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區[上海市轄區]

普陀區[上海市轄區]
普陀區[上海市轄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上海市普陀區是中國上海市的一個市轄區,地處上海市中心區西北部,北接寶山區,東臨閘北區,南面與靜安區、長寧區接壤,西面毗鄰嘉定區。區域面積55.47平方公里,至2007年末,常駐人口113.4萬1,以境內普陀路而得名,境內有蘇州河橫穿。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駐大渡河路。普陀區還是上海市區各少數民族特別是回族最為集中的地區,據2007年末數據,共有少數民族31個,8942人2。區內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社區等公益事業設施眾多,著名的景點有真如寺,玉佛寺以及長風公園等。區內有立體的交通網路,由捷運、地面交通、高架公路構成。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唐代以前區域部分地區就已成陸。
上海市普陀區體育館上海市普陀區體育館
唐天寶十年(751年)置華亭縣,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上海縣,現區南境屬之;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置嘉定縣,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寶山縣,現區北境屬之。
直至19世紀末,區域仍以西浜、李家浜、木瀆港、蔡家浜、虬江等一線為界,南北分屬上海縣高昌鄉、法華鄉及寶山縣真如鄉、彭浦鄉。鴉片戰爭以後,上海成為列強通商口岸。嗣後列強強占租界,且多次擴大區域,
至1899年,區境蘇州河以南之大部分地區被列強闢為公共租界,開始了城市化進程,逐步成為上海市區的一部分。
1927年,上海特別市建立後,今區境之地,除公共租界外的其他地區分屬閘北、彭浦、真如、蒲淞、法華等區。抗日戰爭期間,汪偽政府接管公共租界,重新劃分政區,並在上海設立31個警區,蘇州河以南之地被劃為第十三警區,由普陀路警察局管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基本按舊時警區地段設區,蘇州河以南之地域為第十三區。1947年1月改稱普陀區,區公所設在安遠路玉佛禪寺內。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同月底成立普陀區接管委員會。
1950年6月28日,成立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劃入蘇州河以北、中山北路以南地域。
1956年後又陸續劃入真如、大場、西郊、寶山等區縣部分地域。
1984年與1992年分別劃入嘉定縣的真如鎮和長征、桃浦2個鄉,至此普陀區的區境面積為55.53平方公里。
1959年正式定名為街道辦事處,年內,區行政區劃為7個街道,即宜川新村、普陀路、林家港、東新村、沙洪浜、膠州路、曹楊新村街道。
1963年5月區轄屬街道調整為8個,建立中山北路街道。
1964年區轄街道調整為9個,建立朱家灣街道。
1982年2月,從宜川新村街道劃出部分地區,建立甘泉新村街道,從曹楊新村街道劃出部分地區建立曹安路街道,此時,區轄街道調整為11個。
1984年11月,嘉定縣的真如鎮劃入區境,區行政區劃為11個街道1個鎮。
1987年7月,由於境域擴大,建立滬太新村街道。同年10月建立石泉新村街道,區行政區劃為13個街道1個鎮。
1991年9月,撤銷普陀路、膠州路街道,建立長壽路街道;撤銷甘泉新村、滬太新村街道,建立甘泉路街道;撤銷朱家灣、石泉新村街道,建立石泉路街道,區行政區劃為10個街道1個鎮。
1992年7月,嘉定縣的長征、桃浦2個鄉劃入區內,區行政區劃為10個街道、1個鎮、2個鄉。
1993年3月,東新村街道更名為東新路街道。
1994年5月,沙洪浜街道更名為白玉路街道。同年12月,撤銷長征、桃浦2個鄉,建立長征鎮和桃浦鎮。區行政區劃為10個街道3個鎮。
1996年3月,新建真光路街道。同年3月,新建白麗路街道。區行政區劃為12個街道3個鎮。1997年7月,撤銷宜川新村、中山北路街道,建立宜川路街道。區行政區劃為11個街道3個鎮。
2000年5月,區行政區划進行了一次較大的調整。撤銷曹安路、白玉路、東新路、真光路、白麗路等5個街道。
2014年12月,經市政府研究,同意設立萬里街道辦事處,駐地為富平路518號,長征鎮行政區劃作相應調整,駐地為萬鎮路180號;同意撤銷真如鎮建制,設立真如鎮街道辦事處,駐地為芝川路205號。

