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乾樓

其中有一個四合院,取名為“樂乾樓”。 樂乾樓四合院位於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西區,1931年上半年建成,建築面積1197.6平方米。 樂乾樓四合院經歷過兩次重大的浩劫。

何香凝出國賣畫籌建
1925年8月20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在廣州越秀南遇刺犧牲後,何香凝等國民黨人為紀念其扶助農工意志,於1927年初創立仲愷農工學校。首任校長何香凝。校園及農場300餘畝,首期校舍建築面積16000多平方米。初設蠶絲、農藝兩專業,師生200餘人。何校長深感學校經費竭蹶,遂於1929年秋,辭去官職、攜帶自己的美術作品,遠渡南洋各國,為仲愷農工學校賣畫募款。
抵達新加坡後,在著名僑領胡文虎、陳嘉庚及華僑各界人士熱心支持下,書畫展順利進行,籌到銀元10萬多元匯回仲愷農工學校,擴建第二期校舍。其中有一個四合院,取名為“樂乾樓”。當時該校籌備委員之一、國民黨中央海外部部長林森為此樓題匾。
樂乾樓的特殊作用
樂乾樓四合院位於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西區,1931年上半年建成,建築面積1197.6平方米。二層磚木結構,高約10米。長方形,原有南大門,四周走廊連通、兩層共35個房間,紅磚灰瓦,五支磚柱用進口“紅毛坭砌合木閣樓板鋪花階磚。
這個四合院落成之後,其內建成華南地區最大的蠶種冷藏庫以及蠶種改良實驗室。部分庫容對外開放,方便珠江三角洲蠶農暫存蠶種。同時,聘請朝鮮籍蠶種專家桂應祥(後曾任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為高級技師,開展蠶種改良研究工作,從大量的外來蠶種與本地蠶種的雜交中,篩選最佳的組合,育成繭厚優質、抗逆性強的“仲愷蠶種”系列良種,在南海、順德等蠶區廣泛推廣,深受蠶農歡迎,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廣東養蠶業的當家種,為振興我國當時的主要經濟支柱蠶絲業作出過重要貢獻。
四合院內的冷庫建成後,廖夢醒還把廖仲愷犧牲時的血衣存放於此。血衣在抗日戰爭時搬遷途中遺失。
兩次浩劫成危樓
樂乾樓四合院經歷過兩次重大的浩劫。一次是8年抗日戰爭時期,一次是10年“文革”時期。它受到嚴重的破壞,千瘡百孔,成為危樓。
1938年10月21日,廣州市淪陷,之前仲愷農工學校師生搬遷到原校外實習基地南海西樵蠶桑實習場辦學,廣州本校被日軍占為營房。樂乾樓四合院的蠶種冷藏庫遭到日軍恣意破壞,拆的拆,改的改,還在學校範圍內修築5個軍事碉堡,把樂乾樓四合院及其他校舍糟塌得不成樣子。抗戰勝利後,又當過軍俘集中營。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撥款修復,成為仲愷農業學校教工宿舍。
“文革”時期,仲愷農業學校停止招生6年,校園校舍被農口十多個單位占領,其中樂乾樓四合院成了幾個華僑農場的採購站和“七十二家房客”,烏煙瘴氣,垃圾成山。直至“文革”結束後4年,外單位才完全撤離。從那時開始,這個年久失修的四合院已經成為搖搖欲墜的危樓。
樂乾樓的今天
近幾年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原仲愷農工學校於1954年春更名為“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1984年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仲愷農業技術學院”。2008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開始對樂乾樓進行全面修繕,目前已經基本完工。經過修繕之後的樂乾樓將會更好地彰顯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仲愷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