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保

馮保

馮保(1543-1583年),字永亭,號雙林,衡水市趙家圈鄉馮家村人。明代太監。馮保於嘉靖年間入宮,隆慶初年掌管東廠兼理御馬監。萬曆皇帝即位,歷任司禮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穆宗駕崩時成為顧命大臣。掌權後支持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使大明政權一度出現復甦局面。馮保有著較好的文化素養,他在司禮監監刻了《啟蒙集》、《帝鑒圖說》、《四書》等很多書。最後馮保因為明神宗對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後因病而死,家產亦被抄收。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馮保,字永亭,號雙林,河北深縣人,明朝太監,一代賢宦,明朝著名的改革家,首輔張居正的政治盟友。

嘉靖時任司禮監秉筆太監,隆慶元年(1567年)提督東廠,御馬監。萬曆六年(1578年),馮保在《清明上河圖》上題跋,自署官稱“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兼掌御用司禮監太監”,兼總內外,權傾一時。

馮保有很高的文化修養。他在司禮監任上刻了許多書,如《啟蒙集》、《四書》、《書經》、《通鑑直解》、《帝鑒圖說》、《經書音釋》等,直至崇禎年間,還在宮中流傳。他的書法頗佳,通樂理、擅彈琴,並造了不少琴,“世人鹹寶愛之”(《酌中志·卷五》)。

萬曆四年(1576年)五月,馮保會同三法司進行全國“大熱審”,平反昭雪了許多冤獄(同前引)。

萬曆十一年(1583年)一月,馮保病逝於南京。馮保的弟弟馮佑、侄子馮邦寧削職後死於獄中。

他的政治盟友張居正評價他:“勤誠敏練,早受知於肅祖,(世宗)常聽為“大寫字”而不名。”(《司禮監太監馮公豫作壽藏記》)

史籍記載

馮保,深州人。

穆宗甫崩,保言於后妃,斥孟沖而奪其位,又矯遺詔令與閣臣同受顧命。及帝登極,保升立寶座旁不下,舉朝大駭。保既掌司禮,又督東廠,兼總內外,勢益張。拱諷六科給事中程文、十三道御史劉良弼等,交章數其奸,而給事中雒遵、陸樹德又特疏論列,拱意疏下即擬旨逐保。而保匿其疏,亟與居正定謀,遂逐拱去。

初,穆宗崩,拱於閣中大慟曰:“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保譖於后妃曰:“拱斥太子為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后妃大驚,太子聞之亦色變。迨拱去,保憾猶未釋。萬曆元年正月,有王大臣者,偽為內侍服,入乾清宮,被獲下東廠。保欲緣此族拱,與居正謀,令家人辛儒飲食之,納刃其袖中,俾言拱怨望,遣刺帝。大臣許之。逾日,錦衣都督朱希孝等會鞫。大臣疾呼曰:“許我富貴,乃掠治我耶!且我何處識高閣老?”希孝懼,不敢鞫而罷。會廷臣楊博、葛守禮等保待之,居正亦迫眾議微諷保。保意稍解,乃以生漆酒喑大臣,移送法司坐斬,拱獲免。由是舉朝皆惡保,而不肖者多因之以進。

慈聖太后遇帝嚴。保倚太后勢,數挾持帝,帝甚畏之。時與小內豎戲,見保入,輒正襟危坐曰:“大伴來矣。”所昵孫海、客用為乾清宮管事牌子,屢誘帝夜遊別宮,小衣窄袖,走馬持刀,又數進奇巧之物,帝深寵幸。保白太后,召帝切責。帝長跪受教,惶懼甚。保屬居正草帝罪己手詔,令頒示閣臣。詞過挹損,帝年已十八,覽之內慚,然迫於太后,不得不下。居正乃上疏切諫。又緣保意劾去司禮秉筆孫德秀、溫太及掌兵伏局周海,而令諸內侍俱自陳。由是保所不悅者,斥退殆盡,時八年十一月也。

