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大洋洲(英語:Oceania)的範圍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說法,狹義僅指太平洋三大島群,即玻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廣義的除三大島群外,這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紐幾內亞島,共約1萬多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現在一般指廣義而言。大洋洲又稱為澳洲。澳洲是澳大利亞洲的簡稱。“澳大利亞”一詞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南方的陸地”。人們在南半球發現這塊大陸時,以為這是一塊一直通到南極洲的陸地,便取名“澳大利亞”。後來才知道,澳大利亞和南極洲之間還隔著遼闊的海洋。歷史
歐洲殖民者入侵前,大洋洲土著居民形成許多部落,如毛利人等已從事農業、漁業、狩獵、採集,並發展了自己的文化。
自16世紀20年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入侵到1788年,大洋洲絕大部分已淪為英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的殖民地。19世紀中葉後,又遭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美國、日本等帝國主義幾次瓜分。在長期的殖民統治下,土著居民慘遭屠殺,人口日益減少,資源被掠奪,經濟畸形發展,成為殖民者的原料供應地。為了民族生存和獨立,毛利人和當地其他各族人民,對外來侵略者進行了長期的鬥爭。20世紀初澳大利亞、紐西蘭兩國擺脫英國統治,取得了獨立。60年代西薩摩亞和諾魯兩國從殖民統治下取得獨立。70年代以來,湯加、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吐瓦魯、吉里巴斯、萬那杜等國又相繼獨立。
自然地理
1.綜述
大陸海岸線長約19000千米。島嶼面積約為133萬平方千米,其中紐幾內亞島為最大,是世界第二大島。地形分為大陸和島嶼兩部分:澳大利亞大陸西部為高原,海拔200-500米,也有一些海拔1000-1200米的橫斷山脈,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陸中部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爾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大陸東部為山地,一般海拔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緩斜。紐幾內亞島、紐西蘭的北島和南島是大陸島,島上多高山,平原狹小,山脈多在海拔2000米以上。紐幾內亞島最高點查亞峰,海拔5030米,是大洋洲的最高點。澳大利亞東部和北部沿海島嶼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帶的組成部分。大洋洲有活火山60多座(不包括海底火山)。夏威夷島上有幾座獨特而世界聞名的火山,其中冒納羅亞火山海拔4170米,最近一次爆發在1950年,是大洋洲中最高的活火山。多火山的這一地帶也是世界上地震頻繁和多強烈地震的地帶。外流區域約占大洋洲總面積的48%。墨累河是外流區域中最長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占大洋洲總面積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亞中部及西部地區,主要的內流河都注入北艾爾湖。大洋洲的瀑布和湖泊均較少,最大的湖泊北艾爾湖,面積約8200平方千米;最深的湖泊是紐西蘭南島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達276米。大洋洲大部分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屬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克朗克里極端最高氣溫達攝氏53度,為大洋洲最熱的地點。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區氣候乾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最少的地區。夏威夷的考愛島東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之一。紐幾內亞島北部及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玻里尼西亞三大島群屬全年多雨的熱帶降水區,迎風坡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亞北部、紐幾內亞島北部及馬紹爾群島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達3000-5000毫米,背風坡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亞北部和紐幾內亞島東南沿海屬暖季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750-2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50-80%;澳大利亞東南部及紐西蘭屬各月降水較均勻但以冬季稍多的溫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500-1000毫米;澳大利亞南部和西南沿海屬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澳大利亞東部和紐西蘭1-4月受颱風影響,玻里尼西亞的中部和密克羅尼西亞的加羅林群島附近是颱風的源地,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冬季受極地吹來的“南寒風”的影響,氣溫降低至攝氏10度以下。
2.地形
大洋洲除少數山地海拔超過2000米外,一般在600米以下,地勢低緩。自西向東可分為5個地形區西澳高原:大陸西部的侵蝕高原。 面積約500萬平方公里,占全洲總面積的55%。大多海拔200~500米,大部分地勢平坦,是一剝蝕的低高原。高原東側的蝕余山脈麥克唐奈山脈和馬斯格雷夫嶺平均高度約1000米,最高點齊爾山海拔1510米。
