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農業大學校徽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是一所以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廖仲愷先生名字命名,以現代農業科學為特色,以農、工學科為優勢,農、工、理、經、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服務於區域經濟和現代農業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省屬本科紀念大學。學校有海珠校區、白雲校區和鍾村教學科研基地。校園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目錄
編輯本段校名校訓
中文全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中文簡稱:仲愷農學院、仲愷
中文別稱:仲園
英文全稱: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英文簡稱:ZhKU/ZUAE
學校校訓:注重實驗 扶助農工
編輯本段學校簡介
學校前身為仲愷農工學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何香凝先生等提議、國民黨中央為紀念廖仲愷先生愛護農工的意願而決定創辦的。學校於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長15年。1984年,經教育部、農牧漁業部批准,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國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題寫校名。2008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校於2006年開始明確為創建仲愷農工大學而努力奮鬥。2013年提出經過五年或稍長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按照“深化改革、協同創新、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戰略決策,力爭學校成功更名為大學,並成為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努力把學校建成綜合實力進入國內同類院校先進行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的目標。為爭取社會各界支持辦學,促進學校發展,1987年4月,根據國家副主席王震提議,經中共廣東省委同意,成立了學校董事會,王震任名譽董事長,廣東省省長葉選平任董事長。1997年,廣東省省長盧瑞華任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2008年,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任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會成員由國家領導人、省部級領導以及港澳知名人士擔任。
八十多年來,學校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層農業技術幹部、專家、學者以及省部級領導幹部,他們中的傑出代表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農業部部長陳耀邦等。
學校占地面積111.47萬平方米,其中海珠校區占地17.78萬平方米,白雲校區占地1826136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為60.34萬平方米),鍾村實習農場占地33.35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藏書110萬冊,全文電子期刊2.5萬種,各類全文和文摘題錄資料庫18個。
編輯本段學科建設
學校於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1月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學校現設有17個二級學院(系、部)和華南地區最大的雅思考點;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碩士一級學科點設有13個二級碩士點、5個農業推廣碩士招生領域、45個本科專業,其中16個名牌、特色專業,含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學校面向全國17個省市招生,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5000餘人。學校擁有各級各類重點學科17個,精品課程16門,重點實驗室5個。近五年,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900餘項,其中國家級45項,省部級27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8項,中國石油化工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廣東省農推二等獎6項、三等獎4項。學校共出版學術著作300餘部,在國際權威雜誌Nature上發表論文1篇。
(2012年9月)
學校現任黨委書記為高志青副研究員,院長為駱少明教授。
學校地址:
①海珠校區(267畝):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
仲愷路501號(北區正門(南門));
紡織路東沙街24號(北區北門)
仲愷路500號(南區正門)
②白雲校區(2109.57畝):
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廣新路388號(廣州第二大學城內)
③番禺鍾村教學實驗基地(500畝):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鍾村
【通訊地址】(海珠校區北門收發室):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 紡織路東沙街24號
郵政編碼:510225
編輯本段光榮校史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學校前身為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何香凝女士於1927年為紀念廖仲愷先生而創辦的“仲愷農工學校”。廖仲愷犧牲後,何香凝為繼承丈夫遺志,與詹似菊等8人提議於廣州中山路旁劃撥空地建設仲愷紀念公園,其內附設農工學校.此提案於1925年10月5日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17次會議上獲得通過,並成立了紀念廖仲愷先生籌備委員會。但由於在中山路旁征地受阻以及經費緊缺,仲愷紀念公園無法建成。何香凝據理力爭,決心建立仲愷農工學校。
1926年春,國民政府劃撥珠江南岸石涌口一帶共250餘畝地為仲愷農工學校建校用地。除原籌備委員會外,成立校董事會。聘請教育家許崇清(後任中山大學校長)為校董事會主席。校董有何香凝、蔣介石、宋子文、孫科等。3月,又成立仲愷農工學校籌備處,何香凝為主任,何品良、陳頌碩等15人參加具體籌備工作。
何香凝在給向學校捐款的省港罷工委員會的答謝函中申明了仲愷農工學校的辦學宗旨:“蓋仲愷先生生前努力於農民運動……今不幸工作未完成,身遭奸徒狙擊,以至其志未得實現。故同人等發起籌建仲愷紀念公園及農工學校,即本其未竟之志……若該校發展,則吾國……前途不致落後,經濟方面或可挽回……是紀念仲愷先生,亦即救國之道也。”
當時國民政府因財政收入甚微,僅為建校補助撥款2萬銀元。經過何香凝和校董事會的努力,當年共向社會各界籌措創辦費11.3萬銀元,主要捐助者有黃埔軍校師生、省港罷工委員會、粵港各界熱心人士和海外華僑。何香凝聘請廣州著名的建築師設計學生宿舍、課室、理化實驗室、蠶室、制絲工廠、學校辦事處等。當年冬建成包括學校辦事處(今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制絲工場在內的校舍1.6萬平方米及實驗農場(包括桑園、果園、魚塘)168畝。