保善琴能書。帝屢賜牙章曰“光明正大”,曰“爾惟鹽梅”,曰“汝作舟楫”,曰“魚水相逢”,曰“風雲際會”,所以待之甚隆。後保益橫肆,即帝有所賞罰,非出保口,無敢行者。帝積不能堪,而保內倚太后,外倚居正,帝不能去也。然保亦時引大體。內閣產白蓮,翰林院有雙白燕,居正以進。保使使謂居正曰:“主上沖年,不可以異物啟玩好。”又能約束其子弟,不敢肆惡,都人亦以是稱之。

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專國柄者,由保為之左右也。然保性貪,其私人錦衣指揮徐爵、內官張大受,為保、居正交關語言。且數用計使兩人相疑,鏇復相好,兩人皆在爵術中。事與籌畫,因恃勢招權利,大臣亦多與通。爵夜至禁門,守衛者不敢詰,其橫如此。居正之奪情及杖吳中行等,保有力焉。已而居正死,其黨益結保自固。居正以遺疏薦其座主潘晟入閣,保即遣官召之。御史雷士楨、王國,給事中王繼光相繼言其不可用,晟中途疏辭。內閣張四維度申時行不肯為晟下,擬旨允之,帝即報可。保時病起,詬曰:“我小恙,遽無我耶?”皇太子生,保欲封伯爵,四維以無故事難之,擬廕弟侄一人都督僉事。保怒曰:“爾由誰得今日,而負我!”御史郭惟賢請召用吳中行等,保責其黨護,謫之。吏部尚書王國光罷,保輒用其鄉人梁夢龍代。爵、大受等竊權如故。

然是時太后久歸政,保失所倚,帝又積怒保。東宮舊閹張鯨、張誠間乘陳其過惡,請令閒住。帝猶畏之,曰:“若大伴上殿來,朕奈何?”鯨曰:“既有旨,安敢復入。”乃從之。會御史李植、江東之彈章入,遂謫保奉御,南京安置,久之乃死。其弟佑、從子邦寧並官都督,削職下獄,瘐死。大受其黨周海、何忠等八人,貶小火者,司香孝陵。爵與大受子,煙瘴永戍。盡籍其家,保金銀百餘萬,珠寶瑰異稱是。

保之發南京也,太后問故。帝曰:“老奴為張居正所惑,無他過,行且召還。”時潞王將婚,所需珠寶未備,太后間以為言。帝曰:“年來無恥臣僚,盡貨以獻張、馮二家,其價驟貴。”太后曰:“已籍矣,必可得。”帝曰:“奴黠猾,先竊而逃,未能盡得也。”而其時,錦衣都督劉守有與僚屬張昭、龐清、馮昕等,皆以籍罪人家,多所隱沒,得罪。

人物事跡

登上權力舞台

不知何時閹割入宮。嘉靖中。隆慶元年提督東廠兼管御馬監。當時司禮監缺一名掌印太監,按資歷應由馮保升任,但穆宗不喜歡他。大學士高拱推薦御用監的陳洪掌印司禮監。等到陳洪罷職,高拱又推薦掌管尚膳監的孟沖補缺。按照規定,孟沖是沒有資格掌管司禮監的,馮保因此痛恨高拱。隆慶六年,穆宗駕崩,馮保受帝託孤,與內閣首輔高拱、次輔張居正、高儀同為神宗顧命大臣。

萬曆元年(1573年),十歲的神宗皇帝朱翊鈞登基以後,馮保進一步受到重用,他由秉筆太監晉升為掌印太監,協理李太后負責小皇帝的教育。神宗稱馮保為“大伴”,懼他三分。

神宗登基儀式上,馮保始終站立在御座旁邊,滿朝文武大為震驚,並心生不滿。高拱見馮保權力越來越大,心裡不能容忍,授意閣臣提出“還政於內閣”的口號,組織一批大臣上書彈劾他。馮保抓住高拱曾在穆宗病故後說“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的把柄,向皇后和皇貴妃告狀,高拱因此被革職回家閒住。支持高拱的一批大臣也被查辦。

