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7歲人鳴盛和科班學梆子花旦,改名盛琴,藝名小牡丹花。筱翠花九歲入老水仙花主辦的鳴盛和科班學藝,演梆子、京劇花旦,曾名盛琴,藝名“小水仙花”。出科後曾搭斌慶社演戲,後曾自行組班任主演。曾拜田桂鳳為師,同時向路三寶、余玉琴、侯俊山、王瑤卿等學藝。1911年,鳴盛和科班解散,1912年加入富連成科班,為連字科學生,經蕭長華、郭春山等名宿教導,技藝大進。由於他在科里替人扮演梆子戲《三疑計》里的丫環翠花演得很出色,所以蕭長華先生就給他起一個藝名,叫筱翠花。(另一說,因為他在富連成社演《遺翠花》一劇中的丫環翠香非常出色,於是蕭長華先生便給他起了個帶有紀念意義的名字——筱翠花。語出《中國京劇史》(中卷))他的藝術師從田桂鳳、路三寶、侯俊山、余玉琴和王瑤卿、郭際湘。1918年出科後,他搭入斌慶社演戲。又從著名旦角田桂鳳、路三寶、侯俊山、余玉琴學花旦戲。能戲多,戲路廣,文武兼備。曾與楊小樓、余叔岩、高慶奎、尚小雲等名角合作。後來曾輔佐尚小雲,並參加尚派新戲《婕好熊當》、《白兔記》等演出。他也和楊小樓演過《東昌府》、《戰宛城》,和余叔岩演過《坐樓殺惜》、《游龍戲鳳》等。最後,自己組班,在北京、上海、漢口等地演出,聲譽大振。
藝術特色
筱翠花扮相姣好,眼睛大而秀美有神,雙目似會說話,正所謂 “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而且身段苗條,嗓音雖然略帶沙啞,但是演唱和念白功力深厚,能夠響堂打遠,字字能夠送到最後一排觀眾的耳朵里。筱翠花的技藝精湛,表演精細,刻意求工,所以有人說筱翠花先生的表演猶如工筆畫。他的蹺功已臻化境,解放後廢了蹺,但是他仍然走蹺步,很見功夫。
他的一舉一動,都中規中矩,極具法度,富有女性的古典美。有人把荀慧生先生和筱翠花先生表演的戲路子和風格做了這樣的比較。從戲路子上看,荀慧生先生善於演的是花旦裡邊的閨門旦和小旦,也就是表現一種嬌憨、天真活潑的少女的形象,所以有人說看荀慧生先生的表演,好比看抓拍的人像攝影,一顰一笑都具有鮮活的風情美。而筱翠花先生他演的是花旦里的潑辣旦、風騷旦和鬼魂旦,所以他擅長演潑辣的、放蕩的女性形象。但是由於他的表演上富有一種古典的美,所以有人說看筱翠花的表演,猶如看古代的美人圖畫卷,一顰一笑都具有一種古典美。
藝術風格主要是細膩精緻,所刻劃的人物形象豐滿、準確,是現代花旦行當中影響最大的流派。筱翠花自幼坐科時兼習京劇、崑曲、梆子,為他的步法、身段和舞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行當方面,他又曾學演青衣、花衫、花旦和刀馬旦,唱、念、做、打均佳,蹺工尤為出色。筱翠花師承田桂鳳、路三寶,在繼承他們藝業的同時,深入體會劇情和人物性格,精確地提煉生活,又借鑑崑曲、梆子的優長,多方面豐富自己的表演,不斷地突破與創新,無論劇目、行當、武技、表演各方面,都大大地超過了田、路等人。筱翠花中年嗓啞,不以唱工為主,念白卻有十分功力,雖聲音不高,但能打遠,吐字清晰而富有力度.尤擅京白,兼有甜、柔、辣、脆的特點,生動傳神。飾演少女則突出其甜美,如《打櫻桃》、《小放牛》;飾演淫蕩、兇惡的婦人又極其潑辣,如《坐樓殺惜》等。筱翠花的台步更令人稱絕,上蹺後的快步、趨步、跪步和圓場輕盈迅捷,如《紅梅閣》、《活捉三郎》中描摹鬼魂的步法,飄忽轉騰,配以行雲流水的身段,給人以足不沾塵御風而行的感覺。《陰陽河》中則肩挑垂穗的八楞水桶,踩蹺走“花梆子”步,不但越走越快,而且桶中的燭光不晃,下垂的絲棉不動,都顯示了高度的技巧。小翠花最大的成就在於做工,他做戲認真,表現古代婦女的行動能由生活中尋找源泉井加以提煉,舉手投足精確優美,尤注意細節的刻畫,如《拾玉鐲》中的捻線、飼雞等動作,真實自然。筱翠花的翻撲功夫亦為難能,對於吊毛、搶背、發綹等的熟練運用都加強了表現力。
他雖然正式拜的老師是田桂鳳,但他崑曲、梆子皆通,武功根底深厚,這一點與路三寶相同。從戲路子上講,於連泉擅演的《坐樓殺惜》、《戰宛城》等花旦刺殺戲帶有兇狠煞氣的精湛表演,也是繼承了“面有慘厲之色”的路三寶後,再加以豐富發展的。而對於連泉“筱派”藝術風格影響最大的,也是路三寶。他自成一派,而為“筱派”之後,創演的《馬思遠》、《雙釘記》、《陰陽河》、《西湖陰配》等戲,在今天已不宜公演,但他的《拾玉鐲》、《鐵弓緣》、《貴妃醉酒》等戲,卻是別具風格的。不論“筱派”戲內容如何,他的花衫表演技巧、潑辣矯健的花旦藝術都是後人學習的典範,很有吸收、借鑑、繼承、充實的價值。
