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吳興區是浙江省湖州市市轄區,現轄九個鄉鎮、六個街道,總面積871.9平方公里,總人口58萬。
吳興地處杭嘉湖平原,是浙江省糧食、蠶繭、淡水魚、筍竹、茶葉等農副食品的重要產區。近年來,按照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以提高農業競爭力為核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全區已基本形成了蔬菜、龜鱉、花卉苗木、竹筍、畜禽等五大特色產業,一個全市之最、全省一流的吳興食品工業園將於2005年建成,目前已有近十家農業龍頭企業入園。工業是吳興經濟的主體。全區已初步形成了以新型紡織、新興建材、特色機電、農產品加工、電子信息等為特色的產業體系。金屬製品、鋁合金建材、微特電機、羊絨羊毛衫等生產企業已躋身全國同行前茅。電子、生物醫藥等高科技產業已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以織里鎮為代表的童裝加工業是我區紡織產業的一大亮點,已成為全國最
大的童裝生產和銷售基地,擁有國內市場21%的份額,織里鎮還被中國紡織協會命名為首個"中國童裝名鎮"。吳興環境舒適,是江南最宜人居住和創業的城市。北面是風光旖旎的太湖,西南是連綿橫亘的青山翠竹,既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桃源風光,又有“山從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的真山真水,更有“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稱讚。區政府所在的中心城市是浙江省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還曾獲得聯合國人居中心授予的“最佳人居城市”稱號。2004年起開展的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生態市的“四城聯創”工作,將進一步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地理位置
吳興區位於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東臨上海,南接杭州,西近南京,北隔太湖與蘇州、無錫相望,地處長三角經濟圈、環杭州灣產業帶和環太湖經濟圈的腹地,經濟產業發達,商貿市場繁榮,是承接杭州灣、長三角各地區經濟架構重組、產業鏈延伸、技術資金溢出和產業梯度轉移的重要平台。水陸交通
吳興區水陸交通發達,長湖申航線千帆競發,百舸爭流,被譽為中國的“萊茵河”;104國道、318國道、杭寧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申蘇浙皖高速公路和申嘉湖高速公路已將吳興納入了上海一小時快速交通圈;宣杭鐵路、新長鐵路已全線貫通;擁有全國一流的鐵路、公路、水運中轉港。生態環境
吳興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8℃,年平均降雨日142—155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無霜期224——246天,是江南最宜人居住和創業的城市之一。吳興區北面是風光旖旎的太湖,西南是連綿橫亘的青山翠竹,既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桃源風光,又有“山從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的真山真水,更有“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聞名盛譽。區政府所在的中心城市是國家衛生城市,獲得聯合國人居中心授予的“最佳人居城市”稱號。經濟狀況
吳興區現代農業發展起步較早,已經培育了龜鱉、筍竹、蔬菜、肉雞、花卉茶果五大農業特色主導產業,吳興食品加工園被列為國家級農產品加工業示範基地。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日益凸現,已形成以新型紡織、新型建材、金屬製品、機械電子為支柱,通信器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相應發展的現代工業體系,集聚了全市重要的規模企業群和品牌企業群。美欣達、棟樑成功上市,金洲管道、棟樑鋁合金型材、珍貝羊絨產品、美欣達燈芯絨、佳雪特種微電機等在全國同行業名列前茅,珍貝、美欣達、金洲先後被授予“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稱號。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中環水務、香港永義、中海石油、上海實業等知名大企業落戶吳興創業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快速發展,織里鎮歷史上因織造業興盛而得名,是中國童裝名鎮,擁有國內25%的市場份額,並培育了童裝和棉坯布兩大市場,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童裝產銷基地和棉坯布集散中心,產品物暢其流。