王大臣事件

萬曆元年正月十九日,神宗皇帝清晨出宮視朝,被一名叫王大臣的男子衝撞。皇帝侍衛將王大臣擒獲後,從他身上搜出刀劍各一把,隨後由皇帝下旨,押送東廠審問。

馮保藉機構陷高拱,暗地裡囑咐王大臣,要他假認是高拱所指使。一時之間,謀刺皇帝的謠言迅速傳開,朝廷各科道官員人人自危,不敢貿然上疏替高拱辯冤。而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禮、吏部尚書楊博則挺身而出,堅決要求將王大臣案由刑部、督察院與東廠共同審理。張居正迫於壓力,只好上疏神宗皇帝,下旨讓馮保會同左都御史葛守禮,錦衣衛左都督朱希孝會審。高拱因此被洗刷了冤情,王大臣則被處以死刑。

王大臣一案使得馮保惹惱了朝中眾多大臣,大家都對他誣陷高拱的險惡行徑嗤之以鼻。而張居正卻因此牢牢地坐穩了首輔這把交椅。

輔政事績

張居正成為首輔,在取得太后、皇帝的支持,和內相馮保的配合下,親政了多年,並推行了“一條鞭”法,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他裁減冗員,減少支出,使大明政權一度出現復甦的局面。張居正固然有大才,但之所以能被委任內閣首輔,施展政治報負,是因為有馮保的全力支持。但是,馮保貪財好貨,廣收賄賂,張居正也曾送給他不少寶物。馮保後來又花費巨款,給自己建造了生祠,張居正寫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馮公預作壽藏記》,對他歌頌不已。

神宗曾賜象牙圖章與馮保,內刻“光明正大”、“爾惟鹽梅”、“汝作舟楫”、“魚水相逢”、“風雲際會”,更“直以宰相待之”(《萬曆野獲編補遺》卷一)。後來,馮保更加驕橫,即使皇帝有所賞罰,馮保不開口,誰也不敢執行。

但馮保也常常做一些識大體的事。如內閣產白蓮花、翰林院有雙白燕,張居正弄來給皇帝賞玩,馮保派人對張居正說:“皇帝年幼,不應該用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使皇帝貪玩。”又能約束其子弟,使他們不敢胡作非為。京中百姓也覺得馮保此人不錯。

埋下禍根

神宗十八歲時,曾經醉酒調戲宮女。馮保向太后告狀。太后憤怒之餘,差點廢掉神宗帝位。太后命張居正上疏切諫,並替皇帝起草“罪己詔”,又罰他在慈寧宮罰跪六個小時,皇帝因此對馮保、張居正懷恨在心。

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積勞成疾,死於任上。臨終奏疏,推薦他的主考官潘晟進入內閣。馮保派人把他召來。御史雷士楨、王國,給事中王繼光相繼說他不可任用,潘晟就中途上疏推辭。內閣張四維估計申時行不肯處在潘晟的下面,就起草意見答應此事,皇帝立即回答可以。馮保當時生病,辱罵道:“我小病,就沒有我嗎?”

皇太子出生,馮保想封伯爵,張四維用沒有先例來責難他,計畫給他的弟侄一個做都督僉事的官職。馮保發怒說:“你靠誰得到今日,卻背叛我!”

御史郭惟賢請求召用吳中行等人,馮保責備他同侈相庇護,把他貶謫。

權宦末路

萬曆十年十二月壬辰(初八日)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彈劾馮保十二大罪狀。重點在徐爵與馮保挾詐犯法。其它罪狀有:

永寧公主選婚,馮保接受梁國柱萬金賄賂,明知其子短壽且確實有病,卻曲意庇護。結果成婚之時,梁“鼻血雙下,沾濕袍袂”,大婚後一個月,竟一命嗚呼,致使公主幾年後亦鬱郁病死。

