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綜合症

骨質疏鬆綜合症

骨質疏鬆綜合徵(osteoporosis syndrome)系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其特點為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骨皮質變薄,海綿骨骨小梁數目及大小均減少,髓腔增寬,骨荷載功能減弱,從而產生腰背、四肢疼痛、脊柱畸形甚至骨折。骨質疏鬆症在代謝性骨病中最為常見,是一種重要的老年性疾病。

基本信息

病因

骨質疏鬆綜合症骨質疏鬆綜合症

1、年齡相關因素及經絕期後(退行性骨質疏鬆)較為常見,女性發病較早較多。調查1000餘名在40歲以上的對象中,約15%有骨質疏鬆,大多數均系女性。以下與年齡相關的因素在本徵的發病中較為重要:
(1)自40歲以後,成骨細胞的骨形成功能降低,並隨年齡而加重,每年皮質骨約有0.3%~0.5%的緩慢丟失,在女性中隨著閉經,骨量的丟失更多。骨量丟失多見於脊柱和髖骨,在女性,橈骨遠端也系常見部位。
(2)隨年齡增加腎消化道功能減退,1,25(OH)2D3產量減少,的吸收降低,同時可引起甲狀旁腺功能增加。
(3)女子在經絕期後由於雌激素水平不足,骨質丟失加速,常有脊柱骨質疏鬆,補充雌激素可以減慢或防止。骨質疏鬆患者或女子經絕期後骨質疏鬆患者的周圍血單核細胞IL-1分泌量增多,促進骨質吸收,在經絕期後骨質疏鬆患者中,套用雌激素可以抑制IL-1的過多分泌。男子在更年期後,性功能降低,也常有脊柱骨質疏鬆和骨折。 
常見型骨質疏鬆可分為I型和Ⅱ型。I型系經絕期後婦女,年齡在50以上,常有椎體和前臂骨遠端骨折,甲狀旁腺功能代償性減退。Ⅱ型患者多見於70歲以上的男女患者,常伴有股骨頸,肱骨脛骨近端以及盆骨的骨折,血中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增高。二型均有血1,25(OH)2D3水平的降低。
退行性骨質疏鬆的發生機理是多方面的,如有關營養物質的吸收效率減退,不能維持正平衡以及激素水平的老年改變均有關係。

骨質疏鬆綜合症骨質疏鬆綜合症
2、內分泌性 骨質疏鬆尚見於皮質醇增多症,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糖類激素肢端肥大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腎上腺皮質糖類激素抑制成骨細胞活動,抑制腸鈣吸收,導至負氮和負鈣平衡,影響骨質生成,增加骨質吸收。國內皮質醇增多症中骨質疏鬆者有71.6%,血清鈣大致正常,血清鹼性磷酸酶在晚期稍升高。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時,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活性增高,骨膠原組織破壞增多,骨鈣的轉換率增加,血鈣過高,尿鈣排泄量增高。尿病時的骨質疏鬆,可由於胰島素缺乏後,蛋白質形成障礙。

3、廢用性 絕對臥床不活動每個月約可丟失骨質量的1%。各種原因的廢用,如石膏固定、癱瘓或嚴重關節炎,由於不活動、不負重、對骨骼和成骨細胞的機械刺激減弱,造成肌肉萎縮,骨形成減少,骨質吸收增加。老年骨折患者其骨質疏鬆發生率更高而骨痂不易癒合。

4、營養性 蛋白質缺乏,骨有機基質生成不良。維生素C缺乏影響基質形成,並使膠原組織的成熟發生障礙。飲食中長期缺鈣(每日不足400mg),可引起繼發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促進骨質吸收,也可致病。

5、遺傳性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系一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成骨細胞產生骨基質較少,狀如骨質疏鬆,常伴有藍色鞏膜及耳聾,常在嬰兒期表現已甚明顯,但也可延遲到青年期,可被誤認為是特發性骨質疏鬆症。高半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主要由於胱硫醚(cystathionine)合成酶缺乏所致,系一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臨床上有脊柱及下肢畸形、骨細胞減少、栓塞性病變。