中澳平原:大陸中部的沉降平原。海拔一般不到200米。北部的卡奔塔利亞平原為低平的沖積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中部的盆地是一構造盆地,以艾爾湖為中心,大部分海拔在100米以下。南部的墨累-達令河平原,地勢低平,土質肥沃。
東澳山地:大陸東部的斷塊山地。 一般海拔800~1000米,東坡陡峻,西坡平緩。山地北段主要是低山丘陵,只有少數由花崗岩、玄武岩侵入體構成的山峰,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中段,高度多在1000~1500米,山地南段的科西阿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最高峰。塔斯馬尼亞島是東部山地越過巴斯海峽的延續部分,為地壘式高地。
大陸型島嶼包括紐幾內亞島、新不列顛島、索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島以及紐西蘭的北島和南島。大陸型島嶼的共同特點是:面積較大,有深厚的沉積岩層,屬第三紀新褶皺帶,地殼不穩定,平原狹小,多丘陵、山地,山勢高峻。
紐幾內亞島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北面,南隔托雷斯海峽與約克角半島相望,是僅次于格陵蘭島的世界第二大島。全島地形呈東西向的帶狀結構。北部海岸帶是一條不連續的山帶。中部是北西至南東向延伸的中央山脈。西段地勢高峻,稱雪山山脈,其中查亞峰海拔5030米,是大洋洲最高點;東段為馬勒山脈,山勢向東逐漸降低,最後潛入珊瑚海,露出的一系列山峰,構成路易西亞德群島。中部有大片沼澤。中央山脈以南是巴布亞平原,平原的地質基礎古老,地殼穩定。第三紀末平原南部地殼下沉,形成托雷斯海峽,新
幾內亞島和澳大利亞大陸分離。紐西蘭的北島地勢較低,以丘陵為主,山地只占該島面積的18%。不同走向的山脈在島的中部匯聚,中間有一條北北東走向的地溝帶,是紐西蘭的火山區,有眾多的火山峰;其中魯阿佩胡火山海拔2797米,為北島的最高峰。南島地勢高峻,山地面積占該島面積的70%,一般海拔2000~3000米,其中庫克峰高達3764米,是紐西蘭的最高峰,山地中發育著一些大冰川,其中塔斯曼冰川長達28.9公里,為全洲最大的冰川。
海洋型島嶼遠離大陸,面積較小,地質時期和大陸沒有聯繫,基底缺少深厚的沉積岩層,主要為海底熔岩噴發物構成。包括美拉尼西亞島群外側的新赫布里底、湯加群島以及玻里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島群< a>的全部島嶼。海洋型島嶼有火山島,也有珊瑚島。
火山島在大洋洲分布廣泛,如夏威夷群島、薩摩亞群島中的薩瓦伊島和烏波盧島、社會群島中的塔希提島、斐濟群島中的維提島和瓦努阿島、湯加群島中的瓦烏群島、馬里亞納群島中的關島和塞班島等,均是典型的火山島。這類島嶼的基本特徵是以丘陵、山地為主,海拔較高,山坡陡峻,濱海平原狹小或缺乏。珊瑚島多數屬於珊瑚環礁,面積較小,通常只幾平方公里至幾十平方公里。環礁地勢低平,一般不超過海面1~2米。世界上的環礁大多數分布在大洋洲。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位於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外。密克羅尼西亞的幾乎全部島嶼,玻里尼西亞的大部島嶼以及美拉尼西亞的部分島嶼均屬珊瑚環礁。
3.地質
大洋洲最古老的地體構造單元是澳大利亞大陸西部、中部地區的前寒武紀古陸。遠在太古代,這裡已成為陸地,地殼一直比較穩定,其中西部是從未被海水浸過的地盾區,地表由太古至元古界結晶岩組成。古生代石炭紀末,這塊古陸東面發生大規模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北起紐幾內亞島,南到塔斯馬尼亞島,長達3000多公里的海西褶皺山系,並有大規模的花崗岩侵入和局部地區的岩漿噴出。中生代白堊紀,海水侵入澳大利亞中部,把大陸分隔成東西兩部。新生代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時期,已經準平原化的東部地區重新被抬升為山地,中部海水退出,又成為陸地;在東部地區南北兩端發生不均勻沉降,形成塔斯馬尼亞島和紐幾內亞島;同時,在大陸東北面形成一系列弧形排列的島嶼。至此,奠定了全洲地體構造的基本輪廓。
4.資源
礦物資源:除澳大利亞外,主要礦物是鎳、鋁土礦、金、鉻、磷酸鹽、鐵、銀、鉛、鋅、煤、石油、天然氣、鈾、鈦等,鎳儲量約4600萬噸,居各洲首位。各島上的鳥糞也很豐富。
森林資源:大洋洲的森林面積約7600萬公頃,占其總面積的9%。占世界森林面積的2%。
生物資源:在澳大利亞有著名的袋鼠等珍稀物種。
5.氣候
大洋洲的絕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和亞熱帶。南回歸線橫貫澳大利亞大陸中部,氣候乾熱。除東南部山地外,最熱月(1月)平均氣溫北部29℃,南部18℃,內陸大部分地區在30℃以上,絕對最高溫記錄達51℃(克隆卡里);最冷月(7月)平均氣溫北部24℃,南部10℃。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廣大。 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的地區占大陸總面積的35%,250~500毫米的地區占33%,兩者合計占68%。大陸中部艾爾湖一帶是大洋洲最乾旱少雨的地區,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20毫米。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濕潤多雨區僅占大陸總面積9%,限於大陸北、東、南沿海一帶。
受海洋影響,大洋洲島嶼部分氣候暖濕。年平均氣溫一般都在26~28℃之間,年變率不大;終年多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面迎東北信風的山坡可達2000~4000毫米。夏威夷群島考愛島東北部是世界上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區,達11684毫米。
大洋洲的氣候受地理位置、陸地特徵、洋流、大氣環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各地差異明顯,主要氣候類型有:
赤道多雨氣候:分布在赤道兩側島嶼,包括紐幾內亞島西北部及北部、新不列顛島、俾斯麥群島以及索羅門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的部分地區。終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7℃左右,年較差1~3℃。降水呈雙峰型。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因地處赤道無風帶,降雨多為對流雨。
