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縣[山東省菏澤市下轄縣]

東明縣[山東省菏澤市下轄縣]
東明縣[山東省菏澤市下轄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明縣是山東省菏澤市下轄縣,位於魯西南平原、黃河南岸,是黃河入魯第一縣。截至2014年,東明縣總面積1370平方公里, 轄2個街道、10個鎮、2個鄉,總人口84.51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街道工業路。 金興定二年(1218年),開封府的東明縣改轄宛亭縣故地,東明縣縣城徙治於黃河北岸的東明集鎮(今屬東明縣),河南省蘭考縣北10公里的舊東明縣縣城被廢為通安堡,此為今山東省東明縣治縣的開端。 明弘治三年(1490年),才將縣治移於今縣城址。 東明縣盛產西瓜、小麥、玉米、大豆等,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平原綠化先進縣和唯一的縣級“中國西瓜之鄉”。東明縣地處中原油田腹地,富含石油、天然氣,是山東省重要石油化工基地。新石鐵路橫穿東西、106國道縱貫南北,東蘭公路連線魯豫,日東高速公路與長濟高速在縣城東部連線,日南高速公路沿境而過。 2016年,東明縣經濟生產總值(GDP)為280億元。 東明縣是中國著名的西瓜之鄉 、武術之鄉 、書法之鄉 、山東省長壽之鄉 。 2018年10月,獲得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漢晉時期

西漢時期地圖 西漢時期地圖

西漢時,縣境西南部屬陳留郡的濟陽縣,東及東南部屬濟陰郡的冤句縣、呂都縣,北部屬東郡的離狐縣,西部屬陳留郡的長垣縣。  

東晉時期,境內先後歸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等國。  

南北朝時,地屬北魏。今東明縣境的西部屬司州的濟陽,東部屬兗州的離狐、乘氏、冤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改西兗州為曹州,今東明縣境歸屬西兗州的冤句、離狐二縣。  

● 隋唐時期

隋朝時,今東明縣境北部屬濟陰郡的離狐縣,東及東南部屬濟陰郡的冤句縣,西南部屬濟陰郡的濟陽縣。  

宋代東明縣地圖 宋代東明縣地圖

初唐時,今東明縣境北部屬曹州離狐縣,南部屬曹州冤句縣。貞觀元年(627年),廢濟陰縣,其地併入冤句。天寶元年(742年)改離狐縣名為南華縣,南部仍屬曹州冤句縣。  

●宋金時期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改冤句縣名為宛亭縣。今東明縣境南部屬曹州宛亭縣,北部屬曹州南華縣。崇寧元年(1102年),改曹州為興仁府,宛亭、南華歸興仁府管轄。  

金大定三年(1163年),因黃河南徙沖壞宛亭縣城,隨廢宛亭縣。  

金興定二年(1218年),開封府的東明縣改轄宛亭縣故地,東明縣縣城徙治於黃河北岸的東明集鎮,河南省蘭考縣北10公里的東明縣舊縣城被廢為通安堡。此為今山東省東明縣治縣的開端。  

●元清時期

東明縣縣城遷徙地圖 東明縣縣城遷徙地圖

元初,東明縣仍屬南京路曹州。太宗七年(1235年),改屬中書省大名路開州,治所仍在東明集鎮。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為避水患,又遷東明縣縣城治於雲台集(今縣城西南西堡城)。  

1377年(洪武十年),廢東明縣,縣境北部劃歸開州,南部劃歸長垣。  

1490年(弘治三年),復割開州、長垣地,在大單集(今縣城)置東明縣。屬北道布政使司大名府。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懷慶、彰德二衛歸併後,東明縣遂增入26營,仍屬直隸省大名府。  

●民共時期

民國初,東明縣屬直隸大名府。  

民國三年(1914年5月),直隸大名府改為直隸省大名道,東明縣仍歸其管轄。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直隸省改為河北省,東明縣直隸河北省。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隸屬河北省政府第十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改屬河北省第十區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上半年,撤東明縣建制,東明縣南部劃歸考城縣,北部劃歸菏澤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恢復東明縣建制,10月,正式成立東明縣人民政府。  

民國三十六年至民國三十七年(1947年~1948年),東明縣屬河北省第十四專員公署管轄。  

東明縣夜景 東明縣夜景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20日,劃東明縣歸平原省菏澤專署。10月,東明縣屬平原省菏澤專區。  