社會發展
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城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區、鄉鎮全部進入省級教育強區、強鎮行列,民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積極探索困難民眾救助幫扶長效機制,有效整合各類救助資源,建立起覆蓋全區、涵蓋全部困難民眾的“五統一”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率先建成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生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已成為全國的亮點,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作了專題報導。國家級南太湖全民健身基地已建成投入使用。東部新城崛起
東部新區是湖州中心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塊,涉及八里店、環渚、織里三個鄉鎮,區域總面積183平方公里,規劃區範圍面積9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區46平方公里、織里片區32平方公里、環渚片區8.3平方公里、吳興食品加工園3.7平方公
里。中心區近期實施28.3平方公里,總體布局為一心(中央商務中心)、二軸(吳興大道、南太湖大道)、三平台(景區平台、工業平台、商貿平台)。圍繞建設生態型濱湖大城市的目標,突出“生態、文化、和諧、精緻”的城市特色定位,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兩翼推進、中間突破”的開發建設思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水平管理、高效率產出”的原則,已累計完成投入36億元,區域內主要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吳興大道、南太湖大道相繼建成通車,一大批基礎公建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了織里童裝、八里店金屬製品、環渚紡織機械等特色產業和西山景區、八里店社區等商貿旅遊居住區塊,東部新區的承載力、集聚度和輻射力顯著增強,成為吳興區擴大對外開放、統籌城鄉發展和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的主要平台。特別是按照“生產進園區、生活進社區、商貿進市場”的思路,對東部新區八里店鎮區域內的2400戶農戶、9600人實行一次規劃、一次拆遷、一次安置、一次配套,建設了總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的八里店社區,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作了報導。行政區劃
吳興區轄7個街道、6個鎮、3個鄉:月河街道、朝陽街道、愛山街道、飛英街道、龍泉街道、鳳凰街道、康山街道、織里鎮、八里店鎮、妙西鎮、楊家埠鎮、埭溪鎮、東林鎮、道場鄉、環渚鄉、白雀鄉。其中,康山街道委託湖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管理。
歷史沿革
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66年),以烏程為郡治置吳興郡,“吳興”之名始於此。
吳興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吳,於今吳興區道場鄉境內築菰城,置菰城縣(今遺址尚存)。秦時改稱烏程縣。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66年),以烏程為郡治置吳興郡,“吳興”之名始於此。唐調露二年(公元680年),分烏程置吳興縣,這是縣以“吳興”冠名的第一次。後建置雖數有變更,但“吳興”之名屢現於史冊。民國元年2月(公元1912年),撤道廢府,設吳興縣。
1981年1月,撤縣併入湖州市。2003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湖州市吳興區,區委、區政府駐湖州市區。
歷史文化