6、特發性 原因不明。多見於青年人,故又稱青年型骨質疏鬆,血鈣血磷一般正常,AKP可略高。對治療反應較差,在數年內常可自行緩解,有人以鈣鹽作靜脈滴注治療,發現在臨床和組織學上均有一定好轉;滴注鈣鹽後造成血鈣過高,既抑制甲狀旁腺素的分泌,又促進降鈣素的分泌,理論上可使骨質吸收減弱,骨質形成增強。

7、其他 長期肝素治療後,可影響膠原結構而造成骨質疏鬆。類風濕性關節炎常伴隨結締組織萎縮,包括骨骼膠原組織在內,如果再有失用或套用糖皮質素治療更易引起骨質疏鬆。吸菸,酒精過量和癲癇也可引起本病。

臨床表現

骨質疏鬆綜合症骨質疏鬆綜合症
1、疼痛:約6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痛。其中以腰背痛及膝痛最為常見,也可表現為全身性骨痛。
2、身高變矮,駝背畸形:女性65歲時比自身最大身高短縮4cm以上,75歲時縮短可達9cm以上。駝背特點是呈弧形,故又稱老年圓背(RoundBack),並進行性加重。
3、骨折:在骨質疏鬆症患者中的發生率為20%左右。輕微外力作用既可造成脆性骨折,常見部位是脊椎、橈骨遠端、髖部等。骨折往往是骨質疏鬆症的首發症狀或就醫原因,但有時患者存在多個椎體壓縮性骨折而並無明顯臨床症狀。

這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其特點為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但存在的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一般鈣鹽和正常基質呈正常比例。

輔助檢查

1、血液生化
(1)血清骨源性鹼性磷酸酶(AKP) 由成骨細胞生成和分泌,其活性高度可以反映成骨細胞的活性。
(2)骨鈣素(osteocalcin,BGP)是由成骨細胞合成的非膠原蛋白,可代表骨形成功能,反映成骨細胞的活性。
(3)原膠原伸展肽 在I型膠原的膠原纖維形成之前有伸展肽的氨基端及羧基端的解離。這種肽進入血循環,可作為骨形成的標誌。

2、骨吸收的指標
(1)空腹尿鈣/肌酐比值 正常為0.13±0.01,後半夜至清晨血鈣下降。甲狀旁腺激素反應性地分泌增加,促使骨鈣動員釋放入血,故清晨空腹尿鈣升高,說明骨吸收增加。
(2)空腹尿羥脯氨酸/肌酐比值 正常為0.006~0.016,比值增高說明骨吸收率增加。膠原降解後所釋放的游離羥脯氨酸經尿排出,尿羥脯氨酸量反映骨基質的吸收程度。
(3)尿吡啶啉(pyridinoline)和

骨質疏鬆綜合症骨質疏鬆綜合徵x線表現
脫氧吡啶啉(deoxypyridinoline)是膠原聯接鍵的衍生物,是骨和軟骨膠原的特異指標,比尿羥脯氨酸更敏感。
(4)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主要來源於骨,存在於破骨細胞為主的一種同工酶,可反映骨吸收的程度。
3、X線檢查 主要改變為皮質變薄,骨小梁減少變細,以脊椎和骨盆較明顯,特別是自胸腰段負重節段。早期見骨密度減低,透明度加大,水平方向的骨小梁吸收變細、少、分支消失,沿應力線保存的稀疏骨小梁呈垂直的柵狀排列。一般當X線中呈現改變時,骨礦物質的減少已在30%~50%以上。至後期縱行骨小梁也被吸收,抗壓能力明顯減退。海綿疏鬆骨較緻密骨更易脫鈣,故椎體受椎間盤壓迫而形成雙面凹陷,也可見脊椎壓縮性骨折或其他部位的病理骨折。X線上有時不易和軟骨病區別,特別在二者同時並存時。現可通過骨密度儀來診斷和估計骨質疏鬆的程度,如X線二重能量吸收測量術(X-ray-based dual-energy absorptiometry,DEXA)等 。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必要的內分泌機能測定,尿羥脯氨酸及骨骼X線檢查,DEXA檢測,臨床上雖可見單純的骨質疏鬆,亦常見本症和骨軟化同時存在。