1952平原省撤消後,屬河南省。  

1952年11月30日,撤銷平原省,東明縣歸屬河南省鄭州專區。  

1955年10月,東明縣改屬河南省開封專區。1963年4月,國務院為解決河南、山東兩省交界地區水利問題進行區劃調整,將東明縣又從河南劃歸山東省。  

1967年,菏澤專區更名為菏澤地區,東明縣歸其管轄。  

2001年6月,撤菏澤地區建菏澤市,東明縣仍屬之。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東明境內黃河大橋 東明境內黃河大橋

從1994年到2000年,相繼撤銷三春集鄉、馬頭鄉、劉樓鄉、大屯鄉,設立三春集鎮、馬頭鎮、劉樓鎮、大屯鎮等。

1994年12月29日,撤銷東明縣三春集鄉、馬頭鄉,設立三春集鎮、馬頭鎮。東明縣轄5個鎮、17個鄉:城關鎮、陸圈鎮、東明集鎮、馬頭鎮、三春集鎮、高村鄉、海頭鄉、菜園集鄉、武勝橋鄉、張寨鄉、沙窩鄉、漁沃鄉、胡莊鄉、長興集鄉、王店鄉、劉樓鄉、焦樓鄉、臨河店鄉、小井鄉、五營鄉、大屯鄉、焦園鄉。

1996年12月29日,撤銷東明縣劉樓鄉,設立劉樓鎮。

2000年6月21日,東明縣撤銷大屯鄉,設立大屯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2000年,東明縣轄7個鎮、15個鄉,包括城關鎮、東明集鎮、陸圈鎮、馬頭鎮、三春集鎮、劉樓鎮、大屯鎮、漁沃鄉、臨河店鄉、沙窩鄉、長興集鄉、王店鄉、焦園鄉、小井鄉、胡莊鄉、武勝橋鄉、菜園集鄉、張寨鄉、高村鄉、海頭鄉、五營鄉、焦樓鄉,以及中原油田六七廠虛擬鎮等。

2010年撤銷武勝橋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武勝橋鎮,鎮政府駐原武勝橋鄉政府駐地;撤銷城關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城關、漁沃2個街道辦事處。

2012年9月撤銷東明縣沙窩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沙窩鎮,鎮政府駐原沙窩鄉政府駐地。  

2013年9月 撤銷東明縣小井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小井鎮,鎮政府駐原鄉政府駐地。  

現行區劃

東明縣行政區劃 東明縣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東明縣轄2個街道、10個鎮、2個鄉:城關街道、漁沃街道、東明集鎮、劉樓鎮、陸圈鎮、馬頭鎮、三春集鎮、大屯鎮、武勝橋鎮、菜園集鎮、沙窩鎮、小井鎮、長興集鄉、焦園鄉。共有395個行政村、921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地理境域

東明縣位於山東省魯西南平原、黃河南岸,是黃河進入山東的第一縣。位於北緯34°58′~35°25′、東經114°48′~115°16′之間。縣境南北最長55公里,東西最寬35公里。東臨菏澤市牡丹區、曹縣,南與河南省蘭考縣接壤,西北與河南省長垣縣、濮陽縣隔河相望,總面積1370平方公里。  

氣候條件

東明縣屬北溫帶季風性大陸氣候,一年四季氣溫差別明顯。春天溫和乾燥,風多雨少;夏季炎熱潮濕,雨多溫高;秋季天高氣爽,晝熱夜涼;冬季寒冷多風,時降瑞雪。1月份最冷,最低氣溫-15℃;7月份最熱,最高氣溫為38.8℃;年平均氣溫13.7℃。日照5月份最多,為262小時;11月份最少,為180小時;年平均日照2587小時。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無霜期最長242天,最短192天,平均為215天。  

地形地貌

東明縣地處魯西南平原,全境系黃河沖積平原,是歷次黃河南、北改道的三角地帶,西南高,東北低。最高點在焦園鄉西南徐夾堤村,高程68.0米;最低點在武勝橋鄉的韓樓村,高程54.0米。海拔為54.5~66.5米。  

地質特徵

東明縣黃河 東明縣黃河

東明縣處魯西隆起區、太行山隆起帶、秦嶺隆起帶三大構造體系的交匯處。東部為蘭考~聊城斷裂帶,中南部為菏澤斷裂的西延,南部為蘭考凸起,西部和北部為東明凹陷(約占全縣地質構造的80%)。東明凹陷是東明地質構造的主體,屬於渤海灣下降帶的一部分,走向北北東,形似琵琶,北窄14~16公里,南寬約65公里,南北長約140公里。東明基岩屬侏羅系地層,第四系特級厚度大,覆蓋厚度在4米以上。表層以粘土、沙土為主。  