學校聘請當時國內外的知名學者來校任教。何香凝通過各種渠道聘請早年留學日本時結識的留日專家學者。國內許多知名學者亦放棄原有高薪職位來校執教,其中包括蠶桑專家、農藝家楊邦傑、麥應端、朝鮮籍蠶桑專家桂應祥(後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等。
1927年3月26日,仲愷農工學校正式開學,首批招生98人,分讀三年制蠶絲本科與一年制蠶桑實習科。當年冬天,何香凝被紀念廖仲愷先生籌備委員會公推為仲愷農工學校校長。1928年春,增設農科(後稱農藝科)和附屬國小。後來又另設高級蠶桑科、高級農藝科和平民夜校,學生增至數百人。校門向農工子弟敞開,免收學費,並發放一伙食補助。
何香凝從當時國情和扶助農工的實際出發辦教育。她提出了“不徒鶩高深學理,而注重實驗,以訓練中級技術人才”的辦學方針。在這一方針指導下,學校很快出成果,出人才。其中最突出的是培育優良蠶種,推廣制絲技術,為華南蠶桑業做出巨大貢獻。
經過兩年的辦學實踐,何香凝深感學校“經費竭蹶,規模狹隘,未盡擴充之責”。為解決辦學資金問題,何香凝攜書畫作品赴新加坡等南洋各地義賣,籌集辦學資金。此舉得到廣大愛國華僑的熱情支持,共籌得銀元十萬元。學校得以進一步發展,擴建了包括樂乾樓(參見後文)在內的一批校舍,並增購了一些教學儀器設備。
“九一八”事變後,仲愷農工學校師生積極到農村宣傳抗日救亡。抗戰爆發前夕的1937年7月初,何香凝在上海接見仲愷農工學校23名學生,激勵學生投身抗日救亡,英勇殺敵,“在戰鬥中學習”。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廣州成為日寇奪取的重點。仲愷農工學校附近的海珠橋成為日機的轟炸目標,師生安全受到重大威脅。1937年秋,仲愷學校遷至南海縣西樵山官山圩。廣州陷落前夕,原留守廣州的學校員工亦攜重要物資外遷。重要物資中包括仲愷農校經多年蒐集到的數百個廣東家蠶原種及所育成的“仲愷蠶種”系列品種,以及廖仲愷犧牲時的血衣和一批貴重儀器。這批物資由以學校技師桂應祥為首的一批員工護送,經越南河內運往雲南,可惜均於遷徙途中遺失。
抗日戰爭中,仲愷農工學校師生根據廣東戰況,先後搬遷到佛山南海西樵山、中山縣南屏鄉、澳門、韶關樂昌縣西鄉桂花村、雲浮羅定縣松朗等五地堅持辦學。每到一處,都宣傳抗日,扶助農工,生產自救,在戰鬥中學習成長。不少肄業校友和畢業生更是投筆從戎,走上抗日前線,甚至為國捐軀。如在佛山南海西樵山官山圩期間,學校與廣東省立女子師範學校、廣州執信女子中學聯合成立抗日救亡團體“南海縣民眾抗敵後援會特種宣傳工作團”(簡稱“特宣團”),堅持抗日救亡宣傳。每周在官山圩以雲瀛書院為固定劇場演出抗日話劇,有時還赴附近鄉鎮演出, 1937年12月26日,郭沫若來到官山圩,為仲愷學子作了題為《抗戰必勝》的演說,並在觀看“特宣團”演出抗日多幕劇《回春之曲》後題詞:“革命不忘讀書,讀書不忘革命”。
廣州陷落後,汪偽政權曾企圖誘使仲愷學校回廣州復辦,派人赴香港遊說何香凝。何香凝當頭怒斥:“日寇一天不離開廣州,仲愷學校誓不回家!” 1942年,何香凝行經粵北曲江時約見仲愷農工學校負責人陳頌碩,辭去擔任15年的仲愷農工學校校長職務,仍擔任校董事職務。此後學校更名為廣東省仲愷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後增設高級農村合作科專業。
抗日戰爭勝利後,何香凝致函國民黨最高當局,要求“恢復其原有制度及精神”,保護校產,復辦學校。1946年,廣東省仲愷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在廣州原址復校。
新中國成立後,學校於1954年春更名為“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主要專業有農作物、養蠶、獸醫、植物保護、土地規劃、農機、經作等。辦學規模得到空前擴大。1980年,學校被列為全國重點中專。
1984年,經教育部、農牧漁業部批准,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為“仲愷農業技術學院”,校名由國家副主席王震將軍題寫。1985年起招收專科生,1987年起開始招收本科生。
2008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並將要改名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崢嶸歲月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校史沿革仲愷農工學校(1927.3):
{廣州(1927.3)→佛山·南海縣·西樵山·官山圩(1937.9)→中山縣·南屏鄉(1938.8)→澳門(1940.2)→韶關·樂昌縣·西鄉·桂花村(1940.9)}
↓
廣東省立仲愷高級農業職業學校(1943.1):
{雲浮·羅定縣·松朗鄉(1944.10)→廣州(1946.1)}
↓
廣東省仲愷高級農業技術學校(1950.1)
↓
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1954年春)
↓
仲愷農業技術學院(1984.8)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08.3)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13.1
名師薈萃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歷任校領導一覽表校名 | 姓名 | 職務 | 任期 | 備註 |
仲愷農工學校 | 何香凝 | 校長 | 1927——1942 | — |
仲愷農工學校 | 何品良 | 代校長 | 1927——1934.6 | — |
仲愷農工學校 | 范其務 | 代校長 | 1934.7——1935.7 | — |
仲愷農工學校 | 金曾澄 | 代校長 | 1935.8—1940.11 | — |
廣東省立仲愷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 陳頌碩 | 校長 | 1942——1949.2 | — |
廣東省立仲愷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 鄭作勵 | 校長 | 1946.7—1949.2 | — |
廣東省立仲愷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 張任俠 | 校長 | 1949——1950 | — |
廣東省仲愷高級農業技術學校 | 楊瑾英 | 校長 | 1950——1952 | 與廣東省農幹校成立一個黨支部 |
廣東省仲愷高級農業技術學校 | 劉向東 | 兼校長 | 1952——1954 | 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 |
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 | 王更生 | 兼校長 | 1954——1957 | 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 |
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 | 陳君霸 | 代校長 | 1957——1958 | — |
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 | 賈柏林 | 兼校長 | 1958——1961 | 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 |
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 | 張斌 | 兼校長 | 1962——1968 | 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 |
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 | 石進明 | 兼校長 | 1973——1981 | 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 |
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 | 郝向前 | 兼校長 | 1983——1984 | 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 |
仲愷農業技術學院 | 郭寶江 | 院長 | 1986——1991.5 | — |
仲愷農業技術學院 | 劉筠謙 | 院長 | 1991.5—-1996.10 | — |
仲愷農業技術學院 | 卜妙金 | 院長 | 1996.10——2003.3 | — |
仲愷農業技術學院 | 崔英德 | 代院長 | 2003.2—-2005.4 | — |