熱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美拉尼西亞島群的新赫布里底群島、斐濟群島、聖克魯斯群島,玻里尼西亞島群的夏威夷群島、湯加群島、薩摩亞群島、社會群島、土阿莫土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島群的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以及澳大利亞大陸東北岸地區。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6~28℃,年較差一般不超過5℃。西部的島群降水較多,年降水量多在2000~4000毫米,東南部島群年降水量較少,通常不超過1200毫米。在多山的島嶼上,迎風山坡可達2000~4000毫米,甚至6000毫米,而背風坡年降水量少於1000毫米。
熱帶乾濕季節氣候: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的金伯利高原、阿納姆地、約克角半島、紐幾內亞島的南部平原等地區。乾濕季分明,1月受西北季風帶來的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炎熱潮濕,雨量豐沛,為濕季;7月受來自大陸的東南信風影響,乾燥少雨,為乾季。年平均氣溫一般在25℃以上。年降水量因地而異,如紐幾內亞島南部的莫爾茲比港年降水量為950毫米,而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為1490毫米。
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的中部和西部。乾旱少雨,沙漠廣布。年平均氣溫18~25℃。夏季炎熱,1月平均氣溫24~30℃;冬季溫和,7月平均氣溫13~17℃。內陸地區年降水量不到250毫米,向外逐漸增至500毫米。亞熱帶濕潤氣候: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的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的東南沿海地帶和紐西蘭的北島北部。溫和濕潤,1月平均氣溫一般為18~20℃,7月平均氣溫在8℃以上;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季節分配均勻。
亞熱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山地以西的丘陵平原區,介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和熱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區之間。 年降水量東部500毫米左右,向西逐漸降至250毫米以下。最熱月氣溫在25℃以上,最冷月氣溫一般不低於9℃。
亞熱帶夏乾氣候: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的西南隅和南部以<>為中心的地區。夏季處在印度洋高壓的控制下,炎熱乾燥;冬季受北移的西風帶影響,氣鏇活動頻繁,溫和濕潤。最熱月平均氣溫18~24℃,最冷月平均氣溫12℃以上。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夏季降水僅占年降水量的4~9%。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紐西蘭的南島和北島南部、塔斯馬尼亞島等地。終年處於溫濕的西風控制下,無酷暑和嚴冬。年平均氣溫10~15℃,年降水量一般在700毫米以上。各島的東側降水較少,一般在500~700毫米。
6.河流與湖泊
大洋洲的河流稀少而短小,水量不豐,季節變化較大,大多不利航行。河水補給主要是雨水,幾乎終年不凍。大陸上的墨累-達令河水系是全洲唯一發育成熟的水系。該河全長3750公里,是全洲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105.7萬平方公里;水量不豐,年平均總徑流量236億立方米,雨季時洪水暴漲,枯水期水量很小,甚至上遊河段出現斷流。塞皮克河和弗萊-斯特里克蘭河是紐幾內亞島的兩條較長的河流。紐西蘭北島的懷卡托河,全長425公里,為紐西蘭最長的河流。三大島群上的小河流,由島嶼中部高地向四周輻散,獨流入海。湖泊數量較少,類型不一。主要分布在大陸上的南澳大利亞州和西澳大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的艾爾湖是一季節湖,湖盆在海平面以下15米,是大洋洲陸地最低點。紐西蘭有陶波湖和蒂阿瑙湖都是冰蝕湖。三大島群湖泊較少,主要是由珊瑚礁環繞而形成的礁湖。新喬治亞島上的礁湖是世界上的大礁湖之一。
居民
居民約占世界總人口的0. 5%。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60%以上,是各洲中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一洲。70%以上的居民是歐洲移民的後裔;當地居民約占總人口的20%,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巴布亞人、玻里尼西亞人;印度人約占總人口的1%;此外還有混血種人、華裔、華僑以及日本人等。絕大部分居民信基督教,少數信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絕大部分居民通用英語,太平洋三大島群上的當地居民,分別用美拉尼西亞語、密克羅尼西亞語和玻里尼西亞語。政治
概況大洋洲一共有14個國家,其詳細情況如下:國家首都人口(萬)面積(Km²)
澳大利亞坎培拉21107682300
諾魯亞倫1.121.1
帛琉克羅爾2458
巴布亞紐幾內亞莫爾茲比港450462840
薩摩亞阿皮亞172934
斐濟蘇瓦80.918272
索羅門群島霍尼亞拉40.428369
吉里巴斯塔拉瓦8.2811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帕力基爾11705
吐瓦魯富納富提126
紐西蘭惠靈頓378270534
湯加努庫阿絡法9.8699
馬紹爾群島馬朱羅6180
萬那杜維拉港2012190
澳大利亞
Australia首都:坎培拉
面積:7,682,300.00平方公里。大洋洲最大的國家。
國際電話碼:61
人口:2172萬人(2009年4月)
語言:英語,土著語言,澳大利亞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貨幣:澳元