河流分布

洙水河 洙水河

2013年,東明縣全縣有較大的季節性河流11條,分屬洙趙新河和東魚河兩大水系,境內兩大水系均屬淮河流域的南四湖水系。其中洙趙新河水系是1966年對原洙水河、趙王河兩大河道截源並流而成,源於東明縣菜園集鎮宋寨村,在濟寧市的劉官屯入南陽湖,東明境內全長19.17公里,流域面積21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幸福河、五里河、魚沃河下段3條。東魚河水系源於東明縣劉樓鎮劉樓村南,在濟寧市的魚台入昭陽湖,東明境內全長31.6公里,流域面積382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東魚河北支、魚沃河上段、賈河、蘇集抗旱溝、紫荊河、裴子岩河、夏營河、趙王河8條。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3年,東明縣全縣總人口80.25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7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44‰。  

截至2014年,東明縣全縣戶籍總人口為84.51萬人,比2013年末增加4.2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68.2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0443人,出生率為61.23‰;死亡人口2913人,死亡率為3.54‰;自然增長率為57.69‰。2014年,東明縣全縣常住人口為72.31萬人,城鎮常住人口為30.2萬人,城鎮化率為41.76%。  

民族

截至2013年,東明縣有民族21個,其中少數民族20個,分別是: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布朗族、俄羅斯族,總計11萬餘人,回族人口在少數民族裡最多。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東明縣耕地 東明縣耕地

截至2014年,東明縣共有土地面積205.5萬畝。其中農用地面積143.9萬畝,耕地面積115萬畝,建設用地面積30.5萬畝。土壤類型分為潮土、鹽土、風沙土3個大類,潮土、鹽化潮土、鹼化潮土、潮鹽土、半固定風沙土5個亞類,14個土屬31個土種。其中潮土又名“濕潮土”、“夜潮土”,是東明土壤的一個主要土類,面積139.5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67.88%,分布於全縣各地,適宜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瓜菜等各種作物種植。  

淡水資源

東明縣湖泊 東明縣湖泊

東明縣屬黃淮平原,水資源比較豐富。全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39億立方米,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6.25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762.6立方米,高於全省人均占有量411立方米。境內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黃河客水。其中地表水的主要來源為降水,年均降水量為609.2毫米,地表水年均可利用量為842.8萬立方米,屬重碳酸型淡水,一般礦化度0.4~0.7克/升,屬重碳酸型淡水,符合農業灌溉及工業用水標準;地下水自西南向東北流向,補給方式主要是降雨、黃河側滲、放淤和灌溉入滲,地下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2.3億立方米,地下水一般礦化度小於2克/升,屬碳酸鹽類水;黃河客水是縣域的主要供水水源,境內河道長度為76公里,多年平均引黃河水6.55億立方米(包括往下游市縣送水),引黃客水水質好,含鹽量少,有機質多,礦化度和硬度低,適宜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水。  

礦產資源

東明縣石化 東明縣石化

東明縣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地熱、磚瓦粘土、地下水、礦泉水等6種。東明地處中原油田腹地,富含石油、天然氣,石油已探明儲量為2209萬噸,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63億立方。境內石油保有儲量占全省的0.42%,居全省第三位,天然氣占全省的12.09%,屬中原油田黃河南開發區,累計探明油區面積45.1平方公里,天然氣面積57.7平方公里。有馬廠、徐集、橋口、白廟、新霍、三春等油氣田,原油日產能力在400噸左右,天然氣日產能力在30萬立方左右。東明天然氣多屬乾氣,甲烷含量和燃燒值均高於大慶和勝利等油田。東明縣地處魯西隆起、華北凹陷帶結合部,是地熱異常的高值區,其大地熱流和地層溫度都是華北地區最高的。地熱資源是魯西南三大地熱田之一,其資源主要分布在縣城以東,探明地熱田面積12.5平方公里,儲量525.6萬立方米,熱儲層地熱資源總量5.4013×106焦耳。磚瓦粘土分布於全縣各鄉鎮,主要為粘土、粉質粘土、沙土、粉質沙土,厚度平均4米以上,資源量50平方公里,保有資源量2000餘萬噸。地下水可利用量2.389億立方米,已探明的小井鄉鍶—碘型礦泉水可開採資源量200立方米/日,年產量0.2483萬立方米。  

