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杯莧](/img/1/c7d/cGcq5CM0EzXxQTNxEzN5YDMygDN1ITMwIjMyMDNwADMwAzMxAzL2A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中文名:杯莧
(《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異名:蛇見怕(《海南植物志》),鏡而草、蛇驚慌、細葉蛇總管、拔子彈草(《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莧科植物杯莧的全草。
科學分類
![杯莧](/img/7/d97/cGcq5CM0EzXxITO1QDO0ITMygDN1ITMwIjMyMDNwADMwAzMxAzLyE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莧科 Amaranthaceae
屬: 杯莧屬 Cyathula
種: 杯莧 C. prostrata
植物形態
![杯莧](/img/9/680/nBnauM3X3cDMzgzM1ETMygDN1ITMwIjMyMDNwADMwAzMxAzLxE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生境及分布
生長於海拔800米至1,58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灌叢以及小河邊或山谷蔭蔽處,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國內分布於華南的廣西、廣東、雲南、台灣等地。國外分布於菲律賓、非洲、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大洋洲、印度等國家和地區。
藥材性狀鑑別
莖長短不等,常有4棱,有少量分枝;表面有柔毛。單葉對生,具柄或近無柄;完整葉片橢圓形或菱狀矩圓形,長1.5-5cm,先端鈍或短尖,常從中部以下漸窄,全緣,兩面有柔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總梗及小花梗纖細;小花淡綠色,乾後枯綠色。化學成份
全草中含蛻皮甾酮(ecdysterone)。採集
全年可采。曬乾或鮮用。 夏季植株生長盛期採收,除去泥土,鮮用或曬乾用。性味
《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苦澀,微涼。"功用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主癰瘡腫毒;毒蛇咬傷;跌打瘀腫。①《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
②《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消腫,止痛,拔彈,除諸毒。治各種蛇咬傷,肝脾腫大,子彈入肉。"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石竹目百科(一)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顯花植物的一目,屬雙子葉植物綱(特徵特徵為具兩片子葉)。 |
莧科
莧科 | 雙子葉植物,約65屬,850種,廣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有13屬,39種,南北均產之,有些供蔬食,有些人藥,有些供觀賞。 |
牛膝屬 | 鈍葉土牛膝;褐葉土牛膝;紅柳葉牛膝;紅葉牛膝;柳葉牛膝;葉牛膝;牛膝;少毛牛膝;土牛膝;小葉牛膝;銀毛土牛膝 |
白花莧屬 | 白花莧;海南白花莧;少毛白花莧 |
砂莧屬 | 砂莧 |
蓮子草屬 | 刺花蓮子草;錦繡莧;蓮子草;喜旱蓮子草 |
莧屬 | 凹頭莧;白莧;北美莧;刺莧;短苞反枝莧;繁穗莧;反枝莧;綠穗莧;千穗谷;尾穗莧;細枝莧;莧;雁來紅;腋花莧;皺果莧 |
青葙屬 | 鳳尾雞冠花;海南青葙;雞冠花;青葙;台灣青葙 |
漿果莧屬 | 白漿果莧;漿果莧 |
杯莧屬 | 杯莧;杯莧屬;川牛膝;絨毛杯莧;頭花杯莧 |
千日紅屬 | 千日紅;千日紅屬;銀花莧 |
血莧屬 | 血莧 |
安旱莧屬 | 安旱莧 |
擬林莧屬 | 擬林莧 |
林地莧屬 | 林地莧 |
針葉莧屬 | 針葉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