二十四宦官中已去世的,凡是錢財多者,馮保都封鎖其房屋,搜尋家資一空。只撿其尋常之物獻給皇上,而把金珠重寶據有已有。

馮保的宅第店房遍布京中,不可勝數。他在北山口造了墳地。花園的壯麗,可與西苑(嘉靖皇帝曾長期居住並辦公的地方)比美。而蓋在原籍的房子有五千多間,連郡跨縣,無論規模還是華美程度,都跟王居不相上下。

馮保大壽禮品圖馮保大壽禮品圖

此時太后還政給皇帝已經很久。馮保失去了依靠,皇帝又對馮保積了很多怒氣。東宮老太監張鯨,張誠趁機陳述馮保的過錯和罪惡,請求皇帝打發馮保去閒住。神宗還是害怕他,說:“如果大伴走上殿來,我如何辦?”張鯨說:“既然有了聖旨,哪敢再進宮殿!”神宗就聽從了張鯨的話,在聖旨上批示:“馮保欺君蠹國,罪惡深重,本當顯戮。念系竽考付託,效勞日久,故從寬著降奉御,發南京新房閒住。”。隨後展開查抄馮保家產的動作,發配他往南京孝陵種菜。

之後,馮保“謫死於南留都,葬於皇廠。林木森然,巍峨佳城……”(《酌中志·卷五》)。

馮保的弟弟馮佑、侄子馮邦寧都是都督,削職後又遭逮捕,坐了很長時間的牢,死於獄中。

與張居正

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在北京電視台熱播,劇中描繪了萬曆初年張居正改革、意圖中興的宏大歷史場景,萬曆帝與首輔張居正之間的君臣、師徒關係,讓觀眾感慨不已、扼腕三嘆。隆慶皇帝駕崩,萬曆帝朱翊鈞沖齡即位,高拱、張居正、高儀等為顧命大臣。萬曆帝是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他的登基大典上,司禮監太監馮保始終站在萬曆帝的寶座旁邊,令文武百官大為震驚。人們紛紛猜測馮保這一不尋常的舉動,將會給風雨飄搖中的明朝帶來怎樣的影響?

馮保是河北深縣人,在嘉靖朝入宮,擔任司禮監秉筆太監。隆慶元年(1567年),提督東廠,併兼掌御馬監事務。當時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職空缺,按照資歷應由馮保擔任,但是隆慶帝並不欣賞馮保。大學士高拱推薦御用監的太監陳洪出任該職,馮保從此對高拱產生怨恨。等到陳洪被罷免,高拱又推薦了孟沖,這讓馮保更為惱火。孟沖是尚膳監的太監,按規定是不能夠擔當司禮監職務的。於是馮保開始結交張居正,謀劃如何除去高拱。張居正也正有此意,兩個人的同盟關係日益緊密。一次隆慶帝生病,馮保秘密通知張居正起草遺詔,這件事情被高拱發現,當面責問張居正:“現在是我主持政局,為什麼你獨自與內臣草擬遺詔?”高拱也更加厭惡馮保,開始思量如何把他趕出紫禁城。

隆慶帝駕崩後,馮保找到李太后告狀,訴說孟沖如何在高拱的指使下獲得的司禮監職位。馮保又將自己也列入顧命大臣之列,在登基大典上有資格站在皇帝寶座旁邊。馮保既掌管司禮監,又提督東廠,手握皇宮內外大權,不可一世。在隆慶帝駕崩的時候,高拱曾經在閣中非常悲痛地說:“十歲天子,如何治天下?”馮保利用機會對李太后說:“高拱獨掌朝綱,目無天子,曾當著百官的面說,一個10歲的孩子,怎么能夠當一國之主呢?”李太后聽了很害怕,擔心高拱專權,威脅皇位,小皇帝也聞之變色。第二天召文武百官入朝,宣讀太后與皇帝的詔令。高拱以為詔書是要驅逐馮保,也急忙入宮。等到宣讀詔書的時候,詔書中列出高拱的多項罪名,並責令高拱立即出京,返回原籍。這是高拱從未想到的,他作為顧命大臣、內閣首輔,在先帝駕崩後立即遭到驅逐。突如其來的打擊,讓高拱一下子坐倒在朝堂上,不能站起。張居正把他扶起來,送上一輛騾車直出宣武門,離開北京。高拱被驅逐出京城後,馮保的怨恨仍然沒有消除,他想置高拱於死地,未能得逞。

