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闐

中國古代西域城郭王國,唐安西四鎮之一。清朝在伊里齊新城設和闐直隸州,在克里雅設于闐縣,使舊名易地。

基本信息

中國古代西域城郭王國,唐安西四鎮之一。清朝在伊里齊新城設和闐直隸州,在克里雅設于闐縣,使舊名易地。古代居民屬塞種,操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東伊朗語支的于闐語(一稱於闐塞語)。11世紀為黑汗王朝所滅後,人種和語言逐漸回鶻化。
于闐地處塔里木盆地南沿,中心地區在發源於崑崙山的喀拉哈什河(墨玉河)和玉龍哈什河(白玉河)之間,東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車﹑疏勒,盛時領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闐﹑民豐等縣市,都西城(今和田約特乾遺址)。
西漢時,有戶三千餘,人口一萬九千餘,士兵兩千四百人。東漢初,被莎車王賢攻破,另立國王位侍,後又殺之不立國王,而由莎車將君得鎮守于闐。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于闐貴族都末兄弟殺君得,鏇即為貴族休莫霸和漢人韓融所殺。休莫霸自立為王,兩敗莎車,但未捷先死;四年,兄子廣德繼位滅莎車,從精絕西北到疏勒十三國皆服從於闐。匈奴得知,遣五將率焉耆﹑龜茲等十五國兵圍于闐。廣德降,以太子入質匈奴,每年納迖﹑絮,匈奴派使者鑒護其國。十六年,漢軍司馬班超至於闐,廣德殺匈奴使者降漢,班超以此為根據地,北攻姑墨,西破莎車﹑疏勒,于闐都出兵相助。漢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于闐殺匈奴所立莎車王,另立新主。漢安帝永初元年(106)以後,西域復亂,相互攻伐,莎車叛歸疏勒。漢順帝永建二年(127),班勇攻降焉耆,于闐服屬於漢。四年,于闐王放前殺拘彌王興,立己子為王。六年,遣侍子赴漢貢獻。漢朝使放前重立拘彌國,放前不應。陽嘉元年(132),敦煌太守徐由派疏勒王臣盤率兵二萬擊破于闐,重立拘彌王成國而還。漢桓帝元嘉漢砃二體錢正面(左)漢字篆書“重廿四銖銅錢”;背面(右)砃盧文“大王王中之王,偉大者,矩伽羅摩耶安”元年(151),西域長史趙評在於闐病死。翌年,王敬繼長史任,拘彌王成國因與于闐有仇,誣稱趙評為于闐王建害死。王敬至於闐,殺建。于闐侯將輸迶率眾斬敬,欲自立為王。國人不服,殺之而立建子安國。漢靈帝熹平四年(175),安國攻殺拘彌王,漢戊己校尉﹑西域長史發兵立拘彌在漢的侍子定興為王,時僅轄人口千餘。于闐在東漢時勢力強盛,戶增至三萬二千,人口八萬三千,有兵三萬人。
漢末魏初,仍向中原王朝進貢,國王山習曾向魏文帝曹丕獻名馬。又兼併戎盧﹑渠勒﹑皮山等國。西晉時,與鄯善﹑焉耆﹑龜茲﹑疏勒並為西域大國,晉朝封國王為“晉守侍中大都尉奉晉大侯親晉于闐王”。前涼建興二十三年(335),張駿遣楊宣伐西域,于闐遣使入貢。前秦滅前涼後,于闐向前秦朝貢。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魏太武帝拓跋燾擊敗吐谷渾,吐谷渾王慕利延率眾西逃,攻入于闐國,殺死國王百姓數萬人。吐谷渾走後,于闐復國,但勢力已衰。北魏文成帝太安三年(457),遣使入貢,並納女於文成帝為夫人,號仙姬。北魏獻文帝末年(468~470),柔然攻襲于闐,于闐向北魏求援,北魏以道遠未出兵。柔然退後,又隸屬於西方強國敏噠,納貢物。太和末(495)﹑景明中(502)及其後,又與北魏往來。梁天鑒九年(510)以後,還不斷遣使南朝,曾向佞佛的梁武帝蕭衍獻外國刻玉佛。北周建德三年(574),進貢名馬。不久被新興的突厥汗國所控制。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三年(639)且遣子入侍唐廷,有的侍子如尉遲樂(智嚴)留居長安不返。十八年,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在於闐逗留很長時間,受到款待和護送。二十二年,唐軍攻占龜茲。明年,副將薛萬備率兵至於闐,于闐王伏醱(尉遲的異譯)信隨萬備入朝,唐高宗封為右驍衛大將軍後還國。高宗顯慶三年(658),于闐編為唐安西四鎮之一,成為絲路南道最重要的軍政中心。四年,西突厥思結部曾攻于闐,被唐將蘇定方擊破。吐蕃勢力進入塔里木盆地後,聯合西突厥弓月等部,於龍朔三年(663)和麟德二年(665)兩次進攻于闐。由於唐廷救援,暫得保全,終在鹹亨元年(670)被吐蕃攻占。吐蕃率于闐攻陷龜茲撥換城,唐被迫罷四鎮,撤回安西都護府。