吳興區歷史悠久,土地富饒,是聞名遐邇的東南望郡,歷史名邑,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譽,被譽為鑲嵌在長江三角洲的一顆璀璨明珠。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這裡聚居生活,錢山漾遺址出土4700多年前的家蠶絲織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家蠶絲織物。自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楚春申君黃歇建菰城置縣至今,已有2400多年歷史,唐代文學家顧況記述中有“江表大郡,吳興為首”之說,現仍完好保存著飛英塔、鐵佛寺、蓮花莊、錢業會館等眾多名勝古蹟。吳興區人文薈萃,人才輩出,三國時吳興人曹不興被譽為“中國佛畫之祖”。元代吳興大書畫家趙孟頫創立了“趙體”書法,湧現了高閒、燕文貴、錢選、王蒙等一大批彪炳千秋的書畫大家,還有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米芾、鄭板橋等曾為官寓居於此,素有“中國書畫史、半部吳興寫就”之說。唐代陸羽隱居吳興寫下歷史上第一部《茶經》,從此茶文化影響了中國和全世界,北宋教育家胡瑗在宋明理學中開創了“湖學”,近代法學之父沈家本、辛亥革命志士陳英士、著名教育家朱家驊、中國核子彈之父錢三強、徒步走世界的第一人潘德明以及海空衛士王偉等都誕生於此。風土人情
毗山位於湖州市東郊。明成化《烏程縣誌》載:“縣東北五里大溪上,突然獨峙,與城相毗而近,故名”。元代趙孟頫《吳興山水圖記》:“東北曰毗山,遠樹微茫中,突若覆釜”。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九日是觀音生日,也是踏青郊遊的好時光。這一天,湖州城及近郊數萬男男女女都要踏青游毗山,朝拜觀音。這一風氣由來已久,已成為湖州民間風俗之一。風景旅遊
蓮花莊
蓮花莊在歷史上為著名的園林勝地。“荷花盛開,錦雲百傾”,“為吳興一絕”。園林占地112畝,布局根據特定地形將山石、水體、植物、建築組成畫面,形成豐富多特色彩的景象空間。設計有白萍春曉,雲影清音,松泉印月,鷗波荷香,紅蓼花疏等十景,展現了湖州歷史悠久、山清水秀的鄉土風貌。蓮花莊西區:臨橫塘路為大門,門額內著名書法家趙朴初題寫;中區:前有蓮花池,後有低丘起伏。臨池建“松齋”、“鷗波亭”。齋與亭以迴廊相連。齋西峙“蓮花峰”,他的許多傑作在此完成。“題山樓”相傳是管夫人居處,樓東有大片梅、竹林,而“清絕軒”因管夫人“善寫梅竹,筆意清絕”而得名。東區:以假山屏障為首景,內有“三品石”。東有洞門,門上以“水晶宮”榜額,入門亭宇參差、溪光照人。左有迴廊嵌趙字帖,右有廊橋曰“映帶橋”,與“大雅堂”相連;後有“曉清閣”、“雙亭”、“菊坡”,前對“紅蓼汀”,東南有“驚鴻橋”、“澄寰觀”。
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在此置別業,名蓮花莊。因趙孟頫有翰林學士承旨銜,故蓮花莊有"學士莊"之稱,時聞名江南。風光旖旎,為一郡之勝。數百年來,以碧水風荷、景色幽絕著稱於江南。
清末以後,廢圯荒蕪,面目全非。1986年由湖州市人民政府撥款重建,恢復名園,總面積擴大到112畝。全園以水見長,亭榭樓閣,傍水而立,奇態湖石,精心壘疊,展現了江南水鄉和園林合壁的特色。蓮花莊的主要景點有松月齋、大雅堂、集芳園、曉清閣、題山樓、鷗波亭等十餘處。在重修時精心構思,配以古今名家墨跡,力求恢復名園原貌,使蓮花與翰墨共芬芳,園林與文物同輝映。
如今的蓮花莊清風碧波,噴泉濺涌,紅魚白鱗,遊艇戲逐;小橋流水,奇峰異石,亭榭樓閣,古樸典雅;春醉桃楊,夏沁風荷,霜染楓菊,雪映松竹;四季景色,因時而異,使人領略不盡,品味不絕。
府廟
即府城隍廟,俗稱“廟裡廟”。始建於五代後唐清泰元年(934)十一月。據清同治《湖州府志》引《五代會要》中稱,“從
兩浙節度使錢王(灌去氵,換王)奏”,“敕湖州城隆神封阜俗安成王”。廟址在現府廟西。又據宋嘉泰《吳興志》,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知州事趙叔涔重建廟宇”。明洪武二年(1369)正月,朝廷又“敕封湖州城隍靈公”。明成化《湖州府志》載,湖州府城隍廟於“洪武二年徒於今所”。至明萬曆元年(1573),始尊“湖州府城隍勞公神”,並於原廟中專修“勞公神廟”,故俗有“廟裡廟”之稱。“勞公”,即明成化八至十二年(1472—1476)湖州知府勞(越去走換金字旁),字廷器,汀西德化人,景泰五年(1454)進士,在任興學府、重農桑、清匪徒、修府志。據《湖州府城隍勞公神廟碑》,勞(同上)於威化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卒於湖州任上。那天,“忽沐開堂,與士大夫訣別,無疾而逝。”其死後百年,被尊為期州府城隍神。“勞公神廟”建於府廟之內,並於同年六月立碑以志。府廟曾經被街道工廠占用,四周的走馬樓閣已殘破不堪,僅存的文物是殿前石結構井亭,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十月。亭柱有聯:“峙向真庭最宜皓月清輝明霞散綺,汲從寶地應悟源泉有本止水無波。”井水清澈。另還存立於乾隆57年的一塊廟碑。
潮音橋
潮音橋俗名橋里橋,在湖州南門,橫跨於溪之上。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始建,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據清光緒《烏程縣誌》