主要作品
筱翠花戲路博廣,他從陳嘯雲學過《戰蒲關》、《二進宮》、《走雪山》等青衣戲;從張彩林學過《秦良玉》、《玉虎墜》、《珍珠扇》等刀馬旦戲;也學過《撿柴》、《梅降雪》、《紫霞宮》、《殺狗》等河北梆子花旦戲。他的《鐵弓緣·英傑烈》是師法郭際湘,自己又有所突破創新。他演過崑曲《昭君出塞》、《琴挑》和吹腔《奇雙會》;古裝戲演過《貂蟬》。曾參加過高慶奎的新戲《七擒孟獲》飾祝融夫人,全部《慶頂珠》飾蕭桂英。他自己挑班後,演過《樊梨花出世》、《梵王宮》等戲;武打戲他演過《巴駱和》,並演過《演火棍》;反串戲則演過《八蜡廟》的賀人傑。筱翠花擅演的劇目極多,偏於玩笑的有《荷珠配》、《打櫻桃》、《打槓子》、《一匹布》等,載歌載舞的有《小上墳》、《小放牛》、《梵王宮》、《貴妃醉酒》等;以武打為主的有《巴駱和》、《演火棍》、《英傑烈》、《東昌府》等;表現兇殺、鬼魂的有《坐樓殺惜》、《活捉三郎》、《殺子報》、《馬思遠》、《陰陽河》、《
代表劇目
筱翠花的代表作有《翠屏山》《坐樓殺惜》《活捉張三郎》《紅梅閣》《陰陽河》《戰宛城》《大劈棺》《荷珠配》《一匹布》《馬思遠開茶館》等。
藝術傳人
他的傳人主要有毛世來、陳永玲、崔熹雲、李丹林等。還有劉盛蓮等也是完全宗法“筱派”的。
活動年表
1918年12月16日,農曆戊午年十一月十四日:馬連良首演《胭脂褶》
1919年,農曆己未年:言菊朋以票友領班赴漢演出
1919年9月24日,農曆己未年八月初一日:吉祥園演出
1919年10月8日,農曆己未年八月十五日:吉祥園演出
1919年11月21日,農曆己未年九月廿九日:吉祥園演出
1919年12月18日,農曆己未年十月廿七日:廣德樓演出
1920年9月13日,農曆庚申年八月初二日:北京梨園公益總會十六省水災急賑義務戲1921年,農曆辛酉年:余叔岩加入雙慶社
1922年11月17日,農曆壬戌年九月廿九日:張英華為子完婚堂會
1922年12月2日,農曆壬戌年十月十四日:溥儀大婚堂會戲第一天
1922年12月3日,農曆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溥儀大婚堂會戲第二天
1923年,農曆癸亥年:尚小雲、馬連良參加雙慶社
1923年2月25日,農曆癸亥年正月初十日,12時:春節黎元洪總統府堂會第三天
1923年3月17日,農曆癸亥年二月初一日:三慶園演出
1923年4月26日,農曆癸亥年三月十一日:程艷秋結婚
1925年6月11日,農曆乙丑年閏四月廿一日,晚:廣德樓演出
1925年9月12日,農曆乙丑年七月廿五日:尚小雲首演《林四娘》
1925年10月9日,農曆乙丑年八月廿二日,晚:尚小雲首演《貞女殲仇》
1926年1月,農曆乙丑年:小翠花組又興社
1926年1月23日,農曆乙丑年十二月初十日,晚: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2月4日,農曆乙丑年十二月廿二日,晚:小翠花首演《貂蟬》
1926年2月20日,農曆丙寅年正月初八日: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3月17日,農曆丙寅年二月初四日,晚: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11月27日,農曆丙寅年十月廿三日:開明戲院演出
1926年11月28日,農曆丙寅年十月廿四日:開明戲院演出
1928年1月13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第一舞台演出
1937年,農曆丁丑年正月:張伯駒四十歲生日堂會
1938年2月16日,農曆戊寅年正月十七日:楊小樓接三
1938年2月27日,農曆戊寅年正月廿八日:楊小樓送聖儀式
1938年9月14日,農曆戊寅年閏七月廿一日:北京伶界救濟黃河水災義務戲
1939年2月14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廿六日:1939年同義會濟貧義務戲第二天