仲愷農業技術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 崔英德 | 院長 | 2005.4--2012.7 | —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 駱少明 | 院長 | 2012.7至今 |
英傑輩出
建校八十多年來,學校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數萬名優秀人才,他們中有基層農業技術幹部、專家、學者,也有省部級領導幹部、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的傑出代表有:(以畢業時間為序)鄧如淼(1930年蠶絲本科畢業生;革命烈士)
胡炎基(1936年高級農藝科校友;革命烈士)
卓秋華(1937年高級農藝科畢業生;原國家儀器儀表工業總局副局長)
劉國霖(1937年蠶桑畢業生;原國防科工委特種裝備部部長(副軍級))
丁 農(1938年高級農藝科肄業生;原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原蘭州鐵道學院(現蘭州交通大學)副院長)
盧 齡(1949年農藝科校友;原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
陳耀邦(1953年高級農藝科畢業生;原國家農業部部長)
翁光宇(1953年高級農藝科畢業生;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陳朝慶(1953年高級農藝科畢業生;原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旱地作物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
陳可毅(1953年高級獸醫科畢業生;湖南農業大學教授)
靳永年(1954年蠶桑專業畢業生,原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曾溢滔(1957年蠶桑專業畢業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所長、衛生部胚胎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劉良式(1957年蠶桑專業畢業生;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丘鴻詮(1957年農作物專業畢業生;原廣東省土壤肥料站站長)
陳日中(1957年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原廣東省農學會秘書長、副會長,高級農藝師)
伍麗芳(1959年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原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全國“三八”紅旗手)
區志廣(1959年農學專業畢業生;高級農藝師、全國勞動模範)
劉偉常(1959年土地規劃專業畢業生;原深圳市水務局副局長、全國水利系統勞動模範)
楊永雄(1980年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高級農藝師、廣東省農業廳植保總站副站長)
譚炳林(1980年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研究員、省農業害蟲綜治實驗室果樹組組長)
鄭業魯(1981年農作物專業畢業生;廣東省農科院科技情報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院一級學科帶頭人)
肖維良(1984年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昆蟲研究所黨委書記)
蔡樹淦(1982年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廣東省農業廳總畜牧獸醫師、新聞發言人,省科協常委)
葉道德(1982年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珠海市粵華園林綠化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謝偉平(1985年園藝專業畢業生;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高級農藝師)
張亮馳(1994年農產品貯藏與加工專業畢業生;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吳伏虎(1988年園藝系果樹專業畢業生;深圳市綠雅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
唐洪勝(1991年農產品貯藏與加工專業畢業生;烈士,生前任興寧市下堡鎮武裝部長,1999年因撲救山火英勇犧牲)
林滿揚(1996年園林設計專業畢業生;廣東棕櫚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華南區域工程總經理)
編輯本段合作辦學
學校先後與英國利物浦大學、諾丁漢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威斯康星大學,澳洲昆士蘭大學,日本創價大學等建立了友好互訪和學術合作關係。編輯本段學校現狀
學校堅持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秉承何香凝先生的辦學宗旨,弘揚仲愷精神,突出農、工優勢,產學研緊密結合,形成了培養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學校設有農學院、園藝園林學院、輕工食品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學院、城市建設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經貿學院、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計算科學學院、人文社科系、外國語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等16個院(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部等2個教學部。並擁有熱帶亞熱帶園林花卉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基礎化學與生物化工”與“基礎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兩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還是經教育部權威批准的托福考試中心和規模居全國第三的雅思考試中心。
學校擁有各級各類重點學科17個,重點實驗室5個。生物化工學科為省級優勢重點學科,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為省級特色重點學科。學校本科專業學科覆蓋農、工、理、經、管、文六大門類,招生專業45個,其中園藝、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植物保護、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園林、草業科學、農學、生物技術、農林經濟管理、套用化學、藝術設計、英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為校級特色專業。通用化學實驗技術為省級精品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植物生理學、遺傳學、有機化學、植物學、高等數學、空氣調節、大學體育、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工程數學等16門課程為校級精品課程。本科招生面向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全國17個省(自治區),招生批次為本科二批A段(或本科二批)。