民族:英國及其它歐洲國家移民後裔占95.2%,亞洲人占1.3%,土著民族占1.5%,其它民族占2%。
宗教:沒有國教,25%的國民沒有宗教信仰,聖公會教徒占21%,羅馬天主教教徒占27%,其它基督教教派占21%,其他宗教信仰者占6%。
澳大利亞概況
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於澳大利亞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悉尼港至今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總數不過5萬人。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15、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一些航海家即涉足過澳大利亞。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並宣布澳大利亞歸英國所有。1788年1月26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六艘運送囚犯的船隊抵達澳大利亞,正式在澳大利亞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為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英國人將登入之處起名為“悉尼”。每年的1月26日為澳大利亞的國慶日。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初期的殖民地僅依賴農業生存,其後便利用澳大利亞的天然條件發展畜牧業。至1819年,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已有了較大發展,殖民地生產的羊毛不僅自給,而且向英國出口。至1850年,澳大利亞的牧羊業已發展到相當規模,羊只存欄總數已達1800萬頭,當時英國進口羊毛總量的一半以上來自澳洲。悉尼和墨爾本已取代德國漢堡,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羊毛集散中心。澳洲礦藏分布19世紀50年代,在新南威爾斯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一一發現。[4]同期還發現大量礦藏,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繼新南威爾斯、塔斯曼尼亞建立殖民區之後。西澳、南澳、維多利亞和昆士蘭四處相繼於1829年、1836年、1851年和1859年建立殖民區,各殖民區之間的聯繫不斷加強,建立統一的聯邦勢在必行。1901年1月1日,英國國會通過由澳六個殖民區聯合議定的憲法,正式成立了澳大利亞聯邦。原來的六個殖民區分別成為聯邦下屬的六個州。澳大利亞原首都是墨爾本,1927年,首都遷往坎培拉。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大英國協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澳大利亞是大洋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諾魯共和國
TheRepublicofNauru
面積:21.1平方公里(陸地諾魯面積)
人口:1.07萬人(1998年)
民族:諾魯人占57%,其他為南太平洋島國人、華人、菲律賓人和歐洲人。
語言:諾魯語為國語,通用英語。
宗教:居民多數信奉基督教新教,少數信天主教。
諾魯簡史
諾魯人世居島上。1798年英國船“獵手”號首抵諾魯。1888年被併入德國馬紹爾群島保護地。20世紀初英國人獲準在此開採磷酸鹽。1920年國際聯盟將諾魯劃歸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共管,由澳代表三國行使職權。1942~1945年被日本占領。1947年成為聯合國託管地,仍由澳、新、英共管。1968年1月31日獨立。
萬那杜共和國
TheRepublicofVanuatu
首都:維拉港(PortVila)
面積:陸地面積1.219萬Km²,水域面積84維拉港[5].8萬Km²
人口:19.32萬人(1999年)
民族:其中98%為萬那杜人,屬美拉尼西亞人種;其餘為法、英、華後裔和越南、玻里尼西亞移民以及其他一些附近島國人。
語言:官方語言為英語、法語和比斯拉馬語,通用比斯拉馬語。
宗教:84%的人信奉基督教。
萬那杜簡史
數千年前萬那杜人即在此生息。1606年被西班牙探險家發現。1768年法國人到此。1774年英國庫克船長到此並將該地命名為“新赫布里底”。1906年10月,英、法簽署了共管公約,該地淪為英法共管殖民地。1963年土著人成立了第一個政黨——鄉村黨,要求收回土地和實現獨立。1978年1月實行內部自治。1980年7月30日獨立。獨立後,新赫布里底黨(後改名為瓦努阿庫黨)領袖沃爾特·利尼出任首任總理,索科馬努任總統。1989年1月30日,弗雷德里克·蒂馬卡塔出任總統。1994年3月,讓-瑪利·雷耶出任總統。
馬紹爾群島
TheRepublicoftheMarshallIslands首都:馬朱羅(Majuro)
面積:陸地面積181.3平方公里
馬紹爾群島人口:50,865人(1999年)。
民族:多屬密克羅尼西亞人種。
語言:馬紹爾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
宗教:人口中54.8%為新教徒25.8%為神召會教徒,8.7%為·天主教徒,1.5%的人不信教。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簡史
16世紀初被西方航海者首次發現。1788年英船長約翰·馬紹爾到此勘察,該群島由此得名。1886年成為德國的保護領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初被日本占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日本在太平洋作戰的基地。1944-1947年美國對其實行軍管。聯合國於1947年7月將其交給美國託管,後與帛琉共和國、北馬里亞納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構成太平洋島嶼託管地的4個政治實體。1983年6月25日與美國正式簽署《自由聯繫條約》,並於1986年10月21日生效。根據《自由聯繫條約》,馬獲得內政、外交自主權,安全防務15年內由美國負責,可參加地區組織,但不能參加聯合國。1990年12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正式會議,通過了終止部分太平洋託管領土託管協定的決議,正式結束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託管地位。1991年9月17日,馬紹爾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