行政區劃

普陀區人民政府設於大渡河路1668號。下轄8個街道2個鎮,即長壽路、宜川路、甘泉路、石泉路、長風新村、曹楊新村、萬里、真如鎮街道,桃浦、長征鎮。下設居民委員會231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上海市普陀區上海市普陀區
普陀區位於東經121°39’,北緯31°25’,地處上海市中心城區西北部。東起滬太路、彭越浦、蘇州河與閘北區交界,南沿蘇州河、萬航渡路、長壽路、安遠路與長寧、靜安區毗鄰,西至滬寧鐵路、環浜與嘉定區接壤,北達真南路、薛家浜、靈石路與嘉定、寶山區相連。轄區內蘇州河東西穿越而過,距市中心人民廣場7.5公里。

氣候

普陀屬北亞熱帶南緣季風海洋型氣候,常年溫和濕潤,冬暖夏涼,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1℃,最冷為1月份,平均溫度5.5℃,8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6.9℃,常年日照時數2150.7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動積溫5009.6℃,無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屬濕潤或半濕潤地區。

人口民族

2012年,全區常住人口129.2萬人,其中戶籍總人口88.38萬人,全年戶籍出生人口7455人,死亡人口8023人,戶籍自然增長率-0.64‰,計畫生育率99.25%。

經濟概況

綜合
工業
城鄉建設

社會事業

就業

2012年,全區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9654人,低於指標數(19710人)56人;幫助成功創業529人,完成指標數(500人)的106%;新增就業崗位22734個,實現穩定增長。

養老

上海市普陀區上海市普陀區
2012年,全區養老機構達到36家,養老床位5192張,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14個,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33個,老年人活動室216個。為21134位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教育

2012年,普陀區教育系統現有教育單位181所,其中中國小、幼稚園152所,中職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3所(含1所工讀學校),教育學院1所,業餘大學1所,業餘中專1所,社區學院1所,社區學校9所等。在校學生82605人,其中中國小生58203人。在編在職教職工7969人,其中專任教師6146人。另有離退休教職工8789人。

科技

2012年全年獲得國家、市級科技創新項目立項58項。其中,新產品計畫項目8項,“火炬計畫”項目3項。獲得國家、市級科技創新資金支持1315萬元。其中,國家創新基金支持1070萬元。全年登記技術契約356份,技術契約額9.11億元。專利申請2050項,專利授權1541項。獲得市級以上科學技術獎20項。其中,科技進步獎17項,自然科學獎2項,技術發明獎1項。

衛生

截至2012年末,全區現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含執業診所和企業醫療執業機構)156個。衛生技術人員6878人。2012年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207.26萬人次,住院手術3.41萬人次,出院病人12.18萬人。2012年全區居民平均期望壽命為81.49歲,其中男性79.33歲,女性83.73歲;孕產婦死亡率0/10萬,嬰兒死亡率1.66‰。