載:“舊為潮音渡,以橋東慈感寺奉觀音大士故名。”渡口建橋,仍沿用渡名,故名潮音橋。潮音橋橫跨於雨溪之上,為3孔石拱橋。俗稱啞子橋,義稱橋里橋。其名之出來有兩說,一是春秋時西天目之水浩蕩而來,水經橋的約束,發出海潮之聲,舟揖經過,為避免事故,集中注意力,故禁聲,潮音、啞子之名由此而產生。二是,舊為潮音渡,以橋東慈感寺奉觀音大十故名。至於橋里橋,系傳說古時橋下有一小橋。潮音橋與“塔里塔”(飛英塔)、“廟裡廟”(府廟)是湖州城內3大古建築。為三孔石拱橋,高7米,長50米,寬5米,橋兩側置石質吳王靠,可供行人坐息。西側次孔跨一行人道,以避免割斷沿河街道,橋上橋下均可通行人。此橋已具有立交橋的雛形。潮音橋因為是石拱古橋,不便通車,故現已在原橋之南另建一座“潮音新橋”,橋寬20米,交通稱便,而潮音橋作為古蹟仍然保留,成為湖州城裡保留至今的唯一的明代古橋。
潮音橋西岸河街商店林立,為避免割斷沿河街道,建橋時西側次孔跨過人行道,這在古橋建築史上實屬少見。
鐵佛寺
鐵佛寺現位於湖州城內
勞動路。始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原名開元寺,後遭火災,唯存廊廡。唐天寶3年(744年),著名的鑒真和尚3次東渡日本未成,從寧波來湖州講經,立誓鑄鐵觀音像未果,至宋天聖3年(1025年),承鑒真遺願,方始鑄成鐵觀音,熙寧元年(1068年)取名壽聖觀音禪院。元末,寺院毀於兵火,僅剩鐵觀音佛像一尊。明洪武2年(1369年)移寺於今址,改名鐵佛寺。宣德8年(1433年)僧曇壁又鑄大鐵佛釋迦牟尼、文殊、普賢三尊,以後屢遭兵災而四尊鐵佛劫後餘生。但文革動亂使三尊大鐵佛劫數難逃,倖存宋鑄鐵觀音佛像。鐵觀音佛像髮髻高踞,衣褶流暢,雙手交叉,赤腳露趾,體態端莊,神姿飄逸,呈“S”形側立於蓮花座上。像高2.15米,重約1.5噸。其造型上承盛唐豐腴遺風,下開宋代俊麗先聲,是一尊罕見的藝術珍品。修復後的鐵佛寺紅牆迤邐,花木扶疏,又充實了趙孟、兆頁《天寧萬壽禪寺》書法真跡和日本1.5噸重的經鍾等珍貴文物,已是湖州市民和國際友人參觀遊覽之所。1981年被重新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名人
曹不興
出生於三國時期,擅畫人物佛像,為中國佛畫之祖,其畫冠絕一時。曹不興在吸收了印度佛畫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書法筆意,開創了中國書畫先河,被譽為“佛畫之祖”。他的畫中人物比例相當準確,在寬15米的紙上作畫,所畫人物頭、肩、四肢比例均衡,這對於現代畫家來說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曹不興還善畫龍、虎、馬等動物。對於他畫技的高超,有這么一個故事:他為東吳國王畫一隻水果籃,不小心滴落下一點墨跡在畫上,於是他就把墨跡改成一隻蒼蠅。東吳國王以為這隻蒼蠅是真的,就不停的驅趕,直到旁人提醒才恍然大悟。曹不興高超的技藝可見一斑。同時曹不興也是第一位立傳的中國畫家。
趙孟頫
出生於1254年,是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擅長山水、人物,畫風豪
放。他的妻子和兒子也擅長書畫,被稱為“書畫世家”。趙孟俯最傑出的才能
就是書法,他是中國最享盛名的大書法家之一。篆、隸、行、楷、草各種書體
“無不冠絕今古”,人們把他的字成為“趙體”。他的《洛神賦》 、《道德
經》、 《四體千字文》更是書法中的極品。現在他的書法和繪畫都已是國寶級
藝術品。
沈家本中國近代著名的法學家,貫通古今中西的法學泰斗。沈家本在考訂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學文獻的同時,又大開研究西法之風,熱心探索西方資產階級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在中國近代法律史上,沈家本有頗多貢獻,他主持編撰了《大清民律草案》 、 《大清商律草案》等大量成文法律法規。同時在他的努力下包括凌遲、戳屍等一批下人道的刑罰被廢除。從他開始,中國實行了將近2000年的封建法律體系最終開始瓦解。他也被譽為中國“近代法學之父”。
朱家驊
朱家驊,著名教育家,字騮先,1893年生,浙江吳興人。早年參加辛亥革命。1914年初赴德留學,1917年初回國,在北京大學任教。不久,又赴瑞士留學,1920年轉學到德國入柏林大學學習,1924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仍在北京大學教德語(當時羅家倫是受業於他的學生)。1923年朱家驊又去柏林,在工科大學研究地質學,完成博士學位後再回北大任教。1925年曾參加北京學生聲援"五·卅"等愛國運動,又參加國民黨的翠花胡同派,與右派有所區別。後受北洋政府通緝,回原籍躲避。1926年到廣東協助戴季陶創建中山大學,任校務委員、代理校務委員長。1927年4月,出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廣州政治分會委員。8月任省教育廳長兼中山大學副校長。同年冬,回浙江任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
錢三強
錢三強,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