湯加王國
TheKingdomofTonga首都:努庫阿洛法(Nuku’alofa)
面積:陸地面積747Km²,海域面積25.9萬Km²
湯加人口:98989人(1998年)
民族:湯加人(屬玻里尼西亞人種)占98%
語言:通用湯加語和英語。
宗教:居民多數信奉基督教。
湯加王國簡史
1000多年前成立的湯加王國,至今經歷了四個王朝。17世紀初,荷蘭人入侵。18世紀下半葉,英國、西班牙等殖民者抵達。1900年淪為英國保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紐西蘭在此建立軍事補給基地。1970年6月4日宣布獨立,為大英國協成員國。
紐西蘭
NewZealand
首都:惠靈頓紐西蘭[6]面積:陸地面積27.0543萬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海域面積130萬平方公里
國際電話碼:64
人口:411萬人(2007年)
語言:英語、毛利語
貨幣:紐西蘭元(紐幣)
民族:歐洲移民後裔占78.8%,毛利族占14.5%,亞裔占6.7%。
宗教:無國教,66.7%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不信教者或無固定信仰者9%,其它宗教24.3%
紐西蘭簡史
早在1350年,毛利人就在新定居。1642年荷蘭航海者在新登入。1769~1777年,英國庫克船長先後5次到新。此後英向新大批移民並宣布占領。1840年,英迫使毛利人族長簽訂《威坦哲條約》,規定新為英殖民地。1907年英同意新獨立,新成為英帝國的自治領,政治、經濟、外交仍受英控制。1947年,新獲得完全自主,成為主權國家。是大英國協成員。
吐瓦魯
首都:富納富提(Funafuti)面積:陸地面積26Km²,水域面積約130萬Km²
人口:1.1萬人(2007年)
民族:屬玻里尼西亞人種
語言:英語是官方語言,吐瓦魯語為通用語言
宗教:居民信奉基督教
吐瓦魯簡史
吐瓦魯人世居島上。1892年英宣布吐瓦魯和附近的吉爾伯特為英“保護地”。1916年被劃入“英屬吉爾伯特和埃利斯群島殖民地”。1975年10月法律上同吉爾伯特分離,改用舊名吐瓦魯(意為八島之群)。1978年6月實行自治,10月1日獨立,由托阿利皮·勞蒂任總理。1981年9月托馬西·普阿普阿繼任總理。1985年9月普阿普阿連任總理。
吉里巴斯共和國
TheRepublicofKiribati吉里巴斯首都:塔拉瓦(Tarawa)面積:陸地總面積812Km²,水域面積350萬Km²
人口:10.7萬(2007年)
民族:90%以上屬密克羅尼西亞人種,余為玻里尼西亞人和歐洲移民。
語言:官方語言為英語,通用語言為吉里巴斯語和英語。
宗教:居民多數信奉羅馬天主教和吉里巴斯新教。
吉里巴斯共和國簡史
3000年前已有馬來-玻里尼西亞人定居。約於公元14世紀斐濟人和湯加人入侵後與當地人通婚,形成了吉里巴斯民族。1892年吉爾伯特群島與埃利斯群島部分島嶼淪為英國“保護地”。1916年被劃入“英屬吉爾伯特和埃利斯群島殖民地”(1975年埃利斯群島分出,改稱吐瓦魯)。二次大戰中被日本侵占。1977年1月1日實行內部自治。1979年7月12日獨立,改稱吉里巴斯,為大英國協成員。
索羅門群島
TheSolomonIslands首都:霍尼亞拉(Honiara)
面積:28369Km²
人口:42.6萬人(1999年)
民族:94.2%屬美拉尼西亞人種,玻里尼西亞人占4%,密克羅尼西亞人1.4%,白人0.4%。華人約1000多人。
語言:全國有87種方言,通用皮金語,官方語言為英語。
宗教:居民95%以上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聖公會擁有全國2/3的信教者。
索羅門群島簡史
早在3000年前該群島已有人居住。1568年被西班牙人發現並命名。後荷蘭、德國、英國等殖民者相繼到此。1885年北所羅門成為德國保護地。1893年南所羅門成為英國保護地。1900年,德國將大部分所羅門島嶼轉讓給英國以換取自由獲得薩摩亞的權力。英國隨後成立“英屬索羅門群島保護地”。二次大戰期間一度被日本占領。1976年1月2日實行內部自治。1978年7月7日獨立。現為大英國協、聯合國和南太平洋論壇成員國。
斐濟共和國
TheRepublicofFiji
首都:蘇瓦
面積:18,333.00Km²
同北京時差:+4.00
國際電話碼:679
人口:91.8萬人(2007年)
語言:英語為官方語言,也講斐濟語和印地語
貨幣:斐濟元
民族:印度族占48.6%,斐濟族占46.2%,歐洲血統、羅圖馬族、華人及其它占5.2%。
宗教:無官教,53%信奉基督教,38%信奉印度教,8%為穆斯林。
斐濟共和國簡史
數千年前,美拉尼西亞人遷徙到斐濟。公元世紀玻里尼西亞人來到斐濟定居。1643年荷蘭航海者阿貝爾塔斯曼航行至此,是最先發現斐濟的歐洲人(亦有西班牙航海者在塔斯曼前來到斐濟之說)。1774年英國探險者庫克發現了斐濟的一些島嶼。1840年美國遠征探險隊司令威爾克斯航行到斐濟。19世紀,商人、衛理公會教徒、傳教士,潛逃的澳大利亞囚犯來到斐濟定居。1871年酋長卡考鮑控制了斐濟大部分地區,結束各種各樣的部族衝突。他在鄰國湯加的國王圖普一世的幫助下,一度贏得了斐濟的和平,1874年10月10日,斐濟淪為英國的領地,此後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直到1970年10月10日它成為大英國協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種族間的緊張關係困擾著斐濟。儘管在19世紀末期按契約來到斐濟的印度族工人的後裔在數量上已經超過當地居民,但他們未能享有同樣的政治代表權和土地擁有權。1987年4月的大選中,斐濟工黨和民族聯合黨在大選中獲勝,這兩個主要由印度族人組成的政黨占據了議會中的多數席位,組成以蒂莫西.巴萬德拉為總理的新政府。這是斐濟歷史上第一次由印度族人占據大多數部長職位的政府。同年5月14日,西蒂維尼.蘭布卡中校(後晉升為少將)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巴萬德拉政府。爾後出現了全國範圍的動亂。經過一番努力,雙方達成協定組成兩黨聯合臨時政府。1987年9月25日蘭布卡發動第二次政變,協定未能付諸實施。1987年10月1日,蘭布卡廢除憲法,宣布出任國家元首。10月7日,他又宣布斐濟為共和國。同年在加拿大舉行的大英國協首腦會議正式宣布斐濟已喪失大英國協成員國的資格。12月6日,蘭布卡辭去國家元首職務。1988年10月15日,放棄為女王代表的前總督佩納亞.加尼勞成為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並成立了以前總理卡米塞塞.馬拉為總理的新內閣。
