檉柳

檉柳

檉柳,中藥名,落葉小喬木,赤皮,枝細長,多下垂。分布於我國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平原、沙地及鹽鹼地。枝幹可編制籮筐,嫩枝和葉可入藥,性平味甘鹹,能透發痧疹。主要功能:發表透疹、解毒、利尿、祛風濕。

基本信息

概述

檉柳檉柳

檉柳出自《本草圖經》:灌木或小喬木,高3-6m。幼枝柔弱,開展而下垂,紅紫色或暗紫色。葉鱗片狀,鑽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3mm,半貼生,背面有龍骨狀柱。每天開花2-3次;春季在去年生小枝節上側生總狀花序,花稍大而稀疏;夏、秋季在當年生幼枝頂端形成總狀花序組成頂生大型圓錐花序,常下彎,花略小而密生,每朵花具1線狀鑽形的綠色小苞片;花5數,粉紅色;萼片卵形;花瓣橢圓狀倒卵形,長約2mm;雄蕊著生於花盤裂片之間,長於花瓣;子房圓錐狀瓶形,花柱3,棍棒狀。蒴果長約3.5mm,3瓣裂。花期4-9月,果期6-10月 。

檉柳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互生,披針形,鱗片狀,小而密生,呈淺藍綠色。小枝下垂,纖細如絲,婀娜可愛。檉柳是最能適應乾旱沙漠生活的樹種之一。它的根很長,可以吸到深層的地下水,長的可達幾十米。檉柳還不怕沙埋,被流沙埋住後,枝條能頑強地從沙包中探出頭來,繼續生長。所以,檉柳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之一。

檉柳還有很強的抗鹽鹼能力,能在含鹽鹼0.5%—1%的鹽鹼地上生長,是改造鹽鹼地的優良樹種,具有疏風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風除濕,消痞解酒。

藥名簡述

檉柳檉柳

藥名:檉柳
漢語拼音:chengliu
拉丁名:TamarixchinensisLour.[T.juniperinaBunge]
功效分類:解表藥
科屬分類:檉柳科
別名:檉、河柳、殷檉、雨師、人柳、赤檉木、三春柳、春柳、三眠柳、長壽仙人柳、觀音柳、垂絲柳、雨絲、蜀柳、西河柳、赤樹柳、山檉柳
性味:味甘、辛、性平
歸經:歸肺經胃經心經
功能:疏風;解表;透疹;解毒
主治:風熱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風濕痹痛;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煎湯擦洗
生態環境:喜生於河流沖積地、海濱、難頭、潮濕趲鹼地和沙荒地
資源分布:野生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地;我國東部至西南部各地有栽培
藥材基源:為檉柳科植物檉格的嫩枝葉
採收儲藏:未開花時採下幼嫩枝梢,陰乾

用藥禁忌

麻痛已透及體虛多汗者禁服。

中藥化學成分

檉柳檉柳
從乾燥檉嫩枝葉中分得檉柳酚(tamari-xinol),檉柳酮(tamarixone),檉柳醇(tamarixol),β-甾醇(β-sitosterol),胡蘿蔔甙(darcosterol),槲皮素二甲醚(qrer-cetin-3,4-dimethylether),硬脂酸(stearicacid),正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12-正三十一烷醇(12-hentriacontanol),三十二烷醇已酸酯(dotriacontanylacetate)。又分得山柰酚-4-甲醚(kaempferol-4-methylether),山柰酚-7,4-二甲醚(kaempferol-7,4-dimethylether),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甲醚(qrercetin-3-methyher)即異鼠李素(isorhamnetin),沒食子酸(gallicacid),沒食子酸甲酯-3-甲醚(methylgallate-3-methylether)及反式的2-羥基甲氧基桂皮酸(2-hydroxy-4-methoxycinnamicacid)

藥理作用

檉柳檉柳

1、對呼吸系統的作用:本品煎劑給小鼠腹腔注射5g/kg,有明顯的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但無祛痰作用(小鼠酚紅法)。豚鼠腹腔注射1g/kg,無明顯平喘作用(組胺噴霧引喘法)。

