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橈(ráo)骨(外文名:Radius),為前臂雙骨之一,位於前臂外側,
大拇指的一側,分為一體和兩端。是人和脊椎動物(四足)的前臂長骨之一;某些動物(如蛙、蟾蜍)的橈骨與尺骨癒合成橈尺骨。
形狀
上端稍膨大,形成扁圓形的橈骨頭(Head of Radius),頭的
上面有凹陷的橈骨頭凹,與肱骨小頭相關節。橈骨頭周緣有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切跡相關節。橈骨頭下方光滑縮細為橈骨頸(Neck of Radius),頸的內下方有一較大的粗糙隆起名橈骨粗隆(Radial Tuberosity),是肱二頭肌的抵止處。
體呈三稜柱形,其內側緣銳利,又名骨間嵴,與尺骨的骨間嵴相對。外側面中點的粗糙面為鏇前圓肌粗隆。
下端特別膨大,前凹後凸,近似立方形。其遠側面光滑凹陷,為腕關節面,與近側腕骨相關節。內側面有尺骨切跡,與尺骨頭相關節。外側面向下突出,叫做橈骨莖突(Styloid Process),它比尺骨莖突約低1~1.5厘米。
分型
橈骨遠端骨折是指距離橈骨遠端關節面3cm以內的骨折,是臨床上肢骨折中最常見骨折,大約占全身骨折的1/6。AO組織於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新的AO分型法,其分型的主要依據是橈骨遠端骨折的嚴重程度。AO組織將橈骨遠端骨折分為A、B、C3型,每型又分3個亞型:
(1)A型,即關節外骨折:A1,孤立的尺骨遠端骨折;A2,橈骨遠端骨折,無粉碎、嵌插;A3,橈骨遠端骨折、粉碎、嵌插。
(2)B型,即簡單或部分關節內骨折:B1,橈骨遠端矢狀面骨折;B2,橈骨遠端背側緣骨折(背側Barton骨折);B3,橈骨遠端掌側緣骨折(掌側Barton骨折)。
(3)C型,即複雜關節內骨折:C1,關節內簡單骨折(2塊),無乾骺端粉碎;C2,關節內簡單骨折(2塊),合併乾骺端粉碎;C3,粉碎的關節內骨折。該系統是公認的較為全面實用的分型方法,對手術入路的選擇、骨折固定方式以及預後評價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作用
由於橈骨與尺骨上、下端之間均有關節,橈骨可以環繞尺骨做140°-160°的迴旋運動,即前臂和手的鏇前和鏇後運動;當橈骨下端鏇至尺骨前方稱“鏇前”,此時橈骨與尺骨交叉,與此相反的運動稱“鏇後”,此時兩骨並列;這樣大大增加手的活動範圍。分型
骨折
如果跌倒時用手掌撐地,由於橈骨須承受所有力量,有可能因此發生骨折。
橈骨骨折是肘部比較容易出現的骨折,在所有骨折中約占2%~5%。2012年5月19日下午,孟非在北京錄製《非誠勿擾》時不慎跌落舞台,經診斷確認為“左橈骨小頭骨折”。橈骨粉碎性骨折治療非常困難,需要手術治療,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手臂鏇轉功能。而且左橈骨小頭骨折是粉碎性骨折,有時候還帶有撕裂性骨折。
治療
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原則
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根據是否涉及關節面而不同:未涉及關節面者可採用手法復位,石膏、夾板、外固定;涉及關節面者應保持關節面平整或不平整<2mm,採用外同定支具維持牽引及復位,配合關節鏡下關節面撬撥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或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對乾骺端皮質塌陷者將骨片撬撥復位後予以植骨維持,術後石膏外固定配合早期康復治療。AO分型系統是公認的較為全面實用的分型方法,對手術入路的選擇、固定方式以及預後評價有很大的指導作用:C型骨折應儘可能解剖復位牢靠固定,早期功能鍛鍊,儘早恢復勞動力;B型骨折可試行復位,復位不滿意可選擇手術治療;A型骨折復位石膏固定的療效可靠。
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方法
1、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
2、經皮克氏針;
3、外固定支架;
4、切開復位內固定;
5、關節鏡技術;
6、骨或骨替代物移植;
7、髓內釘內固定;
8、人工腕關節技術、橈骨遠端骨折發生成角或短縮移位,破壞了下尺橈關節正常的骨性解剖關係,因此改變了腕部和前臂的生物力學和動力學,容易遺留慢性下尺橈關節不穩,影響患者腕部功能。
人體骨骼列表
區塊 | 一具標準成年人的骨骼包括下面206塊(內為骨骼數量) |
頭顱骨 | 頭蓋骨:額骨 | 頂骨(2) | 顳骨(2) | 枕骨 | 蝶骨 | 篩骨 面骨:顴骨(2) | 上頜骨(2) | 下頜骨 | 鼻骨(2) | 齶骨(2) | 淚骨(2) | 犁骨 | 下鼻甲(2) 耳骨:錘骨(2) | 砧骨(2) | 鐙骨(2) 喉部骨骼:舌骨 |
軀幹骨 | 胸部骨骼(25):胸骨 | 肋骨(2 x 12) 脊椎(24):頸椎(7) | 包括寰椎和樞椎 | 胸椎(12) 腰椎(5) |
上肢骨 | 肩部骨骼:鎖骨(2) | 肩胛骨(2) |
下肢骨 | 骨盆:髖骨 | 骶骨 | 尾骨 腿骨:股骨(2) | 股骨頭 | 大轉子 | 大腿骨節 | 髕骨(2) | 脛骨的軸部和骨節(2) | 腓骨 足部 (52): 踝骨: 跟骨(2) | 距骨(2) | 足舟骨(2) | 內側楔骨(2) | 中間楔骨(2) | 外側楔骨(2) | 骰骨(2) 足背骨: 跖骨(5 × 2) 趾骨: 近節趾骨(5 × 2) | 中節趾骨(4 × 2) | 遠節趾骨(5 × 2) |
幼兒骨骼 | 骶椎(4 或 5),成年後融合為骶骨 尾椎(3 到 5),成年後融合為尾骨 髂骨,坐骨和恥骨,成年後融合成整體的髖骨 |