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全村總占地面積733公頃(11000畝),其中山地面積約8000畝,荒地面積約2500畝,耕地面積約500畝。村域內森林覆蓋率為90%,主要樹種為椴、樺、松柏及山棘灌木。全村人口總計65戶,157人,2005年村經濟總收入402萬元,人均勞動所得8599元。近兩年,該村先後獲得北京市“衛生村”、延慶縣“平安村”等榮譽稱號。
二、總體工作思路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要求,結合石峽村實際,以發展農村經濟、整治村莊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建設特色民居、加強生態保護、健全社會保障、培育新型農民、強化民主管理為主要內容,堅持以人為本,有序推進村莊建設,不斷為村民創造更廣闊的致富渠道。
三、村莊環境整治建設
新建綜合服務場所1座(其中包括村級衛生室一處),現正在進行內部裝修;為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完成硬化路面960平方米;更新自來水管線1200米;敷設污水管線2240米,其中主管線1600米,支管線640米;建地埋垃圾中轉站1個;改廁65戶;安裝太陽能節能燈58盞;完成綠化美化3019株,其中種植喬木1255株(新疆楊1200株、花槐55株)、種植灌木5800株、種植花草2500株、種植經濟林2000株;在村內建300米的綠色長廊;拆除殘牆4000延,新壘牆4000延米;新建街心公園4個,總計占地23畝;修灌溉用水渠500米。
四、產業發展情況
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主導產業,形成“一村一品”;逐步完善主要基礎設施,實現農民安全飲水、改廁率達100%、村內街道全部硬化、完成村莊綠化美化、生態環境整潔等;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現農民生活寬裕,人均勞動所得實際增長8%以上;進一步提升農民整體素質,使村內到處呈現出健康、文明、和諧的新風尚。
石峽村近年來憑藉優美的自然環境,獨特的地理位置,成功地實現了一產向二、三產業的轉化。旅遊收入已超過全村經濟總收入的60%,並且在發展旅遊服務業的同時帶動了一產的發展。同時,該村將通過對500畝耕地的整合利用,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採摘業,使村內的果園發揮出了最大的利用價值。同時,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促進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年初對村內12名婦女進行了黃芩的種植及養護技術培訓。
五、公共事業建設
逐步完善公共事業服務體系。加強村級硬體建設,在村內建設綜合辦公場所,改善村級大隊部辦公條件,為村民提供活動場所。增設文化體育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社會風尚明顯好轉。通過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營造農村歡樂祥和、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為豐富農民業餘文化生活,利用晚上為村民播放電影12場。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