2、抗菌作用:體外試驗,本品煎劑對肺炎球菌、甲型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桿菌均有抑制作用。檉柳酮和檉柳醇對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3、解熱作用:人工發熱家兔皮下注射本品浸膏溶液12g/kg,有一定的解熱作用。

4、抗肝炎作用:本品40%乙醇水溶出組分有抗炎症作用。本品的70%乙醇提取物口服給予用四氯化碳誘發的急性肝炎的GOT和GPT值,均有抑制作用,並能減輕肝組織損害。

藥(毒)理學

檉柳檉柳

1、對呼吸系統的作用檉柳煎劑5g/kg腹腔注射,對氨水噴霧所致的小鼠咳嗽有明顯抑制作用,但小鼠酚紅法試驗表明無法痰作用;1g/kg腹腔注射,對組胺噴霧所致貘鼠哮喘無明顯平喘作用。另報導,以1×g組胺使正常貉鼠離體氣管致痙,5min後加入檉柳醇提物或水提物1×104g(生藥),顯示強大而持久的抗組胺作用,5min內的對抗強度超過100%。

2、保肝作用檉柳的70%已醇提取物灌胃給藥,對四氯化碳(CCL4)誘發的急性肝炎小鼠有保肝作用,給藥組小鼠的天冬氨酸轉氨酷(AST)和丙氨酸轉氨酷(ALT)值比對照組明顯降低,並可減輕CCL4所致肝重的增加,減輕肝組織變性程度。

3、抗菌作用檉柳煎劑在體外肺炎鏈球菌、甲型鏈球菌、白色葡萄球和流感桿菌有抑制作用。檉柳成分檉柳酮及檉柳醇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抑制作用。

4、解熱作用檉柳浸膏溶液12g/kg皮不注射,對人工發熱家兔有一定解熱作用。

5、毒性檉柳煎劑小鼠腹深注射的LD50為21.6g/kg。2隻豚鼠腹腔熱注射檉柳煎劑5g/kg,觀察48h,未見異常;另2隻腹腔注射5g/kg,在4h內死亡。

臨床運用

一、試治鼻咽癌:取檉柳、地骨皮各1兩水煎服,每日l劑。試治2例,分別在68天和3個月後,自覺症狀緩解,原有鼻咽部的贅生物消失。半年後複查,鼻咽部贅生物未見再發。

二、治療慢性氣管炎:以檉柳細撇枝葉入藥,製成煎劑、沖劑、丸劑和注射劑等套用。
1、煎劑:取鮮檉柳2兩(乾者減半),白礬6分,水煎兩次(白礬分兩次人煎),藥液混合,早晚分服。
2、沖劑:以鮮檉柳3斤(乾者減半),檉柳細粉半斤,白礬3兩,製成沖劑100包(每包重5-5.5g),每次開水沖服1包,每日2次。
3、丸劑:用檉柳細粉1斤,白礬細粉2.4兩,混合製成水丸。每次服2錢,每日2次。
4、注射液:每毫升含乾生藥1g,每次2-4ml,肌肉注射,每日2次。均10天為一療程。
套用各種劑型(丸劑最多,沖劑次之,少數為煎劑或注射液)治療1502例,其中甲組1025例為老年慢性氣管炎,乙組477例為50歲以下的慢性氣管炎患者。經l-10個療程治療,近期控制:甲組91例(8.9%),乙組97例(20.3%);顯效:甲組360例(35.1%),乙組156例(32.7%);好轉:甲組429例(4l.9%),乙組179例(37.6%);無效:甲組145例,乙組45例。甲組總有效率為85.9%,顯效以上為44%;乙組總有效率90.6%,顯效以上為53%。實踐證明,檉柳具有較好的鎮咳、平喘、祛痰、消炎作用。對單純型效果較好,喘息型次之,合併肺氣腫看較差。一般用藥後3-4天出現療效,注射劑l-2天即可見效,最快者半小時即顯平喘作用。有效病例在停藥後,症狀可以繼續好轉或穩定。雖有因感冒而復發看,但症狀較輕,再用檉柳治療3-5天,症狀即被控制。治療中極個別的有輕微副作用,如口乾、頭暈、上腹不適、噁心、嘔吐、大便次數多,一般不影響治療。

