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
藍牙的創始人是瑞典愛立信公司,愛立信早在1994年就已進行研發。1997年,愛立信與其他設備生產商聯繫,並激發了他們對該項技術的濃厚興趣。 1998年2月,5個跨國大公司,包括愛立信、諾基亞、IBM、東芝及Intel組成了一個特殊興趣小組(SIG),他們共同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小範圍無線通信技術,即2012年的藍牙。
“藍牙”(Bluetooth)原是一位在10世紀統一丹麥的國王,他將當時的瑞典、芬蘭與丹麥統一起來。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種新的技術標準,含有將四分五裂的局面統一起來的意思。藍牙技術使用高速跳頻(FH,Frequency Hopping)和時分多址(TDMA,Time DivesionMuli—access)等先進技術,在近距離內最廉價地將幾台數位化設備(各種移動設備、固定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終端設備、各種數字數據系統,如數位照相機、數字攝像機等,甚至各種家用電器、自動化設備)呈網狀連結起來。藍牙技術將是網路中各種外圍設備接口的統一橋樑,它消除了設備之間的連線,取而代之以無線連線。
藍牙是一種短距的無線通訊技術,電子裝置彼此可以透過藍牙而連線起來,省去了傳統的電線。透過晶片上的無線接收器,配有藍牙技術的電子產品能夠在十公尺的距離內彼此相通,傳輸速度可以達到每秒鐘1兆位元組。以往紅外線接口的傳輸技術需要電子裝置在視線之內的距離,而2012年有了藍牙技術,這樣的麻煩也可以免除了。
倡導者
藍牙(Bluetooth)是由東芝、愛立信、IBM、Intel和諾基亞於1998年5月共同提出的近距離無線數字通信的技術標準。 其目標是實現最高數據傳輸速度1Mb/s(有效傳輸速度為721kb/s)、最大傳輸距離為10米,用戶不必經過申請便可利用2.4GHz的ISM(工業、科學、醫學)頻帶,在其上設立79個頻寬為1MHz的信道,用每秒鐘切換1600次的頻率、滾齒方式的頻譜擴散技術來實現電波的收發。
技術優勢
支持語音和數據傳輸;採用無線電技術,傳輸範圍大,可穿透不同物質以及在物質間擴散;採用跳頻展頻技術,抗干擾性強,不易竊聽;使用在各國都不受限制的頻譜,理論上說,不存在干擾問題;功耗低;成本低。藍牙的劣勢:傳輸速度慢。 藍牙的技術性能參數:有效傳輸距離為10cm~10m,增加發射功率可達到100米,甚至更遠。收發器工作頻率為2.45GHz ,覆蓋範圍是相隔1MHz的79個通道(從2.402GHz到2.480GHz )。數據傳輸技術使用短封包,跳頻展頻技術,1600次/秒,防止偷聽和避免干擾;每次傳送一個封包,封包的大小從126~287bit;封包的內容可以是包含數據或者語音等不同服務的資料。數據傳輸頻寬為同步連線可達到每個方向32.6Kbps,接近於10倍典型的56kb/s Modem的模擬連線速率,異步連線允許一個方向的數據傳輸速率達到721kb/s,用於上載或下載,這時相反方向的速率是57.6kb/s;數據傳輸通道為留出3條並發的同步語音通道,每條頻寬64kb/s;語音與數據也可以混合在一個通道內,提供一個64kb/s同步語音連線和一個異步數據連線。網路連線使用加密技術,同時採用口令驗證連線設備,可同時與其他7個以內的設備構成藍牙微網(Piconet ),1個藍牙設備可以同時加入8個不同的微網,每個微網分別有1Mb/s的傳輸頻寬,當2個以上的設備共享一個Channel時,就可以構成一個藍牙微網,並由其中的一個裝置主導傳輸量,當設備尚未加入藍牙微網時,它先進入待機狀態。
套用
行動電話和免提設備之間的無線通訊,這也是最初流行的套用
特定距離內電腦間的無線網路
電腦與外設的無線連線,如:滑鼠,耳麥,印表機等
藍牙設備之間的檔案傳輸
傳統有線設備的無線化,如:醫用器材,GPS,條形碼掃瞄器,交管設備
數個乙太網之間的無線橋架
7代家用遊戲機的手柄, PS3, PSP go, Nitendo Wii ipega9017 ipega9017S Ipega9025藍牙遊戲手柄
依靠藍牙支持使PC或PDA能通過手機的數據機實現撥接
實時定位系統, (RTLS), 套用"節點"或"標籤"嵌入被跟蹤物品中"讀卡器"從標籤接收並處理無線信號以確定物品位置
電信知識
2008年5月25號晚間,繼三大部委發布電信業重組的《關於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網通、中國衛通幾乎同時對外發布公告,確認即將進行重組,目前正在與其它相關運營商洽商。中國電信業重組可以說於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那么,讓我們去認識它,了解它的相關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