麗片還分布在江西省、福建省,參看B3-7圖和B3-3圖。
■(1)蘇嘉湖小片
人口約675萬。
嘉興市:市轄區(南湖區(原秀城區)、秀洲區),平湖市,海寧市,桐鄉市,嘉善市,海鹽縣。(詳見“嘉興話”)
湖州市:市轄區(吳興區、南潯區),長興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德清縣,安吉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詳見“湖州話”)
杭州市:市轄區(餘杭區(原餘杭市)、拱墅區鄉下部分、江乾區鄉下部分、西湖區部分鄉下)。
■(2)杭州小片
(詳見“杭州話”)
人口約130萬。
杭州市:市轄區(拱墅區城區部分、上城區、下城區、江乾區城區部分、西湖區城區部分和龍井、靈隱等7個村、濱江區部分)。
■(3)臨紹小片
(詳見“紹興話”)
人口約850萬。
![吳語](/img/3/af4/nBnauM3X3gjM4EzNyIDOzkzM0MTM3EzM1kTMwADMwAjMxAzLyg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紹興市:市轄區(越城區),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紹興縣,新昌縣。
寧波市:慈谿市(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餘姚市。
金華市:義烏市(大陳鎮北部的紅峰、燕窩二村),磐安縣(胡宅鄉)。
■(4)甬江小片
(詳見“寧波話”)
人口約485萬。
寧波市:市轄區(海曙區、江東區、江北區、北侖區、鎮海區、鄞州區),慈谿市(觀城鎮及其以東地區),奉化市,寧海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象山縣。
舟山市:市轄區(定海區、普陀區),岱山縣,嵊泗縣。2.宣州片
■(1)太高小片
人口約4萬。
杭州市:臨安市(舊昌化縣昌北區除新橋鄉的橋頭、坦里、西舍塢、蘆塘、榧川、尖山一帶以外)。
(詳見“台州話”)
人口約600萬。
寧波市:寧海縣(岔路以南地區不包括岔路)。
台州市:市轄區(椒江區、黃巖區、路橋區),臨海市,溫嶺市,三門縣,天台縣,仙居縣,玉環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
金華市:磐安縣(方前鎮、高二鄉)。
溫州市:樂清市(清江以北)。
(詳見“吳語金衢片”)
人口約595萬。
杭州市:建德市(姚村鄉、檀村鎮及航頭鎮的梅嶺、珏塘、石木嶺、宙塢源等村),淳安縣(南部與衢州市轄區交界的少數村,如安陽鄉烏龍、黃家源、紅山岙、[山畏]嶺村,大墅鎮田門宅村)。
金華市:市轄區(婺城區、金東區),蘭谿市,永康市,義烏市(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東陽市,浦江縣,武義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磐安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
衢州市:市轄區(柯城區、衢江區),龍游縣。
麗水市:縉雲縣。
![南部吳語分區圖](/img/1/66c/nBnauM3X3ADM5IDOyIDOzkzM0MTM3EzM1kTMwADMwAjMxAzLyg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上山小片
人口約115萬。
杭州市:淳安縣(西部與開化、常山交界的少數村,如安陽鄉泉水村,大墅鎮田門宅、洞塢村,楓樹嶺鄉木花坑、楓香埂、大源村)。
衢州市:江山市,常山縣,開化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
■(2)麗水小片
人口約207萬。
金華市:武義縣(舊宣平縣地區,包括柳城、桃溪、坦洪、大溪口、三港、新塘、西聯、竹客、明山、雲華、澤村、登雲、大源、俞源、宣武等15個鄉鎮)。