文化

上海市普陀區上海市普陀區
普陀區有各級文物點40餘處,涵蓋工業遺產、宗教建築、文教建築、民居宅邸、革命史跡等各種類型。“蘇州河十八灣”是上海乃至中國近現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擁有中央造幣廠舊址、福新麵粉廠舊址、江蘇藥水廠舊址、上海啤酒廠舊址、天利氮氣廠舊址等近20處工業遺產。普陀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發源地之一,有“赤色滬西”的美稱,區內留存許多工人革命運動遺址。普陀區還有著較為獨特的宗教文化資源,區內不僅有上海地區現存唯一的元代地面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如寺大殿,還有聞名東南亞地區的玉佛寺、滬西清真寺等宗教寺廟。此外,區內還發現了國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元代水閘遺址,這一發現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普陀區博物館事業發展迅速,蘇州河沿岸已建、在建的各類博物館、藝術館、紀念館和展示館近20個,如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顧正紅紀念館、上海當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館、上海造幣博物館、上海紡織博物館、上海蘇州河展示中心(夢清館)、上海遊艇遊船展示館、上海商標火花收藏館、成龍電影藝術館、工業遺址公園等,濱河博物館走廊初具規模。普陀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發源地之一,有“赤色滬西”的美稱,區內留存許多工人革命運動遺址。普陀區博物館事業發展迅速,蘇州河沿岸已建、在建各類博物館、藝術館和紀念館多達10餘個,具體為造幣博物館、印鈔博物館、絲綢博物館、紡織博物館、遊艇遊船博物館,火花博物館、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海上動漫博物館、成龍電影藝術博物館、蘇州河展示中心、上海半島藝術中心、劉海粟美術館展覽分館、上海當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館、顧正紅紀念館和長風生態商務區工業遺址園,初步形成以近現代工業文化為主體、高雅文化和紅色文化為補充的博物館展示走廊。
普陀區不可移動文物
澳門路日式住宅 天利氮氣製品廠舊址 上海被服廠舊址 暨南大學真如舊址 上海試劑總廠舊址
上海印染機械廠舊址 上海麻袋廠舊址 上海橡膠廠舊址 統益里 宜昌路救火會大樓舊址
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舊址 集賢村

體育

普陀區內共有曹楊路普陀體育館、北石路真如體育場、梅嶺北路曹楊游泳池、平利路新健俱樂部及西鄉路體育中心等5個區屬體育場館,主要用於普陀區全民健身開放工作。下屬4個業餘訓練學校,分別是普陀區少體校、普陀區軍體校、普陀區足球學校和普陀區游泳學校,主要負責培養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區內建有13個社區公共運動場、5家百姓健身房、7條百姓健身步道、1個百姓游泳池和覆蓋全區9個街道、鎮的428處百姓健身苑(點)。

交通運輸

上海市普陀區上海市普陀區
普陀區是上海西部的陸上交通要道,有上海“西大堂”之稱。滬寧、滬杭兩條鐵路線會合於區境,設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別是204、312國道的起始段。滬嘉高速公路與滬寧高速公路也分別從區西北部與西部起始。市的內環線、外環線、明珠線(軌道交通)貫穿區境。
普陀區地處上海中心城區外圍,內、中、外三道環線均從區內穿過,軌道交通3號線、4號線、7號線、11號線以及在建的軌道交通13號線,連線上海各中心區和鄰近郊區,交通快捷方便。普陀區位於滬寧發展軸線的起點,也是上海連線長三角及內地的重要陸上門戶和交通樞紐,G2京滬高速公路和G42滬蓉高速公路從這裡通向江蘇等內地省份。2010年,上海西站交通樞紐工程進入了大規模建設階段,建成後將使滬寧城際鐵路與上海市軌道交通11、15號線等實現多條軌道交通線的立體“零換乘”,未來每年客流集散量將達一億人次,成為長三角大都市“三小時”交通圈的重要保證。

主要道路

道路名稱 道路走向 車道數量 道路材質
新村路 東西走向 八車道 柏油
桃浦路 東西走向 四車道 柏油
曹楊路 南北走向 六車道 柏油
真北路 南北走向 四車道 柏油

名勝古蹟

普陀區的名勝古蹟有:玉佛禪寺,江南名剎,以供奉白玉雕釋迦牟尼坐像和臥像而得名;真如寺,199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一次的真如文化廟會在此附近舉行;滬西清真寺,上海較大的清真寺之一;滬西工人文化宮(西宮),全市面積最大的園林式工人文化宮;長風公園,全市以水秀著名的大公園,園內有建於湖底的大洋海底世界,兩年一屆的上海國際花卉節在此舉辦;此外,還有長壽公園、海棠公園、未來島公園等。

著名人物

慧根(?―1900)玉佛寺的創建人,首任住持。
本照生卒年不詳。玉佛寺第二任住持。
宏法(?-1917)玉佛寺第三任住持。
朱元冰(1995年1月11日),現為RTA少年組成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