1949年7月28日,農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晚:第一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平劇晚會舉行
1953年2月,農曆癸巳年:程硯秋劇團成立
1956年9月1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一天 1956年9月2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二天 1956年9月3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三天 1956年9月4日,農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四天 1959年6月3日,農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馬連良收梁益鳴為徒
各界輓聯
1981年4月16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舉行追悼會骨灰安放儀式。八百餘人參加了追悼會,喜連成第一科老藝人侯喜瑞以九十高齡親臨弔奠。
84歲的詞人、鑑賞收藏家、余派老生張伯駒親筆撰寫的輓聯:
觀去多歡場,開懷如對忘憂草;
演來少喜劇,捧腹應無含笑花。
張君秋是於門弟子,他的輓詞:
曾向於派問業,村姑放牛鴻鸞禧;
永懷花王神韻,坐樓殺惜打櫻桃。
(《活捉張三郎》 筱翠花 飾 閻婆惜鬼魂)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楊派武生朱家縉輓聯:
搬演酒後楊妃,轉袖飛裙霓羽舞;
刻畫樓中閻女,言簧目盼耐庵文。
北京戲曲研究所、於門弟子鄒慧蘭輓聯:
把手課徒,口傳身傳腰眼步;
全神貫注,言教身教流源長。
許姬傳的輓聯用他演過的《紅梅閣》、《活捉》、《花田錯》、《寶蟾送酒》、《賣油郎獨占花魁女》來悼念他含冤而死,終得昭雪:
含冤魂步,飄渺輕煙紅梅閣;
活捉群奸,春蘭送酒占花魁。
著名劇作家翁偶虹寫了長聯:
憶綺年,初遺翠花,鳳儀樓會,裁衣挑簾,載鴻譽,喜唱榮歸,誰不仰,翠屏山明,紅梅閣暖;
罹浩劫,摧殘梅玉,雞鳴幽界,拷御打桃,萎駿材,馬猶思遠,齊痛悼,碧塵帕碎,紫霞宮寒。
……此聯集於氏生前所演劇目餖飣而成,以劇名寄意,故不能囿於劇之完整性。
(一)“初遺翠花”,于氏在喜連成時,初名小牡丹花,因演《遺翠花》而紅,故改名小翠花。
(二)“鳳儀”即《鳳儀亭》,於演貂蟬。
(三)“樓會”即《雙珠鳳》中之“送花樓會”,於飾丫鬟。
(四)“裁衣挑簾”即《挑簾裁衣》,于氏在拿手戲之《俠義記》中飾潘金蓮,此處用“樓會”、“挑簾”者,因其初演於“廣和樓”而挑簾紅也。
(五)“喜唱榮歸”即《喜榮歸》,系坐科時踩躋之基本功戲,身段極多,非常精彩,用此劇名,言其出演各地,載譽而歸也。
(六)《翠屏山》飾潘巧雲。
(七)《紅梅閣》飾李慧娘。
(八)“摧殘梅玉“借《梅玉配》劇名,言浩劫之殘酷,於生前曾與尚小雲合作多年。《梅玉配》於飾韓翠珠,尚飾蘇玉蓮,分庭抗禮。
(九)“雞鳴”即《雞鳴驛》,此劇在於氏挑班時常演之,飾九花娘,廣告高列《雞鳴驛》、《畫春園》、《宣化府》三個劇名,以資號召,此劇由楊派武生孫毓堃飾粉面金剛徐勝。
(十)“幽界”即《幽界關》又名《查頭關》,于氏演劇中主角尤春風,用此兩劇,寓意十年浩劫中之陰森氣氛。
(十一)“拷御”即傳統劇《拷寇承御》,於在科班常與程連喜演之,於演寇承御,陳飾陳琳。
(十二)“打桃”即《打櫻桃》,於飾平兒,用此兩劇亦寄意浩劫中之殘酷現象。
(十三)“萎駿材,馬猶思遠”,嵌用於氏傑作《馬思遠》,駿材喻其傑出之才,由駿材始能聯繫到馬字,而嵌入《馬思遠》也。
(十四)《碧塵帕》即《海潮珠》,於飾棠姜,馬飾齊莊公。
(十五)《紫霞宮》於飾吳晚霞,系柳子幡為皮簧者,“餖飣”兩字作動詞用,蓋文詞之堆砌者曰餖飣,余堆砌於先生生前傑作十五劇,寄遙思而敬輓也。
走近京劇旦角演員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