馮保與小皇帝的關係密切,10歲的萬曆帝稱馮保為“大伴”,馮保負責照顧皇帝的教育和日常起居,常把皇帝的一些情況匯報給太后。李太后管教小皇帝十分嚴格,因此萬曆帝也十分害怕馮保。有次小皇帝正與小太監們玩,看到馮保來了,急忙停下來、正襟危坐說:“大伴來了!”萬曆帝夜遊西內,歌舞飲酒,縱情享樂,馮保暗中向太后報告此事。李太后一直希望萬曆帝能有所作為,不想他貪圖享樂。急忙召小皇帝前來責問,並罰他長跪,讓他下一道罪己詔。小皇帝自知事情做得不對,又看到母親如此生氣,十分害怕。馮保讓張居正草擬罪己詔,罪己詔的言辭有些過於嚴厲,萬曆帝看後萬分羞愧,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但是迫於太后的壓力,不得不詔告天下。這也為日後馮保被逐出宮廷,埋下伏筆。

馮保善琴能書,他收藏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在上面題跋,自署官稱“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兼掌御用監事司禮監太監”。萬曆帝屢賜牙章曰“光明正大”,曰“爾惟鹽梅”,曰“汝作舟楫”,曰“魚水相逢”,曰“風雲際會”,對待馮保十分尊重。後來馮保更加張揚,皇帝對臣下有所賞罰,如果馮保不點頭,其他人就不敢執行。馮保在宮內倚仗太后勢力,在朝中倚靠張居正的權勢,萬曆帝也沒有辦法驅逐他。

但是馮保也能夠積極勸導小皇帝,張居正將內閣盛開的白蓮和翰林院的白燕進獻給萬曆帝,馮保派人跟張居正講:“主上沖年,不可以異物啟玩好。”馮保還能夠約束子弟,不在京城橫行為惡,得到京城百姓的認可。

後來太后歸政,萬曆帝乾綱獨斷,馮保失去了依靠,皇帝對他積累的憤怒即將爆發。太監張鯨、張誠常常利用機會向皇帝報告馮保的過失,讓皇帝責令馮保回鄉養老。萬曆帝對馮保的畏懼感仍然很強,對他們說:“如果大伴上殿來問這件事,朕該怎么辦啊?”張鯨說:“既然下旨將他驅逐,他哪裡還敢入宮見您呢?”於是萬曆帝聽從了他們的建議,下決心驅逐馮保。此時有御史彈劾馮保,皇帝就讓馮保奉旨離開北京,到南京居住。在馮保死後,他的弟弟被削職下獄。馮保的家產被查抄,搜出金銀百餘萬兩,各種瑰麗珍寶不計其數。

歷史評價

紫竹公園 雙林寺塔紫竹公園 雙林寺塔

馮保是明代一個頗有爭議的“太監政治家”。他從嘉靖年間入宮,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代皇朝。起先因書法出眾受到明世宗賞識,當上秉筆太監;後又憑藉與明神宗的特殊關係(大伴)提督東廠;用一身聰明穎悟、通權變達的本事,在大明朝的政治舞台上混得風生水起。

自神宗皇帝朱翊鈞登基,馮保也攀上了自己一生權力的巔峰。他受遺詔(一說是“矯詔”)為顧命大臣,被神宗皇帝視為“內相”。作為一個權勢熏天的大太監,他頗識大體,主動聯手張居正,改變了有明一代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惡鬥不斷、內外不睦、虛耗國力的政治格局;使得張居正政令所至,暢通無阻;全力以赴、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新政“考成法”、“一條鞭法”,成效卓著地開創了萬曆新政的新局面,也造就了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年。