國科學院院士。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為原子能所)所長、計畫局局長、副秘書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1992年逝世。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50年代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儀器設備。使我國的堆物理、堆工程技術、釺化學放射生物學、放射性同位素製備、高能加速器技術、受控熱核聚變等科研工作,都先後開展起來。在蘇聯政府停止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後,一方面迅速選調一批優秀核科技專家去二機部,直接負責核子彈研製中各個環節的攻堅任務,一方面會同中國科學院有關領導人,組織聯合攻關。使許多關鍵技術得到及時解決,為第一顆核子彈和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重要貢獻。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組織中子物理理論與實驗兩個研究組開展氫彈的預研工作,為氫彈研製作了理論準備,促成了中國在第一顆核子彈爆炸後僅兩年零八個月,就研製成了氫彈。
王偉
王偉同志從
小立志報國,高中畢業後自願應招入伍;在軍校刻苦鑽研技術,學習成績優異;在部隊苦練精飛,成為四種氣象飛行員,經常擔負重大飛行任務,多次立功受獎。春天的鮮花為英雄綻放,南海的波濤為英雄吟唱。連日來,神州大地到處傳頌著一個英雄的名字——“海空衛士”王偉。北京,人民大會堂。4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以及李鵬、朱鎔基、尉健行等中央領導同志,親切會見了“海空衛士”王偉的妻子阮國琴和他的父母。“王偉同志為了保衛國家主權和安全,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王偉同志的精神是永存的,人民會永遠記住他。”江主席的聲音,迴蕩在人民大會堂,迴響在祖國的萬里河山。
短短20天,江主席多次對搜尋王偉作出指示;簽署命令授予王偉“海空衛士”榮譽稱號;發出向王偉學習的號召。這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一名衛國獻身的普通軍人的最高褒獎。胸懷祖國 讓理想在崗位上閃光2001年3月31日,星期六。晚6時30分,王偉從飛行中隊給妻子打電話,略帶歉意地告訴她:“隊里人手緊張,我替別人頂班,今晚就不回家了。”阮國琴萬萬沒有想到,這竟是他們夫妻的最後訣別。
4月1日。王偉用忠誠飛完了生命的最後航程。
浙江各市縣
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環境宜人,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感受到風景迷人的“杭州西湖”、古香古色的“嘉興烏鎮”,還可以感到經濟蓬勃發展中的中國。全省轄:11個地級市;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行政區域內下轄杭州、寧波2個副省級城市,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台州、麗水、舟山9個地級市, |
浙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 、自治縣 |
杭州市 | 拱墅區 | 西湖區 | 上城區 | 下城區 | 江乾區 | 濱江區 | 餘杭區 | 蕭山區 | 建德市 | 富陽市 | 臨安市 | 桐廬縣 | 淳安縣 |
寧波市 | 海曙區 |江東區 | 江北區 | 鎮海區 | 北侖區 | 鄞州區 |餘姚市 | 慈谿市 | 奉化市 | 寧海縣 | 象山縣 |
溫州市 | 鹿城區| 龍灣區 |甌海區 | 瑞安市 | 樂清市 | 永嘉縣 | 洞頭縣 | 平陽縣 | 蒼南縣 | 文成縣 | 泰順縣 |
嘉興市 | 南湖區 | 秀洲區 |海寧市 | 平湖市 | 桐鄉市 | 嘉善縣 | 海鹽縣 |
湖州市 | 吳興區 | 南潯區 | 長興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紹興市 | 越城區| 諸暨市 | 上虞市 |嵊州市 | 紹興縣 | 新昌縣 |
金華市 | 婺城區 | 金東區 | 蘭谿市 | 義烏市 | 東陽市 |永康市 | 武義縣| 浦江縣 | 磐安縣 |
衢州市 | 柯城區 | 衢江區 | 江山市 | 龍游縣 | 常山縣 | 開化縣 |
舟山市 | 定海區 |普陀區 | 岱山縣 | 嵊泗縣 |
台州市 | 椒江區 | 黃巖區 | 路橋區 | 臨海市 | 溫嶺市 | 玉環縣 | 天台縣 | 仙居縣 |三門縣 |
麗水市 | 蓮都區 |龍泉市 | 縉雲縣 |青田縣 | 雲和縣 |遂昌縣 | 松陽縣 | 慶元縣 | 景寧畲族自治縣 |
(註:杭州市、寧波市為副省級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