2009年1月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學校於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有生物化工、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植物病理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等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植物保護、食品加工與安全、農村與區域發展、園藝、農業機械化等5個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點。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學校辦學條件良好,教學科研設施齊全。校園占地面積111.47萬平方米,其中海珠校區占地17.78萬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建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實驗大樓、圖書館、科學樓、網路中心、電教中心和體育場等,固定資產總值2.5億多元;圖書館藏書112.9817萬冊;白雲校區占地面積140多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占地面積60.34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約4.3萬平方米,學生公寓約7.6萬平方米,學生食堂0.74萬平方米,文化活動中心1.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4.04萬平方米。鍾村實習農場占地33.35萬平方米。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841萬元,校園網覆蓋全校。
學校師資和科研力量較強。學校現有教職工931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320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624人;現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4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南粵優秀教師9人,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校級培養對象51人,博、碩士生導師138人。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高,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學校各級科研機構近五年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900餘項,其中國家級45項,省部級271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9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3項,美國福特基金課題1項,英國皇家學會課題1項,科研經費2700多萬元;契約科研經費5700多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廣東省科技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1項,中國石油化工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教育部科技二等獎1項,廣東省農推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60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231篇,出版著作300餘部。2004年,以當時任職於園藝系的王英強副教授(時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在讀博士研究生)為第一作者的論文《一種新的自花授粉機制——花粉滑動》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Nature》雜誌上發表,實現了廣東省學術界在該雜誌發表論文零的突破。
2012年5月,從事《中國大學評價》22年研究的武書連發布了2012年全國705所大學教師平均學術水平分省排行榜。我校教師平均學術水平全國排名第211,廣東排名第12,另外我校還進入了武書連2012中國大學農學B級以上學校名單。
學校十分重視對外國際交流與合作,與香港、澳門、台灣地區交流頻繁,並先後與英國貝德福德大學、布萊頓大學、利物浦大學、布魯內爾大學、諾丁漢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夏威夷大學、威斯康星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歐、美、亞、大洋洲十幾個國家的學校建立了校際聯繫或合作辦學關係。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廣東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廣東省回鄉大學生開展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先進單位、廣東省青年志願服務優秀集體、廣東省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先進集體、廣州市助殘志願者先進集體、廣州市“雷鋒號”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廣州市文明單位,在管理和社會服務方面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
編輯本段發展目標
學校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是:穩步發展本科教育,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經過五年或稍長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力爭學校成功更名為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努力把學校建成綜合實力進入國內同類院校先進行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打基礎(2006~2010年);第二步,上水平(2011~2015年);第三步,創名校(2016~2020年)。
編輯本段科研機構
熱帶亞熱帶園林花卉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花卉研究中心
綠色化工研究所
生物技術研究所
植物病理研究所
農產品加工及保鮮研究所
人工環境與控制研究所
綠色工程研究院
產業經濟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仲愷文化研究所
編輯本段圖書館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圖書館隨校變遷八十年,歷史久遠。1927年,圖書館隨學校創辦而誕生,原稱仲愷農工學校圖書館;1959年,仲愷農工學校與廣東省農業幹部學校等五所中專學校合併,校圖書館改稱仲愷農業學校圖書館;1984年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改稱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圖書館亦易其名。2008年學校更名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圖書館隨之易為現名。館舍面積0.4萬平方米,由總館、白雲分館構成。現圖書館大樓由港澳知名人士馬萬祺、何厚鏵、曾憲梓先生等捐資興建,1994年6月落成,同年9月正式開放。本館設有閱覽座位500個(包括自修室座位)。設有采編部、流通部、期刊部、參考諮詢部和技術服務部。分設七個基本書庫和二個閱覽室。截至2011年12月31日,圖書館文獻資源總量達到112.9817萬冊,其中:紙本文獻80.9817萬冊,電子文獻折合館藏34.9萬冊;中外文期刊和報紙1300餘種。文獻資源覆蓋農、工、文、理、法、經、管、生物、藝術等多學科,已初步形成了多學科、多載體、以熱帶、南亞熱帶農業科學、生物科學文獻為特色和優勢的文獻保障體系。