麗水市:市轄區(蓮都區),龍泉市,青田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雲和縣,遂昌縣,松陽縣,慶元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景寧畲族自治縣。
溫州市:文成縣(舊南田區),泰順縣(包括縣城在內的羅陽、司前、竹里、黃橋、碑排等鄉鎮)。6.甌江片
(詳見“溫州話”)
人口約520萬。
台州市:玉環縣(部分地區)。
麗水市:青田縣(東部舊溫溪區及黃垟、萬山等鄉)。
溫州市:市轄區(鹿城區、龍灣區、甌海區),瑞安(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樂清市(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永嘉縣,文成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平陽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泰順縣(東北部莒江、新浦、包垟、連雲、翁山、百丈、峰門、筱村部分、洪口部分和橫坑部分等鄉鎮,俗稱“莒江話”),洞頭縣(黃岙、大門、浪潭、鹿西、霓南、三盤、元覺等鄉鎮),蒼南縣(龍港、湖前、靈江、瀆浦部分、滬山部分、沿江、龍江大部、宜山、鐵龍、平等、江山、鳳江、天井部分等鄉鎮)。
徽語
浙江省境內的徽語分布在西部跟安徽省相鄰的一些地區,使用人口約有90萬人,絕大多數屬於嚴州片。徽語主要分布在安徽省,還分布在江西省,參看《中國語言地圖集》B3-10圖和B3-7圖。
1.績歙片杭州市:臨安市(順溪鎮的新燕以西至昱嶺關之間,馬嘯鄉的浙基田、浪廣、銀龍塢一帶,新橋鄉的橋頭、坦里、西舍塢、蘆塘、榧川、尖山一帶),淳安縣(北部嚴家鄉同樂莊村及其以北的十幾個村,屏門鄉大源里村)。
2.休黟片杭州市:淳安縣(西北角與休寧交界的樟村鄉高筍塘、下家塢村)。
衢州市:開化縣(齊溪鎮除齊溪田、大龍、官台、嶺里等村以外)。
杭州市:建德市(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淳安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
衢州市:開化縣(馬金鎮、何田鄉、霞山鄉、塘塢鄉及齊溪鎮的齊溪田、大龍、官台、嶺里等村)。
衢州市:開化縣(蘇莊鎮)。
閩語
浙江省境內的閩語分布在南部跟福建省相鄰的一些地區,使用人口約有160萬人。閩語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台灣省、海南省,還分布在廣東省,參看《中國語言地圖集》B3-3圖、B3-4圖、B3-5圖、和B3-1圖。
1.閩東片
人口約50萬。
麗水市:慶元縣(江根鄉,俗稱“蠻話”)。
溫州市:泰順縣(部分地區,俗稱“蠻講”),蒼南縣(錢庫、夏口、陳東、蘆浦、仙居、項橋大部、新安部分、括山部分、望里部分、新城、[舟巴]艚、炎亭、石坪部分、大漁部分、金鄉郊外、老城、湖裡三個辦事處、海城、龍江部分、白沙等鄉鎮,俗稱“蠻話”)。
2.閩南片
(詳見“閩南語”)
人口約110萬。
台州市:玉環縣(部分地區)。
溫州市:瑞安市(西南部平陽坑鎮),文成縣(東南部雙桂、周山、公陽等鄉鎮),平陽縣(中南部的龍尾、騰蛟、梅源、梅溪、水頭、鬧村、朝陽、麻步、青街等鄉鎮),泰順縣(東南角彭溪、峰文、月湖和西南部垟溪等鄉鎮,仕陽鎮個別村),洞頭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蒼南縣(包括縣城在內的部分地區)。
官話
浙江省境內的官話分布在西北部跟安徽省交界的一些地區,使用人口約有55萬人,其中以河南移民官話為最多,湖北移民官話次之,江淮官話洪巢片最少。這些官話跟安徽省南部地區的官話連成片,參看《中國語言地圖集》B3-10圖。