藥物配伍

1、檉柳配胡荽,用於麻毒內陷,疹出不暢及食滯中脘,痞悶不舒之候。相須為用。

2、檉柳配牛蒡子,用於風邪束表,麻疹不透之候,牛蒡子協檉柳疏風解表,檉柳助牛蒡子解毒透疹。

3、檉柳配升麻,發散透疹效強。

4、檉柳配防風,用於風寒束表之外感,風入經脈之瘙癢,風濕入絡之痹痛。相須為用。

5、檉柳配秦艽,用於風濕關節疼痛,筋脈攣急之候。

藥用價值

1、發表透疹:治感冒、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2、祛風除濕:治風濕骨節疼痛。
疏風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風除濕,消痞解酒。
性味:味甘、辛、性平
歸經:歸肺經;胃經;心經。
功能:疏風;解表;透疹;解毒
主治:風熱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風濕痹痛;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煎湯擦洗
治腹中痞積,用檉構枝煎湯,露一夜,五更時空心飲幾次。痞漸消去。
各種風疾。用檉柳枝或葉半斤,切細,加荊芥半斤,以水5升,煮成2升,澄清後,再加白蜜五合,竹瀝五合,封入瓶中,放鍋內隔水煮過。每服一小碗,一天服三次。
解酒毒。用檉柳枝曬乾,研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配伍秦艽、羌活、獨活等祛風濕藥,可治風濕痛。

常用配方

1、治痧疹發不出,順喇,煩悶,躁亂:西河柳葉,風乾為末。水調四線,頓服立定。(《綱目拾遺》引《急救方》)

2、治痧疹發不出,順喇,煩悶,躁亂:蟑退一錢,鼠粘子(炒研)一錢五分,荊芥穗一錢,玄參二錢,甘草一錢,麥門冬(去心)三錢,乾葛一錢五分,薄荷葉一錢,知母(蜜炙)一錢,西河柳五錢,竹葉三十片。水煎服。(《醫學廣筆記》竹葉柳蒡湯)

3、治斑疹麻瘼不出,或因風而閉者西河柳葉、櫻桃核。煎湯洗之。(《綱目拾遺》引《經驗方》)

4、治一切風,不問遠近檉葉半斤(細銼)。如無,枝葉變可),荊芥半斤(細銼)。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濾去滓,澄清。白蜜五合,竹瀝五合,上相和,以新瓷瓶盛,用油單子蓋緊系,以重湯煮,勿令入水,從初五更煮至日出即佳。每服一小盞,日三服。(《普濟方》檉葉煎

5、治感冒,發熱,頭痛檉柳、薄荷各9g,綠豆衣9g生薑3g.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6、治風濕痹痛:西河柳、虎丈根、雞血藤各3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7、治痞用觀音柳煎湯,露一宿,至五更飲數次。痞自消。(《衛生易簡方》)

8、治麻痛伏而過期不出西河柳為末。以茅根煎湯下三四錢,折水下弈可。(《座科活人全書》獨聖散)

文獻論述

1、《綱目》:消痞,解酒毒,利小便。

2、《東醫寶鑑》:主疥癬及一切惡瘡。

3、《本草備要》:治痧疹不出,喘嗽悶亂。

4、《本經逢原》:去風;煎湯浴風疹身癢效。

5、《現代實用中藥》:治關節風濕。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枝細圓柱形,直徑0.5-1.5mm,表面黃綠色,節較密,葉鮮片狀,鑽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3mm,背面有龍骨狀柱。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心有髓。氣微,味淡。以枝葉細嫩、色綠者為佳。

顯微鑑別
莖枝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窄,近木栓處有2-4列厚壁細胞,壁稍厚,木化。中柱鞘纖維壁木化;纖維束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韌皮部較窄,木質部導管多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髓射線寬2-3個相聚;髓射線寬2-3列細胞。髓部小。