薩摩亞
TheIndependentStateofSamoa首都:阿皮亞(Apia)
面積:2934Km²
人口:17.7萬人(2003年)
民族:絕大多數為薩摩亞人,屬玻里尼西亞人種;還有少數南太平洋其他島國人、歐洲人和華裔以及混血人種。
語言:官方語言為薩摩亞語,通用英語。
宗教:多數居民信奉基督教。
薩摩亞簡史
3000年前已有薩摩亞人在此定居。約1000年前被湯加王國征服。1250年馬列托亞家族趕走湯加入侵者,成立獨立王國。1722年荷蘭人發現薩摩亞。19世紀中葉,英、美、德國相繼侵入。1899年,根據英、美、德3國簽訂的條約,薩摩亞淪為德國殖民地,東薩摩亞由美國統治。一次大戰爆發後,紐西蘭對
德宣戰,占領薩摩亞。1920年,國際聯盟把薩交紐西蘭管理。二次大戰後,聯合國將薩交紐西蘭託管。1954年開始實行內部自治。1962年1月1日宣布
獨立。獨立後,馬列托亞與另一位傳統首領共同履行國家元首職責。1963年4月該傳統首領去世,馬列托亞成為唯一的終身元首。
1997年7月,經議會批准,元首簽署,將國名由西薩摩亞獨立國改為薩摩亞獨立國。
巴布亞紐幾內亞
PapuaNewGuinea首都:莫爾斯比港
面積:462,840.00平方公里
同北京時差:+2.00
國際電話碼:675
人口:519萬人(2000年)
語言:英語和莫土語是議會中使用的官方語言。
貨幣:基納
民族:美拉尼西亞人占總人口的98%,白人占1%,玻里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和華人占1%。
宗教:基督教新教63%,羅馬天主教31%,其它宗教6%。
巴布亞紐幾內亞簡史
公元前八午年以前,來自亞洲的狩獵者和農民,先後取道印度尼西亞來到島上定居。十六世紀初葉以後,歐洲水手數度來到島上預言該島是金島。1545年被西班牙占領,並因該島居民面貌與非洲西海岸的居民相似,命名該島為紐幾內亞。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經商者接踵而至,德國商人尋求在紐幾內亞北部經營椰子油生意。十九世紀初葉英國和荷蘭訂立瓜分該島的協定,1828年荷蘭開始在該島西部殖民。1949年至1962年作為荷屬幾內亞由荷蘭繼續統治。
紐幾內亞島東部,在1884年澳大利亞併吞該島的企圖失敗之後,英國擔心德國人占領這一地區,遂於1884年在紐幾內亞島的南部沿海及附近島嶼建立了自己的保護地。德國人隨而效之,占取了紐幾內亞北部的3個地區。1885年英國和德國簽訂了英德協定,劃定各自在該島的勢力範圍。翌年,德國占領了紐幾內亞島的北部以及新不列頓、新愛爾蘭及布乾維爾等島嶼,英國占領了紐幾內亞島南部及附近島嶼。1901年,英屬紐幾內亞轉交澳大利亞統治,並於1906年重新命名為巴布亞領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屬紐幾內亞於1914年被澳大利亞占領。1920年12月17日國際聯盟決定委託澳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於1942年至1945年間被日本占領。戰後聯合國委託澳繼續管轄德屬部份。1949年澳將原英屬和德屬兩部分合併為一個行政單位,稱“巴布亞和紐幾內亞領地”,並於1972年改名為巴布亞新幾內亞。1973年12月1日,獲得自治。1975年9月16日宣告獨立,成為大英國協成員國。
帛琉共和國
TheRepublicofPalau
首都:科羅爾(Koror)
面積:458平方公里(陸地面積)
人口:21000人(2007年)
民族:多屬密克羅尼西亞人種
語言:官方語言為帛琉語,通用英語
宗教:全國73%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中40.7%信羅馬天主教,24.7%信基督教新教
帛琉共和國
【簡史】
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1710年被西班牙探險家發現。1885年被西班牙占領,1898年被西班牙賣給德國。一次大戰中被日本占領,二次大戰期間被美國攻占。1947年,聯合國將其交美國託管,與馬紹爾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構成太平洋島嶼託管地的4個政治實體。1969年,帛琉開始就未來政治地位同美國談判。並於1982年8月與美簽訂了《自由聯繫條約》。但該條約在多次公民投票中,均因未達75%的法定多數而未能獲得通過。1993年11月舉行第八次公決,終於順利通過了該條約。根據該條約,帛琉於1994年10月1日結束其託管地位,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但與美國仍保持特殊關係。同年12月,帛琉加入聯合國。
經濟
經濟以農礦業為主,盛產供出口的椰子、甘蔗、鳳梨、天然橡膠等。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薯類、玉米、稻子等,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糧食生產,不能自給。畜牧業發達,以養羊為主。綿羊頭數占世界綿羊總頭數的20%左右,羊毛產量占世界羊毛總產量的40%左右。工業以採礦、農畜產品加工為主。重工業較發達的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新喀里多尼亞鎳產量居世界第二位,斐濟的金和諾魯的磷酸鹽開採較發達。
農業:澳、新兩國有現代化的農牧業,產品商品率高。澳大利亞羊毛生產和出口占世界第一位,紐西蘭出口羊肉居全球之首。澳大利亞農牧業生產主要分布在大陸東南部,寬160~402公里的新月形地帶,從昆士蘭州東南部的達令丘陵地起,西南抵南澳大利亞州埃爾半島。西澳大利亞州西南部也有一塊呈西北、東南走向的發達農牧區。澳大利亞大陸內部為粗放牧區。紐西蘭的農牧業較均勻地分布在南、北兩島,北島養牛業最為發達,南島東部平原是典型的農牧業混合區,為紐西蘭的重要穀倉。其他島國多以農業生產為主,發展水平較低。農業分商品性農業和自給性農業兩類,前者以熱帶和
亞熱帶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椰子、甘蔗、可可、咖啡、油棕等,其中椰子產品產量和出口量在世界均有一定地位;後者以生產薯類為主。糧食不能自給。漁業資源豐富,因捕撈方式落後,產量有限,只部分國家有少量魚產品出口。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等國森林覆蓋率高達75~90%,伐木和木材出口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礦業:金屬礦物資源豐富,澳大利亞大陸為集中產區。西澳大利亞西北部的皮爾巴拉地區與奧夫薩爾米亞山嶺為鐵礦石主要產區。1963年以後鐵礦石出口量迅速增加,日本為最大買主。紐西蘭南、北兩島的西海岸也出產少量鐵礦石。約克角半島西側為鋁土礦重要產地。卡爾古利是60年代新崛起的鎳礦開採中心。芒特艾薩盛產銅礦石,它同布羅肯希爾一起成為大洋洲鉛鋅銀共生礦的兩大產地。錫礦開採集中於塔斯馬尼亞島和大陸東南部的阿德萊德地區。上述金屬礦產量均居世界重要地位。19世紀中葉開始,澳、新兩國黃金採掘業曾興盛一時,近年生產雖不如以往,但仍占有一定地位。
