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賞
說明:早在1948年,黃胄即隨老師趙望雲赴新疆等地寫生,畫了大量速寫,僅在和田地區的速寫稿即達千幅之多。他在西北少數民族生活中發現了和自己的藝術氣質相契合的獨特美感。從此,新疆成為黃胄主要的藝術生活基地和創作靈感的源泉。據學者考證,黃胄曾“七下新疆”,他對新疆的風土人情非常熟悉,喜愛西北少數民族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情,因此,少數民族歌舞是黃胄作品中經常表現的主題。
是幅《于闐歌舞》作於1985年,正是黃胄藝術生涯的第二個高峰期。畫面描繪一位維吾爾少女在樂手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的場景,少女嘴角輕揚,粉頰含笑,明眸溢彩,表情刻畫細膩傳神,清純恬美。她頭部微微側向右邊,下巴輕頷,左手托至胸前,右手舉過額頭,纖指靈動,正扭轉身體屈腿下蹲,舞姿曼妙輕盈。少女身後的白髯老漢笑臉盈盈地望向舞蹈中的少女,邊彈奏冬不拉,邊隨音樂節奏晃動身體,沉浸在歡樂浪漫的歌舞氛圍里,流露出“聊發少年狂”的愉悅暢快。
畫家用嫻熟的複線處理人物服飾,長短、枯潤交叉的線條看似錯綜複雜,草草而就,實則虛實有致,繁簡得當,極富韻律感和節奏感,將舞蹈瞬間少女的裙裾、水袖輕揚的動勢表現出來,增強畫面的張力。少女衣裙以濕筆掃刷,墨瀋淋漓,與迅疾的線條有機結合,增強了衣裙的垂墜感。少女衣裙的墨色與樂手服飾的素白形成對比,亦藉由黑白的差異營造出空間感。通幅只在人物臉龐,及少女上衣、頭飾處稍著色彩,提亮畫面。畫幅右側微微露出來的裙擺一角,暗示了其他舞者的存在,將舞蹈場面延伸至畫幅之外,更渲染出氣氛的熱鬧與歡快。畫家憑藉奔放的筆墨,以及對細節和動態的精確把握,使舞蹈場面具有撲面而來的生動氣息,將新疆少數民族人民樂天善歌舞的特質表露無遺,韻味十足,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代表他第二個高峰期的藝術水準。
黃胄曾說:“一個畫家離開了對生活的愛,他的藝術生命也就結束了”,他的作品中人物每每鮮活感人,正是緣於他樂觀爽朗的性格,以及對生活的敏感和熱愛。
畫家簡介
黃胄,(1925年-1997年),河北蠡縣人,漢族。著名中國畫畫家、收藏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曾受命輕工部和文化部,領導創建了工藝美術展覽館和中國畫研究院,任副院長;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藝術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創作的惟一源泉”,長期深入生活,勤奮作畫。人物、動作、花鳥無所不精,開創新中國人物畫一代新風。尤擅畫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的主體性巨作,陳列於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政務場合。其作品屢次獲國際獎,受到海外內人士的愛戴。晚年集中畢生財力精力,籌建了中國第一座大型民辦公助的藝術館―炎黃藝術館。為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和國際間藝術交流做出傑出貢獻。出版有各種文本和不同形式的《黃胄作品集》30餘種,理論集有《黃胄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