馮保學識不凡,頗有文人風骨。他在好友張居正的規勸與引導下,一刻不敢或忘自己的職責。對待神宗皇帝,他既是一名忠僕,又像一位嚴師。時刻督促著新皇進步(朱翊鈞幼年時曾一度醉心於書法,就是受到他的影響)。他混跡深宮數十年,深明“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明知天威不可觸犯,但是為了報答李太后的知遇之恩,絲毫不計較個人得失。最終,他也因此遭到皇帝的忌恨,落得個抄家貶謫,老死江南的下場。

馮保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萬曆新政的一等大功臣,同時也是一名奸詐弄權的大貪官。包括《明史》在內的諸多正史記載:他因泄私忿陷害高拱,還假傳聖旨“司禮監與內閣同受顧命”。他“貪財好貨”,曾經接受張居正“七張名琴、九顆夜明珠、珍珠簾五副、金三萬兩、銀二十萬兩。”等賄賂。他花費巨款,給自己建造生壙。在北京和河北深縣(今衡水市)的老家,分別建造了兩座叫做“雙林寺”的家廟。而在他的手上,各種賣官鬻爵的事也時有發生。

除了政治上的表現外,馮保還是一個出色的音樂家、書法家。根據明代崇禎年間太監劉若愚的《酌中志·三朝典禮之臣紀略》記載:馮保書法頗佳,通樂理、擅彈琴。他親手製作的琴,被當時的人當作寶貝來收藏。

馮保的琴聲我們今天是聽不到了,他親手製作的古琴,也不知道為誰所收藏。但我們今天有幸過能看到,他在傳世經典名畫《清明上河圖》後的題跋。北京房山兜率寺內的一面石壁上,至今還保存著他當年刻下的《四十二章經》。據說,北京故宮裡的佛家寶貝“須彌山”,原來也是由他供奉的。

“處事忌太潔,智人貴藏輝”。正如這世上沒有絕對的黑與白一樣。馮保不是一個絕對的好人,也不是一個絕對的壞人,甚至不是一個絕對的男人。

馮保是一個老謀深算、頗有見第的政治掮客;又是一個矛盾重重,身上帶著濃重文人氣息的儒者。(《明史》稱讚他頗有“儒者風度”)

能夠在史書上留下這樣精彩的一筆,馮保足矣!

其他信息

馮遠征飾演馮保" href="http://tupian.baike.com/a4_78_09_01100000000000144725092118758_jpg.html" target="_blank">馮遠征飾演馮保馮遠征飾演馮保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者為北宋張擇端,屬一級國寶。自北宋衰危,該圖三進兩出,輾轉於皇宮與民間,留下無數傳奇。

馮保,河北深縣人,嘉靖時任司禮秉筆太監,隆慶元年(1567年)提督東廠。

馮保為人風雅,精於琴藝、書法。萬曆六年,馮保收藏《清明上河圖》在上面題跋,自署官稱“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兼掌御用司禮監太監”。講述曾於御前待奉皇帝時見到此畫。他對《清明上河圖》的畫工大加讚賞,視之為“比隋珠和璧還要珍貴的東西”。由於當時神宗皇帝朱翊鈞才十六歲,尚未親政,宮內大權由馮保操持,因此有研究者認為此圖是馮保從大內偷得。不僅如此,為了事後不被追究,馮保還杜撰出一個《清明上河圖》已毀的故事,在當時社會上廣為流傳。

故事內容大致如下:

話說隆慶年間,成國公朱希忠想得到藏於大內的《清明上河圖》,隆慶帝就請人估價,準備抵折朱希忠的薪俸。有一個小太監得知《清明上河圖》的估價最高,私自打開箱子將畫偷到手,正要往宮外走,管事的人來了,小太監就把畫藏在水溝的石罅中。恰好當天晚下大雨,水漲將石罅淹沒。大雨一連下了兩三天,等到雨停雲散,小太監去溝里取畫時,畫已腐爛得再也收拾不起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