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州

庭州(Bechbaliq或Beshbalik),又名別失八里、別石把、亦力把力;中亞古城,原為車師後王庭所在,因為該王庭由五座城市組成,故稱為別失八里,意為“五城之地”,城址位於今吉木薩爾之北。

庭州------簡介

庭州(Bechbaliq或Beshbalik),又名別失八里、別石把、亦力把力;中亞古城,原為車師後王庭所在,因為該王庭由五座城市組成,故稱為別失八里,意為“五城之地”, 早在新石器時期,木壘河一帶已有原始人類狩獵。距今3000~4000年前,州境內已有人類居住。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府(今吉木薩爾縣),城址位於今吉木薩爾之北。

庭州------歷史

中國漢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漢朝在當地設戊己校尉,東漢時耿恭在此屯墾。3世紀後,中國陷入內亂,放棄該地區,高車、柔然、鐵勒、突厥相繼占領該地。
7世紀唐朝重新統一中國之後,唐太宗於貞觀十四年(640年)派遣侯君集入侵高昌和西突厥。貞觀二十年(646年),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內附唐朝,唐朝政府遂在當地設立庭州。武則天長安(702年),又在庭州設立北庭大都護府,統管整個天山以北的西域地區。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庭州被吐蕃攻占,中國勢力再一次退出當地。此後,葛邏祿、吐蕃和回鶻對該地進行了長時間的爭奪,800年,回鶻最終獲勝,在高昌建立回鶻汗國,以北庭為其陪都。耶律大石建立西遼之後,臣服了高昌汗國。
宋大觀元年(1107年),在河池市金城江區境設定庭州,大觀四年撤銷庭州。

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耶律楚材隨成吉思汗西征,經過的別失八里、輪台、高昌、于闐等地,也即《元史》中,大將阿剌瓦而思攻破的回鶻城別失八里,輪台、高昌、于闐等地。1251年蒙古在此設立了別失八里等處行尚書省。元憲宗蒙哥死後,阿里不哥一度以此處為基地之一與其兄忽必烈爭奪蒙古大汗之位。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阿里不哥投降,該地遂為中央政府控制。但是至元十三年(1276年)昔里吉發動叛亂,別失八里行省大部地區被窩闊台後王海都占領。元朝平定南宋殘部的反抗後,於至元二十年(1283年)在別失八里設宣慰司,派萬戶綦公直為宣慰使,率大批新附軍進駐實行屯田。然而到了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察合台汗國後王篤哇占領該地,元貞二年(1295年),元朝再次設立北庭都元帥府。此後經過長時間的爭奪,確立了察合台汗國對當地的統治。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察合台後王(即東察合台汗國)黑的兒火者遣使貢方物。永樂四年(1406年),後王沙迷查乾遣使貢玉璞等方物。永樂七年,明成祖封瓦剌馬哈木為順寧王。永樂十一年(1413年),吏部員外郎陳誠出使西域,曾訪問別失八里。
1417年察合台歪思汗弒殺叔叔別失八里國王納黑失只罕,自立為王,號亦力把力。宣德二年(1427年),歪思遣使入貢,明宣宗賜歪思金刀甲冑。正統後亦力把力朝貢不絕。
明天順六年(1462年),河池縣(河池市金城江區)改為庭州,州治由外韋村遷屏風山麓。不久,庭州復改河池縣。

清代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孚遠縣

自此,歷代中央王朝均在此設官置守。光緒十年(1884)新疆建省,境內各縣均歸鎮迪化府所轄。1954年7月15日,昌吉回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3月11日,昌吉回族自治區更名為昌吉回族自治州。2004年,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了烏昌經濟一體化的重大決策,2007年,米泉市與東山區合併,現昌吉州行政區域轄木壘縣、奇台縣、吉木薩爾縣、阜康市、昌吉市、呼圖壁縣、瑪納斯縣、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兩市五縣一區。

目前新疆昌吉州以庭州為本區的代稱。

盤點絲綢之路上的城邦

絲綢之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和洛陽為東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開闢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