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各地別名:蓮子草(通稱)、節節花、鱟腳草(潮汕)、鱟腳菜、節節花(汕頭、南澳)、鱟腿蘇(揭陽)、紅花墨草、白花總草菇(饒平)、白雞腸菜、蝦鉗菜、白菜仔菜、白花仔、節節花(湛江)。
本品為莧科蝦鉗菜屬蓮子草,本草生於曠野路邊、水邊、田邊潮濕處。夏、秋季採收。本品微甘、淡、涼。有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的功用。外用拔毒止癢。主治咯血、衄血、便血、尿道炎、痢疾、咽喉炎、乳腺炎、小便不利。外用治瘡癤腫毒、濕疹、皮炎、體癬、毒蟲咬傷。
特徵特性
性味歸經微甘、淡,涼。一年生草本。莖細長,上升或匍匐,有兩行縱列的白色柔毛,節上密被柔毛。葉對生,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8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漸狹成短葉柄,全緣或中部呈波狀。頭狀花序腋生,長0.5~1厘米;每花有苞片5,披針形,乾膜質;花密集,花被5,白色,乾膜質;雄蕊通常3枚,不育雄蕊三角狀鑽形,花絲基部合生成杯狀;雌蕊1,心皮1,柱頭頭狀。胞果倒卵形,稍扁平,兩側有狹翅。花期5月。果期7月。
化學成分
含黃酮甙、三萜皂甙、有機酸、酚性成分、香豆素、糖、脂肪、蛋白質、6-甲氧基木犀草素、7-a-L-鼠李糖甙(7-a-L -rhamnosy 1-6-methoxyluteolin)及藤菊黃素(patuletin)。
生長環境
藥用原理
拼音名:Lián Zǐ Cǎo
別名:蝦鉗菜、節節花、水牛膝、鱟腳菜
來源:莧科蝦鉗菜屬植物蓮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 (L.)DC.的全草。夏秋采。洗淨曬乾。
性味:微甘、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濕消腫,拔毒止癢。用於痢疾,鼻衄,咯血,便血,尿道炎,咽炎,乳腺炎,小便不利;外用治瘡癤腫毒,濕疹,皮炎,體癬,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服,或鮮全草2~4兩,絞汁燉溫服。外用適量,鮮全草搗爛敷或水煎濃汁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單方驗方
1、治黃疸:鮮蓮子草30克,金錢草15克,水煎,沖紅糖服,連服7天。
2、治牙痛:鮮蓮子草、刺刁各15克,水煎服。
3、治痢疾:鮮蓮子草30克,水煎沖蛋服。
4、治繼發黴菌感染腸炎:乾蓮子草60克(鮮品120克),豬母菜40克(鮮品80克),車前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5、治痘瘡樣水皰症:蓮子草40克,生地、鮮茅根各30克,桑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6、治便秘:蓮子草、雞屎藤、豬母菜各30克(均鮮品)水煎服。
7、治跌打損傷:蓮子草、乳仔草各45克,捶爛拌酒取汁服,渣炒熱敷患處,日服1劑,連服2-3劑。
8、治牙齦腫痛:蓮子草、鋪地錦各30克,搗鹽、紗布包外敷患處,每日換1次。
9、治瘡瘍腫毒:(1)蓮子草、葉下紅各60克,方骨苦楝90克,捶爛加紅糖外敷患處。(2)蓮子草全草用冷開水洗淨和蜜,搗爛貼患處,日換2次。
本品內服常用量乾品10-15克,鮮品30-60克,孕婦忌服。
分布
分布於華東、華中、華南、西南等省區。
石竹目百科(四)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顯花植物的一目,屬雙子葉植物綱(特徵特徵為具兩片子葉)。 |
莧科
莧科 | 雙子葉植物,約65屬,850種,廣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有13屬,39種,南北均產之,有些供蔬食,有些人藥,有些供觀賞。 |
牛膝屬 | 鈍葉土牛膝;褐葉土牛膝;紅柳葉牛膝;紅葉牛膝;柳葉牛膝;葉牛膝;牛膝;少毛牛膝;土牛膝;小葉牛膝;銀毛土牛膝 |
白花莧屬 | 白花莧;海南白花莧;少毛白花莧 |
砂莧屬 | 砂莧 |
蓮子草屬 | 刺花蓮子草;錦繡莧;蓮子草;喜旱蓮子草 |
莧屬 | 凹頭莧;白莧;北美莧;刺莧;短苞反枝莧;繁穗莧;反枝莧;綠穗莧;千穗谷;尾穗莧;細枝莧;莧;雁來紅;腋花莧;皺果莧 |
青葙屬 | 鳳尾雞冠花;海南青葙;雞冠花;青葙;台灣青葙 |
漿果莧屬 | 白漿果莧;漿果莧 |
杯莧屬 | 杯莧;杯莧屬;川牛膝;絨毛杯莧;頭花杯莧 |
千日紅屬 | 千日紅;千日紅屬;銀花莧 |
血莧屬 | 血莧 |
安旱莧屬 | 安旱莧 |
擬林莧屬 | 擬林莧 |
林地莧屬 | 林地莧 |
針葉莧屬 | 針葉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