上元元年(674),于闐王伏醱雄擊走吐蕃,親自入唐,唐在於闐設毗沙都督府,下轄六城等十羈縻州,任命伏醱雄兼都督。此後,唐蕃爭奪西域的鬥爭主要在碎葉﹑疏勒一帶展開,于闐稍得安定。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吐蕃再次占領于闐等四鎮。至天授三年(691)初,于闐又歸屬唐。伏醱雄死,唐冊封其子袶(一作瑕)為于闐王。長壽元年(692)十月,唐復置四鎮,並派兵駐守,高仙芝﹑楊和等先後任於闐鎮守使。開元十三年(725),于闐王尉遲眺曾引突厥謀叛唐,很快被安西副大都護杜暹派兵擒殺,更立新王。此後,尉遲伏師戰﹑伏醱達﹑尉遲迖﹑尉遲勝相繼為王。天寶中(749年前後),尉遲勝入唐獻名玉良馬,唐玄宗李隆基嫁以宗室之女,並授予右威衛將軍﹑毗沙府都督。歸國後,與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合力擊破播仙﹑薩毗界內的吐蕃勢力。安祿山起兵叛亂,尉遲勝聞訊後,以其弟曜攝國事,自率兵五千赴中原之難,亂平後,終老長安。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唐授尉遲曜兼四鎮節度副使,並管理本國事。他率領當地民眾與唐鎮守軍一起戍守于闐,堅持到唐德宗貞元六年(790),為吐蕃攻占。吐蕃並未斷絕於闐尉遲氏王統,而是以羈縻形式統治,其軍政中心設在於闐都城北的神山堡(今新疆麻札塔格)。9世紀中葉,吐蕃內亂勢衰,于闐獲得了獨立,仍由尉遲氏執政。9世紀末葉,開始和敦煌的沙州歸義軍政權交往。天福三年(938),後晉高祖遣張匡鄴﹑高居誨等出使于闐,冊封李聖天為大寶于闐國王。此後,于闐與中原特別是敦煌地方政權關係更為密切,常有大批于闐人留居敦煌,並在莫高窟留下了他們的供養像。
北宋初,于闐使臣﹑僧人數次向宋進貢。自970年左右,信奉伊斯蘭教的疏勒黑汗王朝,開始進攻信奉佛教的于闐,戰爭持續了三十餘年,黑汗王朝終於在11世紀初攻占于闐,尉遲家族統治的佛教王國滅亡,部分民眾東遷沙州,甚至遠到青海。于闐在黑汗王朝的統治下,有相對的獨立性,仍單獨向宋朝進貢,有大批商人來貿易。但語言和人種逐漸回鶻化,並陸續皈依了伊斯蘭教。後經西遼﹑蒙古﹑元朝﹑察合台後王及準噶爾部的統治,到清高宗弘曆乾隆二十四年(1759)入清版圖,光緒九年(1883)置和田直隸州。
于闐以農業﹑種植業為主,是西域諸國中最早獲得中原養蠶技術的國家,故手工紡織發達。特產以玉石最有名,曾遠銷東西各國。于闐自2世紀末傳入佛教後,逐漸成為大乘佛教的中心,曹魏時第一個漢族西行取經僧朱士行,就是到于闐訪求梵本大品《般若》的。魏晉隋唐,于闐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如華嚴部經典,就大多是從於闐取得梵本,于闐僧人提雲般若(Devaprajn~a)﹑實難陀(Sikshananda)等,都為漢譯華嚴經典作出貢獻。近代以來在和田敦煌發現了許多於闐文﹑梵文佛典,如長達六百多行的《佛本生贊》,都是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文獻。于闐人民喜愛音樂﹑戲劇,在繪畫方面具有印度﹑伊朗的混合風格,著名畫家尉遲乙僧於唐初至長安,繪有許多壁畫,與唐人吳道子﹑閻立本齊名。

古西域三十六國

簡介西域狹義上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西域一帶在可考歷史中於前5世紀左右形成國家,《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已有30餘國分布在西域地區,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
西域古國烏孫國 | 龜茲國 | 焉耆國 | 于闐國 | 樓蘭國 | 且末國 | 小宛國 | 戎盧國 | 紆彌國 | 渠勒國 | 皮山國 | 蒲犁國 | 西夜國 | 依耐國 | 疏勒國 | 莎車國 | 尉頭國 | 溫宿國 | 尉犁國 | 姑墨國 | 卑陸國 | 烏貪訾國 | 卑陸後國 | 單桓國 | 蒲類國 | 蒲類後國 | 西且彌國 | 東且彌國 | 劫國 | 狐胡國 | 山國 | 車師前國 | 車師後國 | 車師尉都國 | 車師後城國 | 若羌國

盤點絲綢之路上的城邦

絲綢之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和洛陽為東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開闢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