作為學院的文獻信息中心,圖書館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辦館原則,努力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文獻信息保障。根據學院的性質、任務和專業設定情況,確定館藏文獻內容以生物、農業、經濟、食品科學、基礎科學等學科為主。
圖書館非常重視數字資源的建設,已先後引進了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優秀博碩士優秀學位論文資料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資料庫、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等中文文獻資料庫,還有BIOSIS Preview題錄資料庫、Springer LINK全文期刊資料庫、Agricola農業期刊全文資料庫、ProQuest Biology Journals生物學全文資料庫等外文文獻資料庫。同時還建立了25.95萬冊圖書的數字圖書館。上述數字資源面向校園網用戶提供24小時免費線上服務。圖書館採用了SULCMISш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使圖書的採訪、編目、流通等實現了網路自動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的工作效率。為適應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圖書館制定了一套較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業務工作規範,並實行了聘任制,各項工作正不斷向規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編輯本段紀念館
紀念館由來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是由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王震提議,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設立,1982年8月30日正式開館。葉劍英元帥題寫了館名。最初主要展覽廖仲愷、何香凝的革命事跡,他們的兒子、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逝世後,經中央同意,本館增加了廖承志事跡陳列,並於1984年6月10日紀念廖承志逝世一周年之際重新開放。館址為一座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為原仲愷農工學校辦事處舊址,1982年10月12日被廣東省政府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0月,本館被列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本館開館後,受到中央和廣東省、廣州市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心,王震、楊尚昆、康克清、廖承志、谷牧、劉田夫、任仲夷、楊康華、梁靈光、楊應彬等中央和省市領導都先後來館參觀並指導工作。1984年5月,聘請廖仲愷、何香凝之女廖夢醒擔任本館名譽館長。
本館行政級別現為處級,現有事業編制6名。在進行日常管理、保證對外開放的同時,本館注重科研和宣傳工作。研究人員出席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23人次,提交論文20篇;在各種報刊、雜誌發表文章95篇;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廣東省委統戰部等單位,合作召開了兩次(1987、1993)廖仲愷、何香凝學術研討會,編輯、出版論文集2部;參與《紀念廖仲愷何香凝》畫冊、《廖承志文集》等的編輯工作;出版專著《廖家兩代人》1部。 本館還積極與傳媒合作,為《秘密大營救》、《廖承志在沉思著》等電視劇提供資料,為江蘇省出版總社製作《廖氏英傑》(光碟)、鳳凰衛視拍攝紀錄片《繪我情深——紀念何香凝誕辰123周年》、中央電視台拍攝《黃埔軍校》等工作提供資料和人員幫助;《廣州日報》、廣州電視台(《名城風采》欄目)等媒體,廣州市委宣傳部電視電量片《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國防教育基地巡禮》均曾介紹本館。
開放時間:每周一、三、五 8:00——12:00 14:30——17:00
地 址: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 紡織路東沙街24號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內
附1:樂乾樓
樂乾樓是北齋拆除後,廣州市區內現存唯一的四合院建築,位於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海珠校區西北角,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西側,仲愷師生俗稱其為“四合院”。其建築形制與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類似,為中西合璧的二層磚木結構;占地面積1197.6平方米,高10米左右,有房間共35間;原有南大門,四周走廊相通。其結構精巧,外形優美,外部為紅磚灰瓦,五支磚柱用進口“紅毛坭”砌合,樓內木閣樓板鋪花階磚,頗具嶺南風格與時代特色。樂乾樓始建於1930年。仲愷農工學校成立之初,曾面臨資金窘境。時任校長的何香凝為解決辦學資金問題,攜書畫作品赴新加坡等南洋各地義賣,籌集辦學資金。此舉得到以華僑領袖胡文虎、陳嘉庚等人為代表的廣大愛國華僑的熱情支持,共籌得銀元十萬元。1930年開始擴建校舍及基礎設施,其中就包括樂乾樓。樂乾樓於1931年上半年落成。校籌備委員會委員之一,時任國民黨中央海外部部長的國民黨元老林森為其題匾。
樂乾樓建成後,成為仲愷農工學校重要的教學與科研場所。樓內設有當時華南地區最大的蠶種冷藏庫以及蠶種改良實驗室,為仲愷農工學校辦好蠶桑、推廣良種服務。蠶種庫部分對外開放,為廣大養蠶農戶提供蠶種暫存服務。學校還聘請朝鮮籍蠶種專家,後來成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的桂應祥為高級技師,研究蠶種改良,從大量的外來蠶種與本地蠶種的雜交後代中,篩選最佳的組合,育成繭厚優質、抗逆性強的“仲愷蠶種”系列良種,在南海、順德等蠶區廣泛推廣,深受蠶農歡迎,成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廣東養蠶業的當家種,為振興我國當時的主要經濟支柱蠶絲業作出過重要貢獻。廖仲愷犧牲時所穿的血衣也曾存放在樂乾樓內,可惜後於抗戰遷校時遺失。
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於日軍之手。仲愷農工學校遷址南海西樵山,校園淪為日軍軍營。樂乾樓亦遭蹂躪,其中設施被日軍大肆拆改。抗戰勝利後,樂乾樓又曾暫充戰俘營。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撥款予以修葺,用作教師宿舍之用。
1968—1973年,仲愷農業學校停止招生6年。樂乾樓為多個校外單位所占用。直至1980年前後才完全撤離。此時樂乾樓已成危樓,封存擱置。
近幾年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開始對樂乾樓進行全面修繕,已經基本完工。經過修繕之後的樂乾樓將會更好地彰顯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仲愷精神。
附2: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藝術展覽館位於海珠校區北部,英東實驗大樓北側,教工宿舍近旁。館址為何香凝先生當年任仲愷農工學校校長時的舊居,今闢為藝術展覽館。展覽館不定期舉辦一些繪畫、攝影等藝術作品展覽,主要是學生作品展覽。編輯本段培訓中心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國際交流培訓中心位於教學樓三樓東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考試中心指定的IELTS(雅思)和TOEFLIBT(托福)考點。其中雅思考點創辦於1997年,是全國最早獲得批准的雅思考點之一,其規模曾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一,規模仍居全國第三。幾乎每周都有來自全國各地以至東南亞各國的考生們來到這裡,完成他們的人生跨越。編輯本段海珠校區