大洋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主要礦物有銅、鎳、鉻、磷酸鹽等。銅礦開採集中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布乾維爾島。新喀里多尼亞是世界重要的鎳礦開採中心之一,鉻礦石產量也占有一定地位。諾魯是大洋洲諸國中出產磷酸鹽最多的國家。
澳大利亞煤炭資源較豐富,且產地靠近東南沿海工業交通發達地區,對鋼鐵工業、能源工業的發展和煤炭出口都很有利。紐西蘭能源主要是水力,還有地熱等。
工業:工業主要集中於澳大利亞,其次是紐西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澳、新兩國以農牧業經濟為主;大戰期間,兩國經濟發展較快,工業比重上升。50~70年代工業發展迅速,其生產總值和就業人員遠超過農牧業。兩國分別建立了鋼鐵、有色冶金、機械製造、化工、建築材料、紡織、農畜產品出口加工等工業。澳大利亞工業多分布在昆士蘭州羅克漢普頓到南澳大利亞州懷阿拉之間的新月形濱海地帶。這一地帶是大洋洲的工業中心,也是南半球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紐西蘭工業多集中在北島的幾個城市,其中奧克蘭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
其他國家和地區工業比較落後。現有工業多為農、林產品加工業,如椰子加工、蔗糖加工等。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所羅門群島、西薩摩亞等國還建立了一批為當地生產、生活服務的小型製造業。諾魯及新喀里多尼亞,以礦業為國民經濟命脈。1972年開始,銅礦開採成為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重要工業部門。大洋洲各國除礦產品和少部分農林產品加工工業在生產地以外,工業多分布在首都和首府;近年來都重視發展旅遊業。
交通
大洋洲是世界上許多重要海上和空中航線的必經之地,許多國際海底電纜都通過這裡。在洲內,海運是國與國、島嶼與島嶼之間相互聯繫的重要手段。主要港口有澳大利亞的悉尼、墨爾本,紐西蘭的奧克蘭、惠靈頓,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新喀里多尼亞的努美阿,斐濟的蘇瓦,東薩摩亞的帕果帕果,法屬玻里尼西亞的帕皮提等。其中悉尼和奧克蘭兩港為世界著名海港。大洋洲的鐵路網與公路網絕大部分集中在澳、新兩國,多數島國沒有鐵路,公路網也很稀疏。
旅遊業
近年來大洋洲國家重視發展旅遊業。湯加、萬那杜等國家旅遊業收入可觀,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著名文化景觀----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位於澳洲悉尼,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已成為悉尼市的標誌性建築。該歌劇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該劇院設計者為丹麥設計師約恩·烏松。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
外觀為三組巨大殼片,聳立在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第一組殼片在地段西側,四對殼片成串排列,三對朝北,一對朝南,內部是大音樂廳。第二組在地段東側,與第一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規模略小,內部是歌劇廳。第三組在它們的西南方,規模最小,由兩對殼片組成,裡面是餐廳。其他房間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內。整個建築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寬97米的大台階。車輛入口和停車場設在大台階下面。有“翹首遐觀的恬靜修女”之美稱。
歌劇院整個分為三個部分:歌劇廳、音樂廳和貝尼朗餐廳。歌劇廳、音樂廳及休息廳並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崗岩石基座上,各由4塊巍峨的大殼頂組成。有“船帆屋頂劇院”之稱..
世界奇觀----大堡碓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觀之一,也是澳大利亞人最引以為自豪的天然景觀。又稱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國”。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昆士蘭省對岸,是一處延綿2000公里的地段,它縱貫蜿蜒於澳大利亞東海岸,全長2011公里,最寬處161公里。南端最遠離海岸241公里,北端離海岸僅16公里。在落潮時,部分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島。這裡景色迷人、險峻莫測,水流異常複雜,生存著400餘種不同類型的珊瑚礁,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這裡有魚類1500種,軟體動物達4000餘種,聚集的鳥類242種,並有著得天獨厚的科學研究條件。這裡還是某些瀕臨滅絕的動物物種(如儒艮和巨型綠龜)的棲息地。
它由數千個相互隔開的礁體組成。許多礁體在低潮時顯露或稍被淹沒,有的形成沙洲,有的環繞島嶼或鑲附大陸岸邊。是數百萬年來由珊瑚蟲的鈣質硬殼與碎片堆積,並經珊瑚藻和群蟲等生物遺體膠結而成。至少有350種色彩繽紛、形態多樣的珊瑚,生長在淺水大陸棚的溫暖海水中。據鑽大堡礁海底珊瑚探,礁體之下是早第三紀陸相堆積,說明該地區原先位於海面以上。
地理區域
分為澳大利亞、紐西蘭、紐幾內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
澳大利亞:以動植物的珍異聞名,是藍桉、大葉桉、檸檬桉、檀香、南洋杉、木麻黃、蠟菊等載培植物的原產地。