1.河南移民官話湖州市:長興縣(舊泗安區包括泗安、仙山、二界嶺、管埭、長潮、天平橋、林城等鄉,舊和平區包括吳山、和平、便民橋等鄉,舊虹溪區包括包橋、里塘、港口、虹星橋、長橋等鄉),安吉縣(梅溪、曉墅和安城三鎮的部分農村不包括鎮上,高禹、南北湖、荊灣等鄉)。
2.湖北移民官話湖州市:安吉縣(舊孝豐縣的西部和北部地區,主要包括磻溪永和、繅舍、杭垓等鄉鎮)。
3.江淮官話洪巢片湖州市:安吉縣(鄣吳、良朋、西畝等鄉鎮其中也可能有個別點屬於贛語懷岳片,未詳),長興縣(泗安鎮白蓮村的薛家塘和水口鄉江排村等地)。
杭州市:臨安市(舊於潛縣北部的橫路、千洪、西天目等鄉鎮其中也可能有個別點屬於贛語懷岳片,未詳)。
方言島
![吳徽語區內的方言島](/img/e/f2c/nBnauM3X3QTM4gDOyIDOzkzM0MTM3EzM1kTMwADMwAjMxAzLyg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官話方言島主要有象山縣爵溪所里話、開化縣華埠土官話、江山市廿八都正字以及分布在錢塘江-蘭江-衢江以西地區的河南、湖北官話和江淮官話。
閩語方言島閩語方言島分布在慈谿、象山、溫嶺、玉環、武義、龍游、開化、常山、遂昌、溫州市轄區、瑞安、文成、淳安、建德等地以及舟山市的一些島嶼上。閩語方言島的移民主要來自閩南地區,不過很多是先移到浙南溫州地區然後再轉移到其他地區的。
客家話方言島客家話方言島分布在麗水市轄區、金華市轄區、衢州市轄區、龍游、江山、常山、開化、雲和、松陽、遂昌、龍泉、縉雲、景寧、泰順、蒼南、、建德、淳安、長興、於潛(臨安)、新城、分水(桐廬)、昌化(杭州)、玉環等地,總人口100萬人以上。客家話方言島移民主要來自福建省汀州府的長汀、連城、上杭、寧化、永定等縣。
贛語方言島贛語方言島分布在衢州市轄區、常山、淳安、建德等地,移民主要來自江西省南豐等縣
![徽語(淳安話)方言島](/img/b/081/nBnauM3X3ATMzEDMzIDOzkzM0MTM3EzM1kTMwADMwAjMxAzLyg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吳語和徽語的方言島是指分布在非本區或本片裡的吳語和徽語,例如蒼南縣金鄉的太湖片方言島金鄉話、蒲城的甌江片方言島以及許多由新安江水庫(千島湖)庫區移民所形成的徽語嚴州片方言島。
畲話畲話是畲族使用的一種的漢語方言,與客家話、閩語等南方方言有些接近。例如古全濁聲母今讀清音,逢塞音塞擦音部分字讀送氣清音,部分字讀不送氣清音;非組部分字讀[p]組聲母;溪母部分字讀[h]或[f]聲母;部分地點有[m n N]和[p t /]韻尾;聲調6個,清去歸陰平,全濁上主要歸去聲,少數歸陰平;有小稱變調。畲族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二省,在浙江省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景寧、麗水市轄區、雲和、遂昌、泰順、文成、蒼南、龍游等地,在西部建德、淳安、桐廬等地也有少量分布。浙江省的畲族主要是明清兩代從閩東連江、羅源等地逐漸輾轉遷來的。
九姓漁民方言九姓漁民方言分布在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七里瀧)沿岸,在新安江、衢江的上游和富春江的下游也有少量九姓漁民居住。九姓漁民是一種水上居民,直到20世紀中葉才上岸定居,現不足千人,“九姓”是指陳、錢、林、李、袁、孫、葉、許、何九個姓。九姓漁民的方言與建德市梅城一帶的方言有同有異,例如古全濁聲母字今讀清聲母,逢塞音塞擦音平、上、入聲不送氣,去聲送氣;泥母洪音多數字讀[l]聲母,與來母字不分;分尖團;疑、影母字逢今開口呼韻母讀[N]聲母;古陽聲韻鹹山攝全部、宕江攝部分、梗攝開二字在白讀中沒有鼻音尾,今讀開尾韻;古入聲韻鹹山宕江攝的部分字在白讀中沒有塞音尾,今讀開尾韻,其餘韻攝的字收[/]尾;平、入聲分陰陽,上、去聲不分陰陽。各地九姓漁民方言之間也存在不少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