鑑別診斷

本症主要和骨軟化、骨髓瘤、成骨不全以及各種癌性骨病相鑑別,必要時須作骨活組織檢查。
1、骨軟化症 特別為骨有機基質增多,但礦物化發生障礙。臨床上常有胃腸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腎病病史。早期骨骼X線常不易和骨質疏鬆區別。但如出現假骨折線(Looser帶)或骨骼變形,則多屬骨軟化症。生化改變較骨質疏鬆明顯。
(1)維生素D缺乏所致骨軟化症則常有血鈣、血磷低下,血鹼性磷酸酶增高,尿鈣、磷減少。
(2)腎性骨病變多見於腎小管病變,如同時有腎小球病變時,血磷可正常或偏高。由於血鈣過低、血磷過高,患者均有繼發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症,故X線表現實際上是骨軟化症和全身性纖維性骨炎的混合體。在慢性尿毒症時尚可伴有骨硬化症
2、骨髓瘤 典型患者的骨骼X線表現常有邊緣清晰的脫鈣,須和骨疏鬆區別。患者血鹼性磷酸酶均正常,血鈣、磷變化不定,但常有血漿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增高及尿中出現凝溶蛋白。
3、遺傳性成骨不全症 可能由於成骨細胞產生的骨基質較少,結果狀如骨質疏鬆。血及尿中鈣、磷及鹼性磷酸酶均正常,患者常伴其他先天性缺陷,如耳聾等。
4、轉移性癌性骨病變 臨床上有原發性癌症表現,血及尿鈣常增高,伴尿路結石。X線所見骨質有侵蝕。

治療

1、激素替代療法

激素替代療法(HRT)是防治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首選方案,套用於臨

骨質疏鬆綜合症骨質疏鬆綜合症
床已三十多年,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它有許多優點:補充和糾正了因雌激素不足而發生的病理變化和臨床症狀,這是別的療法所不能替代的,故為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第一線藥物。HRT對於預防血管舒縮狀態、心血管病、骨質疏鬆和結腸癌已為文獻所證明。常用HRT的藥物有:雌二醇雌三醇己烯雌酚安宮黃體酮、倍美力、利維愛、婦舒寧貼膜以及植物雌激素等。HRT使用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與絕經相關的症狀;減低心血病風險;防治骨質疏鬆。其潛在的副作用包括乳腺癌的發生危險性可能升高,脹痛,出血,促凝血傾向等。使用雌激素時劑量應個體化,因為每個婦女卵巢衰退的程度不同,凡用藥後有出血則應減少劑量;同時應定期監測子宮內膜厚度及定期檢查,發現異常應及時減量或停藥。在使用激素的同時,應給予鈣劑、維生素D、營養等基本治療,並鼓勵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使用HRT的禁忌證包括:雌激素依賴性腫瘤患者;嚴重高甘油三脂血症及患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朴啉症;活動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及不明原因生殖道出血者以及嚴重肝腎疾病患者等。

2、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是人工合成的一類結構類似雌激素的化合物,有他諾昔芬(Tamoxifen)、雷諾昔芬(Raloxifene)及其一系列的衍生物如LY-117018HCL等。雷諾昔芬作用於雌激素受體時有組織選擇作用:此藥對骨和心臟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對子宮則無此作用,已套用於臨床。Body報導:雷諾昔芬60mg/天治療3年,增加骨密度1~3%,減少脊椎骨折30~50%,不引起子宮內膜增生,出血也與對照組相同,但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對危險性增加。SERM臨床使用一般易於耐受,其常見的副作用有轟熱、血栓形成、腿肌痙攣等。