紐幾內亞:面積約81萬多平方千米,其中紐幾內亞(亦稱伊里安島或巴布亞島)的面積為78. 5萬平方千米。居民多美拉尼西亞人和巴布亞人。東部居民講美拉尼西亞語和皮欽語,西部居民通用馬來語。約一半居民信基督教。毛克山脈和馬勒山脈橫貫全島,海拔達4000米以上。南部的里古-弗萊平原為該島最大的平原,沿海多沼澤和紅樹林。東南部沿海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海拔1 000米以上地區屬山地氣候,其餘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高山地區終年積雪。北半部年平均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南部1000-2000多毫米。1-4月受熱帶颶風影響。礦物以金、石油較重要。主要產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膠等。
美拉尼西亞:意為“黑人群島”。位於西太平洋,赤道同南回歸線之間。陸地總面積約155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當地居民通用美拉尼西亞語,英語為官方語言。主要有俾斯麥群島、索羅門群島、聖克魯斯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島、斐濟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意為“小島群島”。位於中太平洋,絕大部分位於赤道以北。陸地總面積2584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密克羅尼西亞人。主要有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諾魯島、吉爾伯特群島等。群島分列為兩弧,中隔馬里亞納海溝。群島以珊瑚礁為主,有許多大環礁和礁湖,也有火山島。屬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加羅林群島附近是颱風源地之一。主產香蕉、甘蔗、椰子和磷酸鹽等。(1)諾魯共和國位於太平洋中西部。面積22平方千米。居民多諾魯人。諾魯為一珊瑚島,屬熱帶雨林氣候。諾魯行政管理中心為亞倫。(2)吉里巴斯共和國位於諾魯東部,面積684平方千米。產椰乾、磷酸鹽、水果、魚翅等。首都塔拉瓦。1980年6月25日同我國建交。(3)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由60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722平方千米。首都科洛尼亞。198 9年9月11日同我國建交。(4)馬紹爾群島??0年11月16日與我國建交。(5)帛琉共和國面積488平方千米。首都科羅爾。
玻里尼西亞:意為“多島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陸地總面積約20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玻里尼西亞人,主要有夏威夷群島、中途島、威克島、吐瓦魯群島、湯加群島、社會群島、土布艾群島、土阿莫土群島、馬克薩斯群島、紐埃島、薩摩亞群島、托克勞群島、庫克群島、萊恩群島、菲尼克斯群島、強斯頓環礁、瓦利斯群島、富圖納群島、皮特凱恩群島等。由火山島和珊瑚礁組成。赤道附近各島屬熱帶草原氣候,其它各島屬熱帶雨林氣候。玻里尼西亞中部是颱風源地之一。礦物有磷酸鹽、鎳、鉻等。沿海產珍珠。盛產並出口椰乾,還產可可、甘蔗、天然橡膠等。(1)湯加王國位於玻里尼西亞的西南部。由約170個島嶼組成。面積697平方千米。1970年6月4日宣布獨立。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並出口椰乾和香蕉。首都努庫阿洛法。(2)法屬玻里尼西亞,位於太平洋中南部,主要包括社會群島、土布艾群島、土阿莫土群島、馬克薩斯群島、甘比爾群島、刀羅蒂里群島(巴斯群島)和拉帕島等。陸地面積400 0平方千米。首府帕皮提。(3)紐埃,位於南太平洋中部。陸地面積2 58平方千米。首府阿洛菲。(4)薩摩亞群島,位於斐濟東北,為南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樞紐。主要由烏波盧島、薩瓦伊島及土土伊拉島等1 3 個島嶼和珊瑚礁組成,陸地總面積3144平方千米。群島分東、西兩部分,西薩摩亞已經獨立,東薩摩亞仍為美國占領。東薩摩亞陸地面積197平方千米,產並出口椰乾、香蕉、水果、魚罐頭,首府帕果帕果。(5)托克勞群島(新),又稱尤寧群島,位於薩摩亞群島以北。陸地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2000。主產椰子、可可、香蕉。(6)吐瓦魯,位於薩摩亞群島西北。陸地總面積為26平方千米,主要為玻里尼西亞人,1978年10月1日獨立。居民多從事椰子種植和捕魚。首都富納富提。(7)庫克群島(新),位於薩摩亞群島東面,分南、北兩部分。陸地總面積240平方千米。盛產並出口柑橘、椰乾、蕃茄及珍珠貝,還產香蕉、咖啡、木薯、鳳梨等。首府阿瓦魯阿。(8)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位斐濟和薩摩亞群島間。陸地總面積153 平方千米 。產椰子、薯類、芋頭、香蕉。首府馬塔烏圖。(9)皮特凱恩群島(英),位於土阿莫土群島東南面。面積5. 2平方千米 。主產水果、魚類,首府亞當斯敦。
大洋洲政區
獨立國家 | 澳大利亞 |斐濟 | 吉里巴斯 | 馬紹爾群島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諾魯 | 紐西蘭 | 帛琉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薩摩亞 | 索羅門群島| 湯加 | 吐瓦魯 | 萬那杜 |
海外屬地與其他特殊政區 | 美屬薩摩亞 (美國) | 阿什莫爾和卡捷島 (澳大利亞) | 豪蘭和貝克群島(美國) | 聖誕島 (澳大利亞) | 科科斯(基林)群島 (澳大利亞)|庫克群島(紐西蘭) |珊瑚海群島 (澳大利亞) | 法屬玻里尼西亞 (法國) | 關島( 美國) | 賈維斯島 (美國) | 約翰斯頓環礁 (美國) | 金曼礁 (美國) | 中途島 (美國) | 新喀里多尼亞 (法國) | 紐埃 (紐西蘭) | 諾福克島 (澳大利亞) | 北馬里亞納群島(美國) | 帕邁拉環礁(美國) | 皮特凱恩群島 (英國) | 托克勞 (紐西蘭) | 威克島(美國) |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法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