交通運輸

公路

東明曙光路東段 東明曙光路東段

國道106線 (北京一廣州)106國道在東明縣境內原稱高(村)蘭(考)公路,1946年建成。2005年,該線在縣境長56.5公里,均改建為二級柏油路面。  

東蘭公路(S262線),原為高村至蘭考公路的一部分,縣城以北至黃河公路大橋為106國道的一部分。1986年,該線全長48.22公里。1987年,幹線公路分國、省道後,縣城以南改稱東蘭公路,全長41公里,屬三級路,路面寬7米,途經城關、魚沃、東明集、小井、五營、馬頭6個鄉鎮。1989年縣城區段4公里油路改建,路面寬12米。2005年,東蘭公路縣境內長43.7公里,均為二級高級路面。  

豐東公路(S346線)該路線東明段原為濟(南)蘭(考)公路一部分。1987年,菏澤至東明段全線改建,縣境內長15.6公里,縣城區段2公里,路面寬15米,縣城區東段路面寬7米,為三級路。2005年,該路菏澤至東明段全線改建,路基寬30米,路面寬24米,縣境內長13.6公里,雙向6車道,為一級公路。  

日東高速公路 (日照至東明高速公路),1995年12月,菏東高速公路破土建設, 1998年12月竣工,設有雙向4車道,全長37公里。2002年5月,菏東高速公路正式與日照接通,全長412公里,東明縣境內長13公里,途經袁莊、郝橋、靳寨、耿莊、程莊、裕州屯、新莊、龍王廟、阮寨、王寨10個村莊。  

鐵路

東明縣火車站 東明縣火車站

新石鐵路橫穿東明縣東西,連線魯豫。  

東明縣火車站位於東明縣城南,隸屬鄭州鐵路局新鄉車務段,屬三等站,有幹部職工82人。該站建於1998年,占地面積20公頃,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候車室300平方米,有站台2個。站內鐵路7股。站內建有1座300噸容量的水塔,2個客運站台。一站台面積2400平方米,二站台面積3600平方米。有地下涵洞1座,貨物裝卸線3條。其中危險貨物裝卸線1條。有倉庫1座,貨位10個,面積694平方米。有3900平方米高站台,貨位32個。有10噸位龍門吊1個,供裝卸笨重貨物使用。  

東堡城火車站位於沙窩鄉西北部,隸屬鄭州鐵路局新鄉車務段,為四等站。占地0.3公頃,建築面積900平方米。主要辦理列到達或通過,不辦理客、貨運業務。  

2014年,東明縣全縣完成公路旅客運輸量1285萬人,比上年增長0.15%;實現客運周轉量50330萬人公里,增長0.10%;完成公路貨物運輸量2560萬噸,增長0.12%;實現貨運周轉量381010萬噸公里,下降1.01%。  

經濟發展

綜述

東明縣夜景 東明縣夜景

2014年,東明縣生產總值(GDP)為243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3年增長11.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3.58億元,比2013年增長3.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9.88億元,比2013年增長12.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1.49億元,比2013年增長11.8%。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三次產業比例由2013年的10.3:65.7:24.0調整為9.7:65.3:25.0。  

2016年,東明縣生產總值(GDP)為280億元。  

第一產業

東明縣農業 東明縣農業

東明縣這裡的人們從宋朝時就開始種植西瓜,到清末時期更是盛行。1995年,東明縣被農業部等單位聯合首批命名為“中國西瓜之鄉”。東明是全國最大的縣級商品西瓜生產基地,常年種植面積40萬畝以上,年銷售收入6億多元,西瓜已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2014年,東明縣實現農業總產值454391萬元,比2013年增長3.3%,其中農業產值336246萬元,比2013年增長2.2%;林業產值4186萬元,比2013年負增長2.6%;牧業產值81850萬元,比2013年增長5.8%;漁業產值21959萬元,增長8.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150萬元,比2013年增長10.7%。

2014年,東明縣實現農業增加值186498萬元,比2013年增長2.8%;林業增加值3194萬元,比2013年負增長1.6%;牧業增加值29064萬元,比2013年增長3.2%;漁業增加值17044萬元,比2013年增長8.8%。

2014年,東明縣糧食總產量達到70.53萬噸,比2013年增長4.3%。  

第二產業

建設中的玉皇化工(局部) 建設中的玉皇化工(局部)