3、雙膦酸鹽

骨質疏鬆綜合症骨質疏鬆綜合症
雙膦酸鹽類藥物能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轉換率,從而使骨礦鹽密度增加,骨折危險性降低。目前臨床上常見的雙膦酸鹽類藥物有羥乙膦酸鈉氯甲雙膦酸鹽帕米膦酸鹽阿侖膦酸鈉、Risedronate、英卡膦酸鈉等,目前還不斷有新的雙膦酸鹽類藥物被研究和開發。阿侖膦酸鈉具有較強的抑制骨吸收作用,抑制骨吸收的效力是羥乙膦酸鈉的500~1000倍,近年來許多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都表明它是安全有效的骨質疏鬆症防治藥物。一項為期2年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結果顯示,阿侖膦酸鈉治療2年後患者腰椎骨密度增加7.1%,安慰劑組增加1.8%(P=0.02),治療組股骨頸和髖部平均骨密度增加2.5%和3.1%,對照組增加0.1%和0.6%(均<0.001)。此外,治療組椎體骨折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P=0.02)。由此可見,阿侖膦酸鈉能有效增加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發生率。Risedronate是新型的雙膦酸鹽類藥物。2000年Reginster等報導對1226例伴有椎體骨折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分別採用2.5mg、5mg/日的Risedronate和安慰劑治療,3年後,5mg劑量組腰椎和股骨大轉子骨密度分別增加5.9%和6.4%(P<0.001),椎體新發骨折率為18%,對照組為29%,椎體新發骨折危險性降低49%(P<0.001vs對照組),新發非椎體骨折率降低33%(P=0.06)。結果表明:5mg/日Risedronate可有效增加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患者的BMD,降低骨折的發生率。

4、降鈣素 

降鈣素分為鰻魚降鈣素和鮭魚降鈣素兩大類,是由32個胺基酸組成的多肽,由甲狀腺C細胞分泌,是人體調節鈣代謝的一種內源性激素。它作用於破骨細胞的受體,短期迅速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抑制破骨細胞前體向破骨細胞轉換,從而減少破骨細胞數量,抑制骨吸收。降鈣素的長期作用主要表現在控制骨損害,改善骨質量,提高骨骼的強度,從而降低骨折發生率。降鈣素的骨內作用是降鈣素長遠鎮痛的基礎,已被用來治療各種骨病引起的骨痛。有報告,每周1次肌肉注射鰻魚降鈣素20單位並用鈣(Ca)劑300mg/日口服,腰椎骨量增加明顯高於只服用鈣劑300mg/日組。另有人研究發現,鮭魚降鈣素100單位隔日或連日套用1~2年後,其骨量增加。Overgaad發現經鼻給予鮭魚降鈣素可以抑制骨吸收標記物,增加骨量,預防脊椎壓縮性骨折。

5、活性維生素D

骨質疏鬆綜合症骨質疏鬆綜合症
維生素D屬於類固醇激素,生物活性低,需在肝臟和腎臟經過兩次羥化作用後,才能轉變為具有生物活性的1,25雙羥維生素D(1,25(OH)2D3)。1,25(OH)2D3可促進腸道和腎小管對鈣的吸收,增加血鈣值,降低甲狀旁腺素的水平;還可直接作用於骨,促進骨形成和骨礦化以及加強肌力,防止跌倒等功效,已被廣泛用於治療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活性維生素D主要為阿法骨化醇(1α(OH)D3)和骨化三醇(1,25(OH)2D3,羅鈣全)。給予阿法骨化醇後,會迅速在肝臟轉化生成骨化三醇,因此,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的作用相似。Orimo等於1994年報導了一項前瞻性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腰椎骨密度在阿法骨化醇組上升0.65%,安慰劑組下降1.14%(P=0.04),股骨大轉子在BMD阿法骨化醇組上升4.20%,而安慰劑組下降2.37%(P=0.06),說明了阿法骨化醇在治療骨質疏鬆中的作用。2000年Sairaneu等報告了一項55名均為66歲的健康絕經期後婦女的研究,其中18人口服骨化三醇0.5μg/日長達4年,另37人為對照組,鈣攝入量800mg/日,結果骨化三醇組股骨頸BMD增加3%,而對照組下降1.65%(P<0.01);腰椎部位分別增加2.3%和0.9%(P=0.067)。另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對椎體骨折的婦女隨機分為骨化三醇治療組(0.5μg/日)和安慰劑對照組,12個月後治療組骨折率顯著減少。以上結果均說明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能有效治療骨質疏鬆症,但需注意的是,使用它們時應嚴格監測,防止腎臟結石和異位鈣化。