主要設施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海珠校區原本為完整的一整塊,後為仲愷路所分隔為南北兩區。北區包含辦公區、科研區、教學區、教工住宅區、學生生活區和體育運動區。南區主要為學生宿舍區和學生生活區。
物業管理中心
位於南區D棟北側。
仲園食堂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校內有兩個食堂。第一食堂位於北區西北部,樂乾樓南側,有上下兩層,二層包含煦苑餐廳(“煦苑”之名來自於廖仲愷的本名“恩煦”)。第二食堂位於南區D棟一、二層。兩個食堂均有白飯、各式菜餚、湯粉、面等各式飯菜出售,並提供夜宵直至22:00之後。一般認為第二食堂飯菜無論是飯菜種類多少還是質量均優於第一食堂。
自動售貨機
位於教學樓底,有各種冷凍飲料與小食品出售
移動公司營業點
共兩個,分別位於北區第一食堂對面和南區D棟北側。
涼茶店
共兩個,分別位於北區第一食堂東側門外和南區D棟北側。
文體設施
仲愷校內有露天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球場(以上南北區均有)
商店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校內主要商店有兩個。分別是位於北區第一食堂對面的學生生活服務中心與南區D棟北側的昌生超市。
學生舞廳
位於北區30棟1層
順便提一句:雖然仲愷沒有音樂院系,但是還是有兩台鋼琴供音樂愛好者們練習的。一台較舊的在學生舞廳,另一台較為嶄新,性能優良的珠江鋼琴在教學樓B301 。
編輯本段白雲校區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白雲校區位於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以東的廣州第二大學城——鍾落潭高校園區。校園處於群山環抱之中,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校區總占地面積1826136平方米。全部工程將分三期建設,先期建設的一期工程占地面積60.3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4.04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約4.3萬平方米,學生公寓約7.6萬平方米,學生食堂0.74萬平方米,文化活動中心1.4萬平方米。經過長達數年的征地與近一年的建設,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白雲校區一期工程學生宿舍與食堂已經於2010年暑期竣工,教學樓於2010年秋季竣工。擁有八十多年悠久歷史的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2012年秋季開始,理科大一新生將在白雲校區住2年,大三回海珠校區;文科大一新生將在白雲校區住3年,大四返回海珠校區。
編輯本段學生組織
學生會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生會是在校黨委的領導和團委的指導下開展工作的學生組織,是團委及行政機關聯繫學生的橋樑和紐帶。在學院領導和團委老師的關懷和指導下,學生會秉承著“團結、務實、進取,服務仲愷人”的宗旨,堅持培養同學全面發展的基本方針,發揚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精神,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勇於創新,銳意進取,積極而有效地開展學院的各項工作。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生會參加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和廣東省學生聯合會,為團體會員。本會的一切權力屬於全體會員。會員行使民主權力的機構是全校學生代表大會、各系學生代表大會和全班學生會議。
校學生會的基本任務是貫徹黨和學校的教育方針,促進學校同學德、智、體全面發展,團結和引導學校同學成為熱愛祖國、適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要求合格人才,在維護學校整體利益的同時,表達和維護學生的具體利益。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方針,廣泛開展各種生動活潑、健康有益的校園活動,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增進同學的團結,加強同兄弟院校和社會各界的聯繫與交往,達到提高學生思想覺悟,陶冶道德情操,廣闊知識視野的目的。
校學生會主席、副主席負責日常工作,並負責指導和監督直屬部門的工作。
學生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5名。校學生會下設14個常規部門及三個委員會,它們是:辦公室、宣傳部、文娛部、生活部、自律部、勤工部、學術部、網路部、信息部、社團部、公關部、體育部、檔案部、調研部、社團管理委員會、自律委員會、膳食管理委員會。
仲愷廣播台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播台是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校內唯一的有聲宣傳機構,直屬黨委宣傳部管理。作為校內三大學生組織之一,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播台自2002年由原廣播站更名為廣播台。更名以來,廣播台在良好的環境下迅速成長,無論是在校園廣播播音工作中、校園各類活動中還是高校間的文化藝術比賽中,仲愷廣播台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仲愷廣播台現已開通有線、無線、視頻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廣播,共自辦節目13套,每天播音2次,總計播音時間每天兩個小時。廣播台擁有一支人數逾百,集采、編、播、公共策劃為一體的工作隊伍,廣播台共有10個部門,分別是:秘書部、節目部、記刊部、司儀隊、廣播劇團、外聯部、宣傳部、技術部、網路部和DV部。
仲愷廣播台內部實行工作委員會負責制,共有六名工作委員會成員。內設台長、采編中心主任、文藝中心主任、技術中心主任、宣策中心主任和秘書長各一名。 各部門設有部長、副部長、總監等職位。
“開拓創新,真誠服務”是仲愷廣播台的工作原則。“魅力廣播台,精彩秀出來。”是仲愷廣播台的口號,也是每一個仲愷廣播人精心實踐的一個大方向。從廣播台成立至今,已經有多部精彩作品面世,如《當楊基遇上陳家慈》,《賤男求愛記》系列,《丁武門》,《假如可以重來一次》,《背著你》,《戀愛要學習》,《唐山大叔》,《星空下的戀曲》,《海珠最後一個寡佬》等精彩的小影片及廣播劇。
仲愷廣播台節目播出時刻表
12:15——12:45 | 18:05——18:10 | 18:10——18:45 | |
周一 | 千色校園路 | 仲園快訊 | 五環風雲 |
周二 | 校園新樂派 | 仲園快訊 | 潮流解碼站 |
周三 | 三味書屋 | 仲園快訊 | English Channel |
周四 | 生活方程式 | 仲園快訊 | 音樂Sky |
周五 | 動漫遊記 | 時事縱橫 | |
周日 | Sunday自由行 |
新聞中心
學生新聞中心成立於2000年9月10日,她是由校黨委宣傳部領導的全校性學生組織。她負責采寫、報導學生新聞,出版校報校刊。成立十年,她已發展為規模龐大的、全校知名的大學傳媒。十周年後,她也計畫與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傳媒互相交流學習,走向全省,將仲愷特色的記者精神發揚光大。學生新聞中心傳承著濃濃的人文情懷,這裡是文學的樂土、文字的淨土,更是每位成員引以為豪、引以為樂的地方。她每年承辦“校園刊物評比交流大賽”及“班刊設計大賽”。在2010年,“亞運志願者通訊社仲愷分社”在學生新聞中心成立,此外每學年暑假可推薦記者、攝影記者到信息時報實習。學生新聞中心設有編輯部、記者部、辦公室、攝影部、刊物部、網路部、外宣部七大部門,擁有自己的入口網站和論壇,是一個專業的新聞傳媒機構。各部門簡介:
編輯部:核心部門。協助黨委宣傳部出版校報,負責校刊《文思》出版,編輯學生新聞中心網站的校園新聞稿件。輕鬆愉悅的工作氛圍,高效快捷的工作效率,是她最大的特色。(每學年第二學期面向全校招新)
