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花莧

銀花莧

銀花莧(學名:Gomphrena celosioides)是莧科千日紅屬的植物。別名雞冠千日紅(南京中山植物園栽培植物名錄)。分布在台灣島、美洲熱帶、世界各熱帶地區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等地,多生長在路旁草地,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銀花莧直立或披散草本,高約35m。被貼生白色長柔毛。單葉對生;葉柄短或無;葉片長橢圓形至近匙形,長3-5cm,寬1-1.5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漸狹,背面密被或疏生柔毛。頭狀花序頂生,銀白色,初呈球狀,後呈長圓形,長約2m以上;無總花梗;苞片寬三角形,小苞片白色;脊棱極狹;萼片外面被白色長柔毛,花後外側2片脆革質,內側薄革質;雄蕊管先端5裂,具缺口;花柱極短,柱頭2裂。胞果梨形,果皮薄膜質。花果期2-6月。

生態環境

生於路旁草地。分布於台灣海南西沙群島等地。

生物學特性

宿根性草本或一年生草本。喜潮濕環境,生在路旁草地,多為田邊雜草,危害輕。花果期:春季至秋季開花。生性強健,耐旱、耐瘠,適合花壇、盆栽或地被。

為害特點

一般性雜草。多為田邊雜草,危害輕。

藥用價值

銀花莧銀花莧

藥用全草。味甘,性涼。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主治濕熱、腹痛痢疾、出血症、便血、痔血。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莧科植物銀花莧的全草。

功 效: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主 治:治濕熱、腹痛、痢疾、出血症、便血、痔血。
性味歸經:甘、淡、涼。大腸、小腸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2克。
別 名:雞冠千日紅(《南京中山植物園栽培植物名錄》)、地錦莧(廣東)
動植物資源分布:台灣廣東海南島、西沙群島。
拉丁名:銀花莧Gomphrena celosioides Mart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分布

原產美洲熱帶,現分布世界各熱帶地區。中國廣東、海南島西沙群島、台灣亦有。生在路旁草地。

莧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