粉末特徵:灰綠色。
1、表皮細胞橫斷面觀類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葉緣)呈乳頭狀突起,角質層厚6-9μm內蒙細齒狀;表面觀類方形、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細密連珠狀增厚,有的可見半月形角質突起。氣孔下陷,副衛細胞4-6個,有的特小。
2、硫酸鈣結晶直徑5-34μm,稜角大多明顯,另有少數呈主形或小針狀結晶。
3、纖維(枝)直徑8-25μm,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纖維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
4、髓薄壁細胞類圓形,有的含硫酸鈣結晶,此外,有薄壁細胞及葉柄基部纖維和導管等。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20min,濾過,濾液供以下試驗:
①取濾液1mil,加鎂粉少許,加鹽酸3-4滴,在水浴上加熱,顯橘紅色。(檢查黃酮)

②取濾液分別滴在濾紙片上,用氨蒸氣熏顯黃色,噴1%三氯化鋁已醇液,顯明顯黃色。(檢查共同酮)

③取濾液1ml,置蒸發皿中,在水浴上蒸乾,加飽和硼酸丙酮試液1ml,10%枸櫞酸丙酮試液1ml,在水浴上蒸乾,在紫外光燈下觀察,可見強烈的黃綠色螢光。(檢查黃酮)

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5ml,在水浴上回流1h,濾過,濾液回收甲醇。殘渣溶於2ml甲醇中,濾過,濾液供點樣用。以槲皮素為對照品。同點於矽膠G薄層板上,用苯-甲醇(8:2)為展開劑,展距10cm,用氨熏後紫外光燈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處顯相同顏色斑點。

藥物套用鑑別
檉柳與荊芥皆為辛溫之品,俱有祛風解表,發汗,宣透麻疹之效,二者都可用於風寒束肺之感冒發熱,咳嗽喘息及疹毒內陷,疹發不暢之候,相須為用。但荊芥又入肝經血分,制成炭劑,有止血之用,檉柳辛散溫化,有祛風除濕之功,用於風濕痹痛,兼治不同。

社會作用

檉柳檉柳

1、檉柳枝條細柔,姿態婆娑,開花如紅蓼,頗為美觀。在庭院中可作綠籬用,適於就水濱、池畔、橋頭、河岸、堤防植之。街道公路之沿河流者,其列樹如以檉柳植之,則淡煙疏樹,綠蔭垂條,別具風格。

2、檉柳是最能適應乾旱沙漠生活的樹種之一。它的根很長,可以吸到深層的地下水,長的可達幾十米。檉柳還不怕沙埋,被流沙埋住後,枝條能頑強地從沙包中探出頭來,繼續生長。所以,檉柳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之一。

3、檉柳還有很強的抗鹽鹼能力,能在含鹽鹼0.5%—1%的鹽鹼地上生長,是改造鹽鹼地的優良樹種。

4、檉柳的分布範圍很廣,我國各地都有生長。它也容易繁殖和栽培,可用於綠化。檉柳的老枝柔軟堅韌,可以編筐。嫩枝和葉可以做藥,也可用作牲畜飼料。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
適應性強,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耐鹼,耐旱。在粘壤土、砂質壤土及河邊沖積土中均可生長,常栽於河邊、路邊、溝邊、庭院等處。

栽培技術
用種子或扦插育苗繁殖。種子繁殖:3-4月播種育苗,行距15-18cm,開溝條播,覆土約1cm,苗高15cm時,按株距12cm間苗。春秋季時按行株距(1-2)m×m,穴深1m移栽,栽後澆水,扦插育苗繁殖:在早春未發芽前,選2-3年生枝,剪成17-20cm長的插條。畦面按行距33cm開深15cm的橫溝,再按株距10cm把插條插入溝中,上端露出3cm左右,覆土壓實,保持土壤濕潤並適當追肥。2年後移栽,宜在早春發芽前進行,按行株距1m×1cm開穴,每穴栽種1株,成活後澆人畜糞水。

田間管
移栽後,夏季應鬆土除草,科季施土雜肥。第2年夏、冬季再鬆土除草,追肥各1次。病蟲害防治蟲害有蓑衣蟲、蚜蟲等 。

檉柳屬,檉柳科植物

Tamarix L. 檉柳屬,檉柳科,約54種,分布於歐洲西部、地中海地區至印度,我國約有16種,全國均有分布或栽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