記者部:基礎部門。從事校園新聞采寫,採訪校園知名師生。稿件是其靈魂,配合編輯部完成多種形式的采寫活動。
辦公室:負責管理中心日常開支、校報管理、檔案存檔、會議記錄、紀律督促等工作。扮演新聞中心的管家的角色。
外宣部:負責外聯和宣傳。活動策劃,對外交流聯繫,是與外界接觸的橋樑。負責新聞中心工作的司儀、公關、海報宣傳、橫幅宣傳。
網路部:負責中心網站維護,網站更新、稿件、相片的上傳,製作視頻,是學生新聞中心網站的把關人。
刊物部:是全校刊物的主管部門,主力校園刊物評比交流大賽和班刊設計大賽的舉辦,coreldraw排版軟體的培訓、“流動圖書館”。
攝影部:與編輯部、記者部合作,負責校園新聞活動的攝影工作,向校報、中心網站提供有價值,質量可靠的圖片。是攝影愛好者的聚居地。
在這裡,你可以讓您的大學生活更充實;在這裡,您可以認識到更多的朋友;在這裡,您可以記下屬於每一刻的精彩,揮灑文采,寫下自己的青春,還可以為新聞中心的發展出謀劃策。記下瞬間的美好,讓人生伴隨著美好的回憶前進。譜寫人生的精彩,讓人生演奏輝煌的樂章。 筆耕不綴,可為人生添亮色!也許你並非才高八斗,但只要您有一顆熱愛文學、熱愛集體、熱愛生活的心。
編輯本段社團協會
學術科技類社團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現有各類社團、協會四十餘個。這些協會的宗旨是將同學們組織起來,有領導、有計畫、有成效地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以擴大知識面,豐富課外生活,培養廣泛的愛好與志趣,鍛鍊組織活動能力,為同學們全面素質的培養和成才創造良好條件,更好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校內各社團、協會由校學生會社團部領導。校學生會社團部的主要職責是指導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繁榮校園文化,推動校風建設,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
學校社團分為學術科技、志願服務、文化生活、體育娛樂四大類。
以下為部分社團介紹:
無線電協會
成立12年多了,是仲愷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協會之一,協會以“精彩無線,真情奉獻。”為口號,以“豐富生活,務實進取,發揮個人潛能,為廣大師生服務”為宗旨,在名譽會長、校黨委副書記高岳侖老師的領導下連續十一年獲得“優秀社團”稱號,成績顯赫,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成功舉辦了各項大型活動,如科技創作大賽、義務維修和在廣州高校協會活動中規模空前的無線電協會十周年大型慶典晚會,並協助學校舉辦各種大型活動,如校社團節、校文化藝術節等。
英語俱樂部
成立於1997年,由陳葆教授擔任協會顧問。協會的宗旨是“服務仲園,做仲園學子們的助跑器”;協會目標是增強我院師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大家英語口語水平,使同學們更好地掌握英語這種交流工具,提高自身的英語交際能力。協會的常規活動包括每周四晚的英語角或英語技能PK賽和周日的外語電影欣賞等。另外,協會協助學校組織一年一度的CCTV杯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組織會員開展沙面調查活動,參加英語講座等等。
口才協會
成立於2000年,以“培養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大學生活,活躍仲園文化氛圍,發展中華藝術”為宗旨,通過承辦形式活躍的辯論賽、演講比賽、自編自演小品、相聲、話劇來吸引有志於提高自己口才水平的同學,增強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擴大口才的套用範圍,提高邏輯思維、創造性思維和針對問題的巨觀綜合分析等方面能力。
行銷協會
成立於2004年,協會宗旨是 “營造校園學術氛圍,尋找行銷實踐平台,營造行銷氛圍,造就現代行銷人才”。配合老師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學習與實踐活動,引導同學走進社會,參加兼職活動,參加實踐活動 ,逐步積累社會經驗,提高專業技能。
景觀協會
成立於2004年,協會倡導專業與管理並重的原則,是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在相互學習、合作中對外拓展我校品牌的一個文化機構,是培養大學生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基地。協會定期舉辦校內景觀類專業比賽,組織各兄弟院校聯賽。定期舉辦學術講座;不定期組織會員參觀校外景觀作品展,讓會員從事在技術與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日語協會
成立於2005年,主要是傳播日語的相關文化與知識,滿足對日語有興趣與愛好的仲園學子學習日語的需求。協會不定期開展一些知識性的講座以增長會員對日語的愛好,協會將在日後吸收更多的人參加組織,相互學習、交流經驗。
汽車愛好者協會
成立於2006年,還沒有正式對外招新,但根據協會申辦的宗旨服務於會員,傳播汽車文化知識,陶冶會員的情操,並針對會員興趣開辦一些汽車知識的講座以及開展培訓活動。
三農學會
成立於2006年,目前處於發展時期,協會的建立密切聯繫著時事熱點問題,讓更多的人關注“農業,農村,農民”,結合寒暑假的三下鄉活動,把協會的活動帶動起來。
創業協會
成立於2009年3月25日。協會的宗旨是為會員搭建一個廣泛的交流平台和創造一個寬廣的活動空間,激發會員的創造力和提高會員的活動組織能力。將協會建設成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創業實踐服務性團體,使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成為素質教育及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基地,最終成為企業家的搖籃。
電腦愛好者協會
協會宗旨:學習、交流、進步。努力使全院同學對計算機這一未來的基礎工具產生興趣,並積極幫助願意學習計算機技術的同學提高其計算機水平,在協會這個大環境中,同學們可以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啟眸文學社
本社的宗旨是:培養廣大仲園學子進行科學閱讀和文學創作的興趣,弘揚仲園的文化精神和發展仲園的文化事業,發揚仲園學子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豐富仲園的人文氛圍。協會以文會友,繁榮校園文化,通過舉辦文學沙龍、徵文比賽等活動為文學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思想,暢談文學的園地,提高仲園文學愛好者的文學素質和水平。
經濟與管理學院求索經濟學會
求索經濟學會創辦於1995年,正式宣布於1999年。學會以講座、虛擬炒股、參觀企業、提供兼職等形式讓你更貼近經濟。其戰略目標是成為用企業的模式來進行管理的經濟社團。社團內部在遵循滿意原則的前提下,提出社團管理的決策理論,形成比較完善於社團管理的決策過程和決策方法,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社團管理體系。
志願服務類社團
旅遊協會成立於2004年,以普及旅遊知識,用令人喜聞樂見的旅遊活動活躍仲園文化,滿足當代大學生的旅遊需求,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旅遊選擇機會為宗旨和追求。協會不定期組織會員出外旅遊,並舉辦旅遊知識講座、模擬導遊考試、旅遊項目設計大賽、免費旅遊諮詢、導遊培訓及推薦實習、旅遊協會高校聯盟交流等活動。
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
協會是校學生處大力支持的一個校級協會,受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的指導。協會本著“求知識、謀發展;立現今、展未來”的宗旨,服務廣大仲園學子,專門為同學們提供勤工儉學的崗位和社會實踐的機會,組織會員到國內外知名企業參觀學習,並邀請會員上培訓課程,舉辦現場模擬招聘會等。讓大學生了解更多、更全面、更實用的社會信息。
環保協會
