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藥名:灰藋
別名:金鎖天、灰藜、水落藜、灰條、灰滌菜、灰蒴、灰莧、灰莧菜、灰灰萊、土蠶藥、沙莧菜
漢語拼音:huidiao
拉丁植物名:ChenopodiumserotinumL.
功效:疏風清熱;解毒去濕;殺蟲
考證:出自《雷公炮炙論》
科屬分類:藜科
拉丁文名:HerbaChenopodiiSerotini
簡介

用途:
食用:幼苗、嫩莖葉和花穗均是可口的野菜來料理,可炒食或煮湯,亦可醃製。
藥用:全草有去濕解毒,解熱,緩瀉之效。治中毒、疥癬、痔疾、便祕等。
性味:全草:甘、苦、涼。效用:
全草:清熱利濕,解毒,殺蟲。治風熱感冒,肺熱咳嗽,腹瀉,細菌性痢疾,蕁麻疹,濕疹,白癜風,蟲咬傷,濕毒,癤搔癢。
採集:3-4月采,鮮用或曬乾。
採收和儲藏:6-7月間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打下果實和種子,除去雜質,曬乾備用。
生藥材鑑定:性狀鑑別全草灰黃色。葉片皺縮破碎,展開後完整葉通常具3淺裂,裂片具波狀鋸齒。
生於荒地、路旁及山坡、農田、菜園、村舍附近或有輕度鹽鹼的土地上。
特性
一年生草本,高20-50cm。莖直立,單一或多枝,具角棱及綠色條紋。葉互生;葉柄細長而弱;葉片橢圓形或狹卵形,長2.5-5cm,寬1-3.5cm,通常3淺裂,中裂片兩邊近平行,先端鈍或急尖,並具短尖頭,邊緣具波狀鋸齒;側裂片位於中部以下,通常各具2淺裂齒;上部的葉片漸小,狹長,有淺齒或近於全緣。
葉片兩面略被粉粒。花序腋生或頂生,花簇細而疏,形成圓錐狀花序;花兩性,花被近球形,5片,淺綠色,邊緣白色,背面具微縱隆脊井密被粉粒,向內彎曲;雄蕊5,伸出於花被外;花柱2。線狀。胞果全體包於花被內,果皮與種子貼生。種子扁圓,黑色,有光澤,表面具六角形細窪。花期4-5月,果期5-7月。
各家論述

2、《醫林纂要》:去濕熱。
3、《四川中藥志》:能清熱退燒。
4、《本草拾遺》:味甘,平,無毒。
5、《救荒本草》:味微苦澀,性涼。
6、《醫林纂要》:甘,寒;赤灰者,有小毒。
7、《聖濟總錄》:卷十八:灰藋膏。
8、《綱目》:“甘,平,微毒。”入肺、脾、大腸三經。
9/《上海常用中草藥》:“止瀉痢,止癢。”
生藥材鑑別

全草灰黃色。葉片皺縮破碎,展開後完整葉通常具3淺裂,裂片具波狀鋸齒。花序穗狀腋生或頂生。胞果包在花被內,果皮膜質,有明顯的蜂窩狀網紋,果皮與種皮貼生。
顯微鑑別
①葉下表皮及嫩技表皮具腺毛,腺頭球形,直徑60-100μm。
②葉肉細胞含眾多草酸鈣簇晶及砂晶。胞里在掃描鏡下觀察,呈圓形,中央有一稍突起的果柄,由此環繞呈放射狀排列的蜂窩狀果皮細胞。
化學成分
全草含揮髮油。葉的脂質中68%是中性脂肪,內含棕櫚酸、甘四烷酸(Carnaubicacid)、油酸、亞油酸及谷甾醇、甘九烷(Nonacosane)、油醇(Oleylalcohol)、蠟等。根含甜菜鹼(Betaine)、胺基酸、甾醇、油脂等。種子含油5.54-14.86%。
藥理作用

相關選方

1、治痢疾腹瀉:灰藋全草一至二兩。煎水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2、治皮膚濕毒,周身發癢:灰藋全草、野菊花,等量煎湯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藥》
3、治疥癬濕瘡:灰菜莖葉適量,煮湯外洗。
4、治毒蟲咬傷,癜風:灰菜莖葉,搗爛外塗。
5、治齲齒:鮮灰菜適量,水煎漱口。
6、治白癜風:紅灰藋五斤,茄子根莖三斤,蒼耳根莖五斤。上藥曬乾,一處燒灰,以水一斗,煎湯淋取汁,卻於鐺內煎成膏,以瓷合盛,別用好通明乳香半兩,生研,又入鉛霜一分,膩粉一分相和,入於膏內,別用煉成黃牛脂二合(兩),入膏內調攪令勻,每取塗摩所患處,日三用之。《聖惠方》
註:③方以下出《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名稱考證
萊(《詩經》)、厘、蔓華(《爾雅》)、蒙華(《爾雅》郭摸注)、鶴頂草(《士宿本草》)、紅落黎、舜芒谷(《救荒本草》)、紅心灰藋(《庚宰玉冊》)、落蓉、胭脂菜(《綱目》)、飛揚草(《廣州植物志》)、灰莧菜(《四川中藥志》)、灰藋、灰蓼頭草(《上海常用中草藥》)、灰藜、灰菜、灰條(《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食用方法

調味料:鹽、味素、蒜、紅椒。
方法:
1、先把小魚洗淨泡水待用。
2、把小葉灰藋清洗乾淨。
3、炒鍋加油把蒜及紅椒爆香後加入小魚略炒再加入小葉灰藋拌炒後蓋上鍋蓋略燜煮。
4、加入適量鹽和味素。
5、即可趁香起起食用。
中藥材(六)
中國是中藥材的發源地,目前我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中藥資源上我們占據壟斷優勢。也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先人們留給我們後世的中藥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