2014年末,東明縣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57家,比2013年末淨增17家。

東明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5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80.47億元,比2013年增長19.7%;實現利潤46.23億元,比2013年增長9.29%;實現利稅89.82億元,比2013年增長9.82%%;產銷銜接良好,產品銷售率達99.47%,比2013年增加0.33個百分點。

2014年末,東明縣高新技術產業企業達39家,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486.57億元,比2013年增長26.59%。  

第三產業

轄屬河北時期的東明郵戳 轄屬河北時期的東明郵戳

2014年,東明縣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9510萬元,比2013年增長12.9%。按限上限下分,限額以上實現零售額298917萬元,比2013年增長21.0%;限額以下實現零售額630593萬元,比2013年增長11.9%。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825405萬元,比2013年增長18.6%;餐飲收入104105萬元,增長13.5%。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07744萬元,比2013年增長19.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1766萬元,比2013年增長16.9%。

2014年,東明縣全縣實現進出口總額17057萬美元,比2013年下降64.28%;其中出口總額12253萬美元,比2013年下降6.13%;進口總額4804萬美元,比2013年下降86.15%。批准企業項目個數1個,批准契約外商投資3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商投資30萬美元。  

社會事業

郵電

2014年,東明縣全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6649萬元,增長3.1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326萬元,比2013年增長9.02%;電信業務總量1850萬元,比2013年增長0.13%;移動業務總量19473萬元,比2013年增長1.94%。  

教育

東明縣學校 東明縣學校

2014年,東明縣全縣擁有高級中學4所,招生3832人,在校生11962人,專職教師689人;初級中學27所,招生10929人,在校生29859人,專職教師2198人;國小181所,招生16295人,在校生87384人,專職教師3628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招生11人,在校生94人,專職教師21人。  

衛生

2014年,東明縣全縣擁有各類衛生機構25個,實際開放病床位1976張,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069人,其中:執業醫師738人,執業助理醫師386人,註冊護士1500人。  

體育

東明縣 東明縣

1996年11月,東明縣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此後,連續參加了八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比賽”,均取得前8名的好成績。獲批全國武術之鄉以來,東明武術運動員在省級以上武術競賽活動中共奪得金牌293枚,銀牌371枚,銅牌627枚。   2014年,東明縣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縣。  

文化

截至2013年,東明縣全縣有博物館1個,檔案館1個,公共圖書館1所,文化館1個,農村文化大院15個,農村書屋165個。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100%。   截至2014年底,東明縣全縣共取得市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8項,發明專利申請量95件,發明專利授權21件。  

歷史文化

重大事件

王仙芝起義

黃巢 黃巢

唐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占曹、濮,冤句縣(今東明)人黃巢起義回響。  

● 東明縣城移此

金興定二年(1218年),東明縣徙入冤句縣故地,治所在今東明集,東明故地廢為通安堡。  

黃河決口

明洪武元年(1368年),黃河決東明響子口,淹死人畜,損壞官、民房屋不可勝數。縣內人口大減。為避水患,縣治所遷至雲台集(今西堡城)。  

●廢縣治

明洪武十年(1337年), 廢縣治。  

大舉遷民

明永樂二年(1404年),明朝政府從山西洪洞往中原地區大舉遷民,境內人口劇增。  

● 饑荒人相食

明成化二十三年(1465年),歲大飢,人相食。  

● 重設縣治

明弘治三年(1490年),重設縣治於大單集(今縣址)。  

● 饑荒人相食

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鬧饑荒,斗米二百餘錢,人相食,繼而瘟疫流行,屍橫遍野。  

清順治二年(1645年),境內發生狼災,三五成群,逐食豬羊,咬死兒童;野豬亦同時為害。  

李化鯨起義

清順治五年(1648年),山東農民起義領袖李化鯨,率眾數十萬進軍東明,東明人張近堂起而回響,共同抗清並立“天正”年號,清軍調三省官兵鎮壓,激戰三月余,殺死杜勝集(今馬頭鎮)守備金右俊,義軍退。清兵大肆屠殺百姓,屍骨盈野,致使境內人煙稀少。抗清鬥爭堅持數年之久。  

李遷 起義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東明人李遷起義,會合捻軍,屢挫官兵,後遭清軍僧格林沁鎮壓。光緒元年(1875年)始築黃河大堤60餘里,頂寬了3丈,底寬10丈,高1.4丈。  

●大刀會起義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曹州大刀會首領劉贊虞率會眾500餘人,活動於東明,後遭清軍鎮壓。  