環保協會成立於1996年5月4日,是我校宣傳環保知識、進行社會實踐的唯一環保社團,是在校團委及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辦公室直接領導下的系級組織。協會根據內部性質和全院師生的要求,開展各種環保宣傳活動,務求提高全院師生乃至社會民眾的環保意識。希求通過各種渠道,為社會環保事業盡一份力。
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農業協會
成立於1995年,是學校的特色協會之一。協會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校內愛好農學的同學們的需要,宗旨是“立足現有的各方面力量,豐富校園生活,活躍校園氣氛,共同探討生態農業知識,倡導生態農業環保模式”。會員在活動期間可以享受種花的休閒與恬靜,可以進行種植食用菌的實習、可以在實踐基地的水培實驗……在這裡,給你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
藝術生活類社團
棋類協會協會成立於1997年12月,以“提高棋藝,促進交流”為發展原則,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棋類,為各種棋類愛好的同學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這裡主要是豐富同學們的大學生活,活躍仲園文化氛圍。每年一次的“新人王”杯比賽,“仲愷杯”比賽以及每年的棋藝交流活動和擂台爭霸賽,另外,協會還組織與外校的交流活動,並舉辦常規擺藝和棋藝的理論講座,以傳播棋藝文化。
吉他協會
成立於2001年,宗旨是“給音樂生命”,協會定期組織大大小小的許多音樂會,為會員提供許多展現才華的機會。以音樂會友,以吉他彈唱心聲,平時開展許多各式各樣的活動。有的幫助會員提高水平,如吉他沙龍;有的幫助會員長進音樂知識,如請校外吉他演奏家來開講座,傳授會員樂理知識,組織會員參觀樂器生產企業等。
天文協會
協會成立於2004年,所舉辦的活動主要有天體觀測(根據天氣等實際情況在野外或校園內舉行),天文圖片展,天文講座,天文影片播放等。在活動中培養會員對天文的興趣,增長天文知識,提高觀測天象能力。
DV協會
成立於2005年,協會為了培養會員更加專業的拍攝技巧,開展了DV知識講座,攝影技能培訓,影視製作技能培訓,影視論壇等活動。會員可以優先成為校園DV劇的演員,還有機會獲得到廣東電視台擔任臨時演員的兼職機會。
ILLUSION魔術協會
成立於2008年9月29日,秉著“豐富同學課餘文化生活,建設校園文明,培養素質全面的魔術愛好者”的宗旨開始創建活動,招收校內熱愛魔術的同學,為他們提供一個學習和表現自我的機會。在這裡,你可以近距離接觸魔術,真實地感受魔術的魅力,在這裡,你可以了解魔術的奧妙,學習神奇的魔術。
心理協會
協會是學校心理諮詢輔導中心領導下,由我校師生自願組成的,成員以學生為主的民眾性團體,是以“傳播心理知識,提高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消除心理憂患,開掘心理潛能,為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健康發展服務”為宗旨,以幫助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為目的的有志青年組織。
書畫協會
協會主要是一些書法愛好者的集合,成立以來,協會豐富了校園的文化生活,曾多次舉辦書法展覽,得到了全校師生的讚賞。協會內部設有技術部,負責指導有興趣的同學學習書法、繪畫、篆刻等方面的知識,會員在各種展覽、活動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協會也多次獲得師生們的好評。
體育保健協會
在這裡實實在在地學一門技能更能豐富你的大學生生活喔!協會有專家為你解答體育按摩、常見病的穴位按摩以及營養美容保健等各方面的問題。協會常年與廣州體育學院合作,由主持按摩師資格證的專業按摩師前來授課。
生命科學學院攝影協會
協會誕生,曾多次榮獲優秀社團稱號,在校內享有較高的聲譽和影響力,是學校攝影愛好者的理想家園。平時協會定期舉辦攝影技術交流、攝影比賽和與影友聚會、集體出外採風等活動。
輕工食品學院食品協會
成立於2000年4月,協會本著“服務他人,提升自己”的宗旨,秉著“創輝煌,辦鴻業”的決心,取得了跨越性的發展,協會的職能不斷完善。始終不忘食品這塊母親地,深研“食文化”、“茶文化”和廚藝以及食品健康知識,培養博學多才的社會急需人才,開展過“仲園之星烹飪大賽”、“優酪乳、啤酒感觀鑑賞活動”等;加強與社會和兄弟院校的聯繫,為有意接觸市場,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生活,豐富社會經驗,交遊識友的同學提供機會。
輕工食品學院漫畫社
協會是漫畫愛好者匯集的地方,也是漫畫才子展示自我的一個平台。漫畫展為學校的文化藝術生活提供相應的機會,也為其他同學提供生活中美的享受。
體育運動類社團
桌球協會成立於1998年,是一個桌球球類愛好者的組織,為有相同愛好的同學提供交流的機會。協會每周提供訓練機會,並有相應的交流活動。協會還承擔“新苗杯”個人賽,“仲愷杯”個人賽,“仲愷杯”團體賽等校內賽事的組織工作,曾獲廣東省二十大高校桌球聯賽男團第三名,“廣醫杯”男團第二名。
足球協會
成立於2004年5月,成立後秉著“服務仲園”的原則,作出了很大的成績。所舉辦的主要活動有:在天河觀看國際跳水賽,與“亮晶晶”等奧運冠軍親密接觸;在李寧足球嘉年華,與各大高校球迷HAPPY玩遊戲;去“戈頓足球公園”,感受頂級草場的非一般感覺;作為廣州足球高校聯盟的一份子,親赴廣州隊主場為其吶喊助威。曾獲校第十屆“最具進步社團”榮譽稱號。
籃球協會
成立於2004年,協會宗旨是讓更多喜歡籃球的同學,有更多鍛鍊機會,也激發非籃球愛好者對籃球的興趣,使他們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好的技術。活動內容包括講授籃球規則(理論、實踐),技術訓練,比賽,練習裁判等,所舉辦的賽事賽事有三人籃球賽,定點投籃賽和技術賽等,協會在舉辦協會內賽事的同時,將定期組織會員與外校同學比賽,並組織會員到東莞觀看廣東寶瑪仕比賽。
輪滑協會
成立於2006年,協會是一個輪滑愛好者所組建的組織,開展的日常活動主要是對會員的培訓,以及在學校的晚會等文藝節目中演出,豐富了仲園的校園文化生活,提高了會員對輪滑的興趣。
網球協會
成立於2009年3月,以“一網情深,唯球真心”為口號,堅持“以球會友、以球健體、以球修心”的宗旨。協會組織開展比賽活動,為廣大會員提供球技交流的機會和平台,提高自身競技水平和體育等綜合素質。協會下設組織部、宣傳部、外聯部、財務部、技術部等五部門。努力豐富課餘生活,促進我校的網球運動蓬勃發展。
雙截棍協會
成立於2009年
羽毛球協會
羽毛球協會一直以團結廣大羽毛球愛好者,共同提高球技為宗旨,為仲愷人提供一個羽毛球交流的平台,為同學們提高羽毛球技術,鍛鍊身體提供便利。我們協會每年都負責舉辦校內羽毛球賽,在提高球技的同時可以鍛鍊到組織和領導的才能。還有一些外出訓練,最少每月一次的到室內場地做適應性訓練。舉辦新生杯羽毛球個人賽,師生羽毛球友誼賽等比賽項目等。
詠春拳協會
協會以實用為唯一宗旨,傳授無所不用其極的搏擊術,回響國家號召,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同學們的課外體育鍛鍊,增強同學身體機能,提高同學身體素質,培養同學堅毅不拔、勇敢無畏、頑強堅毅的意志品質;她是同學們能夠更多的學習中國功夫的豐富內涵與神韻;為對中國功夫感興趣的同學提供也學習交流的平台。
跆拳道協會
在訓練中貫徹本社團的宗旨: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撓通過團結學校各階層跆拳道運動愛好者,為發展跆拳道事業發揮積極作用,促進社團注意精神文明建設。在豐富學生業餘生活,活躍學術氣氛,鍛鍊和培養學生才幹,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參加者進行有計畫、有系統的跆拳道的訓練,培養參加者堅忍不拔,勇敢無畏,頑強堅毅的意志品質,培養鍛鍊的文明禮貌、尊重對方、團結豁達的敬業精神。
近年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錄取分數線
- 錄取分數線
- 專業分數線
聯考科目:文科理科生源地: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西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陝西青海寧夏黑龍江吉林遼寧西藏新疆內蒙古海南福建甘肅港澳台
年份 | 最低 | 最高 | 平均 | 投檔 | 錄取人數 | 錄取批次 |
---|---|---|---|---|---|---|
暫無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