6、氟劑

骨質疏鬆綜合症骨質疏鬆綜合症
套用氟劑治療骨質疏鬆可明顯增加骨量。骨質疏鬆症骨量丟失,不但剩餘的骨小梁變薄且有些喪失彼此的聯結性,氟劑能增加小梁骨的厚度,雖不能改變已斷裂的小梁聯結性,但可抵禦因吸收而致的骨小梁穿孔。目前氟劑主要有氟化鈉(NaF)和單氟磷酸鹽(MFP)二種。MFP較NaF有三大優點:胃部副作用明顯較NaF小、可與鈣劑同服、MFP釋放的氟離子生物利用度高於NaF來源。目前我國市場僅有單氟磷酸鹽(MFP)供應。商品名特樂定,可按每日三次,每次一片服用。服用氟劑後主要的副作用包括:胃腸道不良反應、外周疼痛綜合徵、應激性骨折。

7、鈣劑

鈣是骨質疏鬆的一個基礎治療,其主要機理可降低骨轉換。在老年人,骨鈣出現丟失,尤其在絕經後的婦女,如發生髖部骨折,其總體鈣丟失可達50%,因此老年人平時應從飲食中攝入足夠量的鈣。但是,高鈣攝入不能替代因雌激素不足而進行的雌激素補充治療,並且對骨質疏鬆較嚴重的病人不能單獨用補鈣治療。補鈣的方法有兩種:飲食補鈣法和藥物補鈣法。飲食補鈣法是指合理充分由食物攝取充足的鈣質,是防治骨質疏鬆症的有效途徑之一。牛奶及乳製品含有豐富的鈣質,不僅對發育中的兒童有益,也是成年人、老年人的必需品,綠葉蔬菜、豆類及豆製品、海產食物如海藻紫菜含鈣質量亦高。藥物補鈣法:目前市場上的鈣劑有百餘種,大致可分成二類,即合成鈣和天然鈣二種,合成鈣有碳酸鈣醋酸鈣磷酸鈣枸櫞酸鈣胺基酸鈣等;天然鈣有各種動物的骨粉或從動物貝提煉然燒而成。選擇鈣劑可按三原則:鈣的含量高、無不良反應、價格適宜。同時應注意:有腎功能障礙的病人不應選擇磷酸鈣製劑,胃酸低下的病人鈣劑應放在餐後即服,以利用酸性分泌高有較多的鈣溢出,在服鈣劑易便秘的患者可選擇碳酸鈣以外的鈣劑。

此外還有一些中藥製劑,在臨床試驗及動物實驗中發現也有治療骨質疏鬆、提高骨量的作用。臨床研究表明,二種或三種抗骨質疏鬆製劑的聯合套用,其效果優於單一品種,但各種藥物使用指征的確定,制定出規範的藥物套用方法仍是廣大臨床工作者和骨質疏鬆研究者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預防

骨質疏鬆綜合症骨質疏鬆綜合症
骨質疏鬆症預防重於治療,堅持體育鍛鍊和體力活動,是簡單易行十分有效的措施,婦女可根據自己愛好、興趣及客觀條件選擇一項體育活動。補充鈣劑,每天應攝鈣1500mg,多食含鈣較高的食物如豆製品、海帶、乳製品、茶葉蝦皮等。雌激素有保護骨的作用,對骨質疏鬆與有一定療效,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