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塔頭鎮地處揭西縣東部,距離縣城29公里。轄區面積30.32平方公里,下轄14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委會,人口47287人,耕地面積為19679畝,山地面積4603畝,是揭西縣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蔬菜生產基地。
農業方面
除種植傳統作物外,在旱園、山地種植龍眼、荔枝、芒果等。2003年,全鎮糧食總產量1.2萬噸,蔬菜1.05萬畝,產量2.6萬噸,甜玉米200畝;利用河灘地種植竹筍1500畝,產量2450噸。水產品980噸,肉豬7400頭;“三鳥”116萬隻。有各種果樹2650畝,水果產量2400噸。利用山地育苗30萬株,有速生林面積1300畝。
基礎建設
塔頭鎮圩東南側大堤
工業建設
以農產品加工、編織、建築業為主,輔以塑膠、五金、軸承、鋸木、糖果加工等行業。2003年,有集體企業2家,私營企業106家。
水電建設
200
1年12月,完成桃溪州、三角丘和舊住3座電力排灌站的擴建工程,總裝機10台1100千瓦,解決22.4平方公里集雨面積的排澇問題。至2003年底,投資20萬元,完成闊園、闊西冬瓜基地的水利灌溉渠道建設。1994年8月,塔頭攔河壩小水電站投產運行,投資350萬元,裝機容量625千瓦,年均發電量220萬千瓦時。
交通情況
1990—2003年底,共投入資金1370萬元,建成連線毗鄰京溪園、金和、灰寨、鳳江等鎮主幹線的交通網路;並投資600萬元,建成塔頭中心大橋;開通塔(塔頭)東(東園)公路。有二級水泥路23公里,水泥路面村道12條,全長9.7公里,實現村村通汽車,78%的行政村實現水泥路面。鎮區中心街配套路燈。有運輸單位1個,客貨運汽車103輛。
郵電通信
2003年,有電信支局、郵政支局各1個,卡式公用電話16個,信箱2個。電話裝機容量6000門,固定電話4700戶,公用電話36戶,網際網路用戶31戶,移動,聯通電話基站共4個,電信收入300萬元,郵政收入26.5萬元。
教育醫療
2003
年,有2所中學,15所國小,在校學生6800人,其中國中生1920人,國小生4880人。在職中國小教職工304人,其中中學91人,國小213人。1990—2003年,共投入教育建設經費2300萬元,實現全部中國小校樓房化。有錄影放映隊2個,文化站、廣播站、閱覽室各1個。
有衛生院1所,鄉村個體醫療站37個,醫護人員77人。2003年建成的衛生院大樓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有病床15張,內設婦產科、內兒科、外科、五官科、燒傷科、防疫科、化驗、X光、B超等科室。
當地特產
塔頭鎮大豐永興巫氏宗祠
特產:炒花生仁、薯乾、甜筍乾。
隨著時代的變遷,織麻已經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而在揭西縣塔頭鎮的鄉村,這一傳統工藝不僅沒有消失,還成了許多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隨著人們紡織技術的提高,以前用作衣裳的麻布現已經分成了不同的種類,作用也更廣了。麻布又稱夏布,據史料記載,華夏始祖炎帝首先發現了麻的作用,於是“織麻為布,製作衣裳”,從此,家家養牛,戶戶織麻,而且還把能不能織麻布成了判斷一個女孩的賢慧標準。隨著觀念和社會的變化,現岐山坪村從事織麻的村民越來越少了。一般都是年齡大的人在做這個,年輕人從事織麻的比較少,因為織麻布工序複雜,許多年青人都不願意學。
麻布的市場需求量很大,一天村里至少可以織出近萬米的麻布,都供不應求。在岐山坪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在織麻布,都是沿用歷史紡織工藝,大家使用的都是木製織麻機,一般都有幾十年或上百年的歷史。這裡出產的麻布主要用於農村的喪事,最疏的就用於曬紫菜,包裝鐵釘也是用這個。主要銷往中國的汕頭澄海、潮州、福建、香港、台灣及東南亞等地,經濟利益好。岐山坪村是塔頭鎮織麻布規模最大的村,都是村民自產自銷,各家各戶按自己的能力去經營。
這一傳統工藝給村民的生活帶來質的飛躍,織麻這一古老工藝正在煥發勃勃生機。市場需求旺盛,相關部門從打造產業的角度來開發麻布的銷路,對於發展當地經濟和提高村民收入都有現實意義的。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