● 成立黨支部

1929年,盛國昌、盛國典在東明縣夏營一帶發展共產黨,成立了本縣第一個中國共產黨支部。  

● 大地震

1937年8月1日,東明內發生7級以上強烈地震,烈度達9度,縣房屋倒毀12萬餘間,死亡人數達1569人。  

日寇入侵

1939年6月末,日軍侵入東明。7月初,占據縣城。  

楊德志 解放東明

1940年,楊德志司令員率領主力部隊與地方武裝合編為冀魯豫支隊,所屬二大隊在東明境內活動,抗擊日軍,先後四次解放東明縣城。  

王高寨保衛戰

1945年2月27日,長垣縣三區大隊長陳萬誠勾結盤踞蘭封、東明的日、偽軍600餘人,襲 擊王高寨村,村民兵奮力抵抗,犧牲42人,東垣縣基幹大隊聞訊增援,斃傷日偽軍45人,敵逃竄。  

劉鄧大軍 渡黃河

1946年9月,劉鄧大軍在東明以東,鄄、鄆一線渡黃河南下,發起定陶戰役,東明武裝及民眾抬擔架、送軍糧,配合戰鬥,隨軍參戰。配合冀南軍區獨立旅,將國民黨四十一師鉗制於東明縣西南隅,阻擊東援,並殲滅其一部。  

高村 黃河大搶險

東明黃河落日 東明黃河落日

1948年,黃河搶險面臨萬分緊張的局面。當時東明剛解放,國民黨的重兵控制著菏澤城,高村東20里有國民黨據點。而國民黨為苟延其即將覆滅的命運,拚命作最後掙扎,阻撓黃河搶險工程,經常空襲騷擾,妄圖造成黃河大決口,淹沒解放軍和解放區。從6月19日至8月底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搶險鬥爭。東明人民全縣出動,同時急調長垣大車450輛,壽張、港縣大車180輛,菏澤、齊賓、考城大車900輛,南華40萬公斤秸料,及壽北、昆吾、滑縣、鄄城、南華各縣大批黃河工程人員前來增援參加搶險。調動運送物料,搶險民工45000人。至8月25日,搶險告捷。  

非遺名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序號及 項目編號項目名稱項目類型
1038 I-94莊子傳說民間文學類 
1142 Ⅵ-59佛漢拳體育、遊藝與雜技類 

文化古蹟

東明歷史悠久,古文物、遺址、遺蹟、石刻眾多。瀕臨黃河,建國前,由於黃河水患和兵災,大批文物被毀,埋於地下,能保留下來的很少。有些遺址、城址有待發掘考證。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縣政府重視對歷史文物遺蹟的收集整理與保護,並新建一些公園等文娛活動場所,新立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碑刻。  

古文化遺址
荊台古文化遺址  朱崗寺古文化遺址  牛王廟古文化遺址  東台寺古文化遺址 
小東湖古文化遺址  來莊古文化遺址  沙土固堆古文化遺址  莊寨古文化遺址 
古墓葬
單雄信墓  孫敦化墓  陳兵備墓  劉督堂墓  馬軍營古墓 
古代碑刻
說佛碑五霸會盟碑玉皇廟記碑玄帝廟碑重修祖師廟碑明陽寺碑
重修濮水橋紀念碑東台寺重修碑王中立墓碑高村合攏處石碑段士卓墓碑吳德新墓碑
古代建築遺址
文廟大成殿  大路寺  草塔寺  真如寺  泰山行宮 
沙窩廟  青龍寺  泰山行宮  東明牌坊 

