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尼亞

科尼亞 土耳其城市,安納托利亞高原中南部農業區的主要中心,科尼亞省省會。背靠托羅斯山,面向科尼亞盆地,海拔1,027米。人口40.7萬(1984)。科尼亞,也稱邁烏·拉那市。有苦修僧教派創始人賈拉爾·丁·魯米的陵墓,為朝聖地與旅遊中心。為農產品的加工中心,有甜菜糖、麵粉、棉紡織、絲織、皮革製品、地毯等工業,還有拖拉機廠與煉鋁廠。歷史上,曾經是拜占廷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時期的軍事重鎮,從1076年至1277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科尼亞蘇丹國的首都。科尼亞市現有各種博物館九所、著名清真寺三所。

基本信息

簡介

據考證已有五千年歷史,多古蹟。有苦修僧教派創始人賈拉爾·丁·魯米的陵墓,為朝聖地與旅遊中心。1896年巴格達鐵路通此後,發展成為科尼亞盆地最大城市。為農產品的加工中心,有甜菜糖、麵粉、棉紡織、絲織、皮革製品、地毯等工業,還有拖拉機廠與煉鋁廠。

科尼亞科尼亞

歷史

科尼亞,也稱邁烏·拉那市。歷史上,曾經是拜占廷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時期的軍事重鎮,從1076年至1277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科尼亞蘇丹國的首都。特別令科尼亞人民感到自豪的是科尼亞曾是塔吉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邁烏·拉納的誕生地。豐富的文化傳統和悠久的歷史使科尼亞享譽著"天然歷史藝術博物館"的美名。科尼亞市現有各種博物館九所、著名清真寺三所。土耳其著名的塞爾柱大學也在該市。

土耳其行政區劃

盤點絲綢之路上的城邦

絲綢之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和洛陽為東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開闢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