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營鎮

張營鎮: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現在的地表全部為新生界覆蓋,沒有基岩出露,東西較長,整個地勢平坦,沒有山丘,屬黃河沖積平原,光源充足,有利於作物生長,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雨雪稀少,具有顯著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張營鎮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鄆城縣城東9公里,北靠220國道,距黃河岸線23 公里,西通京九鐵路,南接日東高速、濟寧機場 ,東連嘉祥、梁山,濟菏高速鄆城連線線 (原濟董公路)也叫迎賓大道把整個鎮一分為二,交通便利,設施齊全,通信網路、供電網路覆蓋全鎮。

歷史沿革

據張營村碑記載:“張氏祖為官置此田,傍舊縣寺建村元末避亂,圍村築牆 , 名張家營子現稱張營”。據考張營為鄆城縣城舊址,歷南北朝、隋、唐、五代、 宋、金六個朝代,740 餘年,現張營鎮於2001年2月由原張營鄉和原大人鄉兩鄉合併而成。

政區概況

全鎮轄 40 個行政村,47 個自然村,總人口 5.367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 50008人,均屬漢族,全鎮總面積 10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1萬畝。
概況張營鎮位於鄆城東部,轄40個行政村,面積78.6平方公里,5.3萬人,7.8萬畝耕地。歷史文化悠久,水滸遺風猶存,民風淳樸厚重。
交通便利,是濟菏高速通往鄆城的必經之地,距京九鐵路15公里,是進入菏澤市的東大門。
資源豐富,有豐富的煤炭、木材、畜禽、棉花、糧食等資源。
基礎設施完善,金融、通訊、賓館、餐飲一應俱全,村村通程控電話,有線電視、遠程教育等現代化信息傳輸設備,投資環境優良,鎮工業園實現“七通一平”,有100餘家國內外企業落戶。
經濟快速發展,棉紡織業規模迅速擴張,紗錠規模已達到18萬枚,板材、化纖、建材、機械製造、塑膠製品產業均衡發展,形成支柱產業為主導,多產業並存的經濟發展格局。2007年,境內彭莊煤礦正式投產出煤,相關煤炭化工產業發展迅速。
社會事業穩步推進,全鎮幹部民眾認認真真抓穩定,勵精圖志謀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

地質、地貌、氣候特徵

張營鎮現在的地表全部為新生界覆蓋,沒有基岩出露,東西較長,整個地勢平坦,沒有山丘,屬黃河沖積平原,全年無霜期約208天左右,平均年日照約2497.7 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6%,常年平均氣溫13.5 ℃,地面溫度平均為15.6℃ ,1月份最低,6 月份最高。在4-10月份農作物生長季節每月平均日照時數在200小時以上, 秋作物生長旺季的6-9 月份總日照時數為921小時,光源充足,有利於作物生長,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雨雪稀少,具有顯著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

水利、土壤條件

張營鎮南依古趙王河,西靠鄆巨河,北有鄆城縣新河、豐收河穿過 , 轄區內有五條東西河道,總長度約38公里,分別是:趙王河故道、二分乾、一分乾、三分乾、李莊溝。南北主要河道有5 條,總長度約26公里:分別是( 曹莊溝和吳店溝、劉一溝、彭莊溝和馬廠溝、張莊溝、徐莊溝 )。轄區內還鋪有 19.5 公里的防滲渠、修建橋、涵閘489 座,新舊機井 22000 多眼,形成了以河保豐,以井補源,旱澇保收的水利格局。張營鎮土壤為黃河沖積物,富含鈣質,屬石灰性土壤,潛水礦化度在13 克 / 升,耕層質地多為沙壤、輕壤、中壤,適宜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生長。

自然資源

全鎮每年平均降水量 694.7 毫米,地下水量約 420 萬立方米,土地大部分為二、三、四級的農用地,有發展農業生產的良好土地基礎,轄區內的開採量為1.68 億噸的彭莊煤礦現已正式投產出煤,還有適應性較強的野生動物和家養畜禽,水生動物和木本植物,以木本植物為最多。

社會事業

以張二村文化大院為基礎的文化網路,全鎮有豫劇團2個,棗梆劇團2個,琴書劇團3個,是聞名全國的“戲曲之鄉”。現有中學兩處,中心校1處,社會力量辦學1處,在校生6000餘人,教職工456人,有市級規範化學校1處,縣級規範化學校2處,先後被評為省級先進教書育人鄉鎮,全市教育科研先進鄉鎮,全市素質教育先進鄉鎮,全縣教育先進單位。衛生院兩處,衛生診所14處,基本形成了預防保健網路。為保障人們健康奠定了基礎,民間歷有武術、桌球、籃球、棋類、鬥雞、斗羊等傳統項目,轄區內的十二里舖村有鄆城古代十景之一的“梁渠影”人文景觀。

故里名人

著名歌唱家彭麗媛, 北京軍區副政委楊建亭中將都是從張營鎮走出的傑出人才.
相關經濟數據全鎮總人口數55092人
全年財政收入1458萬元
人均純收入4476元
耕地面積7.8萬畝
糧食總產量2865.3萬公斤
棉花總產量220.5萬公斤
蔬菜總產量5406.5萬公斤
新增固定資產投入3.2億元
過千萬元項目總投資1.2億元
規模企業8個,總產值5.1億元,
利稅3140萬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