旅遊

風景名勝

竇堌堆文化遺址 竇堌堆文化遺址 竇堌堆文化遺址位於陸圈鎮楊樓村東北800米處。堌堆呈覆鍋狀,南北52米,東西76米,高約2.5米,總面積3952平方米。1976年4月,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對該遺址進行了試掘,得出的結果是,該堌堆的土層可分為五層:第一層10~35厘米為耕土層;第二層30~192厘米為灰褐土,土質較松,純淨;第三層10~100厘米,灰褐土,稍硬,含有少量陶片;第四層20~90厘米,黃褐土,土質較硬;第五層灰褐土,土質較硬,該層出土大量灰陶、黑陶片及部分骨蚌器、石刀、石斧等。在第二層發掘出一座東漢磚墓室,隨葬品中除一枚銅印章外,均為陶器。整個遺址從剖面分析,可分為三個文化層:第二、三土層為戰國、秦、漢代文化層;第四土層為商、周文化層;第五土層為龍山文化層。該遺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延續時間長,文化價值髙。1977年,被縣政府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城隍廟 城隍廟 東明縣城隍廟位於老縣城東南角第一初級中學院內。該廟始建於1491年(明弘治四年),原址在老縣衙東側。1531年(明嘉靖十年)搬遷於現址。該廟占地6畝,建有前大殿、後寢宮、左右廂房。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民眾又捐款捐物對城隍廟進行擴建,擴建了大殿,新建了天妃祠和閻王殿。1612年(明萬曆四十年),曾進行一次修繕。1863年(清同治二年)黃河決口,城隍廟被淹。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重建城隍廟。清末民初,社會動亂,戰爭頻繁,城隍廟又遭滅頂之災,幾乎成為廢墟。2005年,縣城東關、南關居民組建班子,籌集資金,歷時兩年零四個月,按清代建築風格,在原址建起大殿3間,東西廂房6間,前山門3間,內有城隍、龍王、包公、財神等眾神塑像。該廟已初具規模。 
東明縣毛澤東紀念館 東明縣毛澤東紀念館 東明縣毛主席紀念館位於縣城東北5公里之遙的朱口村,北依滔滔東流的黃河,南臨貫穿齊魯大地的日東高速公路。 東明縣毛主席紀念館是城關鎮朱口村村民佘石成個人舍家籌資,於2003年開始興建,2008年8月正式建成的。 
東明黃河公路大橋 東明黃河公路大橋 東明黃河公路大橋在縣城北12公里處,1993年建成通車,南北跨黃河,連線魯豫兩省。1991年開工建設,1993年12月竣工通車。大橋最高處距水面17米左右,全長4142.14米,寬18.5米,雙向4車道。大橋兩端矗立著篆刻有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的“東明黃河公路大橋”石碑。登臨大橋最高處,向西遠眺頓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向東望去有“奔流到海不復回”之感。橋下黃河奔騰,一瀉千里。兩側長堤,蜿蜒曲折,綠樹成蔭。每逢夜晚,大橋華燈齊放,宛如長虹。整個大橋與自然渾然天成,甚為壯觀,是遊覽黃河的絕佳之處。 
長東黃河鐵路大橋 長東黃河鐵路大橋 長東黃河鐵路大橋在東明縣城西南15公里處,東西橫跨黃河,1985年11月、1999年10月,一橋、二橋分別建成通車。兩座大橋西起河南省長垣縣趙堤鄉,東至山東省東明縣東堡城村,其中一橋全長10282米,共有296個橋墩,為在建時亞洲第一長橋;二橋在一橋上游30米處,全長13013米,共有299個橋墩。大橋中心設有1240米長的會讓車站,可使對開列車同時通過。 
東明黃河濕地公園 東明黃河濕地公園 東明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東明縣焦園鄉,規劃總面積317.60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46.53公頃,濕地率77.6%。2011年12月,東明黃河濕地公園被評為省級濕地公園,菏澤市對該公園進行了升級建設。項目總投資11798萬元。 
五里河濕地公園 五里河濕地公園 五里河濕地公園西起城區黃河路,東至武勝橋鎮郝寨閘,全長13.75公里,以“綠化、保土、淨化、蓄水”的生態理念高標準建設,規劃建設濕地面積2183畝,計畫總投資8600萬元。濕地於2011年4月啟動建設,2012年1月底竣工並通過工程驗收,共建設各種節制閘、截污閘56座,建設溢流壩3個、導流壩2個,鋪設柏油路9公里,種植水生植物360萬株,生態浮島8000平方米,形成濕地水面2183畝,總蓄水能力146萬方,每日接納廢水5.6萬方,每年可削減COD408.8噸,氨氮71.54噸。五里河濕地的建成,有效改善了沿線民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形成“綠堤環繞、河水潺潺、城鄉水相映、民眾水相親”的美麗景觀,成為一處集水質淨化、蓄水灌溉、觀光休閒於一體的生態長廊。 
黃河歷史文化苑 黃河歷史文化苑 黃河歷史文化苑位於黃河右岸東明高村險工淤背區,占地1.3公頃,2002年6月建成開放。該苑以“黃河高村搶險紀念碑”為主體,配套建設古代治黃歷史碑廊和現代治黃碑廊,是集黃河文化展示和革命歷史教育為一體的園林景觀,被國家黃委會、省河務局和縣委、縣政府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苑內主體建築――高村搶險紀念碑矗立中間,紀念碑於1992年10月落成,由平台、碑座、碑身三部分組成,碑座篆刻有1948年高村大搶險的史實,展現在共產黨領導下解放區人民反蔣治黃的歷史畫卷。治黃歷史碑廊收集有歷代時期碑刻數十統,有高村合龍碑、高村決口簡介碑、禹王碑、東明高村土寨碑、宋朝蘇轍和歐陽修的治河疏略碑、元朝歐陽元河防記略碑、漢朝賈讓治河三策疏略碑、東明黃河記略碑、東明黃河水災記碑等。現代治黃碑廊收立毛澤東、江澤民、李鵬、田紀雲、錢正英、張含英、王化雲、袁隆、龔時暘、綦連安、鄂竟平、亢崇仁等中央、水利部領導和黃委會歷屆主任對治黃工作的題詞。苑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碑廊亭台掩映其間,是一個環境優美、兼具文化遊覽和休閒娛樂功能的綜合性園林,也是青少年重溫歷史、熱愛祖國、熱愛黃河的重要教育基地。 

地方特產

衛香附 香附系莎草的塊根,是一味健胃舒氣、鎮痛調經的中草藥材。東明古屬衛地,故所產香附叫衛香附,是香附中的上品。東明瀕臨黃河,地域廣闊,土質肥沃,盛產衛香附。東明衛香附以個頭大、色澤重、質堅實、香氣濃而久負盛名。  東明縣[山東省菏澤市下轄縣] 東明縣[山東省菏澤市下轄縣]
東明西瓜 東明縣種植西瓜始於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由於地處黃河下游及特殊的水土、氣候等自然條件,極宜西瓜生長。又加在長期實踐中,瓜農以傳統經驗和新科技相結合,摸索出許多新的種植方法。目前,小拱棚,冬暖溫室大棚,保護地栽培、搭架與嫁接,人工授粉,配方施肥等種植技術廣泛套用;優質雜交品種繁多;早、中、晚熟品種搭配合理,常年有瓜上市。而且西瓜質量不斷提高,含糖量穩定在12%左右,多次在全國、全省西瓜展評會上奪冠。東明西瓜以個大、含糖量高享譽全國,被命名為“中國西瓜之鄉”。  東明西瓜 東明西瓜
東明集燒雞 解放前東明集就有燒雞加工戶,20世紀80年代後,加工戶漸多,比較有名的加工戶有李家、周家、胡家。其製作過程為選用家養柴雞,脫毛洗淨,下油鍋炸至一定程度,再放到兌好的湯里煮,並按一定配方下10多種佐料,煮成後出鍋。加工好的燒雞外紅、里嫩,味道鮮美,是人們喜愛的佳肴和饋贈的上好禮品。  東明集燒雞 東明集燒雞
魯西南黃牛 魯西南黃牛是中國名貴牛種之一,因產於魯西南地區而得名。其軀體高大,結構勻稱,威武健壯,肉用價值高。體毛從淺黃到棕紅,以黃色居多,鼻與皮膚均為肉紅色,部分有黑色斑點;多數牛眼圈、口輪、腹下為粉紅色。公牛頭短耳寬,前驅發達,頸短粗壯,肉垂明顯,肩峰高大,胸深而寬,四肢粗壯,牛角多為“倒八字”或“扁擔角”。母牛頸部較長,背腰平直,四肢強健,牛角以“龍門角”居多。魯西南黃牛牛蹄多為琥珀色,尾細長呈紡錘形,是東明縣傳統飼養牛種,聞名海內外。20世紀70~80年代多用作耕牛,之後,逐漸變成圈養肉牛。2005年,全縣存養量5萬頭。  魯西南黃牛 魯西南黃牛

著名人物

歷史人物

卞粹卞壺李勣  劉晏義玄 
黃巢單雄信  溫子升  劉潼  張齊賢 
李好文  區大倫  穆文熙  劉懷恕  王永光 
陳其猷  楊紹震  石星  袁佑  靳芳蘭 
劉丕顯  吳德新  李遷  范逢恩  卞粹

近現代人物

劉依仁  王夢蘭  李曾裕  楊履謙  李宜亭 
孫自端  張岸  王煥亭  梁子庠  陳伯仲 
牛福欽徐翎超張希欽  周廣宇張凡
穆鐵柱  張勝凱  游盼景  曹廣奎  李居昌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